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胡同姑娘——萧笛【完结】
时间:2023-06-15 14:38:16

  “舅妈,你放心。是你把我养这么大的。如果我出嫁,彩礼钱一定会分你一半。”盛景自然知道怎么说话笼络人心。
  得了盛景这话,朱春花一颗心顿时放了下来。
  看盛景把红糖鸡蛋吃完,她接过碗殷勤地道:“你先躺一会儿,等我煮好了饭端给你,你也不用去看你妈的脸色。”
  李玉芬回来后上桌吃饭,没看到盛景,她也没问。第二天一早起来就骑着车离开了,没进屋去看盛景一眼。
  在她看来,这丫头就是跟她这个亲妈闹脾气,想让她哄哄。
  惯的她!
  盛景照着原主的习惯,天没亮就起来了,背着背篓上了山。
  她今天要去截盛琳的财。
  盛琳能跟原书女主抗衡,一直蹦跶到最后,不是她有多聪明多有能力,而是她除借了城里大爷爷的光外,还在这村后山捡到了一罐金子。
  在原书里,这是两个月后的事了。
  当时原主已经去了大西北,盛琳在大爷爷的安排下进了机械厂上班。
  为了巴结男主那群大院子弟,她周末的时候带着他们到李家庄来玩,上山的时候不小心摔到了一个大坑里,在大坑下面发现了一块小黄鱼,金子旁边是一个被磕破了个洞的黑陶罐,里面装着满满一罐子的金条。
  盛琳没有声张,第二个周末又偷偷摸摸来了一趟李家庄,把这罐子金子倒进书包里带走了。
  后来这成了她事业的第一桶金。
  在原书里,原主因替盛琳下乡而丧命。现在盛景穿越过来,自然要把这罐金子给截胡了,也算替原身讨回一点公道。
  原主时常上山采药,对后山极熟。盛景想一想就知道书里写的那个大坑在哪里,没到半小时她就找到了地方。
  慢慢下到坑底,盛景四处查看。
  盛琳发现那罐金子的时间是在两个月后。两个月的时间,虽然对于沧海桑田连一瞬都不算,但也会在暴雨、塌方等天气的影响下对某个地貌有较大的改变。
  这个坑也不算深,村里人上山砍柴,原主上山采药也来过,以前并没有发现什么。所以那罐金子是原书作者送到女配手边的金手指。
  坑底有树木草丛,也有一些从上面滚落下来的大大小小的石砾。
  盛景拿了一根树枝,一点一点地在树木草丛间翻找。
  她也不是盲目乱找。盛琳从上面滑落下来发现罐子,那说明这罐子不会在坑的中间,只会在坑的边缘。
  而上面只有一条路是人们经常走的,盛琳那个从来没有上过山的娇小姐不可能放着好好的路不走,去走别的树林草丛茂密的地方。所以她只会从路的那一侧滑落。这样一想,搜寻的区域顿时小了许多。
  盛景是东方熹微的时候上的山,找到这个坑的时候天才亮。半小时后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她终于看到了一个黑罐子,这个罐子藏在草丛里,只露出地面一点,罐子上还沾了许多泥土,跟灰白黑的石砾混在一起,如果不是盛景有意仔细查看,就算看到了也不以为意,只以为那是黑灰色的石头。
  这山上的泥土是沙壤土,还算疏松,她用树枝巴拉了一通,罐子就露出了小半个身子。
  罐子现在是完整的,并没有破。盛景从旁边捡了一块石头,朝罐子用力砸下去,“咣当”一声,陶罐破了,里面的金块露了出来。
  盛景大喜,又砸了几下,把碎陶片捡掉后就将金块掏出来,装进了背篓里。
  黑罐是个大肚罐,大约到膝盖那么高,里面的金块掏出来,盛景估计足有几十斤。
  也不知道是谁埋在这里的。
  不过这是一本小说,作者说有就有,不需要理由。现在这罐金子是她的了。
  虽说她没有什么空间可以把这金子藏得严严实实,带回去也不安全。但金子不能放在这里。万一被人发现呢?万一盛琳提前过来呢?所以还是她带走,另找地方埋才最稳妥。
  背篓用竹子编得比较细密,但为了保险起见,她上山时随手割的草把背篓底部铺了一层,再装金子。金子装好后,她将从家里拿的盖鸡笼的竹篦子卡在了金子上,再在上面铺了一层草。
  这坑底很少有人来,枯枝不少,盛景又捡了一些枯枝放到背篓里,这才背着它爬上坑去。
  原主也不是每天都打猪草,有时候她会走远些去采药,回来的路上顺便带着枯枝干柴回去。
  因此她此时背着一篓干柴下山,就算路上遇到人,也不觉得有什么异常。
  她下山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村里的人都下了地,盛景一路回到李家,也没遇到什么人。而她最担心的会在家里等着她的李玉芬、朱春花等人也不见踪影。
  她稳住自己,先把柴放到厨房外的柴垛堆里,这才不慌不忙地进了自己的房间,将金块装到了屋角一个腌酸菜的瓮子里。
  这些小黄鱼都长条形十分规整的,上面还写着“捌两”字样。五九年国家才把十六两一斤改成十两一斤。这些小黄鱼一条半斤,应该是民国或是更早时期的人藏的。
  而在装金子的时候盛景还发现了一块不规整的金角子和两块拇指大小长短的银条子。
  现在不是兑换的时候,她一样没留,把这些金角子和银条子跟小黄鱼一起都装进了瓮里去。
  作者有话说:
  谢谢大家的收藏和评论,么么么~~明天评论前三名有红包掉落哦。感谢在2023-02-02 11:16:27~2023-02-03 11:50: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由蘖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章
  李家只有两间屋子,一间李先进夫妻住,一间李老太跟孩子们住。后来孩子长大,就在旁边盖了一间又矮又小的茅草屋给李小兰和盛余住。李小兰出嫁,李老太又去世后,原主就一个人住。
  这间屋子除了一张床,角落里还堆着许多杂物。朱春花是个懒人,自己的屋子都不去收拾,更不会管盛景住的这间屋子。李先进和李建设也不会进盛景的屋子。
  这些瓮子要等秋收后才会用来腌酸菜,平时就空扔在这角落里。
  这会儿是白天,虽然大家都出工了,但还有老人和小孩儿在家。盛景先把金子放在这里,准备等半夜再把它埋到后院茅厕墙角去。
  当初建房子里还剩些不规整的泥砖和碎石,随意地堆放在茅厕旁边,一直没人收拾。那里还长了些杂草。
  朱春花比较懒,李先进整天忙队里的事,李建设除了上工就去黑市搞钱,要不然就跟他的兄弟交流感情。
  如果不是发迹了要建房,几年内他们是不会来动那个地方。
  这罐金子放在山上不安全,她又没个空间什么的能带走,就只能埋在这里,等以后有机会了再回来取。
  把金子放好,盛景这才出了门,去了隔壁赵月娥家。
  院子门开着,她进了院子才朝敞开的堂屋叫了一声:“钱奶奶。”
  “进来。”
  盛景进去,问正坐在那里纳鞋底的钱老太问道:“我刚从山上下来,家里没人。您知道我妈去哪儿了吗?”
  “她回城了。”
  钱老太满脸恨铁不成钢地看着盛景:“你是不是傻?你妈要接你回城,给你找工作,你怎么不赶紧答应,还跟她顶嘴?”
  “我知道你心里有怨。但这怨气能当饭吃啊?你不回去,呆在村里做一辈子农村人啊?别人求都求不来的事,你还往外推。平时总觉得你聪明,怎么这件事上就犯了傻?”
  老人一片好心,盛景也没打断她,任她数落。
  等钱老太不说话了,她才道:“我不是不回,我是不相信她会这么好心。我担心她是把我骗回去,嫁给什么老光棍或傻子。”
  “不会吧?”
  “怎么不会?”盛景道,“这些年她对我不管不问,这就不说了。逢年过节都不接我回去,我连我爸我爷奶长什么样,家门往哪里开都不知道,这合理吗?钱奶奶,我很怀疑我不是我妈亲生的。”
  “不是亲生的不可能。这年头,谁愿意养别人的孩子?”钱奶奶摇头。
  尤其是盛景是六零年生的,那可是灾荒之年,自己都快要饿死了,哪里有余粮去养别人家的孩子。
  最多的可能就是盛景是李玉芬跟别的男人生的,这孩子不姓盛,所以不敢带回盛家去。
  “怎么不可能?那年头乱,没准我是谁的孩子,出国时不方便带我,给了一笔钱让李玉芬养呢。”盛景说这话的声音极小。
  钱老太吓了一跳,连忙站起身来,朝外面张望了一下。
  回到座位上她拍了盛景的胳膊一下:“这话以后可不能说了。”
  盛景点点头,又小声道:“这话我也就是跟您才这么说。我知道您对我好。”
  钱老太有四个儿子,个个高高大大,家境相比之下宽裕一些。钱老太又是厚道善心的,看原主可怜,时不时会给点吃的,原主小时候才没被饿死。
  平日里,如果李家人打骂原主,钱老太也会出面护着。在原主心里,钱老太比李老太更可亲。
  不过钱老太有个缺点,那就是心里藏不住事儿,俗称大嘴巴。她家劳力多,她从五十岁起就不下地了,时常去大槐树下跟那些六七十岁不上工的老头儿、老太太聊天。这天一聊,李家的大小事只需一天功夫就会被全村人知道。
  原主在村里“小可怜”形象的树立,钱老太功不可没。
  这会儿钱老太叮嘱盛景别往外说,可她一会儿去聊天的时候肯定忍不住,要跟别人偷偷说,还会叮嘱别人“别往外说”。
  李玉芬回来接盛景去城里,结果被拒绝了。在这个哪家鸡多生了一个蛋都要议论上半天的小村子里,可谓是大新闻。再加上这份身世猜测,大家不议论个十天半个月才怪。
  李玉芬如果是亲妈,再不管女儿,甚至虐待女儿,别人也不会说什么。盛景对此有怨言,反而是大不孝。
  村里把女孩儿当牛马使唤的大有人在。他们可以对孩子不好,但孩子不能不报恩。
  可如果她不是李玉芬亲生的,而是李玉芬得了人家的钱,结果却待她不好,嫉妒心会让大家都说李玉芬的坏话,舆论导向偏向她这一边。
  不管怎么样,原主都是在李家长大的。盛景可以不认李玉芬那一家子,但李家的养育之恩却不能不报,否则就是忘恩负义。
  不过是逢年过节送点礼花点小钱,盛景不会让这件事成为自己品德上的黑点,功成名就后被别人攻讦。她需要村里一边倒的舆论。
  “我过来是跟您说一声,一会儿我要进城去。我舅舅、舅妈回来劳烦您跟他们说一声,中午别煮我的饭了。”她道。
  “进城啊?你要去做什么?”
  “我采了点药,进城去卖。另外我想看看能不能打听到李玉芬住在哪儿,也能搞明白她为什么要接我回城。”
  “你不知道她的地址,就这么去找?”钱老太诧异道。
  盛景苦笑:“他们防我跟防贼似的。有什么话,都是李玉芬跟我外婆和舅舅单独说,把我支开。”
  这么一说,钱老太越发深信盛景的那个猜测了。
  “行,你舅妈回来,我告诉她。”
  盛景从钱老太家出来,就去了找了大队长,要开介绍信。
  “你妈不是特意来接你的吗?你怎么不跟她回去,还自己回去?”李柱生奇怪地问道。
  “她赶着去上班,我自己慢慢去。而且我是要先去办点事,并不是要回城里。”盛景道。
  盛景的户口就不在李家庄,人家来自己这里开介绍信,一个是图方便,另一个也是尊重自己,因此李柱生没有多问,麻利地地给盛景开了介绍信。
  盛景出了李家庄,在路口等了大半个小时,才等来了一辆班车。
  李家庄这地界是北城出入的交通要道,许多地方的班车进北城都要路过李家庄,所以十分方便。
  原主去年初中毕业就没再读书了。她原先就能凭本事在“业余”时间跟着村里的赤脚医生采草药或抓知了猴赚学费,不读书后赚的钱就更多。昨晚盛景数了数,她的存款有十二块五毛二分。
  相对于月工资只有三十块要养家的李玉芬,以及一家数口都没几个存款的村民来说,原主一个小姑娘能有这钱,已算是很富有了。
  这是原主辛苦上山采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才存下来的。
  这年头物价便宜,有这些钱,盛景暂时不会去动那些小黄鱼,哪怕一条都不行。
  毕竟一看她这样子就不是有钱人,贸然拿出一条小黄鱼去卖,肯定要被人盯上。她势单力薄,这时的社会秩序又不好,别被人敲了闷棍丢了小命。
  但原主存的这钱,她打算近期内只要一进城,就去国营饭店给自己加餐,把身体养好。
  她上了车,交了一毛钱的车钱,坐了一个多小时,下后车在公交车站看了半天,又问了人,上了一辆公交车。
  等下了公交车,已临近中午了。她先在附近找了国营饭店吃了饭,这才又一路问人,找到了小说里写的槐花胡同。
第4章
  槐花胡同原来是大户人家住的地方,每一户都是几进的大院子。现在这里都改成了大杂院,住了许多户人家。
  盛景前世就是北城人,小说里又多次提到这地方,问过两个人后,她很快就找到了她要找的那个大杂院。
  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妈正在院里洗衣服,看到盛景,她抬起头来警惕地打量着,严肃着一张脸问道:“小姑娘,你找谁?”
  “我、我找盛、盛……”盛景一副很紧张的样子,说话结结巴巴。
  大妈越发警惕了:“盛什么?”
  院子中央的水池边此时除了她,还有几个人,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男子正蹲在院子笼头边刷牙;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正在洗菜,还有一个四十来岁的瘦高女人似乎正在指导十几岁的女儿洗衣服。
  听到对话,大家都抬起头来看向盛景。
  盛景这才像是想起来自己要找的人叫什么似的,道:“盛仲川。”
  “盛仲川?”大妈的眉头微微一松,紧接着又皱了起来,“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人。”
  “没有?”盛景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紧接着,她眼眶慢慢红了,泪珠子在眼眶里打转。
  她垂下眼,一副深受打击的样子,声音里带着哭腔:“对、对不起,我可能找错地方了。”
  说着她抬手一抹眼泪,转身就要走。
  “哎哎……”年轻男人朝盛景招手,吐掉嘴里的漱口水,转头看向大妈,“王大妈,盛大爷是不是叫盛仲川?”
  王大妈的嘴角抽了抽:“不是盛仲川,是盛河川。”
  年轻男人转向盛景:“小姑娘,你是不是记错了?”
  “啊?是、是吗?”盛景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句,向王大妈问道,“大妈,请问盛河川住在哪儿?”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