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彪悍后妈——纺织女工【完结】
时间:2023-08-21 23:14:47

  四荤四素一个汤,谁家办喜事能这么大手笔啊。
  冯家办事, 就是敞亮!五毛钱的份子钱,随的不亏。
  冯秦川尽自己最大的能力, 给了周惠一场热闹的婚宴。
  在婚礼上,除了冯秦川和周惠二人, 最出风头的就是冯大宝了。
  他练了这么长时间的唢呐终于派上了用场,开始了他的第一场表演。
  小胖子鼓着脸,吹的那叫一个卖力,一点也不比专业的吹鼓手差。
  光吹唢呐小胖子还不过瘾,放下唢呐还返场唱了一首《洪湖水浪打浪》,可把乡亲们稀奇坏了。
  周惠想想昨天热闹的一天,还有一丝不真实的感觉。
  她在六十年代,把自己嫁出去了?
  一旁的冯秦川却没给她太多的时间思考,看着她两眼放空看着房顶,不满的把她的头拉回来,“周惠同志,容我通知你,你现在已经正式成为冯秦川的老婆了,没有后悔的余地了。”
  “所以,冯秦川同志要行使他的权利,希望周惠同志能给他一个早安吻。”
  他一边说着,一边手脚用力,把周惠缠住,不容她挣脱出来。
  要说冯秦川天生体热,像是一个暖手炉,大冬天的这样抱着也听舒服。
  但是他抱的实在太紧了,差点让周惠喘不过气来。
  周惠实在拗不过他的力气,只能在他的脸上亲了一口。
  冯秦川的隐瞒得逞,才笑着松开手上的力气,但是依然不放手,两个人纠缠在一起。
  周惠看着他的无赖样,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冯大团长,要是让你的战友看见,你私下是这幅模样,他们肯定要惊掉下巴。”
  其实周惠早就发现这男人有两幅面孔。
  表面上一副刚正不阿的派头,比谁都正经。但是私下在家里,却判若两人,特别爱粘人,有时还会耍点小坏,故意缠着她。
  但是谁知冯秦川听了这话,丝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
  他抱着周惠道,“你想多了,我怎么会让他们看见咱家屋里的事,我这幅样子只有你能看。”
  “再说了,我就不信他们在家里不抱媳妇儿?谁要是在家里和自己媳妇儿还三请四请,鞠躬握手似的,那纯纯是有毛病。不是脑子有毛病,就是身体有毛病。”
  冯秦川回答的理直气壮,誓要将“无赖”进行到底。
  他现在像是终于有了名分的小媳妇,扬眉吐气,有了底气,也敢脱下伪装暴露本性了。
  周惠因为他的不正经,扭了他的胳膊一下。
  “快起来吧,这都快八点了,要是在部队,你们早练都结束了。”周惠从他的怀里挣脱出来,不肯再和他一起赖床,把床头的衣服扔给他。
  这毕竟是在公婆家,周惠心里还是有分寸的。
  “哎,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从此不早朝――”冯秦川穿着衣服,哀叹道。
  等夫妻二人穿好衣服出来,冯家其他人早就起来了,包括冯连翘和冯大宝冯二宝。
  周惠有些脸红,她还没三个孩子起的早。
  想到这里,周惠又羞愤的掐了冯秦川的胳膊一下。
  房门就和冯秦川的结界似的,甭管他在屋里当着老婆的面又多不正经,一出房门,又换成了面无表情的样子。
  周惠正在心里偷偷吐槽冯秦川闷骚,刘双双从屋子里拿着扫把出来。
  “大哥大嫂,起来了。”刘双双面上带着笑,和夫妻俩打招呼。
  她的视线在周惠的手上停留了一会,看着金灿灿的大戒指满眼都是羡慕。
  “大嫂,你这戒指真好看。”刘双双眨眨眼,语气里都是羡慕。
  要说冯秦川买的这个戒指,一点也不符合周惠的审美,要是非说一个优点,那只能是“实在”。
  表面光滑的戒指,粗粗厚厚的,大约有七八克重,戴在手指上有几分重量。
  周惠顺着她的视线抬起手看了看,纯金打造的戒指在阳光下闪着璀璨的光芒,因为送的人不同,竟让周惠也觉得有几分好看。
  “是挺好看的。”周惠顺着刘双双的话夸奖道,眼睛却看向冯秦川,果然见这男人听了佯装面无表情,眼睛却微微眯起。
  周惠看着傲娇的男人,盘算着他这金戒指金耳环金镯子一买,冯大团长婚前攒的那些小金库,怕是空空如也了。
  “爸妈和几个孩子呢?”周惠不理他,向刘双双问道。
  “爸带着连翘几个去村里玩了,妈和秦山去村里还桌椅板凳去了。”
  “家里还有什么没还的吗,我们也去。”本来就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婚礼,周惠也不好意思当甩手掌柜,赶紧问道。
  “不用不用。”刘双双摆摆手,很大气的道,“这些让秦山去做就行,他对村里也熟,大哥大嫂你们好好歇歇就行。”
  她现在也看出来了。
  周惠两口子都是大气的人,不说周惠一见面就给孩子了一个银镯子,就是这次办婚事,虽然名义上是家里给操办的,实际上冯秦川早把钱给好了,绰绰有余。
  就连这次结婚收的礼金,大哥大嫂也说好了,来的都是家里的关系,他们不要礼金全都留给家里。
  留给家里,不就是间接给他们夫妻吗。
  刘双双现在恨不得和周惠当亲姐妹似的相处,跟着嫂子有肉吃。
  既然老大家里出钱,他们出些力气也是应该的。
  不管刘双双是真情还是假意,周惠听了她的话自然是心里舒服。
  难得回一次老家,她可不想将精力浪费在和妯娌之间的相处磨合上。
  厨房里有昨天做酒席提前留好的菜,周惠和冯秦川热了热,简单的吃完了早餐。
  他们刚把桌子收拾好,冯长河领着三个孩子乐呵呵的回来了。
  “妈妈,妈妈。”三个孩子手里拿着草编的蚂蚱,献宝似的拿给周惠看。
  “妈妈,你看爷爷给我们编的蚂蚱。”冯连翘小脸红扑扑的,眼睛亮亮的凑到周惠身边,把手里的蚂蚱提高凑到周惠眼前。
  小丫头一直称呼周惠为“阿姨”,一开始和周惠有距离不愿意喊妈妈,后来她愿意喊了却不好意思改口了。
  昨天正好是个好机会。
  他们请来的司仪,不知道冯秦川家复杂的称呼关系,听着两个男孩子直接称呼爸爸妈妈,想当然也让冯连翘喊妈妈。
  当时小姑娘站在夫妻二人面前犹豫片刻,神色莫名。
  正当周惠想出声解围时,却看到冯连翘涨红了小脸,声音带着紧张却坚定,终于叫出了那个称呼,“妈妈”。
  当冯连翘看着周惠含笑着的眼神,对上爸爸欣慰的目光,她才觉得改变一个称呼也没有那么难。
  冯连翘像是要把之前没喊的妈妈都喊回来,一进门就冲着周惠撒娇不听。
  “真漂亮啊,爸这手艺真厉害,做的蚂蚱活灵活现,像是真的一样。”
  周惠搂着冯连翘,笑着夸奖道。
  她说这话倒不是恭维,冯长河用几个简单的芦苇叶,就变成一个小蚂蚱,更神奇的是三个孩子手里提的蚂蚱形态各异。
  有的站着、有的举起前肢、有的张牙舞爪……小小的蚂蚱,着实见了功力。
  冯连翘见周惠也说自己的蚂蚱好,高兴的小脸红扑扑的,扑在周惠怀里,期待的问,“妈妈,爷爷编的蚂蚱这么好,你能不能给爷爷也写一份报纸,让爷爷也上上报纸。”
  上报纸?
  冯连翘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惊讶的看向她。
  小孩子总是拥有很多奇思妙想,冯连翘不觉得自己在家里投下一个炸弹,反而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道理,“妈妈,我们学校活动办得好,你就写了一篇文章,介绍我们学校。那爷爷的蚂蚱好,也应该上报纸让大家都知道。”
  “这……”
  周惠还没说话,冯长河先笑出声,他宠溺的看着孙女,笑呵呵的道,“连翘,那报纸都是文化人才能上的,爷爷一个老农民,哪能上报纸啊。”
  冯长河不认识几个字,一辈子也没读过报纸,只听大队长在村里的广播里念过。
  在他看来,报纸是个自己一辈子都不相关的东西。
  冯长河心里想着,到底是个小孩子,想法就是天真。
  然而冯连翘的性格随了冯秦川,是个天生的倔脾气。
  她搂着周惠的脖子,振振有词,“妈妈,爷爷的手艺真的不能上报纸吗?爷爷说他不只会编蚂蚱,还会编小人,编拖拉机、编房子呢?”
  这些小东西在孩子们的眼里,都太神奇了。
  在冯连翘看来,爷爷的手艺就应该上报纸!
第48章
  家里人都觉得小姑娘天真烂漫, 没把她说的话当回事。
  但是周惠看着冯连翘几个手上的草蚂蚱,灵感一闪而过。
  周惠从冯连翘手里接过来,仔细的看着上面的纹路, 从触角到四肢,再到一节一节的尾巴,都和真蚂蚱相差不大,可见冯长河的好手艺。
  周惠仔细想了想, 问道,“爸,你编的人物怎么样,可以编出农民的造型吗?”
  “这有啥难的。”冯长河见儿媳妇问, 想也不想的回答, “就是先做个人的造型,然后外边再加个装饰,什么戴草帽的、扛锄头的、就连开拖拉机的我都会编。”
  冯长河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 语气见带着得意。
  冯连翘三个一听自己爷爷会这么多, “哇――”的一声,看向爷爷的眼神里都是期待。
  周惠也来了个兴趣,笑着道, “爸, 连翘这个想法说不定真行,你这手艺真有可能上报纸。”
  “上报纸,我真能上报纸?”冯长河睁大眼睛, 不可置信。
  他刚刚嘴上反驳的快,其实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心里自卑,觉得自己一个老农民哪有本事上报纸。
  编蚂蚱也是大家都会的手艺, 不说别的,村里会编的不少于两只手。
  但是现在儿媳妇一说自己有机会上报纸,冯长河难能不心动,激动的身体不由得向前倾,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周惠。
  他……他也能上报纸?
  那可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一旁的冯秦川也有些惊讶,但是他也知道妻子从来不说没有把握的话。
  “周惠,爸这手艺真能上报纸?”
  “能。”周惠点点头,有七八分把握。
  这两年,她为了写好报纸,对近几年的各级报纸都能大致了解过,现在的报纸不只报道社会热点、国家政策、以及一些先进榜样,还会有部分板块刊登一些农村景象。
  比如去年秋天,就刊登了一副知青下乡画的农村丰收景象。
  周惠想了想,有了计较,“爸,我想让你用芦苇编一副农民丰收图。”
  周惠和冯长河仔细的描述了一番她的设想,“也不用很大,也就一米见方的大小就行。爸你用木板做个底框,在上面用芦苇做一片麦田,周围多编几个收割的农民,再加上拖拉机常用的机械,展现咱们农村的新风貌。”
  “名字就叫《新农村、新风貌》。”
  周惠的想法很接单,就是用草编出一副立体画,冯长河的手艺加上自己的主题,周惠对作品很有信心。
  即使没法上全国性的报纸,上一份省报,希望还是很大的。
  冯长河一听,都是自己会的东西,他闭着眼睛都能编出来,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这事容易,我现在就去找芦苇。”
  冯长河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能上报纸了,哪里还能坐得住,火急火燎的就要出门。
  三个孩子在旁边听了全程。
  他们也知道,只有有本事的人能上报纸,现在爷爷能上报纸,就说明爷爷是个有本事的人。
  三个小孩子争先恐后的向外跑,“爷爷,我们也去,等等我哇。”
  冯长河有了任务,每天就干两件事,带孙子和编芦苇。
  就连黄明兰看了也稀奇,说和他成亲三十多年,从来没见他这么认真过。
  不过她说归说,行动上却是全身心的支持他,家里什么都不让他干了,就等着他的作品完成。
  冯长河也不负众望。
  在冯秦川和周惠要回家的前两天,冯长河终于把作品编好了。
  老爷子用榆木给自己的作品做了个底座,四周还用红布包起来,上面系成一朵红花,做成奖状的模样。
  冯长河对作品是用了心的。
  他把周惠的想法进一步细化。
  最上面是一片麦浪,一比一的还原来真实麦田的样子,在麦田中间是一个劳作的农民,弯着腰收割,或者站直身子眺望麦田。
  而在下面的位置适当留白,点缀着来来往往的农人,他们头上带着帽子,身后背着成捆的麦子。
  麦田边还停着两辆拖拉机,满载而归。
  一派丰收的景象。
  虽然是用芦苇编程的人物,并没有什么表情,但是只是看到这幅作品,就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别说三个孩子看着稀奇,就连冯秦川和周惠见了都说好。
  周惠看着旁边期待的公公,笑着安他的心,“爸,你放心吧,你手艺这么好,肯定能上报纸。”
  正好冯秦川一家也要走了,周惠就提议大家一起到镇上的照相馆拍一张作品图,顺便拍一张全家福。
  店里的老师傅看着这一家人也是直呼稀奇。
  他拍了这多年的照片,拍过结婚照、全家福、甚至拍过遗照,但是都是拍人的。
  这拍草还是第一回 。
  等到周惠坐火车离开的时候,她包里放着照片,还带着冯长河的期待。
  ……
  周惠一直等到又一年秋收前,才将冯长河的作品寄到人民日报。
  果然如她所想,这份符合主旋律和季节的作品,顺利的获得了一份小版面。
  在图片的下方,特意标出了作者:秦省镐市丰收村农民,冯长河作品。
  周惠一收到回信,赶紧把报纸和稿费给老家寄回去,让等了大半年的老爷子高兴高兴。
  收到报纸的老爷子果然很兴奋,特意让冯秦山代写一封五页的家信,着重强调他激动的心情,以及他老冯家能娶到周惠做儿媳妇,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信纸的最后,是冯秦山偷偷写的。
  抱怨老爷子现在可是村里的风云人物,走路都带风,那份报纸被他做了一个玻璃框,挂在客厅一进门的墙上,天天领着自己的老兄弟们参观讲解。
  最后还偷偷问周惠,他修车也挺好的,能不能给他也写篇文章,让他上上报纸。
  不需要人民日报这样的报纸,市里的报纸就行。
  周惠和冯秦川看了直笑,冯秦川更是佯装嫉妒的说,现在老冯家最受欢迎的不是他们两个儿子,而是她这位能让老爷子上报纸的儿媳妇。
  这话不是假的。
  现在老爷子没事就给她们寄点土特产,来信也是频繁起来,叮嘱冯秦川要是敢对周惠不好,他立刻就坐火车来收拾他。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