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三娘认得带队过来的人就是老蒙,其余两个亦是在山上见过的猎户,另外两个倒不认识。她顶着鞭炮声跟何氏介绍了一下后,便赶紧去厨房里倒茶。
老蒙他们见赵三娘过来奉茶,赶忙接过,又连声说着恭喜。
赵三娘纳闷,上山的人都会有打狼分红,说是喜不为过,但这么大阵仗是为那般?难道是他们猎户独有的习俗。
她正想着就见老蒙满面红光地把刘壮拉了过去,其余几个和老蒙一起来的人则站在了那块红布匾额的两边。
周围围观的村里人都喝彩鼓起掌来。刚才就听说了,原来县里除了给杀死白狼的英雄发了赏银外,县令大老爷一高兴还亲自题写了一块匾额。
县令大老爷啊!
多少人一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就是村长了。县令大老爷那都是飘在云端里的人物。这刘壮能得到县令大老爷亲笔题的匾额,真是祖上冒青烟了。
刘旺和何氏被周围的邻里乡亲恭维着,脸上早就笑开了花,嘴里还要一个劲地谦虚。更是把家里存的一些吃食都拿出来分给大家吃。
刘文和刘小甜两兄妹看起来却没那么高兴。他俩站在人群里,看着那揭开红布,漆着金光的——打狼英雄四个字,心里有不少疑问。
“大哥不是和我们说,是嫂子打死的白狼吗?”刘文记性不差,他嘀咕道。
鞭炮声还在响着,刘小甜听不清楚她二哥的话。她仰着头走到一旁的赵三娘身边伸出手:“嫂子抱抱我。”
赵三娘一把把刘小甜抱在怀里。她脸上的神情只是一瞬间的错愕,低下头再抬起时已经是一副很合时宜的笑容。
刘壮被老蒙他们包围在中间,在听说这匾额的来由后,他忍不住看向赵三娘。赵三娘在逗弄着刘小甜,并没有看向他这边。
“老蒙,你明明知道——”
明明知道打死白狼的是赵三娘。为什么把功劳归到我身上?
老蒙按住了刘壮的手,侧过身贴近刘壮的耳边:“我知道。但弟妹是个女子。”
老蒙没有再多说什么。他觉得他说得已经够清楚,够明白,若刘壮兄弟再不懂就是不懂事了。打死白狼的是个女人,这说出去不就是打男人的脸吗?他们四镇二十六村那么多老爷们,那么多猎户好手,还比不过一个女人。若是真的说出去,说好的一百两赏银依然会得,但这金字匾额可就打水漂了。这可是光宗耀祖的荣耀啊!
“我都是为你好。这匾额落在你家不容易。”老蒙补充了一句。
那块“打狼英雄”的匾额挂进了中堂里,挂在了天地君亲师之上,金光闪闪,格外耀眼。
村里有不少有孩子的人家都进刘壮家的中堂拜了拜,说是想沾沾喜气,来瞻仰一下县令大老爷的墨宝。
何氏想留着老蒙他们留下来吃顿饭,但老蒙还想着去镇上宴请这两位一起来送匾额的差爷。老蒙三请四催,邀着刘壮一块去,还再三保证到时候一定叫驴车把他送回来。
刘壮本不想去,但赵三娘却给他拿了件避寒的外衫给他穿上,让他早去早回,又低声同他说,那是县令身边的官爷,推三阻四不给面子,万一被人家记恨上可怎么是好。刘壮只得答应。
直到月上柳梢头,刘壮才一身酒气地回来。老蒙亲自把刘壮送到家门口才放心离开。
何氏披着衣服掌着灯走出来:“怎么现在才回来?这是吃了多少酒,我去给你做碗醒酒汤。”
赵三娘的声音从厨房里传来:“娘,您快去睡吧,我给夫郎做。”
“去睡吧娘。”刘壮喝了不少酒,人却还算清醒,他扬了扬手里的餐盒,“我打包了不少好菜回来,咱家明天一起吃。”
何氏没好气地应下转身回去睡了。刘壮则摇摇晃晃地进了厨房,揉揉眼睛看到有个熟悉的身影在灶台前忙碌。
“媳妇!”刘壮把餐盒往旁边一放,伸开双手就去抱赵三娘。
赵三娘哪里闻过这么重的酒气,难受地掩掩鼻子,却没推开刘壮,只说:“你小点声,别把弟妹吵醒了。”
刘壮似乎意识到媳妇不喜欢这味道,“哦”了一声后又乖乖地走回门边。他喝酒上脸,浓眉大眼配上一张红脸坐在那,倒有些像关二爷了。
“关二爷快喝吧。”赵三娘端着汤走过去,像他以前给她取“守门将军”外号似地叫他,带着几分揶揄的意味。
“嘿嘿。”刘壮对赵三娘递来的东西来者不拒,接过汤猛地喝了一大口。喝得太急,胃里一阵翻涌。索性他还有些理智,赶忙几步跑到院子里朝沟渠吐了起来。赵三娘则跟了过来,着急地给他顺着后背。
吐过后刘壮气顺了些,他抓着赵三娘的手喃喃道:“媳妇我们回家吧。”
“这不就是你家?”赵三娘觉得刘壮醉酒的样子有点傻,轻声同他说话,怕吓着他。
“不是。”刘壮环顾四周反驳。
“怎么不是?”
“是咱家。你怎么只说是我家。”刘壮拉着赵三娘朝后屋的房里走去。
赵三娘没想到他会这么说:“嗯,是咱家。”
“好。说得好。奖励你一个大鸡腿。”刘壮左看右看,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来翻开,里面躺着一个油汪汪的大鸡腿。“只给你的,你快吃。”
赵三娘接过鸡腿假装啃了两口:“吃了吃了。”刘壮这才放心地走回房里去。
他回到房里却没直接去床上躺着,而是坐在凳子上。酒意未解,睡意先袭来。他坐在凳子上闭着眼睛,如小鸡啄米一样头一点一点的。
“又怎么了?怎么不去床上睡。”赵三娘刚关了门就回头看到他这副模样,只得弯身去扶他。
“我身上臭,你不喜欢。我要换衣服。”刘壮猛地站起来大喊,又猛地坐下。他一惊一乍的,差点没把赵三娘耳朵震聋了。喊完又想起来刚才赵三娘不让他大声,又把嘴巴闭紧了。
三娘没法子,只得让他乖乖坐好,先去取了洗好的衣服来,又从灶里舀了热水来给他擦身体。忙前忙后,累得头上出汗。
“媳妇啊。你才是英雄。”
这是刘壮彻底睡过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赵三娘的动作凝滞了片刻,她拢了拢刘壮的头发,把浸湿的帕子放到他额头上。许久后温柔且轻声地说道:“你也是。”
是我的英雄。
作者有话说:
刘壮:医学奇迹
三娘:谁是英雄
写这章感觉有点憋屈,心疼三娘orz感谢在2023-04-05 22:24:38~2023-04-06 22:42: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Want flowers 9瓶;让墨、金平糖四十一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6章 买衣
◎这可是最近卖的最好的一件!给您夫郎买一定错不了!◎
天气寒了, 早上四处结着霜。
赵三娘用几条手指大的小鱼,做了一锅鱼汤。奶白色的鱼汤和着粳米粥喝进肚子里,热乎乎的很开胃。她又把刘壮昨晚打包带回来的饭菜热了一些, 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满嘴油光。
何氏端碗看着孩子们大快朵颐的模样,又看着桌上丰盛的饭菜, 忽地觉得,现在的日子竟过得比刘壮受伤之前还要好了。她的目光落在对面和刘壮排排坐的赵三娘身上, 满是慈爱和笑意。
吃过早饭后,刘文兄妹俩带着小鸡们出去玩了。
赵三娘则把昨天和匾额一并送来的小桐木宝箱拿了出来。里面装的正是进山打猎的分红。
刘壮和赵三娘的分红加起来足有四十三两银子之多, 明晃晃的银锭摆在一块看得叫人移不开眼睛,那三两则是一些散碎银子和几贯钱。
“爹,你摸摸。”刘壮拿出一个银锭递到刘旺手里。
刘旺粗糙的大手摩挲着银锭上的纹路,不住地说“好”,忍不住高兴地流了几滴眼泪。往常大儿子腿脚好得不得了的时候,家里攒了那么多年也才攒了三十两银子。二十两银子当时做了聘礼, 其他银钱后来给刘壮治病抓药花得也不剩什么了。
哭着哭着怕丢人,刘旺又赶紧抬起袖子擦了擦。却被眼尖的刘壮发现了。
“爹你哭什么?”刘壮有些哭笑不得。
“瞎说什么。你爹我怎么会哭。我就是觉得现如今日子又好过起来了。”刘旺赶忙说。
何氏看到这些钱时,第一反应不是有多高兴, 而是狐疑地问:“三娘背上的伤你们跟我说是摔的,是不是唬我?摔一跤能分这么多钱?”
赵三娘背上的伤口已经结痂了,俗称好了伤疤忘了痛。当时的生死之间她是绝不会和何氏说起,叫她担心的。
赵三娘坐在何氏身边亲昵地挽住她的手臂, 宛如一对亲母女一样:“娘,这么多钱呢, 您不高兴吗?”
“就是就是。娘, 照老规矩, 这钱一半入公账。”刘壮也想赶紧把话题岔过去。
何氏白了儿子一眼,知道他俩怕家里人当心没说实话,虽然心里一阵后怕,但看到没出什么大事,而且儿子儿媳感情看着更好了,便不好再计较。
只想着到时候还是要拿些香烛供品去庙里还原,感谢菩萨佛祖保佑她的儿子媳妇。
何氏道:“一半入公账的规矩是没错。但是这钱是你两舍命得来的。不必出这么多。我和你爹老了,挣不到什么钱,家里的开销都靠着你俩,不公平。文哥儿和小甜都还小,指望他俩赚钱给家里不知道要多久。哪里能一直叫你们交这么多钱。”何氏说的真切,只从木箱子里拿走了十两银子,其他的又推到赵三娘那。便是这十两银子,她都觉得多了。
这便是何氏和其他家母亲婆婆的不同了。其他家的,恨不得把儿子儿媳赚的所有钱都拿在手里,这才好叫他们都听自个的话。
赵三娘看着刘壮不知道说什么。
刘壮摇摇头:“娘您这说哪里话。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弟妹现在年纪小,你们又老了。我们赡养父母,养大弟妹是应该的。您这么说,分得太清楚,是想让我们生分。”
“是啊娘。我嘴笨不会说话,但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哪有什么公不公平的。”赵三娘接着刘壮的话道。
见何氏执意不肯再多拿钱,她和刘壮对视一眼后缓缓开口道:“娘。有件事我和夫郎商量过几次了。今天刚好有机会和您说一声。我们想现在家里有了余钱,可以送小弟去念书了。听说镇上的大书院开了启蒙班。六岁就能去读,小弟过完年就要满七岁了。到时候等小妹长到六岁,也能一起去读。”
听到这话,刘旺和何氏同时抬起头,脸上的神情都有些不敢相信。
土里刨食的农家人,春种秋收,施肥浇水,晾晒归仓,汗水摔八瓣养活一家人。但他们对读书人都有一种天然的尊敬。
家里的孩子能识字,便是了不起。若是能考上秀才、举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便是祖坟冒青烟。
刘旺和何氏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但对孩子念书这事却非常支持,甚至是重视。刘壮小时候,他们夫妇俩便想供他去学堂读书,奈何这孩子玩心太重。等到现在刘文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却碰上刘壮成亲和受重伤两件事,家里的积蓄一下子被掏空。送刘文上学这事,他俩便以为无望了。
没想到今天儿媳妇会主动提起,而且还已经有了主意。
“是啊娘。我们几个大人都不识字,但小弟小妹还小。咱家怎么着也要培养个读书人出来。”刘壮笑着说,“束脩这事您和爹不用担心。不用公账的钱。我和三娘出。你们要是同意了,我就和小弟去说。过几天赶集,就是书院启蒙班报名的日子,到时候我和三娘带着他去。你们说好不好?”
他们二老哪里会说不好。
镇上书院要开启蒙班的事,是秋婶的儿子带回来的消息。秋婶她儿子刘羽就在镇上书院里念书,说起来和赵秋月算是同窗。只是他俩不熟,赵秋月这人心高气傲,只与富家子弟说话,对他们这些村里人向来是嗤之以鼻。刘羽很难把赵秋月和刘壮大哥的新媳妇赵三娘联想起来,自然不知道他们竟然是兄妹。
刘羽难得回家,秋婶高兴极了,真是把儿子当成菩萨一样供着。每隔一会就要问一问饿不饿,渴不渴,冷不冷。刘羽本在院子里拿着本书看,被他娘问得烦了,赶紧找了个借口溜之大吉。跑到村里的大榕树下去看书了。
一身书卷气的刘羽簪发戴冠,行走带风,颇有读书人的气质,加上他面如冠玉,走在村里倒像一道风景线。刘羽刚走到大树下,就看到刘壮、赵三娘他们带着兴奋不已的刘文走了过来。
“大壮哥,嫂子。”刘羽按辈分恭敬地朝刘壮他俩喊道。
刘文也赶紧喊了刘羽一声。
刘羽笑笑摸了摸刘文的头:“文哥儿都长这么大了。想不想和我一块去镇上读书?”
“想!”刘文应得很响亮。
家里没人读过书,刘文不知道读书的辛苦。他只知道以前想去镇上只能等赶集的时候去,但如果能去镇上读书,就能住在镇上的书院里。到时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说不定到时候能买很多糖葫芦,能看很多杂耍表演……刘文脸上都是笑,恨不得今天就去镇上读书。
刘羽见他如此坚定,心里颇有一些欣慰。
他们刘家村是一百来户人家的小村子,没有设启蒙学堂。以前他启蒙都是去隔壁大村子里读的,每天得赶十几里路。现在书院开了启蒙班,刘家村的孩子读书就方便了。只要村里读书识字而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村子何愁没有未来。刘羽回过神来后看着刘文的目光越发柔和。
赵三娘站在一旁听刘羽说起到时候报名时需要采买和准备的东西,认真听着都记在心上。
转眼间没过几天,就到了赶集和报名的日子。赵三娘和刘壮起了个大早。
“这银子放你那吧。”刘壮把用红纸包的束脩递给赵三娘,“我要搬东西,怕弄丢了。”
屋里又响起何氏的声音:“文哥儿,这罐子腌萝卜要不要带上?”
刘小甜拉着刘文的手:“二哥,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刘文满是要去镇上玩的兴奋,哄着小妹说道:“我一个月回来一趟。到时候给你买好吃的。”
却又听何氏道:“文哥儿从没离开过我……”
刘旺连声附和,眼看着又要落泪了。
刘壮无奈地说:“爹啊娘啊,文哥儿又不是不回来了,而且赶集还能去书院看他。你们在这演啥呢?”
一家子忙得人仰马翻,一连等要一起回镇上的刘羽催了几次后他们才出门。
等坐驴车到了镇上,刘羽便先和他们告别了,说要先去书院找先生回话。还好心地先把刘壮他们为刘文准备的棉花被褥带了过去。
“走!先去给你买东西!”刘壮格外大方地一挥手。
“好哦!”刘文昂起头一溜烟地跑了出去。
笔墨纸砚是大头,刘壮和赵三娘花钱却眼都不眨一下。钱就是要花在刀刃上!什么是刀刃,读书就是刀刃!只要刘文能读好书,他俩花再多钱都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