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传》/《崽他有皇位要继承——星月琼玖【完结+番外】
时间:2023-08-01 14:36:57

  这第一期的议题就是,如何让偏远地方的百姓也能知道朝廷的政令。
  百姓们对这个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虽说最大的兴趣还是“二两银子一条建议”和“额外的奖励银子”,但这种他们也能跟着想法子的议题,人人都能踊跃发言啊。
  “叫差役去各村传达。”
  “叫村长们去县衙听大人讲了,回去说给村里听。”
  “这政令从京里到州府,从州府到县城,再传到各村子里或是通知村长们来听?近的地还好,远些的州府和县城这么一路传下去,快的话也得一个多月吧?”
  “就是,这一条刚传完,另一条又来了。总不能叫差役们天天去各村子里转悠,或是让村长们隔阵子就去趟县衙吧?还做不做活了?”
  “我就是在想啊,这政令也不用所有的都叫百姓们知道吧?咱也记不住那许多啊……”
  “其实啊,我王某人这倒是有个好法子,还不耽误事,就是说出来也做不到,白说。”
  “啥好法子?王老爷您说说,给我们大伙也听听?”
  “你看啊,这朝廷开的技艺学堂,娃儿们每天一早就去了,晚上回来吧?”
  “若是各村子里都有在县城读书的娃儿,说给他们听了,十天半个月的回家一趟,顺便就说给村里了。若是实在着急的,还得差役挨村去讲。”
  ……
  几天之后,王老爷这条说法赫然在奖励二两银子的那一栏告示里出现了。
  后头还有备注,虽现下还不能用上,法子很好。
  王老爷捧着银子满脸通红,他向朝廷谏言了!
  虽然不知道是哪位大人听了去,还把这名头给他了,但他确实这样说过没错!
  几个常聚一起说笑的百姓们那叫一个羡慕,盯着那二两银子舍不得眨眼。
  王老爷请大伙喝茶,将那二两银子当成传家宝藏起来了。
  得了奖励银子的不止王老爷一个,百姓们对议政阁挂出来的议题更加感兴趣了。
  凉州那边张芸儿和大金都来了信,赵明月细细的看,越看越高兴。
  “工部的工匠技艺精湛,羊毛的异味已经能消除干净了,纺出来的布还有些粗糙,但很是暖和。絮在被子里,一整晚都暖和,也能絮在袄子里。等这布匹再软和些,就送进宫里,叫明月也试试。”
  “冬日里到了凉州,宫女们分派好了户籍,趁着年节排了好几场‘想看宴’。天暖和些了,就举行明月你说的‘集体婚礼’。到时候我和瑾瑜高坐上首,往后就是她们的‘娘家’。”
  “有丽妹妹的夫婿和你大金哥在,凉州城和云州城的‘奴仆’全都买下来了,现下两州不再有奴籍。这些人修补屋子抵‘赎身银子’,开春耕种,农闲修城墙,很快就是自由身了。”
  “工坊里招了女工,明月你后头送来的几位姑娘个个长了一张巧嘴,整个凉州城都活泛起来了呢。”
  “学堂还得再等等,娃儿们都在四处扒拉吃食,眼下银子花得也多,等秋收后……”
  大金的信就感性得多了。
  “芸夫人胸有丘壑,朝廷派来的进士们被说服了大半。张大人和吴大人听说是明月你的示意,没甚二话就照着做。”
  “看着两个满目疮痍的边城,正在一天天成为更强大的边城,明月,你让我来的原因,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我不知道如何跟你说,但时常有百姓会在衙门后院门口放下柴火,鸡蛋……”
  “百姓们感激朝廷给了他们度过冬日的米粮,感激朝廷免了十年的赋税徭役,感激官府让他们做事都给银子……其实他们感谢的应该是明月你……”
  院子里的腊梅换成了玉兰和迎春花,白得圣洁,黄得暖心。
  赵明月深吸一口气,清冽入肺。
  她能做的不多,只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62章
  开年第一次早朝, 赵明月继续缺席。
  宫里宫外都安全多了,她变娇气了,贪吃想睡还犯懒。
  自己给自己宽慰, 她一个人也不能改变世界, 这会长乐最重要, 不能累着了。
  早睡晚起不妨碍她知道早朝上都发生了啥,周麒会给她细说。说正事的时候, 她情绪稳定,看他还算顺眼。
  今日早朝的时间有些长, 周麒回来时都到吃午饭时间了。
  “明月今日看着气色不错。”他喝一口汤, “这汤味道不错, 明月尝尝。”
  脸颊白里透红, 似乎胖了一点?周麒心下满意, 这孩子是个疼娘的,这回一次都没吐过。
  她想吃菜就吃菜,想喝汤就喝汤,又不是没手,少来指指点点。
  赵明月扒饭,最近觉得白米饭格外香甜, 比菜和肉都好吃。
  “今日早朝没甚要紧事, 朕就定了长乐的事。长乐跟你姓赵,朝臣都同意了。”
  “哦。”
  没甚要紧事, 早朝要拖到这么久才散?
  后面关于长乐的事, 她倒是想听听。她抬眸看看周麒,对面的人一脸“你快来问我”“你肯定会夸我”的得意!
  赵明月垂头, 慢条斯理喝汤,一心一意吃饭, 不再说话。
  饭后周麒去勤政殿,看背影,整个人被emo环绕。
  哈哈哈,看着皇帝心情不大好的样子,她莫名愉悦。
  “小路子,咱们去御花园走走。”赵明月道,“你说说早朝上的事儿。”
  小路子公公,不知从何时开始,对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每次早朝,小路子都候在一旁,有什么事问他,再合适不过了。
  全嬷嬷和紫苏一左一右的跟着。
  御花园里看着还是冬日的景象,常青的柏树似乎更精神了些。细看就会发现,草木枯黄的颜色中渐渐染上了绿意,一些枯藤枝干上一个个苞芽即将破开。
  后宫嫔妃们现在更喜欢在幼儿园呆着,御花园来的人少。慧嫔减了花销,只在幼儿园附近和延福殿摆放四季花卉。
  似乎满宫人都知道她“穷”了,自觉减少抛费。
  张芸儿也有给贤妃写信,知道凉州和云州的境况后,贤妃还托她给张芸儿送了银钱去。
  赵明月边走边听故事。
  “皇上一早就拟旨,封长乐公主为安乐王。朝臣纷纷道喜,也有不少人反对。”
  哦?狗皇帝只说了长乐姓赵,没说安乐王的事。她格局还是不够大,每次“搞事”都不比狗皇帝轰轰烈烈。
  小路子看她眼里都是兴味,开始表演。
  “许尚书当即出列,‘皇嗣还未出生即被封王,盛宠在太子之上,不妥。既是公主,怎可封王?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各位大人交头接耳‘不妥’‘不妥’‘公主为王?不可开此新例’……”
  小路子模仿当时的场景,绘声绘色。
  紫苏听得一脸向往,“然后呢?最后怎么又成了?”
  小路子笑呵呵道,“紫苏姑姑先别急,奴婢慢慢说来。”
  皇上说了,娘娘高兴最要紧。既然娘娘喜欢听,那他就一点一滴都说给娘娘听。
  “张尚书出列,‘皇上爱子心切,臣等理应听从。只瑞王已承了齐地,凉州和云州,皇上可是还要给安乐王封地?前朝藩王割据,四分五裂,都由大肆分封而来,还望皇上三思。”
  全嬷嬷看看赵明月,莫非是娘娘不喜太子?
  无忧小世子确实是招人喜欢,还是娘娘作为赵家子嗣带大的。母子情深,是人都看得出来。
  娘娘现在对长乐小公主,和之前有小太子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光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一个无忧,一个长乐,一看就是一家子,小太子就是捡来的。
  小路子还在继续,“又有邹御使道,‘公主长大成亲后,这王位封地其子嗣可否承袭?若能承袭,岂不是我朝要有异姓王?’”
  “许尚书看着邹御使,恨铁不成钢,‘公主岂能封王?若是,若是……我大武还够分吗?’”
  “小路子,你这用词还真恰当,跟现场直播似的。”赵明月哈哈大笑,“不愧是许尚书,一言就抓住关键。”
  紫苏一脸不赞同,“娘娘可别这么一直笑了,一会肚子该疼了。”
  “对对,一会长乐该不高兴了。”赵明月调整好表情,“小路子你继续说。”
  小路子恢复成面无表情的模样,语气起伏也没有了,干巴巴道,“袁尚书说,‘公主为何要姓赵?’群臣又开始交头接耳。”
  “猜各种缘由的都有,娘娘下次去勤政殿,可能会有大人要问一问……”
  赵明月淡淡道,“哦,有人说我是祸国妖妃了?”
  小路子忙道,“这倒没有,就是猜是不是娘娘……”
  “吹枕头风?”赵明月了然道,“后来呢,怎么朝臣又同意了。”
  狗皇帝还真是“能力卓绝”,什么难办的事儿,他都能出乎意料的解决了。
  小路子看了看赵明月,“皇上说,‘长乐公主必是和皇贵妃一样天资聪颖,冰雪聪明,合该姓赵,继承皇贵妃的衣钵。朕身为君父,也没什么好东西给她。一个安乐王,一个梁州作为封地,委屈长乐了。’”
  赵明月惊呆,这句句无赖的话,着实不好反驳。
  “皇上又说,‘小太子富有天下,瑞王也有三州之地,朕的掌上明珠才一个梁州,似乎有点小了……’”
  “许尚书气晕过去了,其他几位大人也直摇头。皇上又说,‘女孩儿嫁了人,容易被婆家欺负,要不把禁军给长乐?’”
  “李尚书据理力争,皇上动怒了,之后众位大人就同意了皇上先前的说辞。长乐公主叫赵长乐,封为安乐王,领梁州。”
  紫苏还在思考这其中的关联,大人们怎么就同意了呢?
  赵明月“啧啧”两声:“先狮子大开口,之后讨价还价,再雷霆一怒,这节奏把握得真好。”
  小路子讲得好,她虽然不在现场,但也似乎看到当时的纷乱了。
  论迂回达到目的,皇帝比她擅长多了。
  不过,她自嘲笑笑,她也没有那个威望,说什么朝臣都特别当回事。
  “皇帝”这两个字似乎带着魔力,即便说了蛮不讲理的话,朝臣还要给他圆全乎了。
  说到底,还是皇帝的权势太大了。
  可以随意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说话间就能给人地位财富,可不就让人又敬又畏。
  全嬷嬷看向赵明月的眼里都是敬佩,娘娘可真是神人!居然能让小公主姓赵,还是皇上在朝堂上亲口定下的。
  从御花园回来,赵明月给钱夫子写信。
  她坐在了金銮殿上,元江府多半会以她为荣,忽略她女子的身份。
  就像她两个同窗好友,从前他们拿她当小师弟看,处处照拂。
  知道了她是皇贵妃,能入勤政殿理事,在金銮殿上坐一张龙椅,他们更多的是拿她当上位者看。她女子的身份,跟朝堂上的地位比起来,他们下意识不去想。
  他们定是希望她的位置稳固,也愿意按她的意思行事。还会认为她与众不同的做法,定有深意,是能稳固她地位的另辟蹊径。
  元江府的人应该也是这样认为的。
  既然如此,她在元江府办女子学堂,他们定是会想“娘娘这是在培养帮手”。毕竟她身为女子,身边的心腹总不好是男人。
  若他们还想她一直在朝廷上身居高位,就会支持她。如今所有人都会认为,她的想法能影响到皇帝,那她就更值得“投资”了。
  她需要帮手,十年八年后一样需要。相信元江府作为她的故乡,那里的权贵乡绅富商们,是很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进学堂。以便等候机会,送到她的身边。
  赵明月写完信,让少府给元江府南山书院一笔银子就不管了。
  钱夫子他们能建南山书院,自然也能建一个女子学堂。反正元江府也没人敢贪这笔银子,不管这学堂能不能建起来,她都不亏。
  桌子上一堆折子,刚从凉州和云州来的,没有分类。
  勤政殿不管凉州和云州的事儿,有折子来了,都是一股脑的送到延福殿给她看。
  赵明月看看左右,“紫苏啊,你要不要学学认字?”
  紫苏摇头,“奴婢愚笨,认不来的。学了那么久,只认识简单的那些个。奴婢照顾娘娘起居就好了,不认识那么多字也不打紧。”
  赵明月:呃,她忘了,绝大部分小孩儿都是不喜欢读书识字的,大人也不喜欢。
  上次芸姐姐给她的信里说,学堂的事要往后拖拖。她当时没有在意,现在想想,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往她身边送人,是权贵之家会想的事儿,他们也不缺送几个女儿去学堂读书的花费。
  百姓们就不一样了,能想到明年的事儿就不错了,谁会考虑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事儿?
  百姓们只看眼前能不能填饱肚子,可不可以多存几个铜板。“大饼”要十多年后才能吃到嘴里,他们是不会去吃的。
  京城的技艺学堂招不来女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京城百姓的日子还比凉州和云州的好了许多倍。
  “全嬷嬷,你说什么样的学堂会让百姓们把女儿也送进去?普普通通,勉强能填饱肚子的百姓人家。”赵明月想不出来办法,试图“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全嬷嬷迟疑道,“有银子拿?”
  紫苏:“哈哈哈哈……”
  感情这两人当她说笑话呢。
  赵明月灵光一闪,“挂到议政阁的告示牌上,让百姓们来答?”
  全嬷嬷:“百姓们会说‘送女儿去作甚?要送也是送儿子,除非有银子拿!’”
  赵明月:卒。
第163章
  三月开始, 回京述职的官员陆续进京。
  不管是要继续外放的,还是想留在京城的,都对议政阁兴趣高涨。
  朝廷的意旨说得再清楚, 也比不上亲眼目睹京中对议政阁的热情来的直观。
  勤政殿非天时地利人和不能进, 议政阁二百人的位置, 皇贵妃还鼓励他们“兼职”。
  只要对民生有想法,凭政绩, 上折子,能被选中的都可在议政阁有一席之地。
  有年纪大些准备致仕的, 心里盘算着, 就不回老家了。在议政阁商讨治民之法, 不需要舟车劳顿, 官场周旋, 一把年纪了也可以干呢。
  外放的把民生的重要性往上提了提,一些法子可以在任上就试试,若是可行,被选中的机会大大增加啊。
  各地县令心中激荡不已,升不了官,还可以直接谋议政阁的职啊。
  回京一趟不容易, 这两年京中发生的大事都得捋捋。
  玲珑酒楼里, 有从前相识的官员聚一起叙旧。
  “这次回京,本官觉得京中变化甚大啊。”
  “刘大人说得没错, 卑职三年前进京的时候, 百姓们还在谈论皇上会过继哪家宗室的孩子。这会太子都两岁,我朝又要添一位公主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