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可能这些属于宫中秘辛,骆宾王不知道。
别的不说,武则天干出这样的事,唐高宗李治完全不知情几乎不可能,如果知情,还敢放权给武则天?
除非李治和武则天一样狠。
《新唐书》的作者主要是欧阳修,《资治通鉴》的作者主要是司马光。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唐朝这部分主要是参考《新唐书》,《新唐书》有啥他写啥,写到李弘死因的时候,司马光抄不下去了,将《新唐书》笃定的事件,改成可能发生的事件。
难以想象,大诗人欧阳修和砸缸的司马光在写史书的时候,对武则天有失公允。】
“砸缸的司马光。”汉武帝刘彻没忍住笑出了声。后世史书怎么是让一个砸缸的人来书写?
“毒杀自己的亲生儿子李弘,效仿吕后将被废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做成人彘?”骆宾王没想到武则天还干了这种事,真的假的?
司马・砸缸・光:“……”他怎么就被贴上了砸缸的标签?多少年的老黄历了?
真希望这事是谣传,他就可以站出来澄清了。
【往期视频反复提及的一句是:明君之所以是明君,在于能够选贤任能,爱护百姓。
武则天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已经是大权在握,掌权期间,注重民生,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是基操。不同的是她编写农书,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帮助。若说在她的统治下百姓的生活怎么样,只能说她在积极努力的对百姓好,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还是那句老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封建社会,普通百姓哪里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呢?别的不多说,看看古代的人口数量就知道了。
武则天广开言路,制造铜匦,功能类似我们现在的举报箱。
求官、进谏、伸冤等等各种各样的信件都可以往铜匦里面投。武则天推崇佛教,制造铜匦放在宫门前的灵感来源很有可能就是百姓向佛祖许愿。
此举有利也有弊,造成了酷吏的兴起。用刑过度,就容易造成冤假错案的发生。
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名的酷吏有汉武帝时期的张汤,再者就是武则天时期的来俊臣。这两位非常出名,实至名归。】
唐朝之前的众人翘首以盼,武则天编写的农书呢?天幕怎么不展示给大家看?
好怀念之前抄录华佗医书的时候啊。
【武则天还改善了科举制度,首创糊名法和武举,在提拔人才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只是可惜糊名法在当时并没有推广开来,直到北宋才真正得以应用。】
【在古代,“士农工商”阶级分明。武则天出身寒门,掌权后规定凡是官员品阶达到了五品,就可以跻身士族。
一时间,众多寒门子弟成为了士族。】
魏明帝曹笨嗍孔迨拼缶靡樱觉得武则天这个主意不错。扶植寒门,一步到位。正好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推行了,可以试试水。
提拔寒门成士族,用以对抗旧士族,绝了。
【武则天在成为皇帝之后,任用狄仁杰、张柬之、姚崇等名相,重用清官,严惩贪官污吏。
神探狄仁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毕竟有不少相关的影视剧热播。
以破案闻名的还有宋朝的包拯,但是包拯并没有当上丞相。别说是当丞相了,包拯只是代理三司使,都逃不过欧阳修的嘴碎。
或许我们应该抛开对欧阳修的诗人滤镜。
欧阳修嘴碎的对象不止是包拯,还有名将狄青,在写史书的时候代入对武则天的个人偏见捏造事实也就足不为奇了。
编的太离谱,司马光都不愿意照抄了。】
宋仁宗赵祯想到就是因为欧阳修吧啦吧啦,搞得包拯不愿意接受三司使的职务,他劝了包拯好久才让包拯答应,心中不快。
这欧阳修没事嘴这么碎做什么?嫉妒,肯定是嫉妒。
【接下来,来谈谈武则天执政期间的军事,她到底有没有丢失大量国土?是开疆拓土的功臣,还是丢失领土的罪人。】
第97章
【我们知道,华夏的版图状似一只鸡。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647年,唐朝击败了趴在鸡背上的薛延陀部落。
薛延陀是个汗国名,不是一个人,不姓薛。
李世民在鸡背上的大鼓包处设立了燕然都护府,领土大幅度扩张,扩张到什么程度呢?包括现今的外蒙古和大片俄罗斯的领土在内。之后往西,也就是鸡屁股的方向扩张,设立安西都护府。
这个安西都护府早就设立了,只是在拿下薛延陀之后才开始发展壮大。
到了唐高宗显庆二年,也就是公元656年,安西都护府的辖地扩展到最大,也就是鸡的屁股变的超级大了,比我们现在的新疆大得多。
从汉朝开始,华夏实际控制的西部地区就比现在的新疆大,包含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全境。
这个时候,唐朝的疆域达到了最大值,但是没有维持多久。唐高宗对新罗也就是鸡头部分作战的时候,鸡屁股被咬掉了一大块肉。
唐高宗总章元年,也就是公元668年,终于拿下了整个鸡头(不包括鸡冠),但是鸡屁股没顾得上,掉了的肉没了就没了。
没过多久,唐高宗咸亨三年,也就是公元672年,鸡屁股彻底没了,只剩下了鸡尾巴毛。到了唐高宗咸亨四年,也就是公元673年,夺回了一点鸡屁股,但是再也不复往日荣光。鸡屁股被啃得不成样子,鸡头也没保住。
唐高宗打下了鸡头鸡屁股,又丢失了鸡头鸡屁股,甚至鸡背上的大鼓包也在不断缩小。
公元683年,突厥攻陷了北方的定州、妫州、蔚州、丰州、岚州等数个州,也就是鸡背上鼓包的部分。这年年底,唐高宗李治驾崩。
唐中宗和唐睿宗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鸡背上的鼓包彻底没了。
到了武则天当皇帝的时期,领土没有进一步的缩小,反而开拓了不少。】
天幕上的唐朝疆域地图随着天幕的解说变化着,但是现代的华夏疆域线清晰分明,看起来确实像一只鸡。
天幕下的众人:“……”看饿了,中午吃鸡.吧。
在他们看来,鸡不算是肉。
【唐太宗时期到唐高宗前期,在作战方面是所向披靡,为什么到了唐高宗晚期就不行了呢?是武则天干政的原因吗?
帝后同朝的时期是在唐高宗显庆五年,也就是公元660年以后。
这段时间,李治主张对当时的高句丽作战,甚至想要亲征,被武则天和朝中的大臣们给劝住了。
可见,主战派是李治。
开疆拓土也好,丢失国土也罢,都应该算在李治的头上。没道理主战的是李治,打了胜仗就是李治的功劳,打了败仗就是武则天的锅。
唐高宗晚期作战失利其实是因为当初打下江山的老将都不在了,新将领打仗不给力。
汉武帝时期,“帝国双璧”尚在的时候,也是所向披靡,到了后期,能打的将领不在了,汉朝和匈奴的战争也是败多胜少,得不偿失。】
李世薰元669年去世。
苏定方公元667年去世。
契何力公元677年去世。
裴行俭公元682年去世。
薛仁贵公元683年去世。
天幕上罗列出了众位唐朝名将的逝世时间。
看到自己死期的一众名将们绷不住了,有什么能够延长寿命的法子吗?天幕之前都是年号和公元纪年一起说的,所以他们能够看懂自己还剩多少阳寿。
天幕下的君臣们不约而同地想到:难怪武则天要开设武举。
汉武帝刘彻嫉妒了,不愧是开国的阵容,名将就是多。他若是有这些名将,必定灭亡匈奴。
【老将们不在了,那就老将们的子孙顶上,但是子孙不肖。
唐高宗咸亨元年,也就是公元670年,与吐蕃的大非川之战,名将郭孝恪的儿子郭待封不听从薛仁贵的调遣,是唐军落败的主要原因,导致全军覆没,大片土地也丢了。
这是薛仁贵打的唯一一次败仗,不是因为敌人太强,也不是因为自己打仗不行,而是猪队友拖后腿。
再好的作战计划,猪队友不听,也无济于事。
好比马谡失街亭,不听诸葛亮的,不听副将的,非要自己一意孤行,结果这一败,直接断送了兴复汉室的希望。
郭孝恪向李世民献计,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又大败西突厥,生擒突厥王。但是生的儿子作战不行啊。】
唐太宗李世民想到了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的事迹,李陵不愿意给李广利打下手,路博德也不愿意给李陵打下手。
大非川之战的战败,李治有很大的责任,在人员调度上没有做好。
李陵不愿意当运粮兵是因为自己是名将之后,且有能力独自领军。郭待封是名将之后,但是能力和李陵差太远了。
郭孝恪捂脸,生出这种儿子,没脸见人了都。
回去他就动用家法教训儿子。
李藓凸孝恪曾在窦建德手下,有着共患难的交情,没想到老友的儿子这么的没出息,都不知道怎么安慰了。
想想自己的儿子,应该还行?
【唐睿宗光宅元年,也就是公元684年,李世抟簿褪抢薜乃镒永罹匆狄蜃锉槐幔心怀怨怼,用武则天废掉唐中宗李显当借口,起兵造反,不到两个月就被武则天给平定了。
可见李敬业的作战水平也是一言难尽啊,不过给叔父改姓倒是一步好棋,保留了李薜难脉,没有因为李敬业的造反而被株连灭族。
李拊本不姓李,而是姓徐,因为功勋卓著,被赐国姓,改姓李。
李抻辛礁龆子,长子就是李敬业的父亲,死得早。次子李思文反对大侄子造反,被大侄子给抓住了。李敬业见叔父忠于武则天,就给叔父改姓武。原本是讽刺叔父,结果却是救了叔父一家。
李敬业兵败之后,武则天不但放过了李思文,还让李思文接着姓武。】
李薜恼庹爬狭骋补也蛔×耍回家也不请家法了,直接杀孙子。
【唐朝的开国元勋中,功绩最大的就是皇子了。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也是名将啊,他的子孙作战水平如何呢?
唐睿宗垂拱四年,也就是公元688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摄政。这位比李敬业更有出息,不到一个月就被武则天给平定了。
武则天更是趁此机会,杀了大量的宗室成员。
李渊的后代,李世民的后代,李治的后代,凡是不是从武则天肚子里出来的,和武则天没有血缘关系的李唐宗室,几乎被武则天杀了个干净。
剩下的姓李的,都是武则天的血脉。
汉初,吕后摄政,群臣心有不满,但是隐忍不发,等吕后一死就全面反扑,把吕后的血脉杀了个干净,包括刘盈的儿子也全部被杀。
武则天或许是吸取了吕雉的教训,所以即便是被迫退位,也能够安享晚年,被新皇帝恭敬地推上太上皇的位置。
群臣想要兴复李唐江山,除了拥立武则天的血脉,没别的李唐宗室可以拥立了。】
汉惠帝刘盈怪自己的母亲太强势了,但是拿母亲毫无办法。
忤逆母亲是不可能的。
吕后预知了后事,觉得让刘邦的儿子都娶吕氏的女儿并不保险,武则天真乃吾辈楷模。
要不要学?能不能学?
武则天有四个儿子,因为活得长,孙子不但多而且年长。
她就刘盈一个儿子,孙子都还小。
这要学武则天还是很困难的,而且太过于冒险了。
所以,她还是多练练五禽戏吧。
只要活得够长,再保佑儿子长寿,吕家就能逃过被清算的下场。
唐太宗李世民气得脸都绿了,李贞是吧,比雉奴还年长一岁呢,不小了,是该重点照顾了,将来不能成为战神就别姓李了。
冷静之后想了想,一个庶子废这么多心思做什么,干脆还是直接过继出去吧,省事。
李世民决定重点培养三个嫡子的军事作战能力。
唐高宗李治得知武则天大肆屠杀李唐宗室,在犹豫要不要废后,到底要不要废后呢?
没了皇后,谁来帮他处理政事?
李弘现在看起来没病没灾的,难保监国后会像天幕说的那样积劳成疾一命呜呼,李贤品性不太好,都靠不住啊,难道指望李显和李旦?
还是留着武则天吧,不能让李弘受累,只要李弘健康长寿,便可以改变未来。
【翻开我们的初中历史课本,可以看到武则天的那一页写着武则天在位期间,“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还是十分严谨的,没有把唐中宗和唐睿宗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算进武则天的在位时间里面去。
李显和李旦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完全就是武则天的傀儡。
唐高宗后期在持续性地丢失领土,直到武则天登基称帝之后,确实没有再继续丢失领土了,还收回了部分领土。
这就是所谓的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但是丢失的那些领土没有再回来,武则天也只是收回了一小部分。】
【回到最初的问题,说她丢失大量国土,主要指的应该就是丢失了鸡背上的鼓包,但那是从唐高宗时期就已经开始丢的,算到她头上有失公允。
说是开疆拓土的功臣,也言过其实,毕竟唐高宗时期和她当太后执政时期丢失的领土没有全部收回。】
唐太宗李世民觉得可惜,如果李治打下的那些领土没有弄丢,那绝对会成为超越他的存在。
千古一帝当有李治的姓名。
第98章
【武则天在位期间,曾与后突厥汗国和亲,较以往不同的是,这回不是送和亲公主去夷狄和亲,而是王子皇孙娶夷狄公主。
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和亲”都是送公主去夷狄。和亲公主远在异国他乡,下场基本上都是十分悲惨的。
和亲乌孙的刘细君,发明琵琶乐器弹奏以解思乡之情。老乌孙王死后,按当地习俗,她要嫁给老乌孙王的孙子军须靡。刘细君向汉武帝告状,得到的回复却是按当地习俗照做,在乌孙只活了五年。
刘细君病逝,汉朝马不停蹄地又让解忧公主去和亲,嫁军须靡。军须靡死后,按习俗嫁新的乌孙王。
“昭君出塞”耳熟能详,王昭君和亲匈奴,在老单于死后想要回到汉朝,但是被汉成帝拒绝了,命令她依从当地习俗,嫁给了老单于的儿子。
和亲公主在异国他乡活得不如狗,祖国也只是把她们当成工具,没有当人看待。
这种情况似乎在唐朝有所改善,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似乎在吐蕃地位挺高的。当时吐蕃有把脸蛋涂成红色的习俗,文成公主不喜欢这个习俗,让老公把这个习俗给禁了。
老公去世之后,文成公主守寡三十多年不愿意回到唐朝。唐高宗曾派人去接,文成公主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