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先生又问她的年岁与名字,得知她已经十二岁了,心里还算满意。偏偏她的名字不巧,叫作秋菊,冲了牛氏的闺名。
秦老先生便道:“你这名儿犯了太太的讳,还是改了吧,就顺着百灵的名字,叫‘百巧’好了。希望你果真能人如其名,做个巧姑娘。”
秋菊愣了一愣,便迅速再磕下头去:“谢三老爷赐名,奴婢日后就叫百巧了。”脸上倒也露出了喜色来。侯府里的丫头,按着春夏秋冬起名的太多了,秋菊这个名字也太普通,显不出她的伶俐来。改叫“百巧”,不但跟“百灵”这样的大丫头拉近了距离,还颇为别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反正她原本的名字也是入府后让嬷嬷们改的,她自然乐得改一个更好听的名儿。
改了名的百巧站起身,就站到了百灵边上,讨好地向她笑了笑。百灵素来是个脾气温和的,抿嘴回了她一笑。两人日后就要在牛氏身边共事了,大家都是初来乍到,还要守望相助呢。
鹦哥在旁见了,抿了抿唇。她被安排去了虎嬷嬷那里,虽说是跟着管事嬷嬷办事,但很显然,虎嬷嬷身边没有别的小丫头做跟班,这意味着她是虎嬷嬷的跟班了。跑腿打杂等事,就该是她的活计了吧?在一等大丫环手下学习多年,她在承恩侯夫人院中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只等着上头的姐姐年纪大了放出去嫁人,就该是她上位了,没想到如今又做回了小丫头的差使。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她奉命而来,只要尽心做好自己的事,倒不必担忧日后的前途。
此时此刻,鹦哥心里更在意另一件事:这位据说是乡下土财主出身的三太太,似乎对夫人不大和善。按理说,两人并未见过,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三太太还未回侯府,就已经生出二太太一般的心思了么?还有,三老爷说秋菊的名字犯了三太太的讳,那到底是犯了“秋”字,还是犯了“菊”字?不管是哪一个,三太太若是个计较的人,日后回了侯府,丫头们要改名字的可就多了去了……
且不说鹦哥在想什么,丫环被挑完之后,接着又开始轮到婆子们。秦老先生对此倒没什么意见,除去两个执事婆子是必不能少的以外,其他人都由得金象安排了。祖孙三人此番上京,并没打算要各人坐一辆车,跟车的婆子肯定要减的,灶上的婆子还需要试过手艺再说。打杂的倒不必了,杂事自然是各人分担着来。
人选都挑好了,金象见秦老先生与牛氏都没有别的要求,只好将剩下的人都带了下去。八个丫头只有五人中选,地位最高的鹦哥沦落到虎嬷嬷身边做帮手去了,婆子也至少有四人落空。这些没能被挑中的人都有些沮丧,也有人私下来求金象的,金象并不理会。他若是能做三房的主,就不会到了米脂后,伏低做小了这么久,才敢冒头了。
等把丫头婆子们带了下去,金象又要再陪着秦老先生去挑男仆。不过这回秦老先生没打算自个儿出手,只让虎伯安排就罢。虎伯先是安排了几个车夫,给自己挑了一个帮手,给儿子虎勇挑了一个小厮,再有两个跑腿办事的,加上金象,也就够使了,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落了选。这些人有可能跟着秦家车队上京,也有可能先行离开,但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只是大过年的,好不容易出京一趟,走了几千里地,却什么都没得到,又白白回去,也是倒霉得很。
这种事却不由得秦老先生、牛氏与秦含真祖孙三人去管。反正人挑不挑得上,也都是侯府的人,只是路上用用罢了,难道还要考虑他们各人的前程?
牛氏对秦老先生说:“今儿添的丫头婆子不少,咱们家地方虽大,却没那么多空院子。倒是何氏带回来的那群丫头婆子,关了这许久,到底是放了,还是送回大同去?若是送回去,也未免太便宜了她们。一个个都是何氏的帮凶,没一个好东西!”
秦老先生便道:“她们被关了许久,也算是受过惩诫了。一会儿叫人去问,愿不愿意回去。若是不愿,就把她们打发了。若是愿意,捎上一程也没什么。等到了大同,叫儿子处置,也就是了。”牛氏这才作罢,又命人叫那些丫头婆子挤了挤,腾出两个小窑洞来安置新挑的人。
当然,这两个小窑洞是挤不下所有人的,上院的西厢房如今也空出来了,给两个执事的婆子与得了差使的丫头们暂住。退回去的人,金象自会安排,用不着三房上下负责。
秦含真带着两个新得的丫头回自个儿房间。
这两个丫头,春红十五岁,夏青十四岁,都不是不懂事的小丫头了。她们各有所长,在承恩侯夫人院里也算是有些体面的,只是不如鹦哥罢了。她们被派过来的时候,满心以为会被安排到平四奶奶身边,谁知这位奶奶竟已香消玉殒了,她二人倒落了空,只能侍候姐儿了。幸好三房的这位三姑娘乃是嫡出,瞧着也十分受三老爷三太太宠爱,若能长长久久地跟在她身边,日后的前程想必是不用愁的。
春红心思多些,脑子里已经转了几个弯。她一进门,瞧见张妈站在那里,就知道这是三姑娘的奶嬷嬷了。她眼珠子一转,已经有了个主意。
夏青笑吟吟地上前再次给秦含真见礼,春红也随后跟上。秦含真摆摆手:“我这个人很好侍候的,你们不必拘谨,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现在快到午饭时间了,我们先吃了饭再说。”
张妈忙将拿上来的食盒打开,夏青很有眼色地上前摆炕桌,春红便帮着摆碗筷。她看了一眼食盒里的菜色,便面露疑惑:“三姑娘不是正在孝期内么?妈妈怎么把鱼给端上来了?莫不是跟上房的菜弄错了?”
张妈怔了怔,抬头看向她,有些没反应过来。
春红细声细气地道:“妈妈莫非不知道?孝期内是不好动荤腥的。三姑娘年纪小不知道,身边的人也该提醒一声。否则叫外人知道了,岂不是要笑话三姑娘不懂礼?”
张妈这时才明白了,笑道:“这规矩我懂。先前家里以为大爷没了,姐儿守孝,也是吃素的。”她看向秦含真,“那时候,为着二房章姐儿顿顿大鱼大肉的事,姐儿跟她还吵过一架呢,不过姐儿如今已经不记得了吧?我们奶奶跟二奶奶也没少为这些事生气。”
秦含真眨眨眼,她还真不知道这个典故。可是……自从她穿过来之后,似乎再也没有戒过荤腥,这是怎么回事?
张妈就解释给她说:“姐儿伤得厉害,流了那么多血,张医官说姐儿元气大伤。因姐儿年纪小,平RB来就要喝许多药,药吃多了也会伤脾胃的,所以张医官就告诉老爷,可以用食补。老爷就下令,不许姐儿光吃素了,什么补身子就吃什么。不然,姐儿哪里能好得这样快?”
原来如此。秦含真笑着说:“是祖父吩咐的吗?我明白了。我不会辜负祖父的一片慈爱之心的。等我身体好起来了,再按规矩吃素不迟。”她转头看向春红,“多谢姐姐告诉我。”
春红怔了怔,微笑着垂下眼帘:“三姑娘言重了。”
夏青微笑着拿温水打湿了块帕子送上来:“姑娘净手吧。”
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秦含真在三个人的围观下,压力山大地吃完了午饭,又打发她们去吃饭。等屋里只剩下她一个人的时候,她幽幽叹了口气。
人多了就是麻烦啊……
秦家大宅忽然多了二三十个人,顿时变得拥挤起来。外界也有许多传闻,纷纷扬扬的。虽然秦家自称有丧事,闭门谢客,但还是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客人。县令与齐主簿是熟人,自不用说,几位学生和他们的家人也都闻讯赶过来了。还有姻亲关家,关大舅也来了一趟,一脸的不自在,欲言又止,但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就回去了。后来有传闻,说他回去后,夫妻俩吵了一架,还是关老太太出面,才把关舅母给镇压下去。
还有传闻,说那珍宝阁的小李掌柜闯了祸,欠下巨债,本来还想跑到秦家来讹一笔的——他还在怨恨当日秦老先生推说季节不合适,时间又太紧,不肯答应接下那装裱的活呢。但听闻秦老先生与京中承恩侯府有亲,他顿时就萎了,不但不敢上门闹事,连在人前都不敢再抱怨——听说这里头也有金象的功劳。不过秦老先生见他闹得不过分,也就没过问。
新年很快就到了,上门的宾客也渐渐消失。大过年的,各家都爱喜庆,谁也不会没眼色地跑来有丧事的人家找晦气。秦家人过了一个安静而温馨的新年。
秦含真窝在自个儿屋里,坐在炕上一边嚼着新来的灶上婆子做的糕饼,一边看书温习祖父教过的功课时,心里只念叨一件事。
表舅说好了要送来的人,怎么还没到呢?
第二十一章 临行
吴少英当日见秦含真身边少人侍候,又听闻牛氏打算给家里添丫头,便主动表示会给表外甥女送一两个人来。若照他当时的说法,年前人就该送到了。
但如今已经过了大年初三,秦含真还未见到人影,心里自然免不了疑惑。
吴少英在县城里有房产,也留下了几个人手,本意是为了照看姨母关老太太一家。因秦含真心中担忧,秦老先生还打发人去问过。据那边的人回话说,吴堡老家并没有特别的消息传来,想必吴少英一切安好。说好的人没按时送来,大约是遇上了什么变故,应该没什么要紧的。
秦含真放下了心,想着反正元宵之后,表舅就到了,她身边如今已经有了春红夏青,并不缺人使,就算表舅送的人来不了,又有什么关系呢?便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从京城侯府来的男女仆妇,如今已经渐渐习惯了在三房的生活。秦家大宅自然比不得京中的侯府,秦老先生夫妇俩多年来又是节俭惯了,这些男女仆妇私下也曾经有过些闲言碎语。虎伯夫妻都是眼里不揉沙子的,没少喝斥。有一回遇到个仗着有个亲戚在侯府外院做小管事的男仆嘴碎,与虎伯顶撞了两句,虎伯二话不说就把他撵走了。
金象半句反对的话都没说,反而还另挑了好的补上来。那新来的嘴甜有眼色,比先前被撵走的知机得多,虎伯也就容下了,但见了金象,仍旧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金象也不在意,只一味伏低做小,小心讨好。侯府众人见他这般,倒收敛了几分。
下院发生的这些事,对上院的影响倒不是很大。几个丫头婆子都算是省心的。两个执事婆子见惯世面,也许心里对如今的三房也未必看得上,但面上是不会露出来的。鹦哥是丫头中的第一人,又是最委屈的那一个,她安份守己了,其他丫头也就不好出头了。百灵细心周到,又是个省事的,百巧也十分乖巧。牛氏起初对她俩没什么好感,几日下来就变了态度,对她们已经跟从前侍候过她的丫头们差不多了,赏钱赏衣料,都很大方。因此正屋是最平静无波的。
倒是秦含真那边,看似平静,水面下却有些波澜。
秦含真隐约察觉到春红不是个省油的灯,夏青聪明却不外露,也懂得分寸,倒还能稍微约束她一下。但她二人毕竟相熟,又都是从京城侯府来的,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回承恩侯夫人的院子里去了。没什么大事,夏青也不会与春红生隙,因此许多事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秦含真的奶娘张妈是个没什么心计的性子,又比较嘴碎,容易轻信他人,哪里是春红的对手?没两天就被她收服了,叫她支使得团团转,问她什么话,她都能照说不误。如果不是秦含真并非真正的小孩子,心里门儿清,只怕她的屋子**红把持了,她还不知道呢。
秦含真心中还拿不准这春红到底想干什么,见她对张妈也没有明显的恶意,只是有些掐尖好强,事事都想争先罢了。只要她没插手强管自己的事,秦含真也没打算对她怎么着,心里却已经拿定了主意,到了京城后就把这丫头退回去,在那之前却是不好退的。怎么说春红也是伯祖母承恩侯夫人院子里的三等丫头。祖母已经拒了一个鹦哥,算是驳了伯祖母的面子,再来一个,可就不好交代了。
秦含真冷眼旁观着春红的所作所为,一旦发现她有些不安份的小动作,就想法子提前掐断,叫她不能得逞。短时间内,还算相安无事。同时,秦含真也有意重用夏青一些,有事只叫她上前,倒把春红给疏远了几分。夏青聪明,也察觉到了,乐得配合。她们这些长年在内宅里生存的丫头,绝不会有谁傻到主动放弃主人青眼的。
倒是春红看不清形势,只把秦含真当成了小孩子,以为说几句好话就能把人哄住,见夏青比自己更得脸,还在私下里说些酸话:“妹妹平日瞧着老实,没想到攀高枝儿的手段这般了得。日日做出这副温柔和气的模样来,怪不得三姑娘更喜欢你呢!”
夏青无奈地看了她一眼,什么话都没有多说,心想:三姑娘小小年纪,就聪明过人,比京城侯府里的大姑娘都不逊色。春红一举一动都落到人家眼里了,叫人耍得团团转,还懵然不知,就算自己有心助她一把,都无从下手。也罢,难得自己得了三姑娘青眼,还是不要为了春红,得罪三姑娘的好。自古以来做墙头草都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自己应该牢记自己的身份,认清自己的立场,只管做该做的事就好。
秦含真就这样度过了一个表面平静,底下却小波澜不断的新年。转眼间,元宵节也到了。秦家只是应节地吃了元宵,就没有别的庆祝活动了,但县城与村子里都热闹得很。白天里村民们聚在一处扭秧歌,晚上又请了道士来打铁花。秦含真站在上院台阶上,远远就能瞧见村里一片火树银花,璀璨夺目。
她暗暗叹了口气,心想这就是打铁花吧?从来只在电视和网络上看过,却没有亲身经历过。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却只能远远瞧着,真是可惜。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见到吧。
元宵节过后第三日,吴少英就到了。
他来了之后,先向秦含真道歉:“表舅食言了,先前答应送你的人,本来都到米脂了,不知何故,到了县城落脚后,忽然跑了。这边主事之人觉得没脸,也不敢跟你们说实话,过了初三才报到我那里。”
秦含真虽觉得奇怪,也不大在意:“没什么,其实我这里已经够人使了,再添人倒显得有些多。表舅不用担心的。”
吴少英苦笑了下,却觉得自己没了脸面,心中有些郁郁,实在不理解那对兄妹明明说得好好的,为何忽然变了卦。考虑到他们境遇可怜,他还不忍心去告官,叫人抓逃奴,只好就这么放过他们了。
吴少英是从吴堡骑马赶过来的,只带了两位护院,两位长随,各骑了一匹马,赶了两辆车,也称得上是轻车简从了。
相比之下,金象主持的秦家车队,则要夸张得多。马车少说也有二十来辆,除去三房祖孙坐的两辆,虎家与三房丫头婆子们坐的四辆,剩下的不是拉行李的,就是拉其他落选仆从的,还有两辆专门腾给了何氏带来的那群人。
那些丫头婆子中,有人觉得何氏失势,自己回了大同也没什么好果子吃,还不如留在附近另寻活计;也有人觉得大同更繁华,回去了更好过;还有人见了秦家大宅里的动静,觉得跟着老爷太太比回二房更有前途的,巴望着能搏一个差事。因此想要跟着秦家人走的,倒占了七成。两辆车,只是勉强塞下这些人而已。这时候也不分什么等级体面了,能有个位置就算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