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顾三郎
时间:2018-09-22 09:49:26

  娄勇被打下马,三千营的气势一泄,五柳队一鼓作气,把球压在三千营的半场,顾桓意气风发、挟着一往无前的气势,与队友们配合默契,梅开二度,赢得满场喝彩!
  一场终了,终是五柳队险胜了一球。
  如雷般的掌声响起,一名内宦下台请五柳队的众队员上前接受皇帝的嘉奖。
  平郡王世子陈煦作为队长,走上了高台,其余队员在阶下跪着,个个满脸红光、兴奋、激动、荣耀。
  顾桓也垂着头跪着,接过赏赐。
  “定国公府三公子顾桓?陛下命你上台觐见。”一名中年内侍走过来,看着顾桓说。
  “是!”顾桓朗声答应,利落地站起身来。
  内侍打量了他一眼,语气和蔼地笑道:“顾三公子,请随咱家来。”
  “有劳内宦大人!”顾桓恭敬地让内侍先清,落后半步跟随。
  内侍的笑容更真诚了些,懂礼貌的孩子,总是讨人喜欢的。
  走上高台,空气中立刻弥漫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庄严肃穆之感,全副装备的龙禁卫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红色飞鱼服闪耀着光芒。
  在这种气氛下,顾桓也不由得紧张起来,深吸了一口气,脚步尽可能平稳地走上前,按照记忆中的面圣礼节,中规中矩地行了大礼,口呼万岁。
  “起吧。”天启帝的声音沉稳庄严。
  “谢陛下。”顾桓利落地站了起来,头却低着,目光所及是一块明黄的衣角。
  “顾桓?”一旁的皇后笑着说,声音温和:“抬起头来,让本宫看看。”
  顾桓依言抬起头,却不敢直视帝后,目光停留在那团龙飞腾的龙袍上。
  “是个精神的孩子!”皇后笑着说,“陛下,你看如何?”
  “不错。”皇帝淡淡地说,又看向顾桓说道:“顾桓,十二皇子的一个伴读日前病了,如今缺了一人,你可愿意做十二皇子的伴读?”
  虽是问句,语气却不容置疑。顾桓连忙跪下谢恩。
  心中翻江倒海,爹啊!你又坑我!伴读啊……那就是陪皇子读书?说起来,这么荣耀的事,难道不是应该落在他二哥头上?怎么就选中他呢?
  好端端地让他必须在端午赛下场,果然有问题!早知道……刚才就悠着点了……出什么风头啊……
  十二皇子是王贵嫔所出,今年十四岁。王贵嫔是王皇后的族妹,同样出自山东王氏,可以说,天然是三皇子一系。
  三皇子作为嫡皇子,在朝中还是有一定势力的,怎么又和定国公府扯上关系?关键是……他那个真正生有反骨的爹到底在谋算什么?
  他觉得自己成了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只能安慰自己,好歹这棋子,也不是谁都能做的。
  顾桓一时心思百转,脸上不由得带出了一丝。
  皇帝看着那张小脸上的纠结、后悔、紧张……心情倒愉悦了起来,这个少年虽然脾气凶悍、身手了得,却到底还是个孩子……
 
 
第23章 伴读
  端午节后,天启帝下了一道旨意,京营提督内臣孙和调任泉州海军提督。
  虽然朝中早有风声,但明旨一出,朝中上下仍然一片哗然。
  与此相比,定国公府三公子被选为十二皇子伴读一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但对于求知堂的小少年们来说,这两件事都让他们措手不及,伤感了几日。不仅顾桓从此离开求知堂,去上书房做伴读了,连孙远也要随父南下,从此山高水长,后会不知何期。
  倒是韩文瑄开解众人:“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何必伤感。阿桓就在京城,休沐日自可相约,就是阿远,山水有相逢,总有相见之日。”
  众人想想,觉得有理,又有人打趣了一句:“别人不知道,但韩大哥和阿远肯定会再相逢的!”
  “就是就是!小舅子是要送亲的!”
  “……唉,说起来,孙姑娘有没有让阿远你带话?……”
  “……还真有啊?快说快说……”
  少年人说说笑笑,很快将离愁抛诸脑后……
  顾桓看着,淡淡地笑了笑,年轻真好……只可惜这些少年们总有一天会长大,要面对这个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世界。
  就是朝堂上那些汲汲营营的大人们,年少时又何尝不是风流肆意、走马章台?
  定国公府,顾桓再次来到了顾琏的书房,时光荏苒,院子里那棵大樱桃树又挂满了红艳艳、沉甸甸的樱桃,令人垂涎欲滴。
  顾琏顺着顾桓的目光望去,笑了笑:“时间过得真快?去年这个时候,你还得了我一千两银票。”
  “已经用得差不多了。”顾桓连忙接道,双眼期待地看着他的父亲。
  “败家子!”顾琏笑骂了一句,从柜子里抽出一个木盒,拿出一叠银票,看也不看地递给顾桓,说道:“拿去吧!省得你惦记!”
  “父亲这么说,怪不好意思的。儿子哪能要父亲您的银票呢?”顾桓一边推却着,一边快速地把银票塞进袖子里。
  嘴里说着不要,身体倒怪老实的……
  顾琏失笑,语气温和地说:“如今还在文华殿读书的,只有十一、十二、十三皇子,每位皇子有四个伴读。十二皇子的如今的三个伴读,一个是中书舍人孔闻政的幼子孔贞明,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职,是天子近臣。另外,孔闻政出身衍圣公旁支,是孔圣人第六十二代孙。”
  顾桓立刻肃然起敬,读书人嘛,对孔圣人的后人自然心存几分敬畏。
  “另外一个是东阳长公主的幼子魏伦。东阳长公主是廖太妃所出,与陛下不甚亲近,但到底是宗室。还有一个是临江伯的庶孙江淮,少有才名。”
  见顾桓神色认真,顾琏暗自点点头,接着说:“你年纪小,在宫中要谨言慎行,却也不必胆小怕事……”
  烛光摇曳,顾琏语气温和地殷殷嘱咐,神色中带着关切,就如普通人家即将送孩子上学的父亲一般……顾桓心中一暖,沉着认真地听着,没有半分不耐。
  夜色沉沉,天上繁星闪烁,顾桓迎着习习晚风走回赏星阁。
  文华殿中的先生都是学富五车的翰林学士,还有六部官员来讲学,可以说是天底下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堂”,在这样的地方读书,考个进士应该轻而易举吧?
  顾桓想着,脚步也轻快起来,对做伴读的忐忑也散了几分,前路迷茫?走下去就知道了!
  过了两日,杨夫人身边的大丫鬟璎珞领着几个小丫鬟,捧着一些新衣服和书袋走进赏星阁。
  兰英和连萼连忙迎了出去,顾桓也放下了手中的笔,笑道:“璎珞姐姐怎么来了?”
  璎珞恭敬地福了福身,才笑道:“夫人命我送些新做的衣服和书袋来,给三公子上学穿用。”
  顾桓连忙命大丫鬟接过,又朝主院的方向施了一礼,才道:“晚间我亲自去谢母亲。”
  璎珞放下东西,寒暄了几句就带着人离开了,兰英送了出去。
  连萼看着满塌的新衣服,笑道:“公子可要过来看看?”
  顾桓看着满塌的彩绣辉煌,也来了兴致,走过去一看,衣服都是些月白、天青、淡蓝、浅青色系,缂丝的料子,梅花、竹子、祥云等纹样,圆领长衫的样式,清雅俊秀中又不失富贵。
  “收起来吧。”顾桓笑了笑。正所谓时过境迁,只是一年而已,自己的境况却已大不同。
  端午七天的假期一过,皇子们就要开始上学了。
  这日一大早,顾桓去正院请安后,就穿着新衣服,乘着定国公府富丽堂皇的马车朝皇宫而去,开始了他的伴读生涯。
  马车经过东安门,在文华门处下车,进去就是文华殿了,小皇子们就在文华殿读书,往前经过两道门就是奉先殿,皇帝处理日常事务之处。也就是说,皇帝要想查看儿子们读书的情况,只要过两道门,很快就能到了。
  顾桓一下马车,就看到了好几个唇红齿白、衣饰华丽的小少年,其中三个少年正站在一起谈笑,看到他下车,其中一个年长些的少年眼珠转了转,朝他走了过来。
  “你是定国公府的顾三公子?”少年笑了笑,自我介绍:“我也是十二殿下的伴读,我叫孔贞明。”
  顾桓连忙迎过去,不失恭敬地行礼:“孔大哥好。”
  看到顾桓态度恭敬,孔贞明也谦逊地回了一礼,给他介绍另外两位伴读。
  体型微胖、浓眉大眼的是东阳长公主的幼子魏伦,另一个五官清隽、眉眼间带着几分清高的是临安伯的庶孙江淮。
  见到顾桓过来打招呼,江淮中规中矩地回了一礼,魏伦却是冷哼一声,假装没看到顾桓一般,甩袖往里走。
  顾桓讨了个没趣,嘴角抽了抽,新同学看起来不太好相处的样子啊,真是出师不利!
  偌大的文华殿此时空荡荡的,除了几排桌椅外,旁边还有两排书架和茶水柜。此时两个小太监正在屋子角落里煮着茶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伴读们拿着各自的书袋找到位置坐下,正中最靠前的三个位置是三位皇子的,顾桓看到其他人都已坐好,魏伦和江淮之间有一个空的位置,就抱着书袋过去坐下。
  看到他坐在那个位置,魏伦脸色一变,冷笑着说:“那是陆胥的位置!”
  陆胥就是十二皇子原先的伴读,岳麓书院山长的孙子,与魏伦是表兄弟。
  顾桓神色不变,淡然说道:“现在是我的了。”
  魏伦眼角一跳,“腾”地站了起来,正想怒斥,却见小太监进来禀报,三位皇子来了。魏伦只能住口,忍气瞪了顾桓一眼。
  众伴读连忙站起来,面朝门外,躬身行礼。
  十一皇子走在最前头,温和地笑着让众人起身。
  三位皇子走到各自的座位坐下,内侍们迅速摆好锦缎椅垫,笔墨纸砚,笔洗笔架等等。
  顾桓抬头望去,只见十一皇子陈暄居中坐着,眉目俊逸,带着几分矜贵,正是抽条的年纪,身形显得有些瘦削,穿着一身银白色圆领祥云纹锦袍,头上裹着玄色纱囊,额上围勒着蓝宝抹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左侧坐着的是十二皇子陈易,他神色肃穆、正襟危坐,脸色却有些苍白,穿着一身天青色的锦袍,显得文质彬彬,却又有几分病弱。
  右侧坐的是十三皇子陈旬,是陛下最小的儿子,此时不过十二岁,穿着一身大红锦袍,围勒着鸽血石抹额,富贵无双,一张圆圆的脸上,一双大大的杏眼此刻正好奇地向顾桓看去,与顾桓的视线对了个正着,粲然一笑。
  顾桓回之一笑,心道,真是龙生九子,个个不同。
 
 
第24章 皇子
  不多时,先生进来了,是个身着六品官服,年约三十来岁,相貌儒雅的中年男子。顾桓回想了一下事先了解的文华殿先生资料,知道这个应该是翰林院侍讲学士鲁修之。
  大周朝尊师重道,皇子和伴读们全都站起,行了弟子礼,先生安之若素的受了。
  鲁修之清了清嗓子,开始上课,他主讲的是《史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皇子们不用考科举为官,却要从历史中吸取皇朝更替的经验得失。
  这对于顾桓来说是新的课程,在求知堂是不学的。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成荐虞舜,曰可……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
  因讲的是上古圣贤,鲁修之一脸肃穆,读完原文后,他就开始讲解。
  《五帝本纪·虞舜者传》讲的是尧禅让帝位与舜的事迹。
  一节讲完,鲁修之环顾殿内,只见众位学生都一脸专注地听着,只有十一皇子陈暄,脸上带着不屑和嘲讽。
  鲁修之皱了皱眉,问陈暄:“十一殿下可有见解?”
  陈暄见先生问自己,笑了笑反问:“尧真的是心甘情愿禅让的吗?”
  鲁修之一脸庄重地说:“丹朱愚顽、凶恶,不能用。尧传位于舜,是顺应天命。”
  “先生的意思是天下有德者居之,不以血脉而论?”陈暄点点头说:“曹氏篡汉,司马篡魏都是顺应天命,我没有疑问了。”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鲁修之满脸郁卒,连忙解释上古时的民风、习俗。
  顾桓看着这位鲁翰林满脸苦闷,忍不住低头偷笑,十一皇子这种钻牛角尖的学生,做先生的最害怕了!
  一个时辰之后,课间休息时间到。鲁修之终于松了口气离开了。
  给皇子们上课,听起来荣耀,其实挺不容易的,尤其这三位殿下的性格,都有些一言难尽。
  顾桓赶紧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见十二皇子懒洋洋地伸着懒腰向净房而去,赶紧跟了过去见礼。
  毕竟自己作为他的伴读,今后是要跟着他混的。一般来说,伴读作为皇子身边的人,将来都会成为皇子最初的班底,如果皇子成了为皇帝,那么这些人就会青云直上、一飞冲天。
  按说十二皇子应该礼贤下士一番,没想到他只是淡淡地点点头,说:“三哥和我说过你,我知道了。”
  说完就加快脚步朝净房走去……
  顾桓愣了愣,有些无奈,也去解决了生理问题,刚想回到课堂,就听到魏伦一声沉喝:“站住!”
  顾桓脚步不停,继续往前走。
  “我叫你呢?你聋了!”魏伦拦住顾桓,瞪着他。
  顾桓负手站着,冷冷一笑:“唤人不唤名,莫非东阳公主府的公子不用学礼?”
  “你说什么?!”魏伦气得额头青筋一跳,看有人往这边看来,又压低声音说道:“你随我来!”
  顾桓站着不动:“事无不可对人言,阁下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好!”魏伦咬牙切齿地说:“我问你,你是怎么顶了陆胥的位子?他明明没有生病!”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