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崔姑姑——小春贤
时间:2019-03-13 10:00:28

  崔世君问起霍云的日常饮食,得知他近日除了服药,水米不沾牙,不觉皱了眉头,火华一心急着上山,他道:“崔姑姑,我先走了,老侯爷那里少不得人呢。”
  崔世君点头,她道:“去吧,好生照顾老侯爷,要是有不妥,尽管叫人回你们奶奶,不要一味的惯着你们老侯爷。”
  “知道了。”火华答应一声,骑马去了,崔世君目送他走远,心事重重的回了崔宅。
 
 
第61章 
  崔世君说要到清华观去一趟, 崔老姑姑还有些疑惑,近来没听说谁家要算日子, 她自家的二姑娘再嫁,日子早就说定了,这会儿也不必再特意去请日子, 不年不节的, 往观里去做甚么?
  “好久没到山上走走,眼下衙门里一日比一日忙乱, 我想着早些把香油银子添上, 省得等年底又往山上跑。”崔世君笑着说道。
  崔老姑姑点了点头,她道:“这话很是, 早去早回,别误了回城。”
  陪着老姑姑说了几句话, 崔世君回屋换了一身衣裳, 仍旧带着阿杏和崔福,出城往清华观里去了。
  待到出城走了七八里路,野外一片萧条, 官道上来往的车马也比平日少了许多, 崔世君拢了拢衣裳, 和阿杏说起闲话, 她道:“翻个身就到过年了,忙完二姑娘的婚事, 家里过年的衣裳也该准备了。”
  阿杏回道:“这才到哪儿呢, 往年家里是冬月才开始缝制新衣, 算起来还有个把月呢。”
  崔世君大略算了一算,这一年,她在衙门当差,时常在各府走动,得了不少赏银,外加庄子和铺子上的出息,抛去家里的吃穿嚼用,不光有结余,还够家里过一个肥年,想到这里,崔世君脸上不觉带了笑意。
  阿杏看到姑娘神态安然,壮着胆子问道:“姑娘,咱们是不是去看老侯爷?”
  前日从侯府回来,自家姑娘心里就存着事,她看在眼里,却又帮不上忙,直到今日一大早,姑娘说要到观里烧香,阿杏猜想,姑娘说不定是去探望老侯爷。
  崔世君笑了,伸手朝着阿杏的脑门戳了一下,没有说话。
  马车一路到了山脚,待到下车,方知山里比山下冷多了,阿杏率先下了马车,跺着脚搓了搓手,说道:“忘了把姑娘的披风带上。”
  崔世君却不觉得冷,她下了马车,朝着山上走去,走了大半日,她们二人到了清华观,迎出来的是志文,崔世君洗手焚香,添了香油银子,闲坐喝茶时,崔世君问起霍云感染风寒之事,志文答道:“老侯爷喜爱清静,我们虽说住在一个观里,轻易见不到他,自他病了以来,也就见见通元师叔,前两日宁国侯府来了几个人,如今还住在观里呢。”
  崔世君想了一下,问道:“老侯爷这会儿在观里么,我去看看他。”
  “老侯爷病着,哪儿也没去,自然是在的。”志文唤来小道童,命他带崔世君去见老侯爷,走前,志文像是想起甚么似的,说道:“这次回山,老侯爷越发待人冷淡了。”
  素日,霍云也不爱理人,然而见到相熟的人,总还有三言两语,这回回到山里,常常闭门不出,他出身尊贵,刚病时观里就急忙请人去医,谁知久病不愈,要不是老侯爷派人拦着,志文早就报到侯府去了,毕竟他是堂堂宁国老侯爷,要是在他们清华观里有个好歹,谁能担待得起。
  崔世君随着道童来到后山老侯爷的住处,只见院子门口守着两个眼生的小厮,一问才知也是老侯爷的小厮,只是老侯爷平日使惯了火华,住在观里时,身边只带着火华,此次老侯爷病了,昨日霍嘉来探望,便把这两个小厮也带过来一起伺候他。
  崔世君听说霍嘉也来过,问道:“侯爷也来了?”
  守在门口的小厮与崔世君不熟,不肯多说,崔世君见此,又问道:“劳烦请火华出来,我想问他几句话。”
  旁边年龄稍小的孩子转身跑到院子里去叫火华,不大一会儿,火华出来了,他看到崔世君,惊讶的说道:“崔姑姑,你今日怎会上山?”
  崔世君回了他一笑,说道:“我到观里来添香油银子,想着上回你说老侯爷病了,便过来瞧瞧他老人家,不知老侯爷这会儿可曾醒着呢?”
  “醒着,醒着呢!”火华忙不跌的点头,他道:“崔姑姑,你等等,我去回禀老侯爷。”
  说罢,他叫崔世君等在门外,进屋去见霍云,彼时霍云刚服完药,正依靠在榻上看书,冬日严寒,地上拢着炭盆,盆里烧得好炭,没有一丝烟味。
  屋里静悄悄的,火华站在霍云面前,他双手垂立,说道:“老侯爷,崔姑姑来了。”
  霍云的眼皮撩起,停顿一下,他的视线随际落回手中的书上,火华见他不作声,拿不准老侯爷是甚么意思,前日回来时,他也曾跟老侯爷说起在侯府遇到崔姑姑,那时老侯爷跟这时的反应一模一样,一句话也不说。
  火华在心里嘀咕一句,他就是想着老侯爷独来独往,也就崔姑姑还能入他的眼,近些日子老侯爷每日拘在屋里,话也不说,药也不好好服用,崔姑姑来探病,说不定还能好生劝劝他,谁知老侯爷却像是不想见她似的。
  过了半晌,火华小心翼翼的说道:“前日崔姑姑得知老侯爷你病了,还特意叫我去问了几句话,想必她是特意来看老侯爷的呢。”
  “啰嗦!”霍云总算开口了,他放下手里的书,冷冷的说道:“我谁也不见,你叫她回去罢。”
  火华不敢多嘴,低头退出门外。
  火华一路回想着老侯爷冷冰冰的样子,哭丧着脸走到门口,他对崔世君说道:“崔姑姑,老侯爷让你回去。”
  崔世君怔住,她没有追问霍云为何不见她,只问道:“你家老侯爷吃得是甚么药,这两日好些了不曾?”
  “老侯爷吃了华大夫的药,今日看他脸色好多了,早上用了半碗米粥,这会儿正在看书呢。”火华说道。
  崔世君的眉头微微蹙起,她道:“看书最是费神,你们老侯爷身子没好,你怎么不劝劝他。”
  “我何尝敢劝,前日华大夫跟我一起上山,老侯爷还说我不听他的话,要赶我回去呢。”火华瘪嘴说道。
  他没告诉崔世君,这些日子,他家老侯爷心气儿不顺,火华伺候得战战兢兢,好不容易等来崔世君,原本指望她能开解老侯爷,不想老侯爷连她也不见。
  崔世君见他委屈的眼眶都红了,叫阿杏拿出几颗糖给他甜嘴,宽慰道:“老侯爷病了,心里不免有些郁气,你一片忠心,老侯爷和侯爷都是明白的。”
  火华难为情的笑了笑,说道:“伺候老侯爷原是我的本份。”
  说罢,火华想起一事,他道:“姑姑,上回你叫福叔还给我们老侯爷的图纸,我们老侯爷给烧了。”
  崔世君一楞,她失声说道:“烧了?”
  为了那张图纸,惹出许多事端,霍云从来便是随心所欲,当日他一时发恼,就要烧了苦心绘制的图纸,是崔世君舍不得他一片心血,强行留下来,没想到到底也没留住。
  火华说道:“那日老侯爷回山,姑姑叫福叔送来图纸,后来那张图纸就一直被夹在书层里,有一日,我替老侯爷找书,图纸无意掉出来,老侯爷看到了,顺手就将图纸扔进火盆里。”
  说起此事,火华还有些负疚,要不是他找出图纸,老侯爷也想不起来要烧了它。
  崔世君微微有些出神,她默默不语的站在门口,火华又不好叫她走,于是打发另一个小厮进屋伺候,他自己留下来陪着崔世君。
  过了大半日,火华腿都站麻了,再者天色不早,回城还得一段路程,火华劝道:“崔姑姑,冬日天短,你早些下山罢,免得在路上耽搁了。”
  崔世君回神,她朝着院内望了一眼,里外隔得有些远,看不清屋里的情形,只能见到院子里那棵柿子树,柿子树长得高大,树枝越过院墙,不过树叶早就落光,单剩几个红色的果实,孤零零的挂在枝头。
  “我先回去了,你好生照顾老侯爷。”崔世君说完这句话,意欲多叮嘱几句,又自觉冒昧,索性不再开口。
  “姑姑,我省得了。”火华嘴里答应一声,叫她放心,崔世君留下这句话,扶着阿杏的手走了。
  在她走后不久,霍云嫌火华话多,罚他在院子里跪了半日,这些崔世君自是一概不知。
  山里的天气变换无常,下山的路上,起了一阵北风,崔世君不禁打了一个寒颤,阿杏摸到她手上冰凉,懊恼的说道:“上山时出了一身冷汗,如今又吹了风,可别受凉才是呢。”
  崔世君不以为意,她道:“福叔还在等着呢,等回城就好了。”
  阿杏不再多话,主仆两人相扶相携下山,坐上马车启程回家。
  到了晚间,崔世君果然有些发热,她吃了两丸药,到第二日,症状加剧,不得不叫了郎中来看病,抓了几副药煎服。
  近来衙门公务繁忙,赶上崔世柔成亲,崔世君忙得脚不沾地,她并不常去宁国侯府,只偶然听说老侯爷的身子渐渐好转,不过崔世君自从前几日去到清华观,回来便染上风寒,兼有咳嗽气喘之症,服了药也时好时坏,总是不能痊愈,不出几日,崔世君形销骨立,崔老姑姑看了心疼不已。
 
 
第62章 
  一眨眼, 到了崔世柔出嫁的日子,冬日可爱, 越发显得崔家人个个喜气洋洋,新娘子崔世柔却与往日一般无二,她怀着身孕, 从前几日开始, 胃口大增,除了吃便是睡, 整个人圆润了一大圈, 夏小清最初送来的嫁衣,已被改了好几回, 最后崔世柔索性叫他们裁得宽大一些,省得隔三差五就要重试嫁衣。
  出嫁前几日, 崔福家的说她连着几日在巷子口附近看到陈盛容, 崔世君猜想或许是崔世柔怀胎,又要另嫁,令他勾起往日的旧情, 只是他二人缘份已尽, 只望着陈盛容能早日看清, 莫要做些无谓的事。
  崔世柔正在养胎, 陈盛容的事,家里谁也没跟她提起, 不过为免节外生枝, 崔世君叫来夏小清, 将此事告诉他,让他多加留意,成亲那日家里亲戚众多,万一陈盛容来闹场,岂不是要丢尽脸面。
  夏小清听说陈盛容敢来搅局,恨不得上门再揍他一顿,到底他还记得眼下就是他大喜的日子,不宜生出事端,于是夏小清花银子找来几个游手好闲的地痞,也不必打人,只叫他们每日盯着陈盛容,要是有甚么动向,就及时来报,到接亲这日,夏小清约了相好的兄弟们一起来迎亲,一来人多热闹,二来防着陈盛容使坏。
  一大早,崔家人忙得不可开交,喜棚是前几日就请人搭好的,另请来邻里手脚麻里的妇人帮着打下手,虽说崔世柔是二嫁,说好不需大操大办,到了这一日,家里仍旧来了许多客人,外面男客有崔世安和三姑爷毕远文招呼,女眷则由崔世君和崔世雅姊妹相陪,不久,阿杏来回话,说是河阳侯夫人和莫婉打发陪房来送礼,崔世君将人迎进屋,请她们喝茶,又和她们叙了半日话,方才起身往崔世柔的院子去了。
  此时,宾客来得差不多,迎亲的也快来了,崔世柔进到崔世柔的屋里,有四五个才留头的小丫头笑嘻嘻的围着她打转,都是亲戚家带来的孩子,另有两个中年妇人,一个是崔世柔的堂舅母,另一个是崔世雅婆家的婶子,到时由她二人陪送崔世柔去夏家。
  原本陪送的应该是女方至亲的女眷,然而崔家没甚么亲戚,唯有一个亲舅舅,还跟她亲娘一样走得早,剩下舅母随着表哥搬到青州,这回只托人送来贺礼,人并没赶回京城。
  此时,崔世柔穿着一身大红色百蝶穿花嫁衣,衣料是锦缎裁制,虽有些宽大,衣裙上的刺绣十分精美,佩戴的头面首饰也是京里时兴的样式,为了娶回崔世柔,夏小清一应聘礼都是上等的,惹来街坊那些三姑六婆说了许多闲言碎语。
  崔世君进屋时,崔世柔手里端着一碗酒酿汤圆,她一大早起床梳妆打扮,早就饥肠辘辘,如今她经不得饿,况且他们小门小户没那么多规矩,翠娘每隔片刻,就会送给吃食来。
  “看你,口脂都掉色了。”崔世君嗔道。
  崔世柔刚吃完汤圆,先前画得口脂颜色掉了,崔世君打开胭脂盒,崔世柔用簪子挑出一点抹在唇上,并道:“哪里这么麻烦,等会儿吃完又要掉色呢。”
  “还进甚么食,迎亲的快到了呢。”崔世君说道。
  “早着呢,外面打闹都得半日。”崔世柔吃饱了,便斜倚在引枕上歇息,没有半点新人的娇羞,崔世君看不得她这幅懒懒散散的模样儿,碍于有外人在场,她不好多说,便道:“要带的东西都清点好了么,你就爱丢三落四,到了夏家,要找东西又不方便。”
  “姨娘帮着清了好几遍,没有落下的,再说他家跟咱们家就隔着两条街,来回一盏茶的工夫就到了,回来取也容易。”崔世柔懒洋洋的说道。
  崔世柔本是嫁过一回,依着她的意思,婚礼一切从简,可惜夏小清死活不干,崔世柔是二嫁,他却是头一回娶媳妇,自家上回办喜事都忘了是甚么时候,何况有前一次的陈盛容比着,他自然想办得热闹喜庆。
  没过多久,徐姨娘来了,她欢喜的说道:“迎亲的仪仗到了前街,老爷让大姑娘你到前面去一趟。”
  “来了,这么快?”崔世柔连忙坐起身,她嘴里嘟囔着:“我还以为早着呢。”
  崔世君将她歪了的发簪扶正,又查看她的妆容,直到崔世柔盖上盖头,她怕崔世柔妆花了,说道:“别再吃了,要是实在肚饿,就在手帕里包些方便进食的点心。”
  交待几句,崔世君留下徐姨娘在屋里陪着崔世柔,独自往前厅待客。
  不一会儿,只听前院闹哄哄的,不时有人叫着‘新姑爷来喽’,一问之下,夏小清已带着他的兄弟们在喊门了,院内的大门早就下了栓,一帮子半大小子守着大门,起哄要他给喜钱,夏小清一心想赶紧把崔世柔接回家,大大方方的派发红封,足足闹了小半个时辰,就见一群人簇拥着夏小清进到二门。
  出门来迎夏小清的是崔世君和崔世安,并有崔家的三姑爷毕远文,崔世君抬眼望去,夏小清穿着一身红通通的喜服,乐得见牙不见眼,他身旁有个兄弟看他这般不庄重,用手肘捅了他两下,他这才收敛几分。
  陪同夏小清一起来迎亲的还有赵姥姥,她刚进门就看到站在门口的崔世君,便拉着夏小清说道:“新姑爷,快去见过老泰山一家。”
  夏小清三步并做两步走到崔世君面前,拱手喊道:“大姐,你受累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