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文具店——桃柳笑春风【完结】
时间:2023-08-06 14:39:17

  商屿把竹筐放下:“到了,商屿告辞。”
  乔宁真心实意道谢,还不忘交代:“往后可别耽误课业啦,好好做学问将来才能考科举、做大官。”
  商屿苦笑着离去了。
  等商屿走远,乔宁正要带着黏土进去,突然脚步一顿,暗道:坏了!刚才在溪边洗脸,岂不是把脸上擦得黑粉全部洗去了?
第10章
  “回来啦?你这挖土的效率老夫真是不敢恭维。”沈老儿一贯嘴巴不饶人,乔宁去了这么久,自然要吃他挂落儿的,正欲捧了黏土来,突然被吓了一跳,“嚯!你是用脸挖的土吗?”
  乔宁笑笑,一脸的黄土簌簌往下掉。
  这便是她应急用的计策,额上、脸颊两侧,还有鼻尖皆被涂抹了黏土,跟个才从土洞里钻出来的花猫儿似的。
  “还好还好,虽然中间经历了些波折,幸而把黏土顺利带回来了。”
  沈老儿指向里间,那是他起居卧眠的地方,只有很小的一片地方:“墙角有水缸,去洗把脸,否则老夫才不要这么邋遢的助手。”
  乔宁“诶”了声,便去拾掇自己。
  水缸里有瓢,她舀出一瓢,从怀中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圆镜,对照着涂涂抹抹一番,并未把黄土全部洗去,全当黑粉擦在脸上,看上去倒比方才自然多了。
  盆中的污水泼在房门外,等再回来时,沈老儿已经把黏土和石墨粉混在一起了。
  随着沈老儿不断搅拌,黏土和石墨混合的越来越均匀,两种颜色即将融合在一起,成了一种灰黑色泽。
  乔宁咂舌,沈老伯的效率着实高。
  不仅如此,趁她出去挖黏土的空当,这老伯连木材都削好了,按照图纸削出铅笔杆的六边形杆儿来,只不过这个杆是两半的,中间刨出铅笔芯儿粗细的凹槽来,方便一会儿把成型的铅笔芯放进去。
  “沈老伯,你是天神下凡吗?”
  沈老儿怎会不知道,这丫头的彩虹屁张口就来,并非完全真心,不过有个漂亮小丫头日日夸奖,倒也是一桩享受的事儿。
  “少来,笨蛋效率低,能人就得多干活是吧?”
  乔宁“哼”一声:“我才不是笨蛋,又不是不给你分红。”
  “行了,少贫嘴。”沈老儿指指架子,“把那个大家伙给我取下来。”
  乔宁顺着沈老儿指的方向看过去,发现是个造型奇特的木质器材,三层结构,两层夹层,上面一层夹层光滑平坦,下面一层为纤细的竖条凹槽。
  这玩意虽然古老,乔宁还真识得:“这不是搓药丸的么?”
  沈老儿佯作吃惊:“呦,你还认得?”
  乔宁得意一笑:“自然,上面一层先把药膏碾成饼状,再把‘饼’铺在下面一层,继续碾,利用条状凹槽结构把‘饼’隔成一条一条的细条,最后拿同样有凹槽的木板盖子交叠着一压,条条儿就切成一个个小药丸啦。”
  “自然啦,咱用这搓丸器做铅笔芯只用前两步就行,不用切成药丸。”
  “你这丫头还不算个睁眼瞎,知道举一反三。”沈老儿夸人还得顺道先损一句,美其名曰欲扬先抑,而后把混合好的铅芯材料端到乔宁面前,“来吧,搓铅笔芯的活儿就交给你了。”
  乔宁:“……那、那您呢?”
  沈老儿没好气:“我当然是要去趟后街,找烧瓷器的瓷器张烧笔芯啊,你这铅笔芯搓好不得烘烤么?”
  乔宁忙“哦哦”两声,仰着小脸一顿乱夸:“沈老伯运筹帷幄,眼光长远,我当然比不上啦。”
  沈老儿“哼哼”两声走出房门去,嘴里嘟囔着:“少不得给瓷器张打壶好酒,赔本儿生意啊赔本儿生意。”
  乔宁便开始搓铅笔芯,这搓丸器倒挺好用,搓出来的铅笔芯又直又细,她搓前几个铅笔芯时搓丸器还有些涩,出来的笔芯色泽黯淡。
  大约是被沈老儿骂灵窍了,干脆往搓丸器上倒些蜡油,不仅搓丸器变得润滑异常好用,再搓出来的笔芯也变得反光,表面一层薄薄的油膜,质量更加高。
  这一老一少干起活儿来都卖力,到晌午时分,满满一木箱的笔芯被搓了出来,放在院中晾晒,等晾干后便能抬到瓷器张那里烧制。
  正午,沈老儿回来了,两人净了手,一人抓着一个饼子啃得津津有味,好吃完继续干活。
  吃完饼子灌口热茶,便又开工了,铅笔芯晾晒需要时间,好在日头给力,晾到黄昏便差不多了。
  沈老儿便把笔杆瓣儿一字排开,按乔宁图纸上标注的,一律刷明黄油漆,刷完好跟笔芯一起晾着。
  两人刷完铅笔芯,刚休息一会儿,瞧着日头便有要落山的趋势,便预备把笔芯抬到后街去,好在笔芯虽多,却不重,在老少的体力接受范围之内,便又拖又拽地给挪了过去。
  “来啦,我这刚烧好一批瓷器,你们来的正是时候。”瓷器张是个比沈老儿年岁还大的老头儿,脸上黑黑的,约莫是常年在炉边的缘故,趁得一口牙贼白。
  烧瓷器的窑炉是他自家的,算是和瓷器厂做合作生意,他家世代以民窑为生,自家的窑炉自家做主,平时有人求他帮忙,烧制个什么东西都方便。
  沈老儿主动充当“外交官”的角色,和瓷器张寒暄会儿,这才进入正题,“那,就是要烧的东西了。”
  瓷器张看着一大箱的铅笔芯有些愣:“这是什么玩意儿?多大火烧呢?”
  第一个问题好问答,第二个还真不知道……
  古代烧瓷器控制温度的方式非常主观化,全凭经验和技巧,一是观察火焰颜色,再就是往窑中喷口水,看水珠蒸腾时跳动的高度,有经验的人以此来判定窑中温度。
  可,一惯性依靠阿拉伯数字的自己,该怎么跟瓷器张统一起来呢?
  她只知道铅笔芯的质地软硬和烘烤温度有关,这才有了2B、HB等铅笔型号,于是茫然地转向沈老儿,和这老儿来了个面面相觑。
  “你看我做什么?问你呢?你不会不知道吧?”沈老儿无奈道,“瓷器张是个好把头儿,你跟他说说要什么效果,让他给你预判一下火候。”
  好把头儿有丰富的烧瓷经验,看一眼就知道窑中温度,可却没办法跟乔宁建立连接啊。
  乔宁依稀记得,烘烤铅笔芯儿需要800多摄氏度,而烧制瓷器至少需要1200摄氏度以上。
  “完了完了,怕是烧不了。”她心底凉了一半。
  “怎么?”沈老儿慌忙问,他可不想忙活一整日的工程白费。
  乔宁紧张地问:“张老伯,您这里可以烧陶器么?”
  烧陶用的温度低,800-1200摄氏度,若瓷器张这里能烧陶器,便可以用来烘烤铅笔芯。
  可瓷器张叫“瓷器张”是有道理的,莫不是只能烧瓷器?
  “烧陶?”瓷器张揪着一缕胡须思索,“以往我这里倒是烧过陶器,许久不烧了,那是个小窑,不过用来烧你这些笔芯地方足够了。”
  乔宁笑逐颜开:“那便好,用烧陶器的最小火候烧笔芯,有劳了。”
  这对瓷器张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他是把头儿,保证能烧出上好的铅笔芯,告诉乔宁和沈老儿:“什么都不用管,交给我,明儿一早来取笔芯儿就是。”
  这么说便放心了,等第二日一早,两人结伴来看时,铅笔芯已经烧出来了。
  只见通风盒里满是浑圆、色泽乌黑的笔芯,场面霎是壮观。
  乔宁挑出来一支,在纸上一划,笔芯在纸张上留下一道乌黑的笔画,她惊喜地睁大眼睛看向沈老儿:“成啦!”
第11章
  乔宁和沈老儿脸上闪烁着欣喜,还互不承认。
  “不是烧了一下吗?瞧你高兴那样,没出息。”
  “别光说我啊,您脸上的褶子也藏不住啦。”
  瓷器张笑吟吟地走过来,神情高兴且得意:“乔小娘子,这是你要的效果么?”
  乔宁一连答了好几个“是”:“张老伯不愧是后街最有名的把头儿,就是厉害。”
  瓷器张大笑,沈老儿则摆摆手:“快得了吧你,又开始拍马屁了。”
  三个人高兴一会儿,乔宁突然道:“对了张老伯,这瓷器都有上釉的步骤,笔芯儿也需要上一层油啊。”
  瓷器张问:“什么油?”
  乔宁答:“蜡油。”
  瓷器张一口道:“有的是,晨起刚出炉时我就在想是否需要浇筑一层蜡油,没想到还真用。”
  乔宁喜出望外:“那感情好,请您快快操作吧。”
  笔芯一字排开,一壶蜡油浇点在其上,瓷器张一手持壶,一手拿毛刷,不断在笔芯儿上刷来刷去,好让笔芯儿各个方向都能粘上蜡油。
  步骤进行得很顺利,刷完蜡油的铅笔芯儿更加油亮有光泽,强度似乎也增加了,再触摸时不易掉墨粉,这样一来运输也方便,省得磕了碰了再掉墨粉。
  乔宁再三谢过瓷器张,便和沈老儿又将烘烤、上蜡之后笔芯儿运回了书院。
  现在只剩最后一步,把铅笔芯儿粘在笔杆凹槽内,再把两半笔杆牢固地粘在一起。
  这难不倒沈老儿,他最擅长的就是这些木工活计。
  乔宁预计第一支铅笔完全成型需要到晚上,没想到沈老儿手脚麻利,不到傍晚便全部完成。
  “呐,验货吧,东家。”沈老儿把满满两竹筐的铅笔摆在乔宁眼前,掩去脸上自豪的神色,颇有些深藏功与名的豪迈。
  乔宁差点被眼前壮观的景象闪瞎眼,明黄的铅笔映在脸上,目光都亮了好几分,看着这些熟悉但又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心中的激动很难言说。
  “傻愣着做什么吗?下一步咋办东家得发话啊。”沈老儿看她那副惊呆了的啥样,忍不住好笑,出言打趣道。
  “什么‘东家’啊,您可真有意思,咱这叫合伙人。”乔宁依旧傻笑,“下一步,下一步当然是卖出去啦,待我先准备些道具,明儿开始在这儿摆摊。”
  说干就干,乔宁问沈老儿要了刀,把铅笔一头削开,削成圆锥形尖尖的头儿,作为明儿售卖现场的展示品。
  又取来一张宣纸,预备用削好的铅笔在上面写些字,落笔时乔宁犹豫了一下,写什么好呢?
  沈老儿在一旁出主意:“这笔芯又是磨、又是搓、又是烧的,命比那山里开凿的石灰还苦,不如写于谦的那首诗。”
  明代永乐年间的政治家于谦,乔宁是知道的:“《石灰吟》?嗯,写来倒也合适。老伯你一个匠人还会背诗啊。”
  沈老儿铆足劲“哼”了一声:“看不起谁呢!”
  而且昨日才跟她说过自己不是匠人出身,又忘了,破头脑怎么做生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乔宁在纸上默下这首诗,她毛笔字一般,毕竟一个现代人没用惯毛笔,可铅笔字写的真不错,力透纸背,龙筋虎骨,有些像收敛了三分力道的瘦金体。
  沈老儿原本在一旁忙活,不经意瞧了一眼那字径直被吸引了过来:“这笔写出来的字倒是好看,本以为这么硬的笔芯写出来的字会死板,不想竟十分灵活,又不失筋骨。”
  “是啊,这便是铅笔的好处之一了。”乔宁写完诗,把纸张和铅笔放在一起,留着明儿一块展示。
  忙活完,天色又擦黑了,好似有活干的时间过得飞快。
  乔宁这两日都会和乔承一起回去,这会儿正好是乔承下学的点儿,她便站在门口等乔承。
  沈老儿点上蜡,昏黄的门房里亮起黄豆大小的亮光。
  “沈老伯,早些歇息,明儿一早我再过来。”乔宁交代完,乔承正巧走来,沈老儿便催促她赶紧走,自己却没有一点要歇息的意思。
  “宁儿姐姐今儿比较早。”乔承一本正经点评,“昨日我都下学好一会儿了你还没忙完,直到我把先生布置的课业写完,你才结束。”
  乔宁笑得有些心虚,解释说:“所以今日我等你了啊。”
  乔承以为乔宁等了许久,立刻心软问:“你等了我多久啊?”
  “也没多久。”乔宁顾左右而言他,立刻切换话题,“这两日有没有好好听先生讲课啊?”
  乔承点点头:“好好听了,先生教的书我都会背了。”
  乔宁坏笑道:“是么?我咋看见,先生讲学时你在跟同桌比毛笔?”
  乔承一下子站住,昂起脸看向乔宁:“宁儿姐姐你看到了?我、我就比了一下下。”
  乔宁当然不是想批评小堂弟,只是逗逗他,看他那惊慌失措的模样,还真是好学生坯子,于是便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下次可不许攀比了知道么?”
  乔承乖巧地点点头。
  乔宁便拿出一支削好的铅笔来:“这个送给你。”
  乔承接过铅笔,左看看右看看,欣喜不已:“宁儿姐姐这是什么,笔吗?”
  “这叫铅笔,是除了毛笔以外的另一种笔,刚开始用你可能用不太习惯,多写写就好了。”
  乔宁只是随口交待一句,不想,当天晚上西院小少爷房里的灯亮到亥时才熄。
  *
  翌日,乔宁一早准备去书院。
  她今日比前两日去的都早,天刚麻黑就要出门,前一日交待了乔承不必跟她一起,可到点乔承还是来了。
  这孩子原本哈欠连天,见到乔宁立刻闭上小嘴,只是眼角闪烁的泪花出卖了他。
  乔宁故意绷着脸:“不是让你别起这么早么?小孩子要睡眠充足,不然长不高,日后连老婆都讨不到。”
  乔承一把擦去脸上的泪花,手指放在嘴边“嘘嘘嘘”好几声:“宁儿姐姐快别说,我才多大就说讨老婆的事儿,你也不害臊。”
  乔宁乐不可支,带着小堂弟一同往书院去。
  路上照旧给沈老儿买了肉包子,又买了鸡蛋和素包,鸡蛋揣乔承怀里,素包子两人一人一个边走边吃。
  她来这么早就是为了早点出摊,好赶上晨起上学堂来的一波童生。
  笃笃笃――
  乔宁敲响门房,过了片刻,门房的窗子映出烛光,沈老儿披着衣裳打开房门。
  见天色大亮,他的脸上神色有些懊悔:“五更天时我明明听见打更了,谁知又睡了过去,竟一觉睡到天大亮,该早些起来摆摊架子的。”
  这会儿来摆摊架子是有些许晚,乔宁倒一句埋怨的话都不说,只笑着道:“是我打搅老伯你的好觉了,咱不怕晚,这不,我抓了个小劳力过来。”
  乔承起这么早,乔宁本意是想让他去学堂背会书,可这孩子知道堂姐今日要在书院门口摆摊卖笔,就直言要来帮她,还说父亲早起都会在院中打五禽戏,他也该晨练一番,好练就强健的体魄。
  乔青坤也打五禽戏,这是两兄弟当年读书时保留下来的习惯,乔宁心想这样也好,反正背书不差这一早上,便同意了乔承的请求。
  乔承礼礼貌貌行礼:“晚辈见过沈老伯。”
  沈老儿面上的懊恼之色被乔宁的宽慰打散,心中升腾起一个念头:合伙做生意,头脑灵活、精于算计,都不如乔宁这样不埋不怨的长久。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