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时间:2024-09-24 14:40:04

  和亲公主在异国他乡过的怎么样,还是得看祖国的国力如何。】
  曾经当过质子的秦始皇嬴政感同身受,最有感触的当属他的父亲――嬴子楚。
  嬴异人和嬴子楚是同一个人,改名前和改名后的处境,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在异国他乡过的怎么样,不光要看祖国的国力如何,还要看祖国对身处异国他乡的孩子是否重视。
  汉高祖刘邦脸上挂不住了,如果不是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他汉朝无需向匈奴和亲、进贡。
  汉武帝刘彻有种被李二凤比下去的感觉。
  他汉朝的和亲公主遵循夷狄的风俗,唐朝的和亲公主不遵循夷狄的风俗,而是让夷狄为公主改变风俗。
  【和亲公主在夷狄过得那么惨,既然要和亲,为什么不让夷狄公主过来呢?
  有种说法是中原王朝的皇室重视血脉。这种说法在别的朝代或许说的通,但是在李唐王朝,本来就有一半夷狄血脉。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就是少数民族。
  说什么以父系为主,在现代,父母有一方是少数民族,大多数会让孩子上少数民族户口,以达到利益最大化,哪管什么父系母系。
  总结一句话,为了利益。
  让公主去和亲,无非是因为女人在古代地位低下,所以可以随意的当成工具使用,完成政治使命,而且所选的和亲公主也大多不是真正的公主,大多是宗室女,而且是罪人之后。
  这样身份的人被送去和亲,谁又会管她们的死活呢?】
  天幕上以刘细君和王昭君的身世举例,一个是罪臣之女,一个只是宫女。
  【后突厥可汗默啜认武则天为义母,想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武则天的儿子,丞相张柬之反对,说和亲是自古以来都是公主嫁入夷狄,没有夷狄公主嫁过来的。
  张柬之因此被贬。
  武则天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去娶夷狄公主,而是让自己的侄孙武延秀去突厥迎娶公主,结果就被扣下了,给出的理由是和亲的人不是天子的儿子。
  为什么去接和亲公主要驸马亲自去接?历朝历代夷狄向中原王朝迎娶和亲公主的时候,驸马也亲自来接了吗?】
  天幕下有人想要将答案打在屏幕上,但是苦于找不到途径。
  蛮夷的王是派使者来接和亲公主的,没有亲自来接。
  【去接公主的是武延秀,如果是皇太子李显,很大可能也会被扣下。因为突厥这个时候还没有被武则天打服,随时都会反扑。
  武延秀被扣,武则天派人攻打突厥,把人救回来了。
  之后默啜又派使者来为女儿求亲,这回不嫁武则天的儿子了,而是要嫁武则天的孙子。默啜这次心满意足,为了感谢武则天应下这门亲事,送了一千匹马和其他物品当嫁妆。
  唐朝开了先例,是由夷狄公主嫁过来的和亲在唐朝比较普遍,在这之后武则天的曾孙和回纥和亲也是娶夷狄公主。】
  汉武帝刘彻想到祖辈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就火大,什么和亲?分明是弱势的一方送女人送金钱去求和。
  和亲不过是一块遮羞布,名声好听点罢了。
  【武则天虚岁十四岁入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三十二岁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六十一岁成为皇太后,六十七岁登基称帝,七十五岁的时候想明白了皇位该传给侄子还是亲儿子,立三子李显为太子。
  武则天七十五岁以后开始宠幸面首,七十六岁的时候建后宫控鹤府,专门收纳男侍,不是一两个,而是四十多个,都有品阶。七十七岁的时候改控鹤府为奉宸府,七十八岁的时候为了男宠张易之兄弟杀了自己的亲孙子。】
  【《新唐书》记载,武则天七十八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701年,杀自己的亲孙子李重润,亲孙女永泰公主李仙蕙,以及侄孙武延基。
  但是永泰公主的墓葬出土的墓碑写着永泰公主的死因是难产而亡。专家对永泰公主的骨盆进行测量,得出结果,永泰公主的骨盆很小,生孩子确实会难产。
  可见永泰公主并不是武则天杀的。
  既然《新唐书》记载的永泰公主的死因不可信,那么就有理由怀疑武则天也并没有杀自己的亲孙子李重润和侄孙武延基,至少不应该是以私底下议论张易之兄弟的理由杀。】
  天幕上出现了永泰公主的墓道。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字有可能造假,但是现代医学可以让死人开口说话。
  或许随着墓葬的挖掘,历史的真相能够浮出水面。
  当然考古学家不是曹操的摸金校尉,每次掘坟都是保护性挖掘,将那些被盗墓贼盗得不成样子的坟墓保护起来。
  现代的技术还不能够完美的保护埋在地底下的文物,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破坏就是个惨痛的教训。
  什么时候兵马俑的色彩出土后能够保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杨梅能够保鲜,所有出土的文物都能完美保存,就能够放心大胆地挖坟了,见识见识老祖宗的智慧,看看秦始皇陵的日月星河。
  咳咳,是探索古文明,寻求被掩埋的历史真相。
  好比高铁的速度比火车快,在没有花大价钱做防冻措施的情况下,遇到极端的冰雪天气还是要火车的车头来拉。
  永远不要低估老祖宗的智慧。】
  天幕下的众人都傻了,真相真的有那么重要,至于挖坟?这可真是大孝子。
  随着天幕的解说,天幕上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画面。秦始皇兵马俑,马王堆的杨梅都展现在了众人眼前,以及现代的铁路交通工具。
  秦始皇嬴政看到了铁轨。
  他曾经造了木轨,以方便运输,没有想到后世将木轨换成了铁轨,在速度上和载客量上十分的惊人。
  这样的技术多少年以后得以实现?
  【武则天建立“后宫”控鹤府的时候,已经是七十五岁往上了,奉宸府的那些人,当真是男宠吗?
  控鹤府改名奉宸府,分左控鹤与右控鹤。张易之统领左控鹤二十人,张昌宗统领右控鹤二十人。
  奉宸府中还有执掌兵部、吏部、中书的官员,以及第一位武状元员半千,因诗杀亲的宋之问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吏部侍郎这个官职在武则天当上皇帝过后,被武则天改成了天官侍郎,中宗第二次当上皇帝后把天官侍郎改回了吏部侍郎。
  而奉宸府的人中,就有天官侍郎。
  奉宸府中的人大多都是有才学的文人,这些人都是武则天的男宠?
  武则天在退位后,唐中宗李显尊武则天为太上皇。但是武则天坚持要去皇帝位,要求作为皇后,和唐高宗李治死同穴。
  李治和武则天,很可能不仅仅只是政治盟友,还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在古代,皇帝和皇后死亡的时间不一样,所以皇帝和皇后通常是以同茔异穴的方式合葬。唐高宗李治死的比武则天早,早就下葬了,地宫也早就封闭了,墓都封了。李显要完成母亲的遗愿,就要重新打开李治的乾陵,而不是另起新坟。
  唐中宗李显力排众议,打开了李治的乾陵,将母亲武则天和父亲李治同穴合葬。
  李重润和李仙蕙是李显的亲生儿女,而且李重润是李显的嫡长子。
  如果武则天是以得罪男宠这种荒诞的理由杀了李显的儿女,不会激起李显的怨恨吗?
  满朝文武都反对重开李治的乾陵,李显完全有理由不满足武则天的遗愿,但他还是照做了。】
  唐高宗李治:“……”李显真的是……孝死爹了。
  他如果想和武则天“生同衾,死同穴”,绝对会在临终前写下遗诏,要求先不要封墓,等到武则天去世与他同穴而葬之后再封墓。
  没写这种遗诏,默认皇后另建新坟。
  武则天深感欣慰,有一点她没有看错,李显虽然皇帝当得不怎么样,但却是个大孝子,即便是她的遗诏,也一丝不苟地遵从照办。
  【这期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第99章
  扶苏和张良早上看完天幕盘点,就准备出发去咸阳了。
  项伯这个时候才知道扶苏的身份。
  “贤弟,你这就不厚道了,怎么现在才告诉我呀?”项伯把张良拉到了一边,私底下抱怨。
  张良解释:“我也是昨晚才知道。”
  “骗鬼去吧,你昨晚才知道,今天就跟着荷华,咳,跟着太子殿下回咸阳,还瞒我到现在,你是不是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项伯压根不信张良说的。
  张良甩给了项伯一张通缉令。
  项伯拿起通缉令一看,气得跳脚,好啊,张良得到了始皇帝的特赦,成为无罪之身,而他项伯现在还是死囚犯呢!
  张良说道:“现在认清自己的身份了吗?”
  项伯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讨好地道:“贤弟,子房先生,你是太子殿下的老师,和他说说情成不?”
  张良心里憋着笑:“这怕是不行。”
  项伯还待再求,那边蒙毅喊道:“张先生,项老哥,上车了。”
  原本张良都被太子殿下给请上车了,硬生生地被死活不愿意上车的项伯给拉了下来,躲到一边也不知道在说什么悄悄话。
  太子殿下竟然还默许了。
  这要是让项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搞得张良改变了主意,不愿意出山了可如何是好?
  他看了一眼老神自在的太子殿下,真是一点都不担心啊。
  项伯:“……”他就不走了吧。
  张良是去当太子太师的,他是去监牢里等待问斩的。
  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项伯刚有所行动,就被张良抓了个正着,那只手跟铁箍似得,让他挣脱不开。
  看起来文文弱弱,咋力气这么大呢?
  项伯忍不住说道:“兄弟,你这也太不厚道了,不替我求情也就罢了,还要亲自擒拿我。”
  张良笑道:“兄长说的是什么话,这泼天的富贵怎么能少了你啊,跟我一起上车吧。”
  项伯疑惑地将手中的通缉令递过去:“那这……”
  张良接过文书撕开了,说道:“走吧,再耽搁下去他们该等急了。”旧通缉令而已,如同废弃的竹简一般。
  项伯看得呆了。
  到了车上,项伯还有些迷糊,问道:“你就这么把我的通缉令给撕了,会不会连累自己?”是他狭隘了,还以为张良要擒拿他。
  张良说道:“无碍。”
  项伯感动得热泪盈眶,说道:“我能有你这样的兄弟,死而无憾了。”
  张良尴尬地咳了一声,说道:“你要谢的人不是我,应该谢谢萧何和太子殿下。”
  项伯:“???”
  张良说道:“秦法严苛,右相萧何修改了律法。你犯下的事,按旧律是死罪,但是按修改后的新律,没有这么严重。太子殿下将你保下了,给了你戴罪立功的机会。”
  项伯听明白了。
  扶苏来下邳的时候是坐在马车里的,如今请出了张良,就把自己的车驾让给张良了,自己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方,那是意气风发。
  心愿达成,不虚此行啊。
  沿街的百姓们热情相送,祝贺太子殿下成功求得大贤出山。
  这排场,可大了。
  张良坐在马车中,对未来充满着期待,秦朝将由他来改变。
  这天下午,众人期待着天幕再度出现异像,但是等到晚上都是无事发生,看来要到明天才能见着天幕异像出现了。
  第二天一早,天幕异像在众人的期待中如期而至。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六大名相系列》。
  众人十分欣喜,终于又到了名相系列盘点了,纷纷猜测这次上榜的会是谁?
  明朝的君臣们十分期待,会是张居正吗?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这期视频来盘点“六大名相系列”,闲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这期视频将要盘点的人物是唐朝名相狄仁杰。】
  【说起狄仁杰,相信能够勾起大家久远的记忆,想起十几年前风靡全网的这句:“元芳,你怎么看?”
  在我们的印象中,狄仁杰是和包拯、宋慈一样的断案高手,而不是名相。
  包拯和宋慈的官场失意,让我们很难相信一个查案的,能够做到丞相这样的高官。】
  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问道:“怀英啊,元芳是谁?”
  狄仁杰回答道:“臣不知。”
  【狄仁杰出身寒门,二十多岁时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高中,当了一名小官。进士需要考诗赋,不是背前人的诗词名句,而是自己作诗。
  或许诗赋是狄仁杰的短板,所以果断地选了明经科的科举考试。
  古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意思是明经科容易考,三十岁才考上算老的了;进士科难考,五十岁能考上都算是年轻的。
  根据难易程度,通过明经科高中的很难有官当,即便能当上官也是品阶极低的小官,通常是地方上的官员;而通过进士科高中的一般都会授予高官,而且是朝廷中央官员。
  也就是说,明经科虽然容易考,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报考。】
  想当大官,只考进士科,一把年纪才考上,有个官当的人们绷不住了,回去就教育不肖子孙,不要死盯着进士及第这一个目标,明经科考试也是一条路子。
  只要入了官场,就有升迁的希望。
  有父辈在朝中撑腰,还怕不能够升迁吗?同朝为官,多少也能护着点。
  但考不上,那就没办法了。
  这只是适应比较笨的后辈的当官之路,有点学习天赋的孩子还是老老实实考进士科吧。
  【当时的宰相是阎立本,有一次负责到地方上考核官吏,见到狄仁杰之后惊叹:“此子异于常人。”他要把狄仁杰画下来。
  阎立本是一位画家。
  华夏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步辇图》就是阎立本的作品。他是负责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的,狄仁杰不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能有他画肖像是十分难得的。
  有了阎立本的推荐,狄仁杰得到了提拔,之后官途顺畅,步步高升。但是因为起点低,所以升的慢。到了唐高宗仪凤年间,也就是狄仁杰四十七八岁的时候升任大理寺丞,从六品上官员。】
  天幕上出现了提到的《步辇图》,以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肖像。停留的时间不算短,能够让观众们都看清楚。
  《步辇图》上有乾隆的印章。
  唐高宗李治问道:“阎爱卿,那画上是你的私人印章?怎么不是你名字?”
  那红红的一坨出现在画上还是十分显眼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