自那日起,西街食堂空气中飘散的香味里,辣味便成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 而在众多菜式中, 最受百姓欢迎的居然是——辣椒酱。
二十工分一罐的价钱, 辣椒酱的价格可以说是十分昂贵了,但相比起其他只能当堂吃的菜肴来说, 辣椒酱可以长久存放、随时随地享用, 光凭这一点, 就有足够多的人心甘情愿为它买单。
更别说由西街食堂厨娘们精心熬制的辣椒酱色泽鲜红, 香味纯正,一口下去回味悠长,实乃居家必备的下饭佳品。
是以只要不是无一人吃辣的人家, 都会在家中备上一罐辣椒酱——但像圆婶这般一口气买了四罐的还是令人侧目。
就连窗口打菜的婶子也不免多嘴说了一句:“圆婶, 这辣椒酱虽然放得住,但食堂日日都有卖,哪需要一下买这么多。”
圆婶是个胖乎乎的圆脸妇人,闻言只笑眯眯地回答道:“我家阿远和阿文不是去晋城了嘛, 我这是打算给他俩带的。”
说到这,众人才恍然大悟。 三个月前, 少夫人派了一队人马前去晋城购买煤矿,后来煤矿建成,又陆陆续续去了几批队伍当监工、搞建设, 圆婶家的阿远阿文便在其中。
将辣椒酱打包好,交托给每月往返送信的队伍, 由他们送往晋城。
圆婶站在城门上,遥遥眺望, 眼神中尽是对远方的担忧与期盼。
.
此时的晋城。
幽深的矿洞内,因为点了煤油灯的缘故,周围的场景看起来还算明亮。
不少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分散在不同的方位,他们或手持工具采煤,或将采好的煤块装入筐中,虽然地方狭小、人数不少,但他们的工作看起来仍然井然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矿洞内铺设了多条类似“轨道”的东西,工人们只需要将煤块倒入安装了四个小轮子的箱子中,这些煤块便可顺着轨道的方向运往矿洞外,在那里自有别的工人接收处理。
当下已是午时三刻,刚结束了上午的工作,从矿洞出来后,众人无一不感到饥肠辘辘,略显疲惫的脸上尽是对食物的渴望。
迎着阳光,李向明眯了眯眼,刚从矿洞出来眼睛一下子还不太能适应外面的亮度,他遥遥看向不远处设的饭堂点,那里白雾缭绕,烟火气腾腾升起,让他不免对今日的工作餐生出一份期待来。
从西街食堂出来的厨子师傅手艺自是极好的,这也是他们从边关来到晋城后在异乡难得的慰藉了。
眼看着不少人陆陆续续从矿洞出来,李向明放好安全帽后,加快了脚步朝饭堂走去。
路上遇到两个有些眼熟的身影,李向明面上一喜,朝前方大声喊了一句:“向文,向远,等等我!”
听到声音,两个着装统一、身形相似的青年齐齐转过身来,看长相,这俩人应该是双生子。
虽然名字相似,但李向明和李向文、李向远两兄弟丝毫没有血缘关系,三人不过是同属一个村罢了。
李向文和李向远停下了脚步,待李向明气喘吁吁倒了跟前,三人才一起向饭堂走去。
李向文率先打了招呼:“向明哥,你是不是快要回边关了?”
李向明点点头:“下个月月初。”
一旁的李向远闻言,顿时露出了羡慕的眼神:“真好啊,我和哥哥才来一个月呢,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真难等,真想赶紧回边关去。”
李向文和李向远都还只是个半大小子,纵使是早已过了及冠之年的自己尚且思乡之情浓厚,更别提他们了。
对此李向明十分感同身受,并出言安慰道:“没事,两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会在边关等你们回来的。”
——不如不安慰。
身边不时有脚步匆匆的煤矿工人走过,李向明调侃了一句:“只是饭堂普普通通的食物就让这些晋城人趋之若鹜,要是到了边关,还不知道要吃成什么样呢!”
“饭堂师傅的手艺也很不错,做的馒头馍馍都是真材实料,吃起来也好吃,但我还是想念食堂的味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向文道,“我觉得饭堂的师傅们也会想念边关丰富的食材吧。”
“也不知道过了这么久,食堂出了什么新菜式没有……”
三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加快了脚步——虽然嘴上说着想念边关食堂,但内心却很诚实。
在周边人就快跑起来的速度的带动下,虽然明知道饭堂有充足的食物,但一股紧迫感还是油然而生。
他们爱边关食堂,但身处晋城的当下,他们也爱晋城的饭堂!
到了饭堂,这里的环境要比边关西街食堂简陋一些,但桌凳也不缺。
在摆了一米高的蒸屉前,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排起了队。
今日的主食是馍馍,热气腾腾的白雾中,一股浓郁的麦香味尤其明显,引得饥肠辘辘的众人喉头滚动。
在李向文将三份馍馍在桌上放好的时候,正好看到李向远和李向明端了几盘小菜朝这边走来。
“土豆丝,茄子,咦?”李向文颇有些惊讶地看着桌子中间那盘白肉,“这份肉食是谁点的?”
李向远立马指着李向明道:“是向明哥,我可没有乱花工分。”
李向文给了他一个眼神,李向远委委屈屈地低下了头。
报名来晋城煤矿上工的工人,都是家里条件不怎么好的,因为这边工分多。
李向文和李向远兄弟俩自小就懂事,是以年龄达标后,他们主动报名来了晋城,当矿工赚工分补贴家用。
平时省吃俭用,像白肉这种荤菜,基本上隔几天才能在餐桌上见到一次。
李向明家中也不富裕,看见李向文的动作后,他立马说道:“向文你别说他,这盘白肉大家一起吃。你看我马上也要回边关了,难得吃顿好的大家一起高兴一下嘛!”
话虽这么说,但除了李向明,其他两人几乎没往白肉那盘子伸一下筷子。
即使李向明不断招呼着“吃啊”,“哎呀你们就吃一点嘛,这么大一盘我一个人也吃不完啊”,但在哥哥的眼神威迫下,李向远还是强扭着头别开了视线——吃不到索性不看了。
饭吃到一半,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响动,众人往前看去——
原来是送信的队伍回来了。
晋城本地的矿工收回了视线。
每到这个时候,边关工人的亲人们便会托这些人送来衣物或是食物,只是热闹是他们的,与晋城本地矿工无关。
李向明也没凑这份热闹,他家其他人早在饥荒那会儿就死光了,不会还有人惦记着他。
倒是李向文和李向远兄弟俩吃着馍馍的同时,还在一边不时朝送信队伍那边探头探脑看去,即使是兄弟中一向比较稳重的李向文,此时也不免露出了期待的目光。
眼看着信使带来的大包袱里的东西越来越少,兄弟俩的眼神也从期待转向了失落。
这时——
“李向文,李向远!”
“谁是李向文和李向远?”
李向文和李向远顿时觉得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好听的声音。
信使是个身着盔甲,人高马大的男人,在李向文和李向远过来后,他从包裹里翻翻找找,掏出四个用罐子装着的红艳艳的东西来。
“你们阿娘让我帮忙带的,拿去吧。”
看着这四罐奇奇怪怪不知是何物的东西,李向文面上有些疑惑,但还是没说什么,道了谢接过东西回到了桌旁。
李向明等在那里,见兄弟俩过来,他有些好奇地问了一句:“这是什么?”
“看起来像是吃的。”李向文说。
李向远催促了一句:“哥你打开,我们瞅瞅。”
李向文也有些好奇,他拿了一罐放在手上,这罐子的材质他是知道的,用玻璃做的,很珍贵,他可得拿稳一点。
小心地拧开盖子,李向文正要说话,突然,一阵强烈而霸道的气味扑鼻而来,李向文先是感到一阵鼻痒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喉咙深处涌上的一阵强烈的渴望——好香,他好想吃这种东西。
李向远眼尖,发现了包裹里的一封信,拿起来一看,他的脸上喜色顿现:“哥,娘说这种东西叫辣椒酱,是可以吃的,让我们就着馍馍吃。”
如此,几人再无疑虑。
这辣椒酱闻起来实在是香,鲜红的颜色让人胃口大开,李向文先挑了一筷子放在馍馍上,只一会儿,红油便一下从辣椒碎堆里溢散开来,流经的地方同样弥漫上了这阵香味,昔日普通的馍馍因为染上了这股颜色,一下变得不一般了起来。
李向远和李向明两人如法炮制,将辣椒酱涂在馍馍上,随口大嘴一张,一口咬下。
辣椒酱独特的香味瞬间在嘴里爆发开来,辣味浓郁,经过多种香料混合熬制而成的香味在舌尖回味悠长,向来吃得寡淡的人哪吃过这么强烈浓郁的味道,顿时一个个被辣得“嘶嘶”叫了起来。
可这味道又实在香,即使舌尖承受了很大的刺激,也丝毫没有让他们停下咀嚼的速度。
李向文几人吃得满头大汗,畅快淋漓,可就苦了周围的人。
倏然爆发开的香味很快引起了骚动——
不少人在探头探脑看向四周,试图找出香味的来源:
“这是什么味道,你们闻到了吗?”
“这么浓的味道哪能闻不到啊,奇了怪了,是饭堂师傅做的吗?还是自家带来的?”
“不是,这是什么东西散发出来的味道?怎么以前从来没有闻到过。”
……
李向文三人吃得正香,立马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大家看着馍馍上那红艳艳的辣椒碎,都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口水——闻起来这么香,看起来又这么开胃,吃起来一定很好吃吧?
一罐辣椒酱,份量不大,但迎上众人垂涎欲滴的目光,李向文怎么也说不出拒绝的话,于是只好每人分上一点儿。
好在辣椒酱不仅仅是香味重,口味更是浓郁,只需一小点儿,就能品尝到这种刺激的香味。
这边引起的动静自然惊动到了饭堂的师傅们,在李向文的邀请下,饭堂师傅尝了尝,深深震惊于这种食物的味道,有心想制作出来,却无奈根本不知道“辣椒”这种原材料是什么。
饭堂师傅吞了吞口水,打定主意下次一定要托人回边关带上一份。
和饭堂师傅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边关人还好,有关系可托,可他们晋城人……
若是大家都没得吃还好,可要是看着边关人大吃特吃,他们却闻得到吃不到,这可太折磨人了!
有人想到了先前与边关签订卖身契的那批人。
那些人也不全是无父无母的,也有家中实在养不活这么多孩子的,便想着能不能在边关找到一条生路。
在他们稳定下来后,也有不少人寄来信件报平安,信里不免写到了他们在边关生活的状况。
听说边关的掌权人待他们极好,不仅给他们住,给他们衣服穿,还负责他们的吃喝。
现在他们每天都能吃饱,还能吃上许多从前从未见过的食物,那些食物的美味程度,非是一笔两笔可以概述的。
要不是他们的文笔太差,词汇量实在匮乏,再加上托人写信按字数计费,不然他们看到信的内容后非得馋得流口水不可。
边关人也不排外,只要表现得好,大家都是把晋城人当自己人看的。
想到这里,晋城矿工们有些不是滋味了,本以为他们失去了自由是去做苦力的,合着吃得比他们好,过得也比他们好。
而且据说卖身契还可以自赎,上工拿到的工分和边关人是一样的,到时候赎了身,便是自由身了。
已经有不少人决定留在边关生活,他们寄信来的目的,一是让家里人放心,二则是试探他们有没有搬去边关的想法。
对那些已经生活在边关的晋城人来说,若说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现在熟悉之后,只觉得这里是自己生活过的最好的地方。
不说别的,在边关一定饿不着、淋不着,而有饭吃、有房子住不正是他们一辈子努力的目的吗?
边关缺人的情况,这些晋城人也是看在眼里的,在试探过谢管事的想法后,他们纷纷动了这个念头——让自己的家人友人也搬来边关! 若说收到信后,这些人还在因为担忧未知的环境和不想背井离乡尚在观望,但现在看到这个辣椒酱后,他们动摇的念头越发坚定了——边关一定是个好地方!
第六十九章
离开晋城, 到边关去!
——这个念头一旦在心中生根,便快速发芽生长,不断催促着他们做出决定来。 只是背井离乡这件事实在关系太大, 还得从长计议。
收到的信中, 问及此事时, 已经在边关的“包身工”们就像统一了口径似的,话里话外只有边关的好。
一个人说好不奇怪, 可若是全都这么说, 便让人起疑了——这个地方真的有这么好吗?还是只是边关当权者诱惑他们的一种手段?
晋城人心里游移不定, 他们开始暗搓搓向在矿场上工的边关人打听:
“你们边关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
“你觉得在边关生活得好吗?真的可以有饱饭吃, 有房子住吗?”
被问到的边关人先是一脸奇怪地看向问问题的人,在他们的催促下,才开始回答道:
“边关当然好了!有的吃有的住, 只要好好干活不偷懒, 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
“边关从不拖欠工分,工分结算以后就可以买吃的、租房住了。即使是工分最少的工作,每天也能吃上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