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东汉]我有母后——星辉映川【完结+番外】
时间:2024-04-20 14:43:28

  手指移向张衡,张衡也战术后仰道:“世人没把我当成杂家或墨家已是万幸,这个……恕我无能无力。”
  说完,张衡又与许慎笑起来,气得马融撸起袖子要打人。
  许慎忙劝道:“马兄息怒息怒,圣上所言并无道理,只不过你们理念不同而已。”
  张衡也道:“我听人说,圣上已经下令不要外传。”
  马融这才神色稍缓,轻哼一声,抬起下巴道:“圣上说我之才当为往圣继绝学。”
  许慎与张衡对视一眼,面上挂笑,恭喜马融。实际上,刘隆曾叹许慎不断精研可为“字圣”,而张衡再有进益堪为“科圣”。
  刘隆当初任命耿小鸾为西华侯时,抱着一些小心思。然而,没想到余波这么大,不仅马融借着讲课上谏,连重量级的朝臣也连上几封奏表。
  这后劲儿也忒大了。
  刘隆虽不是什么圣人,但他对欺负孤儿寡母的事情感同身受。哦,对了,他与母后本来就是一对孤儿寡母。
  刘隆看完司空李A的奏表,揉揉
  眉头,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皇帝你怎么了,要是被皇太后胁迫,就眨眨眼睛,我们为你冲锋陷阵。
  邓绥问他:“你怎么看李公所奏之事?”
  邓绥为这家伙背了黑锅,不知背后有多少人骂她不仅自己牝鸡司晨,还让其他妇人牝鸡司晨。她心中着实郁闷与不乐。
  刘隆打个哈哈道:“他年纪大了,不懂年轻人想起什么。”
  邓绥淡淡道:“李公年老昏聩,不如罢免。”
  刘隆一愣,想起李A多次上书指责朝政得失,沉吟道:“他虽老,但多次上书言事可为铜鉴,正朝政得失。”
  “母后常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李公老者老矣,但忠勇尚在。”刘隆道。
  邓绥闻言,思索道:“既如此,李公老矣,不要用俗事烦他。司徒刘凯常生病,让他回去荣养,擢太常杨震为司……李A忠勇改为司徒,太常杨震为司空。”
  刘隆点头道:“母后英明,我听母后的。”
  邓绥闻言笑起来,对他道:“隆儿长大了。”刘隆挠头只装作傻笑。
  若说常生病的二公非太尉马英莫属,冬日几乎都告假在家养病。
  刘凯也是上书常言事的人之一。
  不过,邓绥没有一味地选择依附她的势力,倒是擢拔不少才干能力都不错的人置于高位。
  冬日里,刘隆迎来了自己的生日,过了今日他正是成为十五周岁的少年。
  宫中没有大摆宴席,邓绥只让太官做些皇帝爱吃的饭菜,在崇德殿母子二人聚了聚。
  刘隆看着比往日丰盛几分的饭菜,心中美滋滋的,向母后举杯:“若无母后抚育,恐我不能长大,这杯茶我要祝母后万寿无疆,长乐未央。”
  邓绥饮了,笑道:“咱们母子不用讲虚礼,你只管吃你的,不用管我。”
  刘隆也饮了,开心地吃起饭菜。邓绥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笑容,也低头用膳。
  吃罢饭,蔡伦领着宫人为刘隆磕头祝寿,高呼万岁。刘隆颔首,按惯例赏赐众人一个月月米月例。
  朝臣与宫中诸人本来要送寿礼给皇帝,但是刘隆说了世事艰难,大家日子都过得清苦,礼物一概不收。
  诸侯王对他这位皇帝的孝敬,刘隆
  倒是没有拒绝。
  虽如此,但较为熟悉的人也会送些不值钱或者亲手做的物件,刘隆还是会收下的,比如蔡伦亲手雕的木雕,二位帝师的字画、亦或女史们的字画。
  其中,刘隆最喜欢的就是母后送的金五铢钱,刻有年份和吉利的话,巴掌那么大,沉甸甸,金灿灿,仿佛汇聚了这世间最蛊惑人心的光芒。
  刘隆从陆离递来的香囊里,取出金五铢钱把玩一下,然后重新装回去,叮嘱江平道:“好生收起来。”
  这可是他为数不多的“私人财产”。
  马师傅与许师傅的礼物不足为奇,但是张师傅的礼物却让他震撼。那是一张星象图。
  “保真吗?”刘隆悄悄问张衡。
  张衡嘴角微微一抽,但还是点头道:“保真,依照星空作图。要是不保真,我还不如给圣上画个嫦娥奔月。”
  刘隆拿起颠倒来去看,最后道:“张师傅介意将此画刊印天下吗?”传到后世,肯定是中国科学史里程碑的文物。
  张衡道:“此画已送给圣上,全由圣上做主。”
  刘隆道:“此画甚好,等刊印好雕版,我就好生收起,将来与我陪葬。”
  闻言,张衡顿了顿,不知道该不该感到荣幸,无奈道:“圣上正值青春,何必说这些不吉之言。”
  张衡离去,刘隆让人将星象图送到尚方局,令他们刻板印刷。
  再看女史的礼物,曹马一如去年,樊耿阎都送了女工,有送扇套的、有送香囊的。刘隆叫人收起来,放置一处。
  这个生日过得十分开心。
  天气越来越冷,连下几场大雪。今年雨水格外丰沛,连雪也比往年多。
  邓绥与刘隆担忧大雪冻死人,下令让郡国赈济孤寡贫苦的百姓。
  好在现在大汉南北都种植了棉花,各家只要门前屋后种植多一些,就能做一件袄子一床棉被御寒。
  当初推广棉花时,各郡国都是免费提供种子并且派农官教导种植。
  未到年关,周边部族拖家带口来京师参加新年朝会,一来就抱着鸿胪寺的人哭穷。
  北边草原上遭了雪灾,牛马羊等牲畜冻毙饿死成群,损失惨重,非但进贡的东西大减,还得要大汉接济渡过难关。
  大司农等朝臣知晓后脸都绿了,这得需要多少钱帛呀。
  若是不赈济,只怕这些部族就要骑马南下劫掠边郡。
第103章
  邓绥召来大臣商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这些部落都是鸟兽之行,不必赈济;也有人说,对他们抚慰而已,稍稍赏赐些布帛就罢了;还有狠人提出几个狼灭的意见。
  反而是一直念叨没钱没钱的大司农朱宠坚定地坚持赈济部族。
  朱宠道:“夷狄归义已是我大汉藩属,这几年来纳贡征兵均遵朝令。我大汉乃礼仪之邦,陛下圣上均是仁德之君,部族遭难,若不赈济,恐有损我大汉威名与陛下圣上英明。”
  护羌校尉虞诩领羌胡兵讨西域,度辽将军邓遵率南匈奴等破鲜卑,西域长史班勇发西域诸国兵征不臣,益州令长带西南夷御西羌。这些部族确实为大汉做出过贡献。
  “这是下臣统计的延平初年诸羌反叛的损失,请诸位过目。”朱宠说着取出几本账册,传阅重臣。
  “当年诸羌叛乱,战火绵延数年,府帑枯竭,并凉凋敝,死伤无数。兵患不能轻启,还请诸公三思。”他言辞恳切。
  尚书令附和道:“大司农所言极是。前者,护羌校尉、度辽将军以及金城、陇西、北地等边郡太守都言草原雪灾严重。羌胡匈奴未曾教化,若活不下去,只怕又启边患。”
  边患不能启,否则遗患无穷。
  邓绥与刘隆是倾向于赈济,主要原因确实如大司农所言。赈济虽破费,但能消弥大部分兵祸。
  邓绥颔首道:“朱公可曾计算过赈济需要的财帛?”
  自从知道部族遭灾后,大司农府就把今年所有通过明算考核的候补官员拉到府中,核实计算部落人数以及赈济钱帛,加班加点终于算出来的。
  朱宠将数字说出来,并将预算呈送给帝后。邓绥看完,眉头微微一皱,然后传给刘隆。
  今年从四月到十月雨水极多,且多冰雹和狂风,夏秋庄稼都减产不少。国库历年更是没有积攒下来钱粮。
  这个数字几乎把国库的底儿都给抄了。
  刘隆看完,又将预算传给重臣,抬头看向母后,只见母后微微颔首。
  他道:“大汉连年水旱蝗震,百姓本来就生活困苦,若再起兵祸,只怕要活不下去了。”
  “且诸部归义,朕之前言朕与母后视华夷如一
  ,他们遭灾,岂能坐视不管?这事就交于……大司农?”刘隆说完看向母后。
  邓绥点一点头,道:“交于大司农。”
  新上任的司空杨震问:“陛下圣上,如今寒冬未过来年又青黄不接,若再有灾情,用何赈济?”
  杨震并非反对赈济部族,而是盯上少府的钱帛。国库没钱了,若发生天灾,难不成要人苦熬等死?”
  邓绥果然回道:“若再需赈济,挪少府钱帛支应。”刘隆也跟着点头。
  之前平定诸羌之乱的时候,少府的钱帛几乎都用在了国家上。这些年好了些,财政支出都从国库出,帝后二人节省,少府多多少少积攒了一些。
  杨震赞道:“陛下圣上仁慈,实乃万民之福。”
  刘隆想了想,道:“大汉旧例,部族藩属遣子入侍,朕记得好像一些部族没有送人过来,大司农你记得催催。”
  “还有之前一些关于胡汉争端的事情,你借着这次机会与部族好生商议,得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章程,但切记要尊其风俗,不可纤细必察。”
  大司农道:“下臣遵命。”
  众人散去,邓绥与刘隆留在前殿,看着预算数字,对坐长吁短叹。
  刘隆笑着自我安慰道:“来都来了,且他们求上门,不能让人冻饿致死。”
  邓绥揉揉眉头,道:“也只能这样了,只希望残冬与春上不要发生什么意外了。”
  重臣商议的结果出来后,各部族欣喜如狂,纷纷称赞大汉仁德。朱宠领着掾属与各部族不断讨论,将之前搁置的问题处理不少。当然,赈济钱帛也发下去不少。
  一百多名侍子都被安排入太学,派专人教习中原文化经典。
  邓绥以天寒路远,暂留部族首领渠帅居住京师,并派汉人官吏辅助发放赈济粮,以加强大汉对边疆部族的影响力。
  腊月底,邓绥与刘隆正在处理政务,突然感到宫殿晃动,回过神来,二人被众人簇拥着跑到院中。
  又地震了。
  宫殿顶着一层坚实的残雪,寒风卷走人身上的热气儿,裸露在外的肌肤慢慢失去知觉。
  “一定是哪个地方发生强地震,震感波及京师。”刘隆的双颊不知被风吹得还是揉得,充斥着血
  色。
  邓绥沉着道:“请三公、九卿、司隶校尉、尚书令、御史中丞过来商议。”
  雒阳位居中央,地震的中心可能是东西南北任何一个地方,现在当务之急是确认地震受灾最重要的地区,以及准备好必要的支援。
  好在大汉之前建立了灾情预警体系,报灾的奏表会通过传舍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中央。当然这也可能是河南尹地震的前兆。
  君臣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商议赈灾的事情。会议散后,邓绥叹息道:“只希望这次受灾地区能够少些。”
  去年年头年尾都发生强地震,给大汉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母后不要忧虑,且等灾情传来再议。我们只有尽人事,听天命。”刘隆见母后愁眉不展,劝道。
  因着这次地震,母子二人新年过得忧心忡忡。
  灾情陆续传来,原来是青兖徐等州部发生地震,受灾郡国二十三。
  朝廷接到消息,即刻派遣谒者吊死问伤,赈济钱帛。除了少府外,会稽、吴郡、丹阳、九江等郡也调米入青徐,纾解灾情。
  地震的事情刚处理完,强撑着身体的邓绥就病倒了。
  大朝会散去,刘隆朝服未换就急匆匆来到崇德殿。
  门帘打开,一股沉闷的空气扑面而来,屋内弥漫着药物的苦涩味,光线昏暗。
  刘隆进来,看到宫人侯在外面,问:“母后可醒来?”
  小宫女恭敬地回答道:“陛下正在针灸,请圣上稍等片刻。”
  话音未了,陆离从内室出来,为皇帝送上茶水,道:“圣上,朝会如何了?陛下刚才还在担心朝臣无状惊扰圣上。”
  刘隆接茶放到桌案上,道:“有母后在,哪有朝臣敢惊扰我?母后今日可曾好些?用过饭了吗?用了多少?”
  陆离笑道:“陛下的身子略轻些,早饭用了整整一盅甜羹。”
  刘隆听了,心中一缓,道:“那就好,那就好。厨上温着饭菜,像蛋羹、羊乳、牛乳、鱼肉羹等易消化的羹汤都要备着。”
  “母后病中,胃口不佳,那就少食多餐。陆姑姑你自幼跟着母后,你的话在母后眼里更中用些。”
  “屋内放些炭盆保暖,但门窗不可
  关严,以免中了炭毒。”
  刘隆絮絮叨叨地叮嘱,陆离笑着都一一应了。
  针灸需要两三刻钟,刘隆说完便让陆离回去侍奉母后,自己则坐下批阅奏表。
  屋内安静下来,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不知过了多久,陆离又出来请皇帝进去。刘隆停下笔,起身进了内室,看见母后靠在榻上,面色青黑,眼睛烧得仿佛退却了神采,鬓上比往年多了许多白发,不由得心疼起来。
  “母后……”刘隆快步坐到榻边,问:“你感觉如何?”
  邓绥虚弱地笑了下道:“不用担心,我好多了。今日大朝会如何?”
  刘隆简略地概述了大朝会的情况,朝中接下来要忙的就是岁科考试。
  邓绥听完点头,只道知道了。刘隆见母后神色不好,心中不安,想了想道:“母后,你连日躺在床上,病中烦闷,不如让几位舅母过来陪你?”
  邓绥闻言笑起来,摇头道:“宫苑禁地,若非必要,怎么能让人随便进来?再者,且让我一个人清静清静。”
  邓绥不是那种满心满眼都是娘家的人,这些年久居宫苑,除了几位兄弟,与娘家人见面次数少之又少。叫她们过来,不但自己不习惯,就连她们也遭罪。
  刘隆点头应了,下午借议事之名,将邓骘请到崇德殿,“顺便”探望了生病的皇太后。
  半个月后,邓绥的病情依然在反复,总不见大好,朝野上下忧心不已。
  东北又来战报,幽州刺史领着两郡郡国兵与高句丽、秽貊打起来,结果没打赢。
  刘隆下诏命度辽将军邓遵主理高句丽与秽貊之事,然后又命大鸿胪派使者携带国书谴责高句丽犯大汉边境,又遣使者携布帛与夫余联络感情。
  去年年底,夫余王派遣王子来大汉朝贡,如今这夫余王子还未离开京师呢。
  夫余与高句丽比邻,从东汉建立就开始向大汉朝贡,不过屡有反复,几年前夫余王还带兵劫掠乐浪郡,被大汉打败后重新归附。
  今年夫余王子来大汉朝贡,亲眼看到大汉君臣眼睛眨也不眨地拿出堆积如山的布帛赏赐赈济部落贵族,见识到了大汉的强大,内心十分震撼。
  他心中感慨,这大汉果然是上国,实力
  竟然如此强大。
  大汉的朝臣虽然对赈济意见不一,但对外都一致努力展现出大汉的强大与富饶。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