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楼春(下)——Loeva
时间:2018-09-01 09:34:20

  那日受审的犯人并没有认罪,就因为扛不住受刑晕了过去,但刑部正面临极大的压力,时任刑部尚书勒令部属必须在三日之内审出结果来,否则就要处罚无能的手下。那天已经是三日期限的最后一天,许大老爷与两位同僚共同审讯,觉得证据明明已经很充分了,案情也清晰明了,连指使他的人是谁,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却因为犯人迟迟不肯认罪,并说出指证幕后指使者的关键证词,就陷入了僵局,再这样下去,只怕他的仕途也要受累。许大老爷不甘心,与两位同僚私下商量后,便抓着已经失去意识的犯人之手,在他们写好的供状上按了手印,并且由在场负责记录的一名擅长模仿字迹的小吏动手,在供状主伪造了犯人的签名画押。
  等到犯人从昏迷中醒过来,想要喊冤,也已经晚了。这件案子当时完结得很快,幕后黑手也很快被捕了,而且不等审判结果下来,便在狱中畏罪自尽。犯人则依律处斩。案子的宗卷被归了档,立了功的许大老爷等人也得到了时任刑部尚书的夸奖,随后平步青云,自不必再提。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一名外放多年、终于调职回京任职的官员却无意中透露了一件事,那就是在那位所谓的幕后黑手密会犯人,并对他下达指令,命其去行凶的那一天晚上,这位官员曾经在一处僻静地点遇见了正在钓鱼的前者。从地点上来看,若这官员遇见的真是正主儿,那所谓的幕后黑手根本不可能在同一晚上与犯人密会。那官员在这场偶遇后不久就外放边城多年,不曾回过京,也不知道那偶然遇见过的路人被卷进了什么大案。他说出这件事时,也没把它当一回事。虽然有好事者联系起两种说法,认为那很有可能是一场冤案,但大部分的人,还是觉得这官员记错了日子,并不放在心上。就连那官员本人,也从一口咬定自己没有记错,慢慢地转变了态度,觉得自己可能真的弄错了日期,更别说旁人了。
  但如今情况不同了。刑部内部的积年小吏,酒后泄露了实情,那所谓的供状根本就是许大老爷等人伪造的,那案子说不定还真的是冤案!死了的人白死了,还背负着污名。那人也不是无名之辈,至今还有庞大的宗族,还有族人凭科举晋身,入朝为官。他们过去把那位族人视作家族的耻辱,无时无刻不想着要洗刷这份耻辱,如今若能证明那位族人是受了冤枉,那他们的家族立刻就能洗脱罪名,重获清白名声!
  一场轰轰烈烈的翻案行动就这样掀开了序幕。当年的证人大部分都还活着,卷宗也都是齐全的,甚至连办案人员都大多仍在部中任职,想要翻查,难度固然有,但并非做不到。曾经参与过伪造供状的其中一名官员承受不住压力,向上司承认了事情属实,许大老爷与另一名参与了伪造行动的官员,处境就立刻变得艰难起来。
  许大老爷的身体其实不是很好,近日更因为老妻病重,人也变得憔悴了许多。如今再受到如此重大的打击,整个人都瘦了两圈,脸都瘦脱型了。
  虽然那冤死之人的家属嚷嚷着要翻案,要惩诫当年渎职的官员,可真要追究起来,牵连的人太广了。当年那桩案子,真的是只差一份供词而已,其他的证据都证明了幕后黑手的身份,结果也是几乎所有人都认可了的。许大老爷至今都觉得自己不曾冤枉了谁,顶多只是办事急功近利些罢了。他觉得这桩案子根本翻不了,不能因为他伪造了一个画押,就说有罪的人是无罪的。
  许大老爷坚持己见,但第三位参与了伪造行动的昔日同僚,却为流言所苦,一时想不开,心里又后悔,就在家中后花园跳了湖。虽然人是被救回来了,但也因为受凉,大病了一场,元气大伤。没过两日,就听说头一位认罪的旧同僚被革了职,带着家眷灰溜溜回乡去了。虽说身家性命都不曾受到影响,但他这一回去,名声大打折扣,只怕将来的日子不太好过。
  许大老爷到这时候,才开始为自己担心起来。同时同下决定的几个人,一个被革了职,一个大病一场,部里也有小道消息,说这人估计要以告病的方式中止仕途了,好歹能保得一个体面,不用等待上头下令革职。许大老爷不知自己该怎么办,连参与过的小吏都被逐出了刑部,难不成他也要离开?翻案的事,估计是雷声大,雨点小,毕竟是刑部上下都认可了的案子,万一翻案,刑部的面子就要丢光了。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小吏的几句醉后胡言,便让所有人都丢脸?
  然而,刑部对外不宣扬,并不代表不会内部处理犯过错的人。其他人都受到了报应,许大老爷若是没点表示,万一尚书大人看他不顺眼了,也将他革了职,那可怎么办?到那时候,就连许家几辈子的老脸都要丢光了!
  可是,若就此寻个借口致仕,即使能保得一时体面,许家的声望权势也要一落千丈。许二老爷、许大爷与许二爷叔侄三人不是低品阶的小官员,就是不曾入仕。没有了许大老爷的官位撑着,许家又怎能在京城高官人家的圈子里立足呢?许峥连会试都还没有参加,许嵘更是连秀才功名都不曾考取,女孩儿们也不曾正式定亲,这时候许大老爷离任,小辈们的处境与前程就更加艰难了。即使有承恩侯府这门姻亲撑着,许家也会大伤元气。就象秦家二房,虽然已经分家出去,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外戚人家,皇后亲侄。只因秦伯复失了官职,如今才不到三个月,就连一向仰仗他们的姻亲薛家,也有胆气向他们叫板了。
  许大老爷不愿意让自家落入这等境地。
  然后有些事,并不是他不愿意,就能逃避得了的。
  许大老爷错判了冤案的消息迅速在朝野之间传开了。那所谓受冤之人的族人到处宣扬此事,要为死者伸冤。连住的地方离京稍远的另一名同案犯的家属,也跳出来说自家人同样死得冤枉,是被屈打成招了。许大老爷的名声一败涂地,他越是否认自己有错,旁人对他的非议就越多。不少人都觉得他脸皮太厚,人品不正,明明做错了事,还没有承认的勇气。哪怕是当时与他一同犯下大错的两名官员,也都勇敢地认了错,并且辞去官职,以示悔过。许大老爷迟迟不肯认错,分明就是恋栈权位!
  刚进四月,许大老爷的丑闻在京中便已传得人尽皆知,就连许峥,也开始受到影响。昔日与他交好的几位才子,都隐隐疏远了他,还有跟他交情最好的一位师长,私下劝他回家劝一劝老祖父,不要再倔下去了,早早请辞,做个忏悔的模样来,好歹要保住许家的名声。虽然外头的议论一时间会不大好听,但过得几年,事过境迁,许家还有年轻一代,还有机会东山再起。但若是许大老爷连官身与体面都一并失去了,许峥一个人又有多大的能耐,能重新撑起许家门楣?只怕光是他祖父的丑闻,就足以断送一个年轻举子的前程了。
  许大老爷无计可施,他甚至还去了承恩侯府与妹妹商议。可是这种事,承恩侯府又能帮得了他什么?外戚又管不着刑部。若是去求永嘉侯秦柏,秦柏对许家并没有多少好感,乐意不乐意且不说,提起当年的案情,秦柏对许大老爷的做法也颇有微辞,恐怕还不肯帮他呢。
  许大老爷最终还是忍痛上了折子,声称自己年纪老迈,请求告老。皇帝也不知是不是听说过什么,干脆利落地允了他。他迈出皇城大门的时候,回头看着身后那巍峨的重重殿宇,想起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再看一眼自己眼下的落魄,整个人就象是浸了冰水一般,冷透了。
  许大老爷回家后就病倒了。许家乱成了一团。所有人都惶恐不安,不知道今后要何去何从。
  得了消息的许氏赶紧下帖子请了太医上门为许大老爷医治,自己也打发了心腹丫头来看望兄长,还明言改日会亲自过来一趟。
  许大爷向衙门告了假,躲流言的同时顺便回家照顾生病的父亲。
  至于许大奶奶,则要负责照顾婆婆许大夫人。刚刚来到许家的鲁大小姐鲁善祥,也不能待慢了。她只得让两个女儿给她打起了下手。
  许二老爷带着儿子,应对着每日上门探病的各路宾客。
  许二奶奶提前结束了圈禁,“好心”地帮助妯娌主持中馈。
  许嵘平日里也认得不少朋友,便出门去到处打探外头的消息。虽然许大老爷已经告老辞官,但刑部那边若真的决定要翻案,影响才是最大的,他得要打听清楚一点才行。
  只有许峥,除了束手无措,什么忙都帮不上。
  他活到今年二十岁,内心头一次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迷茫。
 
 
第二百三十四章 劝母
  许大老爷过去做下的错事,短短一个月之内,就传得全京上下皆知,被逼得主动上书辞官。这里头若说没有人推波助澜,是绝不可能的。
  许氏没费什么功夫,就查到了亲家姚家与王家在这次风波里的影子。这王家并不是指在蜀王父子与广化王伏法之后,就一直老实得象只鹌鹑一般的王大老爷家,而是自从王二老爷去世后,就一直低调度日的王二老爷家。后者家中只有一位王二夫人,守着刚从老家族里挑选出来的一个小嗣子,在旧日老宅中深居简出,除了至亲,很少与外界往来。但是关心这孤儿寡母的人并不少,除了嫡亲的女儿姚王氏,嫡亲的外孙女儿姚氏,以及一墙之隔的长房王四爷以外,还有不少王二老爷生前的同年、同窗与故交。这些人形成了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脉网,平时不会做什么特别的事,但在有需要的时候,还是能发挥出不小作用的。
  就象这一回许大老爷的旧案被翻了出来,就有一位王二老爷的旧日门生起了大作用。后者是刑部的一名官员,许大老爷在旧案中伪造过的供状,就在他手里过了不知多少次,连那伪造犯人笔迹的小吏,酒后吐真言的小吏,以及第一个承认伪造行为的官员,全都跟此人有过密切接触。
  许氏立刻就想到,这是儿媳妇在报复自己,报复许家!
  卢普与秦幼珍夫妻已经答应了云阳侯府的提亲,两家正式订下婚盟,眼下正在准备过定之事。卢普职责所在,先行一步前往长芦上任,秦幼珍带着儿女们留在京城,为长女的婚事做准备。她与云阳侯夫人来往几次,相处得很好,从蔡家人的言行中,试探出对方已经打消了把蔡元贞嫁给秦简的念头。
  秦幼珍是个有心人,她隐约觉得这事儿说不定跟蔡世子向卢悦娘提亲有关系,联姻这种事,有一对就足够了,用不着两对,云阳侯府的儿女们,何必非得跟秦家绑在一块儿?但以秦幼珍的精明,又怎会让许氏与姚氏认为,卢家女儿的婚事连累了秦简的姻缘呢?因此她回到承恩侯府后,对许氏与姚氏说的是,蔡家那边听了许家的一些话,担心秦简跟许岫真的有婚约,已经打消了先前的联姻念头。卢悦娘的婚事,乃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的结果。
  这样的说法,无论许氏还是姚氏都没有起疑心。前者是知道许家那边,许大夫人曾经公开说过坚拒蔡家婚事的话,兴许是消息传到蔡家人耳中了,理亏的是许家人;后者则是对上了丈夫先前的说辞,心头的恨意完全无法消解,对付许大老爷的手段也更狠了些。许氏一猜出姚氏在报复许家,略一调查,就发现了证据,但因为有秦简婚事受阻一事在前,她也认定了姚氏这么做的原因所在。
  许氏非常恼火,但她没法把儿媳妇叫过来训斥。姚氏并没有陷害许大老爷,只是把许大老爷做过的错事揭露出来而已。倘若许大老爷没有犯过错,姚氏也就没空子可钻了。辞官是许大老爷自己下的决定,外界的舆论则是当年被擒拿判处的犯人家属掀起来的,许氏难道还能拿这种事做理由,惩罚儿媳妇么?她固然可以私下教训姚氏,却只能在口头上训斥两句,还难保姚氏不会祭出大道理来反驳她。更进一步的处罚方式则是完全行不通的,许大老爷辞官,与许家外嫁的姑太太的儿媳妇能扯上什么关系?真的把两家私底下的纠葛公之于众,让所有人知道秦家长房婆媳为何不和,真正理亏的,就是许氏了。
  许氏做了多年的承恩侯夫人,也是要脸的人。她甚至还要在外人面前承认许大老爷当年确实有错,那么做不应该,总不能转过身就打了自己的脸,惩罚自己的儿媳妇。
  许氏心里憋屈极了,她只能把长子叫过来,私下哭诉,让他去说一说妻子,不该对舅父下这样的狠手。自家人有什么怨言,完全可以私底下拿出来说明白,对亲友用这样的黑心招数,实在是太无情了。许家如今元气大伤,连名声都受了损害,许峥兄弟姐妹几个连亲事都还未定呢,许大爷与许二爷日后的前程就更加艰难了。
  秦仲海平静地听完了母亲的抱怨,却没有立刻答应她的请求。他只是静静地看向她,看着她近日发间新添的银丝,叹了口气:“母亲,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句话虽是俗话,却不是没有道理的。姚氏心里存了怨气,您却压着不许她发泄出来。她心里不快,想给许家添些麻烦,只能说是小打小闹而已。事情会闹得这么大,是因为大舅自己犯的错。那冤死的人至今还不曾翻案呢,与大舅一同犯错的官儿都已经认错辞官,独大舅还在硬撑着,非说自己没错,人家不曾受冤枉,而是有罪之人。您说,那些死者亲族又怎会与他善罢干休?事情闹到今日的地步,大舅的错更多一些,您要我去教训姚氏,这不难,可姚氏即使嘴上赔了礼,心里也不会服气的。”
  许氏心中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只是她心里憋屈呀。她红着眼圈道:“你心里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你大舅这回是受了我的连累了!他做了几十年的官,兢兢业业,不知审了多少案子,洗刷了多少人的冤情,就因为一件陈年旧案,他办事急功近利了些,就遭了这么大的打击,名声扫地,连许家祖上的名声也受了牵连。他难道就不冤枉么?!我知道姚氏怨我,但她跟我过不去就是了,为什么非得拿许家开刀?!”
  秦仲海看着她:“母亲,姚氏不会对您做什么的。您是我的母亲。况且,若不是许家行事太过,我们家的孩子也不会受那么大的委屈。姚氏会怨恨许家,也是人之常情。不瞒您说,我心里也怨着大舅与舅母呢,只是顾虑到您,不曾说出口罢了。”
  许氏听了,眼泪立时就掉了下来:“你怎能这样说?你大舅母是不该嫌弃锦华,可你大舅并没有对不起你的地方呀?!许家与你我血浓于水,并非别家姻亲可比的。就算真有什么仇怨,私下说开就是了,何必非得闹到这个地步呢?”
  秦仲海见她还在惦记着许家损失掉的名声,只能心中暗叹了。他劝说许氏:“峥哥儿已经是举人,好生温习,明年春闱若能考中进士,许家便后继有人了。他们家在律法上有数代人的沉淀,只要能入仕,本身又有才干,还是有望重振门楣的。大舅做下的错事并非旁人无端陷害,只能说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他当年因为那桩案子立下了功劳,此后平步青云,如今又因这桩案子不得不致仕,不过是因果循环罢了。人生在世,怎能只想着沾好处,却不想付出代价呢?您也不必太为许家担心。许家熬上几年,还有出头的一日。”
  许氏咬咬牙:“仲海,峥哥儿的亲事……”
  她话还未说完,就被秦仲海打断了:“峥哥儿不是已经定下鲁家女儿了么?这是大舅母亲自做主定下的亲事,都已经跟鲁家说好了,不可能变卦。母亲,锦华是女孩儿,名声最要紧不过,她从前已经吃过亏,实在无辜可怜。您就多怜惜她吧,别再让她受流言所苦了。她总归是您的亲孙女儿!”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