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阿洙洙【完结】
时间:2024-05-23 14:36:58

  “这辈子能有你这样一个弟弟,是我最骄傲的事情!”
  有道是酒后吐真言。
  苏辙还从未见过苏轼有这般正经的时候,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拍着他的肩道:“我这辈子能有你这样一个哥哥,也是我最骄傲的事情!”
  苏轼淡淡一笑,冷哼道:“八郎,你可别骗我!”
  他继而又举着酒杯对史无奈道:“无奈,从小我爹时常说我们两个水火不容,每每凑在一起总是吵个不停,但若谁说你我之间的感情不深厚,我头一个不答应!”
  “你大老远从眉州赶往汴京,又要陪我一起去凤翔府上任,多谢你……”
  史无奈一愣,若苏轼同他吵吵嚷嚷的,他脑海中已形成了条件反射,很快就能反击,但今日苏轼这样煽情,惊的他下巴都快掉了。
  好在苏轼又举着酒杯冲欧阳发敬酒起来:“伯和兄,你我虽认识的时间不久,但我也知道你是个值得结交之人。”
  “八郎向来是个稳重的性子,不轻易与人交心,从前我既是他的兄长,也是他的好友,明日我一走,劳烦你闲来无事就陪着八郎多说说话,只怕以后他在汴京就你一个好友了……”
  欧阳发郑重应下。
  苏辙却是听的眼眶发酸起来。
  可渐渐的,他却是察觉出不对劲来,因为苏轼在对元宝,厨娘叮嘱完后,甚至对着门房都开始絮絮叨叨起来:“……虽说八郎官职不高,却也是当朝状元郎,年纪又小,想必被不少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别的不说,那个章衡我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若以后有人前来找八郎,你们一定要小心些,多问上几句,知道了吗?”
  门房正在兢兢业业守门,突然被叫过来,如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呐呐应是。
  他下意识看向着苏洵,好在苏洵冲他挥挥手,示意他先下去。
  又是几杯酒下肚,苏轼醉的越来越厉害,话是越来越多,惹得苏洵等人是面面相觑。
  苏辙更是哭笑不得:“这还是六哥第一次喝多了,没想到他喝醉酒竟是这个样子……”
  他的话还没说完,苏轼就一记白眼扫了过来:“谁说我喝多呢?我,我才没有喝多了!”
  他说话时,已有些大舌头了。
  苏辙哄他道:“好,好,你没有喝多。”
  “如今时候不早,我们都困了,要去睡觉了,六哥,你也回去睡觉吧!”
  他们是又哄又骗的,这才扶着苏轼回房中睡下。
  因喝了酒的缘故,苏轼是一觉酣睡到天亮,可苏辙等人却是一宿无眠。
  一直等到天蒙蒙亮的时,苏辙这才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谁知他刚睡了没多久,元宝就匆匆忙忙冲了进来:“少爷,少爷,快起来,六少爷跑了!”
  跑了?
  苏辙揉了揉眼睛,皱眉道:“元宝,不着急,你慢慢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听元宝说来,这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苏轼半夜醒来后,想到昨晚之事羞的是无地自容,再一想苏辙等人为他送行,一行人难免又是念念不舍,愁容满面,他最是不喜这等场景,所以思来想去之下与史无奈一通商量,是不告而别。
  苏辙笑道:“这等事,想必也只有六哥做的出来了。”
  苏洵一起床,同样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只是无奈摇摇头。
  好在苏轼虽走的悄无声息,却还是给苏辙父子留下了一封书信的,说明自己不告而别的原因,更邀他们有机会前去凤翔府做客,到时候他们定会看到自己是个为人称道的好官。
  苏辙见了,很是欣慰。
  他与苏洵相对无言用完早饭,则开始给程氏写信。
  他如今的官职已定,于下月初一就要开始成为打工人啦,所以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苏辙给程氏写信的目的并不是诉说自己的近况,他已将自己中状元与领了差事的事都告诉了程氏,这封信的目的是为了卖惨。
  没错,就是卖惨。
  苏辙与程氏当了十几年的母子,对程氏也很是了解,即便程氏在回信中一再与他表示自己的身子好得很,纱e行的生意也没怎么再操心……但他却是不相信的。
  搁在后世,程氏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要她闲下来?只怕比杀了她还叫她难受!
  苏辙想了想,很快一封信就写完了。
  这封信的大概写了苏轼已离开汴京前往凤翔府,他很是不舍,家中本就只有三个人,如今少了一个人是空落落的,更说也不知是不是前些年读书太累,最近身子好像也不大好……并非他存心如此,实在是他们父子两人皆在汴京,就留程氏一人在眉州,他实在不放心。
  先前他不是没在信中与程氏说将程氏接到汴京一事,程氏却左顾言他,话里话外的意思皆是放心不下家中的生意。
  若是家中有人陪着程氏,他倒也不担心,可如今姐姐苏八娘跟着陈太初在任上,王弗也要去凤翔府,偌大一个苏家三房就剩下一个程氏,孤零零的,他哪里放心的下?
  这封信写完后,苏辙又检查了遍,这才要元宝送走。
  接下来的几日里,苏辙是难得闲散。
  多日勤学苦读已养成习惯,一日不读书,苏辙竟觉得有些不习惯。
  只是他在汴京置办的宅院并不大,为方便他们兄弟两人商讨学问,故而苏辙与苏轼每每都是在同一间屋子。
  苏辙试过几次,刚坐下来,看着身侧空荡荡的书桌就觉得心里堵得慌,忍不住想也不知如今苏轼走到哪里了,路上是否顺利……一来二去,他满心想的只有苏轼,竟无心读书。
  说起来他对欧阳修对苏轼安排的差事很是满意,其实许多时候官位过于低微并非坏事,身在基层,亦能学到很多。
  为官之道其实与读书大差不差,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越走越稳。
  凤翔府签判虽官位不高,却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磨一磨苏轼的性子。
  因为这事儿,苏轼原想要前去欧阳府上再拜谢欧阳修一番,可去了几次,他都吃了闭门羹。
  这件事说来还挺复杂的。
  如今苏辙是从八品的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则是在司马光的管辖范围下。
  说起司马光与欧阳修的恩恩怨怨,可就说来话长了。
  这两人一人是北方人,一人是南方人,与其说是两人之争,不如说是南北双方学子之争。
  在当时的科举制度中,一直是北方学子更为占优势,所有学子都是要中了举人之后才能参加会试。
  可南方也好,还是北方也罢,乡试是取前多少名为举人,每年南方参加乡试的有大几千人,可北方乡试的只有一两千人,所以南方学子是要经过厮杀这才能够中举,可谓是学霸中的学霸。
  到了会试,南方举子更是将北方举子虐的很惨。
  就比如说今年会试,所中一甲、二甲的进士中约莫八成都是南方举子。
  因为这件事,司马光率朝中北方官员上书,提出一个解决办法――逐路取人法。
  说白了,就是不管是南方北方,要保证每个省都要出一个进士,以防北方好几个省许多年一个进士都没出,大大影响了该省学子的积极性。
  欧阳修自是不答应,直说本朝科举本就对南方学子不公平,若真采纳司马光的办法,那岂不是愈发不公?
  一时间,这两位大臣带领着南北官员在朝堂上吵,南方北方学子纷纷写文章也争论起来。
  也幸好官家脾气好,若换成那等脾气不好的君王,早就动怒了。
  后来是以欧阳修与南方举子取得了胜利,毕竟科举考试目的在于替朝廷选拔人才,而非维护北方学子的自尊。
  自此事之后,别说朝中大臣知晓这两人不对付,就连汴京不少百姓都知道,据说两人在宴席碰见,能做到熟视无睹。
  司马光眼瞅着欧阳修擢升副宰相,又是门生遍布,便想着拉拢拉拢南方学子。
  苏辙就是其中一个。
  在苏辙任命书下来后,司马光就曾派人送来厚礼,其意图十分明显。
  欧阳修也知其事,虽说苏辙是他门生不假,可接下来却是要在司马光手下做事,为避免牵连苏辙,所以他决定暂时离苏辙远些。
  一来二去,苏辙竟连欧阳府都不能去,索性想着去杏花楼看看这几个月的账册,毕竟下月开始,只怕他就没那么多时间料理杏花楼的生意。
  谁知他刚起身,元宝就匆匆跑了进来。
  自苏辙高中后,从前沉稳的元宝竟变得冒失起来,其实也不能怪元宝,实在是来找他们家少爷的大佬太多了点:“少爷,少爷,司马大人又派人送来了一方砚屏石。”
  砚屏石?
  苏辙前不久可才收过欧阳修一块砚屏石的,当时这件事谁都没有刻意隐瞒过,所以司马光能够知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随着元宝话音落下,就有两个仆从将一块上等的砚屏石抬了起来。
  这块砚屏石比起欧阳修当初送给他的那块是更大,更好,更漂亮。
  苏辙见了却是微微叹了口气,觉得这些个大佬怎么像小孩子似的:“元宝,将东西搬到库房去吧。”
  他并没有将这块砚屏石摆出来的意思。
  苏洵很快也闻讯赶来,不过他同样没心思欣赏这块砚屏石,反倒觉得这块砚屏石棘手得很:“八郎,你是如何想的?前几日司马大人送了你一方砚台,你并未登门道谢,今日这块砚屏石看着是价值不菲,你依旧没有登门道谢的意思?”
  苏辙毫不犹豫点了点头:“爹,司马大人是什么意思,你我心知肚明,无非想拉拢朝中南方官员。”
  “我是这届会试的状元,不知道多少人都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我这还未进秘书省当差了,若登门拜访司马大人,只怕旁人会说三道四。”
  “最重要的是,只怕司马大人也会觉得我是个见风使舵之人。”
  “我想,我还是不去的好。”
  如今他并不知朝堂风向如何,越是如此,越要小心才好,可别还没上任,就落得一个无情无义小人的名声。
  当然,他也知晓司马光送来的礼物贵重。
  他向来没有白收人家东西的道理,又再这砚屏石的价钱上加了两成,买了一幅古画差平安送了过去。
  元宝倒是跃跃欲试,想要办这个差事,已登上马车的苏辙扫了他一眼:“……与那些大臣的门房打交道都得格外小心,这一点上,你可是比不上你哥哥来福啊!”
  元宝听到这话虽不大高兴,却还是觉得一点没错,忍不住道:“那少爷,我该怎么样才能稳重点?”
  苏辙笑道:“若是我没记错的话,这等话我六哥也曾问过我。”
  “你如今已快二十岁,性子已经定了,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你这样的也挺好!”
  他对跟在自己身边十几年的元宝还是挺满意的,虽说这人大多数时候颇为跳脱,却也是有很多优点,比如,自来熟,就连碰上路边的狗都能聊上几句,能打探出很多有用的消息来。
  元宝已打听出程之才与章衡正投靠于司马光门下。
  正因如此,所以苏辙对上司马光时是格外小心。
  马车慢慢悠悠驶到杏花楼门口,苏辙明面上与寻常食客无异,可进去之后就直接到了准备好的厢房看账本。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苏辙身为程氏的儿子,在做生意看账本方面也是极有天赋的。
  王管事早将准备好的账册送了进来,这些账册已提前理好,苏辙只需检查就行。
  王管事趁他看账册的空当,压低声音道:“……元宝说要我多注意些程之才与章探花的动向,这几日他们又来过两次,一次是只有他们两人,一次还有七八个别的官员,其中有司马大人。”
  苏辙翻账册的手微微一顿:“司马大人来的那次,他们可有说什么?”
  王管事斟酌道:“从他们话中可以听出司马大人对章探花颇为看重,程之才之所以能搭上司马大人这条线,皆因章探花牵线搭桥。”
  “那日他们喝多了酒,说起大人的家务事来……”
  他的话说了一半就说了下去。
  当日程之才说起故去程老太君的遗言时是泪如雨下,伤心欲绝,虽并未直接言明程氏不孝不义,但字字句句皆是这个意思。
  程之才借着酒劲,更是说这件事是苏辙在背后出主意。
  苏辙大概也能猜到程之才说了些什么,毕竟狗嘴吐不出象牙:“那司马大人是什么反应?”
  王管事斟酌道:“司马大人只淡淡笑了笑,并未接话。”
  苏辙微微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
  等着他将所有账册看完,这才思索起这件事来,只觉得自己一点都看不透司马光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想,司马光之所以年纪轻轻能坐到同知谏院的位置,其城府与心智绝非常人所及,大概也知道自己与欧阳修父子来往过密,不会轻易转投他的麾下。
  他想了一会,发现自己根本想不明白,索性并未继续想这事儿。
  既来之则安之。
  总会有办法的。
  苏辙看完账册,就走出杏花楼。
  谁知他刚要上马车,就听见不远处传来声音:“子由?”
  苏辙转头一看,这人不是王巩还能是谁?
  王巩,字定国,是汴京出名的美男子,祖父曾是真宗朝明相王旦,外祖父是宰相张士逊,父亲是著名谏臣王素,与欧阳修等人并称“四谏”。
  当然,这些与苏辙没什么关系。
  他之所以与王巩熟识,是因这人的岳父是张方平。
  苏辙与苏轼兄弟二人前去张家拜访时,就遇上了携妻回娘家的王巩,说过几句话而已。
  王巩对这位大名鼎鼎的状元郎是如雷贯耳,不光在外,在岳家更是如此。
  他每次带着妻子回娘家看岳母,岳母总是回提起苏辙,有时说苏辙给他送来了四川最时兴的料子,有时说苏辙给她送来了好吃的糕点,有时更说苏辙登门只是陪她说了些闲话而已……他听的出来,岳母很喜欢这个少年郎。
  苏辙拱拱手,道:“定国兄。”
  王巩是富家公子,是杏花楼的常客,当即就打趣道:“子由,你倒是有闲情逸致,竟独自前来杏花楼吃饭,我还以为你这时候正在司马大人府上了!”
  苏辙知道,像王巩这等出身世家的公子哥儿对汴京消息最为了解,许多辛秘消息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故而他面上微微露出几分惊愕之色来:“不知道定国兄何出此言?”
  若换成旁人说这话,王巩定觉得他在装傻。
  可这人是苏辙……王巩想着岳母提起他来就像说自家傻儿子一样,想着这也是个死心眼的孩子,便走到一旁冲他勾勾手:“今日司马大人又送了一方砚屏石是不是?若是我没记错的话,前些日子你的恩师欧阳大人也送了你一块砚屏石是不是?我猜,司马大人这是想抢你的意思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