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彪悍后妈——纺织女工【完结】
时间:2023-08-21 23:14:47

  “连翘, 厚棉袄穿着走就行了, 箱子里装着一身薄的,老家没有咱们这边冷。”
  “大宝,把你的唢呐收好, 要是磕了碰了你可不许哭。”
  “二宝, 作业带三本就够了,我们难得回老家,你可以和堂弟堂妹们玩玩。”
  “……”
  三个孩子最小的也马上要五岁了, 周惠可不想养出三个衣来张口翻来身手的二世祖, 她要趁着孩子还小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无论他们收拾的什么样,周惠也是不动手的。
  只是在他们收拾完后, 统一的进行检查。
  等着三个孩子再次返工,收拾的差不多了, 她一转眼看到冯秦川正站在门口脱外套。
  “部队的事情交代好了?”
  “恩。今年老方不休假,有什么事情让他决定就行。”冯秦川一边说着, 一边和周惠交代情况,“东西收拾完了吗?明天我让张科送我们去车站。”
  冯秦川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鼓鼓的信封,“今天下午收到的,你快看看是不是你的稿件发表了。”
  冯秦川知道她等这个信封好几天了,一回来赶紧拿给她。
  周惠看着黄色的信封,心里激动,也顾不上收拾行李,连忙接过来。
  她看着上面的寄件人,小心的撕开封口。
  信封里装了不少东西,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一张白色的签条,里面还附着二十元钱。
  看着里面的钱,周惠心里就落下了大半,她笑着打开签条,看着上面果然写着,
  “周惠同志:
  您好!
  感谢您的来信,经过我社的审查,您投稿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护指南:八种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文符合我社的要求,已发表在xx期xx版,随信附赠报纸一份以及稿费二十元,欢迎您的再次来稿。
  人民日报报社编辑部”
  周惠拆封的时候,冯秦川正在旁边,他看着信里的内容,便知道发表了。
  他笑着调侃,“年前终于有回信了,这下可是放心了,要不然过年都不踏实。”
  在魏校长和周惠交流过后,周惠才知道原来她们这些群众或者单位,也是可以给人民日报投稿的。
  只要稿件符合要求,就有机会被刊登发表,还会在全国范围内发行。
  周惠第一篇文章,就是按照魏校长的要求,写出了一篇名为《重智育更重德育,爱国教育在行动》,投稿到了人民报社。
  可能是因为有军区中心学校的前缀加持,亦或者是文章的内容符合时代要求,周惠很快就收到了过稿回复,随信的还有二十元稿费。
  这一次过稿打开了周惠的思路,让她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新方式。
  虽然周惠在教育界做的火热,收获一片硕果,但是她更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些什么。
  她想在全国知名媒体上科普健康知识。
  思来想去,周惠想起了这两年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从细菌特点、危害到如何防护,周惠仔细的分析,写出了这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护指南:八种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但是谁知稿子送出去之后一直没有回音,在周惠都以为是稿件被拒了,差点心灰意冷之时,终于收到了过稿的回复,让她能安心过个好年。
  “我当然踏实了,你不知道如果这篇文章能引起重视,将会拯救多少人的生命。”
  周惠作为煽动翅膀的蝴蝶,哪怕力量再小,能拯救一条生命也是好的。
  冯秦川也不想做她前进路上的拦路虎,自然大力支持,他真诚建议道,“我觉得你这篇文章写的很好,甚至可以用这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写成一个系列。”
  “你之前不是说村里人脖子大,需要吃一些海鲜海菜之类的,我觉得这个话题就不错,你可以尝试一下。”
  周惠放假的时候,会到村里义诊,发现这边的原住居民,很多会有甲状腺问题,就根据他们的病情,开具了一些食补的方子,效果非常好。
  心不慌了,手不抖了,食欲也正常了。
  周惠听在了心里,觉得真有几分道理,“这……人民日报会刊登这样的内容吗?”
  就连她现在这篇,都审查了两三个月,很可能是特事特议,周惠没有把握下一篇会过稿。
  “人民日报不发表,可以发其他报纸啊,省报、市报、军报……实在不行,可以用我们团的名义,做全团范围和驻地周边的健康科普。”
  冯秦川可不是假公济私。
  他也是和周惠结婚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多缺乏健康常识。
  远的不说,就说周惠教给他们的“海母立刻急救法”,现在已经在全军区范围内推广了,称为战士们的必备技巧。
  周惠想了想,也觉得自己得失心不能太重,随即答应道,“行啊,冯团长,你到时候可不要不认账。”
  三个孩子在一旁眼巴巴的听着,等到终于有空了,冯二宝连忙凑过来,眼巴巴的看着周惠手里的报纸,“妈妈,我能看看你的文章吗?”
  周惠当然乐意,把报纸交到他手中,三个孩子头碰头的看着上面的字,由”文化程度“最高的冯连翘念给两个弟弟听。
  虽然磕磕绊绊,还偶尔有错别字,但是好歹是念下来了。
  念完最后的两个字,冯连翘手里攥着报纸,有些不好意思的抿抿嘴,纠结片刻,最后还是像周惠道,“阿姨,这份报纸可以送我吗?”
  周惠还没说话,冯秦川先出声了,“连翘,把报纸先给阿姨,爸爸办公室里也有,等着从老家回来拿给你。”
  现在的报纸,很少是个人购买的,都是各个单位机关统一订购,冯秦川身为团长,每天一大早,勤务兵就会取来各种报纸送到他的办公桌上。
  冯秦川不同意给冯连翘,是觉得这是出版社寄来的,对周惠来讲意义不同。
  但是周惠却不在意,反正都是一样的报纸,哪份不一样,她一口答应下来,“行啊,连翘你拿走吧。我要爸爸办公室里的那份也是一样的。”
  周惠说完,就拉着冯秦川去收拾他们夫妻的行李了,没留意冯连翘小心的叠好报纸,悄悄的塞到了她的包裹里……
  冯家一家五口,坐了两天多的火车,终于来到了冯秦川的家乡。
  他们人刚出车站,就看到一个高大的男人迎了过来。
  一眼看去,男人和冯秦川有五分相像,只不过个头没有冯秦川高、肩膀没有冯秦川宽,鼻子没有冯秦川挺、脸型没有他好看……
  周惠看着对面“低配版”冯秦川,想着这八成是他的弟弟。
  果然,男人见了冯秦川,便有些拘谨的叫了声“哥”,他眼神飘忽,看着冯秦川有一种下意识的敬畏和慌张。
  “恩。”冯秦川应了一声,转过头对周惠介绍,“这是我弟弟,冯秦山。”
  “这是你嫂子,周惠。”
  “嫂子。”冯秦川早听说哥哥新娶了一个媳妇儿,这第一次见,没想到新嫂子即年轻又漂亮。
  事实上,冯秦川的两任妻子,冯秦山都是第一次见。
  当时,冯秦川通过领导介绍,在驻地上认识了丁佩雯,两人便在部队上举行了一场集体婚礼。
  结婚之后,冯秦川曾想带着丁佩雯回老家见见父母,但是丁佩雯从小在城里长大,自然不想去千里之外的农村,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借口推脱。
  再加上,不久之后便是怀孕生子,怀孕生子……直到丁佩雯去世,黄明兰去照顾孩子,才第一次见到孙子孙女。
  冯秦山有些佩服的看了自己哥哥一眼,像是再夸他真有本事,一个二婚带三个孩子的鳏夫,还能娶到大姑娘。
  不愧是他们老冯家的骄傲,果然他从小被哥哥压一头,也是有原因的。
  冯秦川感官敏锐,看着自家弟弟飘忽的眼神,就知道这人没想好事。
  他微微皱眉,发话道,“走吧。”
  冯秦山是赶着一辆牛车来的。
  他们先把行李放在车上,然后把三个孩子抱上车。
  冯秦川让周惠也坐上去,自己接过弟弟手里的鞭子,牵过纤绳,赶着牛车往外走。
  牛车四下也没有遮挡,周惠怕风大吹感冒了,便搂着三个孩子反向坐着。
  冯秦川看着缩在一团的母子四人,压低声音问身边的弟弟,“准备的怎么样了?”
  冯秦山听了哥哥的问话,下意识的一抖,随即反应过来。
  他学着冯秦川的样子,警惕的瞥了下身后,才哑着嗓子凑到冯秦川耳边,小声的保证,“哥,你就放心吧,咱家亲戚都通知遍了,到时候准能到,肯定不会给你丢脸的。”
第45章
  黄明兰自从知道大儿子一家要回来, 就开始一顿张罗。
  虽说她在两个儿子之间,选择了冯秦山,但是不意味着她不看重大儿子。
  别看黄明兰没念过书, 但是她心里想的明白,二儿子能养老,最听他们老两口的话。
  大儿子却是他们的荣耀,能让他们一家在村里平平安安、挺胸抬头的活着。
  黄明兰早就把利害关系跟小儿子一家说清楚了, 多次敲打小儿媳,务必让大儿子一家回来过的舒舒服服的。
  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
  冯家这边也习惯吃面食,黄明兰更是个中好手, 她做的手擀面又筋道又好吃。
  为了给大儿子一家接风, 她一早就起来和面擀面,做好的面条盖在锅盖下,就等着人回来了。
  黄明兰这边张罗的热闹, 相比之下, 冯父冯长河却显得有些淡定。
  他抽着烟袋,一会理理这里,一会看看那边, 好像对大儿子一家回来不在意的样子, 自顾自地做事,但是黄明兰却一眼看出了老头子心不在焉。
  生活了半辈子,冯长河张张嘴, 她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这老头子,”黄明兰在心里嘟囔, 嫌弃他死要面子活受罪,“心里想着大孙女大孙子, 还不好意思了。”
  说到三个孩子,黄明兰心里其实对冯秦川的前妻是有些埋怨的。
  当年小儿子没结婚,家里就丁佩雯一个儿媳妇,却不想着回老家见见长辈。
  这也就罢了,他们老两口也不是不讲理的人,部队离家里远,不回来也省的麻烦。
  但是他们老两口可是想孙子啊。
  当年冯连翘出生,他们本想去部队里探亲。
  但是谁知发了电报过去,却收到回信说冯秦川不在家,没人能招待他们,等冯秦川回来再联系他们。
  他们去自己儿子家,还用的着“招待”?
  冯长河也是脾气倔、要面子的。
  一听儿媳妇这副客套疏远的样子,索性一甩性子不去了,还不允许黄明兰再提这事。
  所以现在,冯连翘都九岁了,还没见过爷爷。
  黄明兰看着他都快把院里的地砖,走出一条沟了,故意激他,“老头子,你要是想快点见孩子,就去村口等等,在家里一趟又一趟的转圈有什么用啊,看得我直眼晕。”
  “胡说八道,谁想看他们了。”冯长河被黄明兰挑破了心思,气急败坏的瞪大了眼睛,梗着脖子强装镇定,“我是在这看看,院子里的柴火够不够,谁在等他们了。”
  他像是给自己打气似的,背着手“哼――”了一声,“再说了,哪有当老子的接儿子的,传出去还不得被人笑掉大牙。”
  “行行行,”黄明兰脾气好,跟哄小孩似的的哄他,“那你就在家,等着你儿子孙子回来吧。”
  “哼――”冯长河鼻子又是发出一哼。
  老爷子像是打了胜仗的将军,傲娇的背着手,又开始转圈。
  他看着收拾一新的院子,想到了正事,走到厨房门口,问老婆子,“东西你都备齐了吗,老大一家好不容易回来,可别叫人笑话。”
  黄明兰和冯长河两口子可是接到了大儿子的通知,说是要回家举办婚宴。
  这可把他们夫妻二人高兴坏了。
  当年大儿子新婚在部队办的,他们一直觉得有些遗憾。
  刚开始没和丁佩雯生气的时候,他们还想着让儿子回来再办一场,谁知道儿子嫌折腾一口就拒绝了。
  现在好了,大儿子愿意回来办婚礼,也算是弥补了他们二人的遗憾。
  “我办事你还不放心,早就准备好了。”黄明兰用身上的围裙擦擦手,走到他面前,笑着道,“我和大队长说好了,今年杀年猪,咱家不要钱不要票,都换成猪肉,要是有其他家愿意用肉换钱的,就来找咱家。”
  冯家四个劳动力,再加上每个月冯秦川寄回来的二十块钱,根本不缺钱。
  更何况,儿子怕他们不舍得花钱,还特意邮寄回来二百块钱。
  “行,既然要办就办的风风光光的,千万别为了省钱,叫老大家的心里不舒服。”冯长河点点头,不放心的嘱咐道。
  “这还用你说啊,我是那眼皮子窄的人?”黄明兰瞥了他一眼,嗔怪道。
  她和冯长河细数着备下了多少东西,可以说是样样周全。
  正说着,黄明兰声音一顿,凑到他耳边压低声音,有些担忧的道,“老头子,你说村里人要问起来,新媳妇怎么这么年轻,咱可咋说啊?”
  黄明兰一辈子没撒过谎,碰到这个问题像是遇到了世纪难题,一脸的忧愁。
  反观冯长河却不当回事,“该咋说咋说呗,村里人又不是没人二婚的,我看谁敢当着咱家人嚼舌头根。”
  他眼睛一瞪,又犯起了倔脾气。
  “话是这么说,但是儿子为了不让部队的人说儿媳妇的闲话,才特意回来办婚礼。我怕村里人说话没个把门的,让儿子他们听了心里不舒服。”
  黄明兰到底是心细,想得周全。
  后妈是好当的?
  人家一个大姑娘嫁给自己的二婚儿子,两年了都没办婚礼,本来就是委屈人家,可别好心办了坏事。
  最主要的是别让儿媳妇心里不舒服。
  冯长河听了沉吟片刻,觉得黄明兰说的有几分道理,“你再仔细筛选一下名单,看看有那种嘴大的,就别给他们下帖子。要是有那种非请不可的,给她把座位安排在外边。”
  老两口这边商量着,那边牛车拉着冯秦川一家五口到了家门口。
  “爸妈,大哥大嫂还有侄女侄子回来了。”牛车还没挺稳,冯秦山就扯着嗓子在门口喊。
  冯家最有出息的大哥回来了,冯秦山也与有荣焉,骄傲的不得了。
  “回来了。”黄明兰一听儿子的声音,也顾不得矜持,手在围裙上胡乱的摩擦两下,就往门外迎。
  还没等她走到门口,一个穿着合身的绿色军装,扎着蜈蚣辫的小姑娘就冲了进来,一头扎进黄明兰的怀里,“奶奶,我好想你啊。”
  她身后跟着两个一模一样的肉团子,一扭一扭的跑着叫着,“奶奶,奶奶。”
  黄明兰在部队照顾三个孩子两年多,也是有感情的。
  好久没见三个孩子,赶紧蹲下身一把搂住,“哎,哎,奶奶的大孙女孙子,可想死奶奶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