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养崽日常——木子金三【完结+番外】
时间:2024-02-20 23:14:42

  杜长兰和李道琦提起绢布,“业精于勤”,四个大字,立于其上。
  李道琦脱口而出:“爹写得真好啊。”
  李珍哼了哼,将毛笔搁下。待墨迹干了,杜长兰对着李珍连连作揖道谢。
  李珍笑道:“你这小子,委实有几分巧思。”
  杜长兰谢过李珍,又去寻严奉若。
  “我的墨迹?”严奉若犹豫:“我怕是不成。”
  “好兄弟,你若是都喊不成,那我更不成了呀。”杜长兰作揖恳求:“还请奉若兄莫要推辞,助我一臂之力才好啊。”
  严奉若无奈笑道:“哪用你如此,这就写罢。”
  他问:“写什么?”
  杜长兰立刻道:“兰亭集序。你写好了,托儿送去县学就好。”
  严奉若一一应下,杜长兰则是又挑了几首写山水写重阳的长诗。
  眨眼时间到了九月初八,天不亮县学里就亮起灯火,众人穿戴整齐,用过早饭后,结伴前往鸿雁山。
  尽管在此之前,他们并不知晓若河县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崔家马车从他们跟前行驶过,杜长兰朝他们挥手笑道:“诸位慢来,容我等先行布置。”
  张秀才应和:“长兰上山,留意脚下才是。”
  “我省得。”车马远去,声音也淡了。
  东方的地平线浮现一抹耀眼的橙红,映出山野路间,或青色或月白的身影。
  张秀才惊道:“我还以为山路难觅,这看起来倒是特意清理过,并无野枝划破我们的长衫。”
  “长兰兄也是有心了。”众人对这场宴会的期待高了些。
  钱秀才冷笑,现在高兴的太早了。
  鸿雁山山势中上,因着杜长兰一句不急,众人也就放缓速度。
  辰时两刻,张秀才抵达山顶,还未开口寒暄,先被眼前所见震撼。
  绿绿青草地,烈烈旭日升,一片朝辉下,青竹挺立,将数张绢布连接。
  风吹过,褐黄色犹如作古书页般绢布上的墨字跳跃,生动雀跃。将这一片地构建为雅趣十足的墨画儿。
  后方的钱秀才阴阳怪气:“怎么?太寒酸,你也说不出违心之语了。”
  无人理会他,钱秀才蹙眉,下一刻他听见激动狂欢炸响。
  以张秀才为首,众人奔向四方的布帘。
  “这是兰亭集序!!这手行书与真迹像了□□成!!!”
  “这是仲尼梦奠帖,字迹行云流水,舒展有型。难以想象居然是在绢布上写出来的。”
  布料易堆墨,饶是精挑细选的绢布,一般也多是书写楷书,然而兰亭集序与仲尼梦奠帖皆为行书,书写绢布上,可见功力。
  杜长兰带着陆文英行去,笑眯眯道:“仲尼梦奠帖正是出自文英之手。”
  众人皆惊,围拢陆文英:“先前我们还说长兰兄深藏不露,如今来看,文英兄也不遑多让,县学两载,我等竟不知文英兄还有这番本事。”
  陆文英虽有心理准备,但此刻被一群比他有资历的秀才夸奖,也激动的红了面:“雕虫小技,献丑了。”
  “文英兄太谦虚了。”众人讨论的热火朝天。
  钱秀才傻了眼。
  此时又是一阵激动声:“业、精、于、勤…”
  “好!!”
  “棱角分明,力透纸背。不知这手字出自何人之手,写的太好了。”
  清晨的山风带着微凉湿意,沁人心脾,如厮美景,如厮好字,叫众人忘了一切,只顾欣赏。
第66章 鸿雁文会・下
  愈来愈多的人抵达山顶, 观览一场书法秀,众人在每一篇文章前驻足,点评:“写的好, 兴来走笔如旋风, 写的真是太好了!!”
  “不成想竟是出自文英兄之手。”后来的人再一次对陆文英发出感叹。
  县学里陆文英颇为低调,说不得还有人记不住他的名字, 但今日之后不会了。
  一名秀才抓住陆文英的手, 热情道:“文英兄,之后我等可要与你好生交流切磋了哈哈哈, 还望文英兄不吝赐教。”
  陆文英拱手道:“诸位莫打趣在下,交流切磋是极好的, 但赐教实在不敢当, 真是羞煞我也。”话落,他掩面侧身。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众人从“仲尼梦奠帖”的原作者讨论到孔子, 又从孔子讨论佛教无常。古文追本溯源起来,当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尽。
  角落里的崔遥宋越和陆元鸿三人, 此时颇为羡慕,他们真切意识到,一技之长在这种宴会上是如何耀眼。
  崔遥问两个同病相怜的小伙伴, “你们有啥擅长的?”
  成忱虽然弃文,但人家从武了。
  宋越想了想,道:“这场宴会花销都是我在整理。”
  崔遥翻了个白眼:“那我还去选的绢布呢。”
  陆元鸿嘿嘿笑:“我选的点心茶水,找人搬上山。”
  三人对视一眼:唉………
  “杜长兰呢。”崔遥忽然道。
  此时人群中爆发一阵惊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众人在兰亭集序前驻足, 争相观摩,还有人上手抚摸。
  张秀才激动问:“长兰, 这兰亭集序是谁所临摹?”
  杜长兰笑眯眯道:“这人可不陌生?不过直说没意思。诸位猜一猜。”
  “这……”众人对视一眼,张秀才捶了杜长兰一下,“好你个杜长兰。”
  但也确实如杜长兰所言,有些事情直说没意思,猜一猜却是有意趣。
  张秀才心念一转道:“我观长兰出入李府,应是出自李家人之手。”
  其他人也思索起来:“李府大郎君前儿乡试高中,如今早已入了京师,不能是他。”
  “李家小郎君年纪尚浅,纵然有天赋,可到底缺了几分洒脱,我猜是他的几率为两成。李举人阅历颇深,比起兰亭集序,我瞧着业精于勤四个斗方大字,更出自李举人之手。”
  杜长兰爽朗一笑:“卫兄真是心思缜密,长兰佩服。”
  谁说读书人死板,只通诗书。人家脑子活络呢。
  “那是谁呢?”有人问。
  卫秀才瞥了杜长兰一眼,笑道:“诸位莫忘了,李府除了公子姑娘,还有一位病弱不外出的表公子。”
  “什么表公子?”这是消息不灵通的。
  卫秀才见杜长兰不阻止,也就隐了严奉若同严秀才的关系,单独将严奉若道来:“我曾见过他一次,当真是松柏青竹一般的人,可惜体弱,受不住科举,只能无缘此途。”
  若是平时说起,众人还没有这么大的感伤,可是透过这一手好字,仿佛都能想象那是如何一位钟灵毓秀的人物。
  有人感性,当即赋诗一首以抒怀心绪。杜长兰顺势引导,不经意将气氛拐回来。
  今日玩乐,太过感伤总是不好。
  “不知长兰兄的墨宝在何处?”
  杜长兰:“这要考验诸君的眼力了。”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在场皆是秀才和童生,有一定鉴赏能力。杜长兰这话不但不会引他们反感,反而更添趣味。
  众人认真寻觅。
  童生们也想开拓人脉,于是努力表现。每一个字都认真细看,然后说出哪个字好,好在哪里。
  有一名童生言之有物,引得周围秀才频频点头,羡煞旁人。不止童生,其他秀才也不甘示弱。
  日头愈发高了,钱秀才心道,就这么几篇字,还能看一天不成,笑话。
  他这个想法刚起,杜长兰道:“诸位,诸位且听在下一言。”
  众人看过来。
  场中不知何时摆上条桌,摆上笔墨纸砚,杜长兰道:“今儿在下抛砖引玉,不知可否能见识一下诸位墨宝。”
  人群顿时沸腾起来,本来嘛,杜长兰拿出来的字迹不差,大家也确实欣赏。但毕竟不是名家真品。
  但此时杜长兰邀请他们参与其中,不管是气氛到了,兴之所至。还是想在大家面前一展所长,秀一回。
  总之,谁也不会拒绝。
  连钱秀才等人都心动了。难得有这么多读书人在,这种机会不多。
  只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上。
  杜长兰道:“明日重阳佳节,古有击鼓传花,今有奏乐传茱萸如何。”
  崔遥上前捧着一株红通通的茱萸,杜长兰笑着请诸位站成一个圆。
  他手一挥:“元鸿,奏箫。”
  陆元鸿紧张的擦了擦手,笑应,“好。”
  这是一首入门小调:《望山水》
  陆元鸿是他们几人中学的最好的。箫声一起,崔遥顿时将茱萸传给身边人,对方再传下去。
  “快,快传给下一人。”
  “哈哈哈哈――”
  人们的注意力都在小小的一枝茱萸上,激动、兴奋,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意,他们此时此刻,都忘了平日同他人的嫌隙,沉浸在单纯的雀跃中。
  茱萸传到卫秀才手中,曲子吹到高/潮部分,他递出茱萸的同时心里计算着。
  这支曲子不长,大概一盏茶的时间。山风微微,曲终茱萸停。
  红通通的茱萸落在张秀才手中。
  众人一阵起哄:“张兄,张兄――”
  “张兄请罢哈哈哈。”
  张秀才举着茱萸拱手:“张某献丑了。”
  杜长兰接过茱萸,为张秀才磨墨。
  张秀才笑问:“我写什么好呢?”
  有人道:“这还不简单,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长兰从宋越手里接过一大束野菊花,朝张秀才晃了晃,“这布帘后可是满山菊花,张兄有感而发,定是佳作。”
  “长兰兄,你这可把我架起来了。”张秀才嗔怪道,他嘴里说着谦词,但环视一圈风景,心里有了主意,顿时挥墨书写,犹如笔走龙蛇,行云流水。
  最后一捺落下,张秀才将笔转了一圈,略微用力,毛笔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倒扔在笔筒兄,怎一个潇洒了得。
  众人争相来看,当即有人抚掌:“好诗!张兄好文采。”
  “张兄珠玉在前,我等真是压力颇大。”
  张秀才仰首大笑,摆摆手:“继续继续。”
  人们快活极了。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眨眼至巳时四刻,杜长兰笑道:“玩这小半日,诸位也渴了,歇息歇息罢。”
  宋越和陆元鸿将茶水点心一一摆上,菊花样式的黄豆糕,菊花茶,布帘四下更是野菊花遍布。
  紫的,白的,黄的,当真是极美。
  众人饮着茶吃点心,赏美景,惬意坏了。
  头上太阳虽然明艳,却不如盛夏炙热,伴着温柔的山风,真是极好的享受。
  一片静谧中,古朴的钟声传来,有种说不出的厚重和宁静。
  “那边是白雀庙罢。”
  杜长兰点头,“我曾去过几次,为家人求平安。寺庙后院有个池子,里面置了一只石龟,说是砸中龟背,福气运翻倍。砸中龟/头,健康常有。有趣得很哈哈哈。”
  众人来了兴趣。随着杜长兰讲述,这座老旧的寺庙,再度浮现在众人眼前。一群人快活极了。
  张秀才今日因杜长兰之故,受到不少吹捧,他投桃报李,道:“长兰兄,我等来这么久,怎么还不见你的院试心得哈哈哈。”
  众人太开心,都快忘了这茬,这才是今天主题。
  杜长兰假做害羞:“实在是拙作,怕诸位见笑。”
  “那可不成,我等都来了,今日必须瞧一瞧。”张秀才带头起哄。
  杜长兰盛情难却,“只好”把手稿拿出来,还没有装订成册,所以每人分得一页,众人只是随意一看就入了神。
  一刻钟后,张秀才与人交换看了好几页,再抬头看着杜长兰,心情复杂。
  他拍拍杜长兰的肩膀:“你这院案首,真是实至名归。”
  杜长兰这份院试心得,对秀才来说作用不大,但对童生们来说却是极有用的,习题中提到不少典故,引着童生去看相关书籍,增加阅识。
  如此不知不觉,真是太厉害了。
  童生们激动凑过来,“杜相公,不知我等可能誊抄?”
  杜长兰眉眼低垂:“不瞒诸位,我原是想大量刊印,奈何人力微薄……”
  众人一下子懂了,张秀才带头道,“我愿助长兰。”
  他取出二两银子递过去,倒不是他抠搜,而是他是第一个人,他给太多,后面的人不好给。给太少,后面的人只会更少。
  果然之后又有人给一两,或者八钱,或者三两,崔遥给了五两。
  几名童生给了一两,也有给七钱的,大抵是不好意思,面色微红。杜长兰挨个记下来,众人此时还以为杜长兰只是记人情,钱秀才笑杜长兰傻。没有富家公子的命得了富家公子的病。
  钱秀才一分没给,他不会帮杜长兰扬名。
  杜长兰此时问:“不知谁认识书肆相关人员,可来刊印?”
  崔遥立刻举手,一名童生也有样学样举手。
  杜长兰拱手作揖,“诸位好意,长兰无以为谢,明日重阳佳节,长兰提前送上茱萸菊花,助诸位祛邪避恶,身体康健。”
  杜长兰从崔遥手里接过花,递给最近的张秀才,一支茱萸绑着黄色菊花,用红绳系着,红黄相映,雅趣极了。
  众人没想到还有这份礼物,都很高兴。
  杜长兰拿出最大最红的一枝茱萸:“这枝带回去送给县令,代表我们一干学生的心意。”
  众人:!!!
  张秀才彻底服了,杜长兰咋这么会来事儿呢,捧了县尊,也拉拢了众人的心。
  于是一群人急不可耐下山,派了几名代表给县令送去茱萸。
  新县令收到茱萸时乐了,当即回赠两本带有名家注释的诗籍给杜长兰他们,还勉励众人一番。
  杜长兰将诗集带回,高举道:“这是县令对所有人的关怀,还望诸位一心向学,于下次秋闱中勇争头名。”
  “我等必不辜负大人期望!!”
  “下次秋闱,我等必定榜上有名。”人群热血沸腾,比日头还烈。
  杜长兰话锋一转:“如此,诸君也莫要忘了谆谆教导我们的先生才是。”
  “长兰兄说的有理。”众人为教谕和训导送去花束和点心,一应事毕,才察觉饿了,顿时结伴去食堂吃午饭。讨论的都是文会之事。
  这场鸿雁文会,众人记住了陆文英写的一手好行书,严奉若的字,陆元鸿的箫,记住张秀才卫秀才等人的好文采,以及杜长兰的院试心得――童生册。
  崔遥回到崔家的时候,崔大郎还对弟弟遗憾道:“长兰是个厉害的,你但凡有一样拿得出手,人家都能拉拔你。”
  机会杵在眼前,傻弟弟都不能用。崔大郎想想都快怄死了。
  陆文英和陆元鸿的水平也只是中上,但是有展示平台,花花轿子众人抬,名声就出来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