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女——芊宁未央【完结】
时间:2023-07-23 14:38:58

  黄氏感激地接过金疮药:"谢谢大妹妹,你哥哥此刻正是需要这个呢――可爹爹那头。"
  她是儿媳妇,自然不可能去给杨胜上药。
  "我一会儿去给爹爹上药。"凤仙道。家里娘还躺着不能下床,哥哥也伤着,能给爹爹上药的,只有她们两个做女儿的了。
  她叫住提着篮子去买菜的玉仙,摸了一钱银子:"哥哥和爹爹都伤着了,你也看看集上有甚好些的,鸡也好,鸭子也好,若是有骨头,也可以,买些回来炖汤吃。"
  玉仙点点头:"我晓得了,大姐。"
  她接过银钱,和二郎媳妇一同去了集上买菜。
  二郎媳妇和三郎媳妇,自从丈夫死了,就越加寡言沉默,她们没有一技之长,唯有靠着死去的丈夫抚恤金,把孩子们养大。
  杨胜承诺过她们,她们一日还是杨家妇,她们丈夫的抚恤金他就一日不会要,都留给她们养孩子。但若是哪一日,她们要改嫁,这钱就不能再拿了。
  有了这个承诺,比起嫁给一个二婚的鳏夫,给人当牛做马做后娘,她们两个更愿意手里捏着丈夫的抚恤金,把孩子养大。
  她们同凤仙,玉仙两个小姑子的感情倒比丈夫还在世时好了许多。大概是她们相处的时间更多,也或许是没了丈夫,她们本身过得更自在一些儿了。
  霜降听了这话,想了想,要不要给凤仙送一份慰问礼去,毕竟她们也是未来的妯娌。但她最终还是决定装作不知道。
  这件事并不光彩,在医馆遇见凤仙时,凤仙就不愿意说,显然是不想叫她们知道的。她又何必送一份礼物去提醒她:你家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所以她直接就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
  二娘同苗山的会面,安排在沈记布庄二楼一个小隔间里。这是自家人的地盘,若是真的没谈妥,三郎也能迅速把二娘闺阁小娘子会面外男的事情死死捂住。
  这件事,自然霜降和四娘是不能去的。但只看平日里飞针走线的霜降,一个上午都没能绣完一条鱼就知道,她两个很惦记二姐。
  中午时,二娘就来了。一看她满面红光,霜降就晓得,这必定是谈妥了。
  "怎么样?"她笑眯眯地问姐姐,"这位苗大人,你看上了,还是没看上?"
  二娘嗔了她一眼:"你说的甚话!"但她自己立刻又坐下来,迫不及待的要跟两个妹妹分享,"他说,明儿他就请媒婆来提亲。我们说好了,我嫁过去,他的俸禄全给我,我愿意给他多少钱零花,就给他多少。只要我愿意好好跟他过日子,跟他一起好好赡养他的老娘,他全都听我的。"
  霜降一下抓住重点:"他那老娘怎么样?"
  二娘想了想,道"我没见过他娘,但他说,他娘早年伤了眼睛,是个半瞎子,走不了多远,又是逃难来远嫁的,娘家也没有,他说,三妹夫给他说要把二姨姐说给他时,他和他娘俱都以为还是做梦哩!"
  说着她就笑起来:"他家虽穷,但他有上进心,有能为,足够尊重我,这就够了。"
  她这样一说,霜降和四娘也送了一口气。这个苗山既足够尊重二姐姐,想必二姐姐也不会再受许多委屈了。
  "那可恭喜二姐姐觅得良人了。"霜降笑嘻嘻地打趣,"既有喜事,二姐姐怎好不做个东道,我们也替你庆贺庆贺?"
  "可不是?这样好的喜事,怎么也值当开一瓶青梅酒了!"四娘立时跟着起哄道。
  二娘带着笑虚空指了指两个妹妹:"好啊,你们两个合起伙来算计我兜里的钱呢!"
  霜降笑嘻嘻地道:"我们可没有,这样好的喜事,怎么也该庆贺庆贺才是呀。"
  二娘一边笑道:"这还没坐定呢,算不得数的。"
  却一边又吩咐桂圆开了箱子拿银子去福祥斋买点心,买些当酒的菜――比如豆豉鸡爪,灯影牛肉丝这样的小菜,买几瓶青梅果酒回来。
  霜降叫杏花:"桂圆怕是一个人拿不了那许多,你也跟着去,帮桂圆拿一些。"
  杏花应了是,四娘又嘱咐道:"若说青梅酒,那还得是李记的好喝,你们可要记得,买李记的,别买岔了才是。"
  二娘噗嗤一笑,指着四娘:"若说起吃喝,那真是没谁比你更懂行的了!桂圆,可听着四娘子的话了?记得要买李记的酒!"
  今日不仅二娘高兴,桂圆也高兴自家主子总算找着一个不错的未婚夫,故而她那张圆团团的脸上也满是笑意:"是,小的都记下了,保管忘不了的!"
  此刻的刘氏也在外头同妯娌苏氏,周氏喝酒。几个做阿娘的人可不像小姑娘似的 ,她们直接拍开了一坛女儿红,畅饮起来。
  二娘同苗山说话时,刘氏就在外头,假装同两个弟妹选料子,实际都听着她们说话。
  越听她越满意,尤其听到女儿问她的准女婿,日后会不会纳妾。
  那位苗大人想了想,说:"我现在是不会的,如今我才是千夫长,还要想往上升,建功立业尚且嫌不够,我又哪里来的心思沉迷女色?若是我日后改了主意,必定要说与你听――我早说过,家里都由你做主。"
  这句话一出,刘氏心里是比蜜还甜,家底儿略薄些又怎的?只要女婿上进,争气,对女儿好,她这个做母亲的心里就比甚都高兴。
  历经了江家那一摊子倒霉事儿,她越看越觉得女婿哪儿都好,连那张黑黝黝的方脸,她都看出几分可爱来。
  沈家人感情好,二侄女的婚事总算落定,寻得良人,苏氏周氏也很替她高兴。正好,二娘要去寻两个妹妹说话,妯娌三个一合计,就把席面摆到苏氏房里,三个好好的喝一盅儿。
  至于其他人――家里有婆子有媳妇的,还能饿死不成?
第90章
  下午头,几个小娘子把朱氏和许氏也请了来――既是吃酒作耍子,怎好把两个嫂子给撇开了来?
  葛氏身体大有好转,许氏也不如前些时候那样,常常要去照顾母亲,自然清闲了许多。
  但许二郎的书,却是不再读了。他七岁开蒙,如今学了几年,倒也识得写字。他自己也知道,他们这样的人家,若说考科举,那是不能够的,他们家底儿薄,还有一个多病的老母亲要奉养,实在是既没有金钱,又没有精力。
  许二郎思来想去,索性就不去学堂念书了,在家附近的脚店里头,找了份账房的工作。
  本来,他这样小的小郎,是不可能直接就能做账房的。但他有一个好处――识字,而且懂事。那脚店的掌柜娘也可怜他,正巧上一个账房先生回了老家去,也就同意许二郎来工作。每个月是一两银子,包中午一顿饭,每半年有一套衣服一双鞋。
  这家脚店当值时辰是从早上辰时(七点)正到晚上酉时末(晚七点)。就在他家对面,也方便他时不时回去看一眼母亲。
  对于弟弟不再上学,而是选择去做工这个举动,许氏并没有表现出反对。
  如今他们家可是一点积蓄都没有了,母亲治病的大部分钱,都是沈家出的。她也总想着,三妹妹雪中送炭,给她的那张五十两的银票,日后有了钱,总要还给她才是。
  三妹妹的钱,也是一针一针地绣出来的,纵使三妹妹一幅图卖的也不便宜,但她却不能觉得,自家弱,三妹妹就必定要出钱帮忙的道理。哪有借了钱却不还的道理呢?
  他们家如今这个境况,弟弟若要继续念书,倒也不是不行。可念了书,出来又作甚呢?不过识得些字,不做睁眼瞎,也能找个账房文书之类的工作,也就罢了。
  既是娘家不用她日日要去了,那她也就老老实实的在沈家呆着,每日里和嫂子一块儿晨昏定省,给婆婆请了安,就自己个儿回房,同白瓷做针线,或是瞧着霜降,四娘有空,同两个小姑子一块儿做针线说话。晚间丈夫回来了,她也就陪着丈夫。整个人空闲了许多。
  小姑子们一叫,她也总是要来。按理来说,她是嫂子,理应是和嫂子朱氏混在一块儿的,但她总觉得和朱氏在一块儿不太自在。
  其实朱氏人真的不坏,但也是许氏倒霉。朱氏嫁进门时,王氏还是说一不二的长嫂,小刘氏仗着有姑妈的偏疼,也不好与她当面锣对面鼓的对着干。到如今呢?王氏尚且要看小刘氏的脸色。这给了朱氏极大的危机感。她生怕自己也会落到王氏的地步。故而她看着弟媳许氏,总是带着一些儿防备和疏离。
  她既不能跟许氏太过对立,这样容易引起丈夫和婆母的不满,但又打心里不想同许氏太过亲近。这就导致了朱氏的态度总是亲近中带着防备和疏离。许氏也明白嫂子不大喜欢自己,她也就不大喜欢同嫂子相处,反而同妹妹们呆在一起更叫她高兴和自在。
  许氏是个心思澄澈的妇人,她能看出来,嫂子朱氏即使不大喜欢她,但除了进门那一回,基本上没怎么对她使过绊子,相反,有时她也会为自己提供一些帮助。许氏慢慢地就知道,嫂子朱氏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坏人,至少是如今,她对自己并无恶意。许氏也就继续践行自己的深居简出,老老实实的次媳路线――本来,她也从没想着同嫂子争甚么。
  故而两妯娌,大面上看着,倒也是和善友爱的。
  朱氏一进门就笑:"到底是妹妹们会安排,瞧这一桌子,有酒有菜,还有果子,看得我呀,这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霜降笑着打趣道:"那嫂嫂可得多吃些才是呀。"
  虽说她们姊妹几个打趣说是庆贺二娘觅得佳婿,但却不好把这名头说出去,要是不小心传出去了,叫人笑话二娘恨嫁。
  故而出了这个房门,说的就是下午也没甚事要做,就请了两个嫂子来一块儿消磨时间。
  朱氏许氏也都是聪明人,也都绝口不提一句二娘的亲事,只是说来同妹妹们一块儿吃酒作耍子。
  本来是要请元娘的,奈何夏天天热,小哥儿太小了,身上总是不太舒坦,前两日还吐了奶,姐姐元娘急得焦头烂额的,哪有空来同她们玩耍?只好就她们几个吃酒了。
  梨花同沈金的婚事就定在这个月月末。但她和沈金都是仆役,自然不可能在沈家张灯结彩的。扎红布的只在后头下人们的倒座房扎了一串。包括进门,也是后门进去――实在是沈金也是仆役,沈家又不比大家族富裕,有专门给下人住的大院子或是巷子。也就只好走后门进到他们仆役们住的倒座房里成亲。
  苏氏既很倚重李妈妈这个忠心能干的内管家,也很感念梨花对自家大女儿的忠心耿耿。可以说,若是没有梨花的辅助,大女儿的日子恐怕会比如今忙碌许多,于是苏氏特地赐下了两套银头面,一对金簪,六匹缎子,六匹绸子,六匹细棉布,六匹粗棉布,再有二十两银子作为添妆。在外头百姓们嫁女儿,若有这样的陪嫁,也算的上是不错了
  这样大的手笔,李妈妈自己都吓了一跳,连忙替女儿推辞道:"太太心慈,是小的母女的福气。可这样多的嫁妆,真实在叫小的母女受之有愧。"
  苏氏笑笑:"这有甚的?你自进了我们沈家,再没有一处不妥当,一处不好的,梨花这孩子也很得你的真传,有她在元娘身边,我这个做母亲的都放心许多。你们母女的功劳,我都心里有数。梨花这大喜事,一辈子就这么一回,你只管接着就是。"
  得益于有个好郎君和两个好儿子。他们都很会赚钱,五郎的经济头脑虽说比哥哥差了些,但他好在有手艺,又背靠着年年都要消耗一些棺材的西山营,他的买卖做的也很不错。
  儿子们都娶了妻,苏氏也就只需要他们上交每月利润的一半作为家用,旁的就交给他们自己收着。
  饶是如此,沈家的经济还是蒸蒸日上。
  这些东西,苏氏出的一点不肉疼。
  李妈妈是内管家,但她从来都恪尽职守,除去太太苏氏有时赏赐的东西,她也只靠着月银过日子。她是苏氏的心腹,朱氏和许氏都给她几分薄面,但从没给过赏赐――婆婆身边的得意人,怎么轮得到她们赏赐?她也给女儿准备了一份不小的嫁妆。
  她这辈子生了五个孩子,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一个梨花。梨花就是她心尖上的肉,沈金这个女婿人不错,但确实没甚么钱。做母亲的,总是害怕孩子受苦。即使她们现在只是把私产都挂在主子名头上的奴仆,但她也想着为女儿准备一份厚厚的嫁妆。
  她的丈夫如今除了主子们再没有人叫他原来的名字,李大壮了。他来的最早,也是最早跟着郎主和三郎君去铺子上做事的仆役,即使他是个奴籍,但那些仆役们都客客气气的叫他一声李叔。
  李叔腿是瘸了,话不多,却很能干,主子交代的事情,或许办的不出彩,但从没出过错。郎主也很看重他,时不时赏一些东西与他。
  他也都攒下来,给女儿当嫁妆。
  梨花也跟沈金说好了,她虽然是嫁给了沈金,但她爹娘就她一个孩子,日后她爹娘老了,她是要给爹妈养老的。
  沈金自然没甚么不同意的。
  元娘也为梨花准备了一份厚厚的嫁妆。同时她也告诉梨花,等梨花出嫁那天,她会陪梨花一起回沈家,也算是给梨花送嫁。
  这件事叫罗太太有些不满。她女儿罗三娘前些日子回来打秋风,话里话外就是哥哥嫂嫂过得宽裕,要拉拔她这个妹子。
  罗云是很信任娘子元娘,家里的钱都是元娘管着,他自己荷包里最多也就装一钱银子零花,因此也就只说了一句:"这些事,我是不管的,你若有事要说,找你嫂子去罢。"
  罗二郎本就很烦这个脑子不大清楚的妹子,见状他也说:"我也不管这些事的,你去同你二嫂子说罢。"
  一面私底下嘱咐他娘子蒲氏:"你就瞧着大嫂,若是大嫂要给,你就给,大嫂不给,你也就别给。"
  蒲氏才进门不久,但也很知道自己这个大嫂是个厉害人物,她就点了点头:"我晓得了,夫君,你放心去做买卖罢,我只瞧着嫂子如何行事就是了。"
  元娘确实不想给。罗三娘嫁妆不算很丰厚,她自觉吃了亏,三天两头总要回家打一打秋风。
  罗太太有些私房钱,但我们前文就说过,她对罗三娘的好,更多是一种补偿,她是清楚的知道,女儿从家里得到的钱财必定不会很多,也必定不会为了女儿而过于损害儿子们的利益。
  所以她每次给女儿的也不会很多,大多都是几两银子――她如今有了孙子,还想着给孙儿攒些呢,怎么可能全给了女儿?
  于是,罗三娘自然就盯上了当时堪称十里红妆的元娘。
  元娘怎么可能是好对付的人。她先拉着说了一堆育儿经,然后大吐苦水,家里养孩子,的确没甚银钱,不过若是妹妹不嫌弃,还有五两银子拿去也好,多的也没有了,实在是小哥儿小人儿身子弱,如今药钱都不够的。
  她这一套组合拳打的罗三娘晕乎乎的,她也确实知道侄儿身子不大好,前几日还吐了奶的。虽然她直觉哪里不对,但等她回过头来,已经拿着五两银子被送出来了。
  蒲氏也跟着嫂子的做法,给了她二两银子打发了去.。那本来,她家夫郎就是走街串巷卖豆腐的,是罗二郎年轻肯干,豆腐做的好,那才能一日有个一两多的钱,这还没抛去成本呢,若是抛去成本,她夫郎辛辛苦苦一日,连饭也都不回来吃,只是带了胡饼就来水吃,这样的辛劳,每日也最多能有几钱银子的落头。能给她二两银子,已经算是她们两口子大方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