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都能看出皇帝和太后的小小交锋,一时堂内落针可闻。
太子打圆场道:“皇额娘看看,这里还有哪一对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我怎好乱点鸳鸯谱?”太后嘴上说着,还是仔细抬头去看。
“最末尾的那个姑娘是?”
她指向了宝钗,黛玉的手指不自觉地蜷缩起。
太监很快禀报:“是中书舍人薛昭龄之后薛宝钗。”
“薛昭龄?“太后念起这位在立国之初给太祖捐银捐粮的故人,她是在那个时候长大的,薛昭龄当时是大富之家的公子,却愿意将家财全献给前途不明的太祖。
太祖感激他,立国之后便封他为中书舍人,可后来子孙才能品行皆比不上薛昭龄,薛家渐渐地淡出了京城。
汪太后心里略动,在新科进士之间绕了一圈,犹豫地在周正旭和林黛玉之间徘徊。
“黛玉还是算了,当年他老子是探花郎,朕给赐婚时就被回绝了,说已经有心属之人。”皇帝玩味地笑说,“都说儿子随老子,皇额娘不如点了探花郎吧。”
汪太后便点头,算答应了。
黛玉不自觉地挺起脊背,收起了无所谓的神情。他不知怎么,心里有些堵。
这是一件好事,当公主伴读是为了以后高嫁,现在能嫁给探花郎不就一步到位,不过也不知道他家里怎么样,人口多不多。
他又看向了宝钗,宝钗一直低着头,手交叠在前面握着手绢,她心里一定高兴极了。
谁知这个时候,周正旭站了起来,出席拱手下拜,“臣多谢太后娘娘,但臣在家中早已定下婚事,恕我不能违约,请太后娘娘收回成命。”
太后有些不喜,“这是天大的恩典……”
周正旭坚持道:“臣家中所定之妻是臣的青梅竹马,十几年的情分万不可弃。”
皇帝乐得不行,“这么说,皇额娘你还是别为难人家了。”他似乎也愿意看太后不顺心的样子。
太后有些恼意,“那这事便算了,把薛家姑娘留下来做公主伴读吧。”
第13章
传胪大典后,宫里传旨,黛玉被封为正七品的翰林编修,正式入翰林院。
探花周正旭同为翰林编修,而胡惟清则是正六品的翰林编撰。
翰林院在皇城禁中,黛玉等须住在宫里,侍候皇帝左右,每旬才能回一趟家。
黛玉便加紧时间料理其他事宜。先是从蟠香寺搬出,搬进林家在京城里的府邸。
这里原来是一座三进的宅子,后来因为林如海考中进士迎娶妻子,特意买下周围的宅子,扩建了跨院和花园子,显得宽敞气派,连三品的京官都不一定有这样的屋舍住。
黛玉不愿张扬,悄悄布置好后就带着几个丫鬟小厮住了进去。
但到底是中了榜眼的人,前后给他送的乔迁礼堆满了一个院子。
丫鬟暖月端了一盘子礼单过来,说道:“爷这些日子不管这些琐事,我也不敢替爷做决定,索性今儿一气儿看完这些,能收的就留下来,不能收的我就叫小厮送回去。”
黛玉就随手捡了几个起来瞧,就翻到了薛家送来的礼单。
暖月禀报道:“薛家的礼是随着贾家一起来的,还有王家史家同样送了。”
黛玉想起宝钗被选了,就吩咐暖月:“预备一份礼给薛家送去,贺他家女儿得选。”
又忖度着,道:“别送那些金银珠宝,倒也俗气。我记得前阵子得了一个素色窑瓶,还有几部不易得的藏书,送这些去就好。”
暖月答应了,又忍不住道:“这是送给女儿家的,又是瓶又是书,不如添几匹鹅黄桃红尺头。”
黛玉原想说宝钗可能不喜欢花儿粉儿的布料,但这样显得和人家姑娘过分熟捻,便随意摆手道,“随你去。”
暖月是林如海安排给林黛玉的,办事自然妥帖利索,礼物当天就送到了贾府中。
宝钗对那素色的窑瓶爱不释手,唤莺儿去院中折来带着青翠叶子的树枝,插在瓶中,立刻便摆在了书案上。
莺儿很不解,“别人都是插花,怎么姑娘要往瓶子里插树枝?”
宝钗剪去多余的枝节,笑答:“花的颜色太杂,配上颜色纯净的瓶子,显得俗气。不如这青绿的树枝,和瓶子相得益彰。”
莺儿细细看去,二者颜色相和,有一种宁静的感觉。她嘻嘻笑道:“姑娘懂得真多,那我们进宫的时候带上吧。”
宝钗想起进宫,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不必了,宫里人生地不熟的,要是丢了就找不回了。”
端午那日,贾母请黛玉过府来相聚。黛玉想起往后事忙,便顶着烈日过去。
在门口下马时就瞧见了史家的车马。史湘云大大方方地从马车上轻跳下来,看见黛玉扬手招呼道:“G,哥哥你也来了!”
黛玉同她并肩进去,见湘云热得耳梢都是汗,便轻轻打开折扇给她扇风。
湘云感受到旁边传来的凉意,扭头朝黛玉不好意思地笑,“家里婶婶叫穿的衣服,把我闷出了一身汗。”
黛玉看着她身上的几件衣衫,笑道:“你婶婶也是疼你,不过天气热,下次出来在马车上就可以脱掉了。”
湘云垂头,“跟我出来的人也是婶婶安排的。”
想必她在家中不得自在,黛玉自觉失言。
等到了贾母院中,贾母也叫湘云去换衣服。黛玉觉得身上汗津津,带着汗味的衣服贴在身上很难受,便想洗澡。
宝玉忙说道:“到我那边去吧,我那边方便。”
黛玉自然答应。房中的丫鬟们见黛玉要过来沐浴,皆忙开了。
提水的提水,拿衣服的拿衣服,另有一个样貌出众的丫鬟先打了一盆水来,拧起毛巾给黛玉拭汗。
宝玉和他道:“这是晴雯,”又指向在里间拿衣服的一位高挑的丫鬟,“那是袭人。”
黛玉擦着脸,心里却想,“我倒是不在意他的丫鬟姓甚名谁,不过这两位该是他最喜欢的。”
于是便从随身带的荷包里掏出两串珠子,随意搁置在桌上。
痛快地洗去一身的汗,黛玉换上宝玉新做的薄衫,腰间宽大了些,他把汗巾子系紧。
方才又有一个穿青色裙子的丫鬟进来,红着脸说给黛玉捶背,黛玉当然拒绝。他不想传出不好听的事情。
晴雯正在给院子里熏着艾香,见到他从浴房出来,笑道:“老太太和太太都在吃西瓜,正等着你呢。”
黛玉微微颔首,往外走去。发梢处有些湿,他便在穿堂里,蹬着门槛子吹着风。
这里树木荫蔽,吹来的夏风也不带着暑热,却有丝丝草木清香。
黛玉只觉得周身惬意,舒服地闭上眼睛。
宝钗走过游廊,就看见一个腰瘦肩宽的少年斜靠在门框上,唇角翘起,似乎在做美好的梦。
“黛玉?”她想起一桩事还没谢过他,就从后头走来,轻声唤他。
“嗯?”他的声音如林间的夏风一样清爽,睁开了眼睛看见是宝钗,又闭上了眼睛,“有什么事?”
宝钗掌心交叠,仰头和他说道:“上次多谢你提醒我,给宫里管选秀的公公上报家世时要写紫薇舍人之后。我回来后想了想,能被选中大抵是因为这个,故而特意来谢你。”
黛玉道:“也不必谢。你知道其中的关窍就好,以后在宫中走动,也知道谁能给你几分面子。”
宝钗思考道:“我曾祖父辅佐过太祖,太后挂念这个情分,就把我留了下来。但我陪伴的公主们又不和我先祖相识,故而有可能会轻视我。”
黛玉点头,“我再给你提一个醒。当今的曹皇后和太后之间多有不和。曹皇后有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四皇子,但汪太后支持的是太子。”
宝钗若有所思,黛玉已经吹够了风,扭身就往贾母屋里去。
宝钗紧追了几步,“你送给我几部书是孤本,太珍贵了我不能收下。”
黛玉没回头,摆摆手道:“抄一本送给我好了。”
皇宫里只有两名公主待嫁闺中,皇后娘娘故而从宫外接来了几位郡主,和公主一起进学。
这两名公主之间又有嫡庶之分,长公主端阳公主是曹皇后所生,二公主是崔贵人所生。
按理来说,端阳公主比顺阳公主年长,且生母也更尊贵,但顺阳公主生得格外巧,和圣上的生日是同一天。
况且她又在兄弟姊妹中年纪最小,模样可爱,甚得圣宠。皇帝曾在与大臣议事时将她抱于膝上,还下旨安排她的衣食排场和姐姐一样。
故而在学堂里,反倒是顺阳公主的风头压过了端阳公主。
宝钗冷眼瞧着,安然地坐在顺阳公主的身后,聆听着教习嬷嬷训话。
“贵人出行,衣冠姿势甚为重要。这是关乎脸面和尊贵的事情,不可轻视……”
公主郡主们上课的内容多是德言容功,辅之以琴棋书画诗词曲赋。
这些对于自幼受家庭熏陶的贵女们皆不难事。但这位教习嬷嬷格外出色。
她尊名唤梁贤英,原来是贫民人家出身,从最低贱的宫女做起,在处处惊心的宫廷里行走四五十年,如今已是圣上的心腹,掌管着皇帝的贴身事务,连皇后和太后这两位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都不得不敬重她三分。
宝钗初听闻这位人人敬崇的嬷嬷,心里格外羡慕,她凭着自己的本事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梁嬷嬷眉目舒坦,满是皱纹的脸上时常带着和气的笑,黑发中夹杂着几颗遮盖不住的白发。打一眼看,就是一位操心细致又和蔼可亲的老人家。
但有时她往下头看,沧桑的眼睛里忽地闪过几分精明的光芒,一眼就能看透人心。
宝钗打了个寒颤,低头默默将手头的针线理。
歇息的时候,公主郡主们移步花厅喝茶吃果子,伴读们也忙跟着过去。
顺阳公主穿着大红色的衣裙,自顾自地走在姐姐的前头,涂着蔻丹的手指翘着端起茶杯,闻了闻,又放下。
“怎么是这种茶叶?味道怪极了。我记得父皇前几日派人送来了外国茶叶。来人,去取过来。”
每位公主和郡主都有两个伴读,顺阳公主的伴读除了宝钗外,还有一位是通判傅试之妹傅秋芳。
二人对视了一眼,傅秋芳的眼睛满是胆怯。
这差事难得很,公主的住所在哪里?那外国茶叶究竟是什么茶叶?上哪里找人拿茶叶?
宝钗只好道:“公主,我去拿。只是怕唐突了公主的闺房,公主不如遣一位宫女姐姐随我一同去。”
“外头侍候我的人多的是,你随意唤一个。”顺阳公主小小年纪,说起“侍候我的人”时,得意地看了自家姐姐一眼。
端阳公主扭头去和南安王府的郡主说话。
热天毒日,宫女太监们都躲在凉亭里乘凉,谁会乐意同她跑一趟?
宝钗陪着笑脸问了一圈,处处碰壁,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寻人问路。
顺阳公主的居所在瑶光殿,这瑶光殿又在西六宫里,格外的远。
宝钗沿着长长的宫道闷头走路,汗水沿着额角流下,日光晃得人看不清眼前的路。
只听前面有声断喝,“你要死,竟敢走到这里来!”
宝钗心里一跳,手在眼皮上略微遮挡,看到眼前站着一位脸色阴沉的老太监。
他站在墙根底下,脸色青黄,像是没见过日光的暗鬼。
宝钗便跪下,“公公息怒,我是顺阳公主的伴读,顺阳公主命我去瑶光殿取东西,我不认得路才走错了,请公公勿怪。”
那浑身冒着阴气的老太监慢慢地走近,宝钗闻见他身上隔夜粥和臭鞋子一样的味道。
只听他语调寒恻,“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是冷宫,给你们这些为了富贵荣华费尽心机的女人们准备的。你们统统会死在这里……”
宝钗在大太阳下流下了冷汗,她有些战兢兢地说道:“公公,我只是迷路,我还要给公主取茶叶,先行一步!”
她猛地站起来转身,撒开腿就跑,心扑通扑通地跳,几乎快要从喉咙里蹦出来。
远远地看见黛玉迎面向她走来,他眼底露出惊诧,张开了双臂,“怎么了?宫里是不能跑的。”
第14章
宝钗早就腿软,堪堪倒在黛玉的怀里,手扶着他的臂膀不住地喘气。
四下无人,黛玉见她这般狼狈,伸出手去轻轻抚摸她的后背,给她顺气。
“是撞见了什么吗?”他轻声问,眉眼低垂。
宝钗没有摇头,也没有点头。她回头望去,那阴恻恻的老太监已经不见了,像是暗鬼爬回了地狱,只留下骇人的回忆。
宝钗站了半会儿,狂跳的心才渐渐安定。
她松开了黛玉的手,黛玉礼节性地往后撤了半步,袖子却被宝钗攥住了。
“顺阳公主叫我去她的寝殿里取茶叶,我不知道路这么走,才刚迷了路,碰见了一个古怪的公公......”
黛玉看着她受惊又苍白的脸色,顺阳公主有意为难人,叫她一个初来的小姑娘在皇宫里乱转。
“跟我来吧,我恰好要去皇后的凤仪宫。”
西六宫供后妃居住,等闲人不得入内。黛玉递了腰牌,守门太监看见是翰林院的人,笑嘻嘻地说道:“大人有请,皇后娘娘宫里的金珠才来给洒家递话。”
黛玉道了一句有劳,往后介绍了宝钗,“这是顺阳公主身旁的薛才人,薛才人来为公主取茶叶。”
那守门太监拿眼睛往宝钗脸上照了照,手里捏着黛玉塞过来的银子,道:“才人?噢,是陪公主上学的。请吧。”
皇宫里的建筑庄严肃穆,遮蔽天日,提示着皇权不可挑战。人初在其中行走,如同巨人脚下的蝼蚁,心中恐惧不安。
好在身旁有人同行,宝钗又闻到黛玉身上熟悉的香味,心里略略安心。
“多谢你帮忙说话,不然那守门公公不认得我,我又没什么腰牌,定是进不来的。”宝钗小声道谢。
“举手之劳。”黛玉没多话。
宝钗忍不住问:“你身上熏什么香?”
黛玉道:“陛下的书房有龙涎香,应当是沾染上了。”
宝钗家里就有贩卖香料,知道龙涎香的气味。她否认道:“不是龙涎香的味道,也不像是寻常香饼香料的味道。”
黛玉唇角微微翘起,“我是花朝节出生的,许是花神托生,天生就带有异香。”
宝钗也被逗笑,“是啊,你本来是花仙子,若是生成女儿,不知道要迷倒多少人。只可惜投成了男胎,不过也无甚关系,也能叫人倾心......”
这话说得不像了,宝钗掩住了口,状似无意地记起了路。
黛玉看了她一眼,轻轻笑了。
走至一处秀丽宫殿时,黛玉指给她瞧,“这里是储秀宫,瑶光殿就在里面。顺阳公主与她母妃崔贵人同住一宫。”
宝钗道:“我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