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三路大军都是回程状态,如今还在汉境内,李广积年的老将自然不会带错方向,可计划是计划,谁又规定了,匈奴大军,他就不能在汉境里迷路呢?
木兰行军的速度很快,比匈奴人满载着粮食女奴的回程速度快许多,木兰一点都不慌张,匈奴三路军的人数早就被斥候探明,朝廷的应对速度不可谓不快,只不过她没想到的是能这么快追上其中一路军罢了。
甚至她还不合时宜地琢磨了一下,现在就派韩说去捅匈奴人后心吗?这可不大把稳啊。
犹豫了再三,她还是没派韩说,而是让李广带领三千骑兵冲阵在前,剩余大军一分为二,在前锋营之后呈现(l)形包抄,赵破奴领(,她亲自领),两个()很快变为一个完整的圆。
李广带领的前锋营和匈奴人才交战不多久,已经被两万大军层层围困,李广也不恋战,亲手射杀了一个敌将,很快带着人挣脱了混战,从四面八方融入了包围圈之中。
领兵的匈奴王子都被打傻了,什么情况?走着走着后面忽然冲上来一波汉军,为首者高喝一声汉将军李广在此,他吓得连忙整肃队伍去应战。
那领头老将李广实在不愧为大汉飞将军,凶狠得像一头狼,带着人就冲进他的阵营一通砍杀,明明人数只有他一半那么多,却打得他节节败退,然后四面八方围上了汉军,箭雨如潮,喊杀震天。
匈奴王子几次试图突围,都没有成功,眼见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倒下,王子直接跪了,这会儿连汉话都想起来了,乱军阵中扔掉兵刃,高呼我乃王子,我投降辣!
按照李广的脾气,打仗一般不留什么俘虏,俘虏养着费事,但他这会儿不是主将了,只能远远地朝木兰望去,不知这少年将军是个什么秉性。
这会儿匈奴人能站着的十不存一,大约也就几百来人的样子,被汉军有意护住的战场一角,有些马上捆着衣衫不整快被冻死的女人,更多的汉家百姓是被用绳子捆成一束,这样行军时俘虏跟着绳子在马后走,很难逃走。
哪怕遇见了汉军,大多数俘虏的脸上还是麻木的神情,家被烧了,老人被杀了,丈夫头颅被砍掉,孩子被活活打死,一个村子不知道能活下几个,就算被救了,又能去哪呢?
木兰看着被匈奴人掠去的汉家百姓,再看看不断求饶的敌方主将,神情冷漠到反常的地步,总是显得稚气的圆眼睛里黑沉沉的,她没多说什么,一边挥手令人放箭,一边自己也是张弓搭箭。
李广眯眼瞧着,以一个神射将军的直觉判断,觉得这箭抬得太高……箭头猛然一侧,少年放弦而出,一记凌空远射,在空中划出极灿烂的弧线,单弓最远射程,不偏不倚直接命中匈奴王子的右眼!
李敢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李广,惊奇于这极漂亮的一箭竟然不是老父射的。
李广吹胡子瞪眼,箭术稀烂的不肖儿看什么看?多看看人家!
咳,他本来很欣赏那小子,想着什么时候教教他箭术,幸好……他还没开口。
随着木兰一箭发出,弓兵再射几轮箭雨,很快匈奴阵营那里就没有站着的人了,或许有零星的人还没死,或是昏迷,或是装死,但是汉军可是用“虏首”计军功的啊!
也就是时间匆忙,木兰没让割头,两万大军一边清点人数,一边去割左耳,忙活到天近黄昏,计我军战损二百二十人,伤者千余,全歼敌军五千八百六十三人。
战损大多是李广带出来的,他率领前锋营冲入敌阵,那时战损最多,这是无法避免也无法苛责的,等到匈奴人被围困其中,又因为被李广灭了士气,无法组织起有效的突围后,汉军外御重骑,弓兵在后,这时就几乎没多少损失了。
木兰第一时间让人把战死同袍的尸体清理出来,她经历过这种事,知道一具完整的尸体对家人来说有多重要,好在混战持续不久,少有面目全非的,木兰让一队人将尸体和重伤不能行动者留下,等到后续补给线上来,就会将这些人带走,从他们身上保存的士卒身份证明,挨个送回原籍。
军中的气氛并没有因为同袍战死而低沉,相反,这是一场极为振奋人心的大胜!
汉家男儿,大多都有从军经历,战死是命,得到这样的大胜反而是不多的,像木兰她小叔战死的那次,是跟着李广打赢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对面兵力是李广的三倍还多,李广率领士卒奋勇厮杀,自身损失过半而全歼对面,这一场战役直到许多年后,还在武安村民那儿口口相传。
匈奴人远来劫掠,自然没带什么牛羊,但这样出色的大胜,往往会有极丰厚的赏赐,军中就此讨论得十分热烈。
木兰在一片欢呼庆功声中,走到战鼓前,接过令兵手里的鼓槌,拼尽全力咚咚咚咚连敲了十几下,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节奏,但军中的喊叫声立刻和她呼应而起,一股一股的声浪扑面而来!
“大胜!大胜!大胜!”
“愿为将军效死!”
“威武!花将军威武!”
“威――武――”
无数的将士在呐喊高呼,气势直冲云霄,这一支还弥漫着血气的大军,此时士气高昂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木兰擂鼓擂到手都抬不起来了,她用最后的力气重重一擂,像一声用尽全力的呐喊。
明明她是双脚站在地上的,可赵破奴却忽然觉得,将军如在高台,要他抬头才能仰望,他忽然想起天子随手赐给他的侯爵了。
将军振武,册他从武。赵破奴微微抬头,仰望那少年清瘦的背影,忽然觉得,三生有幸。
木兰虽然累得放下了鼓槌,但力士很快接上,军中战鼓齐鸣,将士唱起战歌,就连死气沉沉的被俘百姓那里,都渐渐有了些触动。毕竟这世上有几人能见一次,这两万人的冲天声势?
李敢和李广站在不远处,青年忽然问父亲道:“阿父,你有过这样的时候吗?”
李广想说有,可确实又没有,他的战绩很多,有时也超出了封侯的标准,但最终失侯于自身战损过多,而且他打仗绝大多数都是守战,杀敌本就不多,守战目的就是驱赶敌人离开,最多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出城追击杀些人头,哪有像这样士气如虹的风光呢?
就在木兰全军高唱战歌之时,不远处霍去病带着八百轻骑驻马在河流对岸,两军分兵之后,他时常带着兵马两边轮转,说是斥候,他带的人太多了,可要说是别的什么,倒也没人给他规定了目标,他认真思考过后,决定就是每天带着他的骑兵到处跑。
跑得多了,跑得熟了,把这八百人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用!
今日他远远听到动静,是想来增援的,结果他才赶到,战事就结束了,即便相隔有些远,他也知道大致的战果。
霍去病紧紧盯着对岸的大胜之军,心中有什么在鼓胀,绝非嫉妒,他不是那等小人,而是一种陌生的,几乎要跃出心脏的憧憬。
他遥遥拱手行了一礼,眸中有火焰燃烧。
今日贺君侯。
第36章
被匈奴人掠来的百姓都裹上了匈奴人的御寒衣物, 有的还沾着血迹,等到分发完,木兰才让人把收集上来的衣物优先分发给御寒衣物不足的士卒。
募兵身家厚, 穷苦到衣裳寒薄的大多是征发兵, 匈奴人别的不说,羊皮裹得很实在,有的匈奴兵身上甚至穿着狼皮熊皮, 这些都是好东西。
李广有心规劝, 但这会儿的气氛实在太热烈了,哪怕战利品的分发存在很大的问题, 也没有人出来质疑,木兰带兵经验不多, 她自己甚至就是征发入伍,并不明白积年的将领大多会将战利品先行分发亲信下属,再由下属分发, 这样分配不均的矛盾不会落在将军本人身上。
获得丰厚战利品的往往大多是会长留在军中卖命的募兵,说到底,征发兵这种战时征发过来,战后遣散归乡的消耗品,能带着一条命回家已经是幸运了。
可常年如此也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征发兵的战力极低, 到了战场上只想着保命,实在迫不得已才会拼一把, 一旦战局不利, 最先溃逃的一定是征发兵。
这就是最开始和匈奴打仗那一次, 李广带兵带得全军覆没,而相同遭遇的公孙敖则损失大半的缘故, 因为李广当时手下八成是精锐募兵,募兵战力高,没有退路,极少溃逃,而公孙敖带的大多是征发兵,被匈奴主力一击即溃,四面逃窜,反而能够逃亡数千。
李广反正是想不透,对征发兵施恩,有什么用处呢?
少将军李敢,怔愣片刻,低声吟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李广面无表情,一巴掌拍在李敢后脑勺上,叨叨咕咕弄啥嘞,说你老子不会带兵吗?老子劝不了主将,还劝不了你?
因为匈奴人没有活口,走的路线又没有错方向,所以木兰如今脑海里的战局是原定的(lll)成了(ll),最边上的匈奴军被她给吃掉了,再向内的那一支军队,应该是另一个匈奴王子带的第二支军队,而实际上那是匈奴主力左谷蠡王伊稚斜的军队。
目前是这个样子的:(l) l。
按照原定计划,木兰遣斥候向卫青送达了她的捷报,并且因为战损远远小于计划,她准备再吃下一支匈奴王子军,再和卫青完成对匈奴主力的合围,卫青很快收到消息,他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冒险先贴近伊稚斜,以防止木兰那一侧打起来的时候,伊稚斜收到消息带兵前往增援。
两方各自带着两万大军向内收紧包围圈,一点点地和伊稚斜贴近。
与此同时,那一支失途的匈奴王子军也收到了兄长前段时间遣来的斥候消息,在斥候的带领下向着正确的路径偏斜过来。
最终战局成了(l)-I。
至于为什么出现了-,是因为霍去病没有收到两方任何一方的军令,每天带着八百骑兵到处跑的时候,在一处水源地远远地发现了一支匈奴军队,目测人数约五千多,这支军队是I,而他是战局里的-。
战机往往是稍纵即逝的。
霍去病临入夜时发现了这支大军,将整个战局在脑海里一过,顿时警醒。
几路将领里霍去病最先发现真正的战局,但他思索片刻,发现倘若此时他遣人去往木兰那里报讯,木兰转头来打这支军队,无疑破坏了完美的合围时机,若放任这支军队继续行军,就会产生更坏的战局,即木兰正面对上伊稚斜时,后方被人攻击,形成两面夹击之局。
倘若木兰扛不住,被伊稚斜冲破这一层包围圈,战局将全盘翻转,形成败势。
名将的才能在一刹那迸发光芒,霍去病紧紧盯着那支毫无警惕性的匈奴大军,心中生出一个近乎疯狂的念头。
倘若吃下这五千人,优势仍然在我!
霍去病果断将念头转为实际行动,在夜幕降临之时,和身边几个百夫长商议夜袭细节,八名百夫长之中有五个都不同意,想劝霍去病放弃这个念头,八百对五千,一人至少杀六人,这是想要全军覆没吗?
有两个百夫长对视一眼,其中一人开口道:“可是对方并不知道我们只有八百人。”
霍去病认识开口那人,他手底下的百夫长之中,有两名匈奴降将,既然舅舅把他们送到他手上,为他所用,就说明是完全可以信任的,霍去病眉头拧起,此时众人都不同意他的想法,反而是匈奴降将认为事有可为。
霍去病说道:“趁其不备,夜袭而上,杀伤一些人,我们立即撤退,这样如何?”
这就是小规模偷袭了,几名百夫长猜测大约是校尉想要拖慢这支军队的步伐,此时有些犹豫,但霍去病很快就下达了军令,八百骑兵全部通知到位,随后很快做战前准备,众人吃饱喝足,便溺干净,休息了一个时辰,直等到入夜三更。
和正常将领的思维完全不同,霍去病手里仅有八百人,李广做前锋一支军队尖刀插进敌营还要三千,这八百人竟然还被霍去病分为四支小队,每队二百人,从四面围攻匈奴营地,几个百夫长人都麻了,这是围攻还是送菜?
然而霍去病军令已下,不容更改,他甚至要求每队按照一伍的规模,在战时以伍为营,五个人只要杀伤一人,就立即自由撤退,最后在他们白日经过的一道山口汇合。
这下连两个先前认为事有可为的匈奴降将都麻了,这么点子人夜袭一场,倘若抱团行动还能速战速决跑路撤退,可分成二百人的小队,每五个人保证杀伤一人,然后自由撤退?
嗯……早就听说霍校尉从不读兵书,还说兵书是庸人读的。
百夫长们心里怎么想,是不敢表现出来的,说句残忍的话,就是霍校尉把八百骑兵带没了,他也未必会有事,反而是他们,要是把霍校尉带没了,哪怕除了霍校尉之外,全甲而还,也没他们的好果子吃。
计划已定,分队完毕,但百夫长们心里不屑的“自由撤退”的军令,下达到一伍,即五人小队的时候,反而让众骑们都踏实不少。
五个人杀一个人,杀完就跑路,这可比什么跟我冲,上去杀,抗住之类的军令来得简单容易多了。
三更时分,匈奴人都陷入了沉睡之中,营地开阔没有遮挡,俘虏来的汉家百姓都捆在营帐外,这会儿瑟瑟发抖着挤在一起,少有没睡的,连续几日不睡,白日就跟不上路程,那可是人跟着马后面走,想要不被累死,就要抓紧一切休息的时间。
伴随着一声呼啸,匈奴营地陡然乱作一团!
熟睡中的人被惊醒,片刻之间是很难有行动能力的,敌人冲进来一通砍杀,四面八方都有声音传来,更是让人手忙脚乱的同时,心中也惊恐万分。
汉军八百骑,气势汹汹冲进匈奴营地,夜袭占据极大优势的情况下,不少人刚来片刻就得到了人头,五人一组飞快撤退,匈奴人这边还没有组织起攻势,人已经撤退大半,等到霍去病带着十来人最后一个冲杀出来,匈奴营地里还是一片混乱。
大多数人都朝着一个方向撤退,等到山口的汇合点时,清点人数超过五百人,而剩下的人,不过是跑散了路,至少在霍去病离开的时候,他还没有见到自身这边有伤亡。
基本上没人带了人头回来,只有霍去病马上拴着两个虏首,他冲进去的时候有些晚了,匈奴营地里乱哄哄的,他随手斩杀了一个向他跑过来的,割人头时又冲过来几人,被他又砍死两人,因为之后就没人再冲过来,所以霍去病还有时间再割一个脑袋下来,这是他第一次杀人,对于虏首有着一种本能的向往。
两个死不瞑目的虏首挂在马后,作为小霍校尉的第一次斩首行动的战利品,这时还没人知道,其中一个眼睛瞪得尤其大的,正是这次的匈奴二王子之一。
当时的情况很混乱,混乱是对匈奴人来说的,霍去病这里有条不紊,就是冲进去来回冲杀几趟然后撤退。
在这期间,热衷于与下属同乐的,刚刚才和几个亲兵一起睡了几个俘虏汉女的那位匈奴王子,他从亲兵帐里慌不择路跑出来,迎面撞上霍去病,成为他手里第一个人头,而剩下的那些冲出来的亲兵,则被霍去病和他身边的亲兵一起杀掉了。
这也是匈奴营地那里一直都没能组织起来的原因,主将还在,脑袋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