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科举日常——小飞鸣【完结】
时间:2024-04-05 23:07:51

  他出了萃光楼,却并不是按照他方才说的按照原路返回,而是四处环顾着,试图捕捉到宋知意和方才那个少女——宜乐公主的身影。
  江守徽在人群中移动着目光,终于将目光停在了一小巷子中露出的一截云水蓝的衣角上,那时宋知意今日穿着的圆领袍的颜色。那一截衣角很快消失在巷子中,江守徽心头一紧,也跟了过去。
  “宋公子。”一声娇憨的少女声音传来,还带着几分醉意,更显得惹人怜爱。宜乐顿了下,似乎在思考,又道:“你今日怎么一直不跟我说话?”
  “公主千金之躯,我不敢冒犯。”宋知意的语气听起来很是客气,江守徽这才稍稍放心了些。
  宜乐公主紧接着道:“那你觉得我怎么样?”
  “公主率性天真,没有谁不喜欢公主。”
  “我不是问别人怎么看,我是问你觉得我怎么样,”宜乐公主好像并不打算等宋知意答话,又直接道:“我看上你了,我想要你做我的驸马,你愿不愿意?”
  在巷子外偷听的江守徽一下子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此刻也懊恼自己为何要做这等小人行径,叫自己也跟着莫名地紧张起来。说到底,他又凭什么站在这里偷听呢?男婚女嫁,不过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宋知意是现在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而对方又是公主,两人如此相配,若是真走到了一起,也只会是一桩美谈。
  江守徽只觉得周围人群的嘈杂声响都听不见了,他的心被系在那一条窄窄的小巷子内,可那巷子却陷入了沉默,宋知意没有说话。明明不过几瞬的时间,却被无限延长放大一般,叫他的内心涌起焦灼,怎么压也压不下。
  “公主。”在这难言的情绪之下,他终于等到宋知意开口。
  “小人对公主,并未有过这种念想。公主还未及笄,对情爱之事,或许还不了解。但小人以为,此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寻到的。我与公主不过只见过寥寥数面,小人不知公主究竟是怎样的人,公主对小人亦是如此。谈论此事,或许并不合适。”宋知意用温和的语气说出了拒绝的话。而在巷子外的江守徽,听到这句话,紧握的手也微微的松开了,柔和的风从他的手心间穿过,带走了一层薄汗。
  而巷子里头,宜乐又生气地质问道:“我不懂,难道你就懂得吗?你不过就比我多活了几年,知道的东西又比我多多少呢?”
  “公主说的是,小人说的未必也是对的,”宋知意难得沉默了片刻,接着又道:“但小人已经有一位心上人。说是心上人也许并不妥当,因为我也不知究竟何为真情。然我知道,就算我无法与这人长久地在一起,能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人也是好的。”宋知意接着方才的那点酒劲说出了这些话,而话到此处,他才终于意识到宋知远在临行前说的那句话。他自己也是一样,只要能看到那人一眼,知道那人过得好,便也满足了。
  宜乐公主那头听了仿若如遭重击,不说话了。宋知意又诚恳道:“小人并非公主的良配,只能在此祝公主往后能找到一位真正敬您,爱您,愿与您相知相守的夫婿。公主诚挚良善,在婚姻之事上定然会顺遂美满。”
  宋知意说完这段,宜乐就哇地一声哭出来了,说着便往巷子外边走来。而江守徽的手则是微微颤抖着,他从怀中掏出方才故意取下的坠子,想重新别在腰间,可他的心却如空气中漂浮着的玉兰幽香一般浮动着,手也跟着不听使唤,失败了好几次才将坠子系好。在被发现之前,匆匆地回了萃光楼。
  宋知意看着啜泣着的宜乐公主被女使们带上了马车,自己在巷子中伫立良久,心情也复杂难言。就在他叹息之时,傅元杰进了巷子,看着有些消沉的宋知意,拍了下他的肩膀,问道:“我刚看到公主哭着走的,你跟她说清楚了?”
  “嗯,”宋知意点点头,道:“公主还是个孩子,这种事还是得说清楚,未免耽误了她。”
  “你说的是,”傅元杰认可,突然,又不轻不重地一拳垂到了宋知意的胸口上,道:“那你也别耽误我家小妹啊。我今天看到宜乐公主就知道你这小子打什么算盘,也算是帮你一回,做人可得讲良心,你也得跟我小妹讲清楚吧。”
  “今日之事确实是我考虑不周,耽误了你和傅姑娘的时间,抱歉,”宋知意垂眼,道:“我会修书写明缘由,还请您帮我代为转交。”
  “这还差不多,”傅元杰的语气又软化下来,有些头疼道:“不过这也不是你的错,怎么那些小姑娘看了你都这么奋不顾身起来呢?说来我小妹也没见过你几次,家里人跟她也是好话说尽,但还是非你不可,也是奇了怪了。”
  “可能人人都有执念吧,”宋知意问道:“傅姑娘现在如何了?她方才喝了不少酒,现在可还好?”
  傅元杰叹气道:“唉,我以为她酒量比我还大呢,看她一杯一杯喝得面不改色的,其实宜乐公主一走,她就昏倒在桌上了,我方才已经安排人把她送回去了。你别看她平时说话温柔,这好胜心比我都不输啊。要是京城中找不到一个样样都比你好的人给她坐夫婿,怕是她一时间也不会善罢甘休的。”说完,他仰天长叹一声,也走了。
  无论怎么说,今日的这场闹剧总算是结束了。宋恒和宋知意也是担忧地过了好几日,好在宫中并没有对他们的申饬传来,也许是陛下并未怪罪那日在萃光楼宜乐公主一事。京城中,关于宜乐公主看上宋家三郎,陛下也有意让他作驸马的传闻也渐渐平息下来。这也让宋知意能把心收回肚子里好好准备马上到来的殿试。
  四月十一这日凌晨,会试中榜的二百余名贡士穿着统一服饰,在宫门外整齐排列成长长的一队,而位于队首的,正是会试榜首宋知意。卯时一到,在礼部侍郎的带领下,一眼望不到头的队列,终于开始缓缓移动。
  --------------------
第125章 殿试
  ==============
  此时天已破晓,一束晨光从天际穿过云层将光亮撒在了大地上,贡士们的脚下也拉出一道道长长的影子。这些黑影在千步廊缓缓移动着,最终在承天门停下。
  接着,便是在门前值守的金吾卫上前意义对举子们进行搜查验身。完毕后,举子们跟从礼部侍郎穿过承天门,东可见庄重巍峨的太庙,西可见晨曦下的社稷坛。而再往前走,过端门之后,便是在道路两侧的六科廊了,六部的办公皆在此处。举子们心了除了紧张,也生出了些隐隐的憧憬来,他们的未来,或许也会是在这六科值房中的其中一房。为进入仕途苦读多年,而今终于能触及到这条坎坷道路的终点了。
  朝晖之下,午门静静伫立在前方。北面门楼的东西两侧城台如同雁翅一般向南排开,黄琉璃瓦的重檐黄瓦庑殿顶上,一行飞鸟盘旋而过,直冲青天。
  贡士们在午门前按照会试中名次的单双数分成了两列队伍,单数的走东侧的左掖门,双数的走西侧的右掖门。就这样进入午门后,一眼便能望见远处正前方的奉天门了。此时奉天楼的朱红大门还紧闭着,直到辰时,四周典礼鼓乐之声渐起,奉天门也朝着学子们缓缓打开。等待已久的贡士们方能继续向前走。
  而皇极殿前,读卷官和受卷官已经立于玉阶之上静候考生了,他们大都是内阁大学士和六部的官员,考生们心怀敬意地朝他们参拜,之后便是仪器等皇帝的到来了。宋知意不知的是,其实好几个官员都在不动声色打量观察他,这个宋家三郎一路考科举,他们就听宋恒总是明里暗里地炫耀自家孩子,还总是说他从没管过他们家三郎,全都是靠他自己自学成才。这些官员看着自己家里头那些不老实的孩子,实在是难以相信,弄得他们对宋三郎也是十分好奇。
  只见他同旁人一样穿着圆领的襕衫,但不知是不是站在首位的缘故,他在人群里似乎格外打眼,头发一丝不苟地梳起,面庞上有着独属于年轻人的青春气息,仔细一看,倒是有几分宋恒当年的样子。
  不过他们也没能看多久,因为辰时一刻时,陛下从大殿中出来。众人皆行五拜三叩礼,这之后,便是由内阁首辅宣读制诰了,策问的题目也在其中。
  头发花白的首辅文阁老道:“制策曰:朕惟圣帝明王之治天下,其大者在祀与戎,稽之方册,冬至祭天于圜丘,夏至祭地于方丘,又云合祀天地于南郊……”[1]
  着题目很长,首先提到了祭祀与兵戎两方面,这都是国家大事。祭祀事关帝王之统,兵戎关系国家安危,这都是与君主密切相关的。而在这之后,策问题中又谈起井田与军赋的起源,陛下在此次的考试中,应当是想看看考生们对军队开支问题的应对之策。从这一点上看,陛下许是下定决心要和北边真正打一仗了。[2]
  “于祀戎二者未尝不致其谨,然其言论之异同,制度之沿革,不可以不考。诸士子博古通今,将有资于世用。其详陈之,毋泛毋略,朕将亲览焉。”这便是策问题的最后了。光是题目便有洋洋洒洒四百字,有些考生听完后就已经紧张得满头大汗了,涉及的方面多,且最后还要求考生要能考制度之沿革,这就意味着要对历朝历代的军事政策有所熟悉掌握,并且还要能进行分析论述,要求还是很严格的。
  贡士们被带进大殿中依次入座,执事官开始发放策题和答题纸,而皇帝就坐在大殿的最前方,这叫第一次面见天颜的考生们即好奇又害怕,悄悄用眼睛瞟着皇帝。而宋知意虽坐在里皇帝最近的地方,却头也不抬,只专注着自己的考试。在国子监读书的时候,他就见到陛下,那会儿他还是戴罪之身呢。现在的状态和那时一比,心态上是轻松许多的。
  宋知意又将考题仔仔细细地阅读了一遍。其实他心中是有些惊讶的,因为在会试中关于边事的考察已经是不少,他本以为殿试会换个方向来进行对学子们的考较,没想到除了多了一项祭祀外,还是在谈论边关事宜,不过这次要将各朝代的军政利弊都论述出来,这比会试的难度还要更上一层楼。
  不过这对宋知意来说并不算难事,在先前准备会试时他不仅横向学习了大周在各地军制的异同,同样也纵向比较了各朝代与大周军制的异同。至于祭祀方面,这个就更为考生所熟悉。能坐在这个殿上来的贡士,想是都能写出一二的。所以宋知意决定在兵戎这方面的论述多下功夫,以求出彩。
  宋知意在决定了大概方向后,略一思量,写下:“臣闻帝王之为治,其事之大者,曰祀与戎而已。盖祭祀所以礼百神,用兵所以威四海,二者实为国之大事。”[3] 这句话是对策题观点的赞同,虽说策问中要提出考生自己关于治国方针的主张和见解,但也不可太过放肆,随意指责朝政,还是需要委婉地提出建议。
  宋知意对兵戎对策的部分从上古军队的起源说起,提及汉代军制时,宋知意评价道“昭宣以来,其弊日甚。东汉来后,兵制荡然,”意指两汉实行的南北军与郡国兵双重兵制,弊端在日益变大。
  而到了鼎盛的唐时,宋知意则写道:“唐有天下三百年,而兵制凡三变”。在唐代,士兵无战时务农练兵,战时则为军,三季务农,一季讲武,与大周现在的军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宋时,军制对前朝的弊端进行了改良,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全国的精兵有五成在京师,士兵的衣食由国家调配保证,但也使得民间的赋税繁重,反倒是不如唐代的府兵制度。于是在这一段的最后,宋知意总结道:“…其制度虽善,论者谓不若唐府兵之制矣。”
  论述的最后便是本朝的军制了,这也是宋知意最为熟悉的,他在会试中就能够熟练的进行论述了,所以反倒是最轻松的一个。
  待写完后,宋知意又检查了一遍试卷,确认无错后才放松下来,这时,他的肚子也暗暗响了一声。宋知意有些不好意思地朝周围望了下,好在陛下是待了一个时辰便走了,阁臣们也是陆陆续续离开了,而其他还未作答完的考生皆在奋笔疾书,没有人注意到他这边的动静。因为是殿试,宋知意便没有带饭食来,不然在殿试上起身如厕,会被认为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宋知意缴完卷后便到皇极殿外等候了,因为考生不能自己随意进出,需得向进宫一样待所有人考完后待礼部侍郎领他们出宫。不过宋知意方才大概看了一眼,现在在殿中的考生已不多了。况且先已是日渐西斜,马上也要到必须缴卷的时候了,他并不需要等多长时间。
  傅元杰却是在殿外等候已久了,见宋知意出来,他很快上前去,问道:“写得如何?”
  “马马虎虎吧,你呢?”
  “还行,”傅元杰忽而又神秘兮兮地凑上来,道:“我听说这次殿试批卷,江阁老也会参与。”
  “江阁老?”宋知意一怔,片刻后反应过来,道:“江阁老不是许久以前就致仕了吗?怎么会参与批卷呢?”
  傅元杰啧了两声,道:“你还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啊,会试后,很多人都在悄悄传江阁老被召回京,那说得是有鼻子有眼呢。”
  宋知意疑惑地皱了下眉头,道:“那不会吧,我嫡母是江阁老本家的侄女,若是江阁老来京中,她怎会不知呢?”
  傅元杰听了思考片时,发现好像确实如此,嘶了一声,拍了下宋知意的肩膀,道:“你说得对,若是真的,按理说江氏夫人知道这件事肯定是比这些传消息的人先的。看来这群人确实是说的子虚乌有之事。”
  二人没再深究这件事情,因为所有贡生的试卷已经收缴完毕,可以统一出宫了。走过方才入宫的路,踏出了宫门,宋家的马车已经在宫门口等待了。
  赶车的小厮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色,宋知意上马车后便好奇问道:“发生什么事了?这般高兴。”
  那小厮一边赶着马一边答道:“三爷,大爷带着郡主回来了,大姑娘也一道回来了,都刚刚到家里呢。”
  宋知意亦是惊喜道:“兰姐儿也回来了?”
  小厮喜庆道:“是啊,大姑娘听说您在先前考场上病到了,担心得不得了,还说姑爷本也是要一到回来的,但任上抽不开身,只能作罢。”
  宋知意自然也是开心,他已经一年多没见过宋楚兰了,这下总算能兄妹团聚了。
  马车不一会儿就驶到了宋府门口,宋知意还未进去,就听到了里头热闹的声响,宋府已经是许久没有这样过了。穿过大门进到内宅里头,阵阵的小声就愈发明显了。跟在他后头的小厮大喊一声:“三爷考完殿试回来啦!”
  --------------------
  [1]永乐二十二年春三月殿试考题
  [2]《明代殿试时务策与边防对策研究》陈鹏
  [3]参考永乐甲辰科殿试状元邢宽应答
第126章 团聚
  ==============
  “三爷考完殿试回来啦!”
  这小厮的话音刚落,一道身影立刻起身走到了正堂的屋门口,是宋楚兰,她看到宋知意虽是瘦了些,但精气神还是很好,于是露出了安心的微笑,叫了一声三哥,举手投足之间已完全不是先前做姑娘时候的样子了。她外穿一件蝶池绿色的长衫,眉子上绣着一双飞燕,内里是山黎豆红的立领衫子,发髻整齐地竖着,以银饰点缀,眉眼间的气质多了一分内敛沉稳。
  宋知意连忙应了一声,快步走了过去,仔细端详了宋楚兰片刻,咧嘴笑道:“脸比以前圆了,看来在南疆和妹夫过得不错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