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魔教卖甜饼——奶酪西瓜
时间:2019-04-05 08:06:50

 
 
第95章 
  苏门塔次的普通百姓,其实早就有了试探性接触崇明教的意思。
  先前碍于有了人命冲突, 在没有解决的情况下, 众人都生怕再出什么事端, 不敢靠近。
  等双方上头谈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苏门塔次的人知道了萨米特最后会受到的审判, 有些同情他。毕竟事后想当初怎么做最好,是一件更容易的方法。可真在那个时候, 比萨米特做得更好的人不会多。
  同情归同情,他们一样也认可了这一回的审判,甚至有不少人亲自为无辜的教徒做了花环。
  在苏门塔次, 送花环是他们对死者最真诚的祷告方式。
  焚天在苏门塔次,则算是军丧的最高等级。
  用最好的青龙木打造一口棺材, 搁在柴火之上, 棺材内放着众人送的花环,连里面的人头上都顶着一个花环。
  柴火下方摆放着无数的香草, 在燃烧时会掩盖住那些难闻的气味, 让整个仪式从味道到视觉,都充满了美感。
  与崇明教教徒们的观念不一样,苏门塔次的人从不畏惧死亡, 他们甚至觉得死亡是一件该高兴的事情, 会让他们前往另一个更快乐的国度。
  当然,这不代表着他们乐意被人侵略。
  举行焚天的那一天,舒浅也收到了一个不知道什么乐器,配合着苏门塔次的人们进行着这神圣的仪式, 用力吹着乐曲将这位教徒送走。
  火烧了很久,最后棺木与骨灰混合在一起,被放入了一个昂贵的瓷罐头中,送回了船上。
  舒浅会将他带回崇明,入土安葬。
  此事过去,生意还是要做的。
  崇明教和苏门塔次开始了第一回的交易,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逐渐也成了在别的地方那样。
  蜂拥而至的人群,用着各种金子银子,还有香料象牙来交换着他们想要的东西。
  甚至有一个权贵派人来问他们大象要不要。
  姚旭嗤笑一声,心想自家这船坐头大象,回头刚出海三十尺,他和大象一同海里沐浴。
  当然还有更可爱的小孩子,抱着一个自己家里人拿出的象牙制品,愣是不给卖,说要拿回去放在被子里一起睡觉的。
  最后导致那孩子的父母只能选择拿了别的东西再来换。
  到了临走的那天,苏门塔次的人们拥在海滩上,对着他们疯狂甩手,还告诉他们下回来的时候,这里会为了崇明教专门建造一个新的码头。
  就连臀部受创不得不卧床的萨米特,也被人搀扶着出来给他们送行。
  舒浅朝着他们挥手告别,直到看不清人影。
  于是,众人又过起了在海上赶船,每天苦哈哈吃海味的日子。
  苏门塔次是最后一个点,舒浅带着教徒折返回崇明,沿途还经过了几个补给点。
  姚旭在看地图的时候,眼尖点了图上一个颇为靠近崇明的位置:“我记得前朝这儿有个岛,后来荒废了,岛上的百姓纷纷就被哄上了隔壁州。”
  舒浅看了一眼:“荒废了重建要时间,我们在五岛拿补给,方便得多。”
  姚旭若有所思:“倭寇逐渐增多,五岛那儿其实并不算安全。”
  师华敏锐听出他话里有别的意思:“你是想要重建那个岛,还是想要打倭寇?”
  姚旭扯开扇子:“打倭寇明明该是朝廷的事,怎么一来二去都成了我们的事?我是觉得那荒岛可以让百姓上去居住,发现一下新的东西。你看苏门塔次岛上那么多的香料,我们从未见过。”
  不是说教中没见过香料。
  他们见过。
  但大约是苏门塔次的天气比寻常地方都要热很多的缘故,那里产出的香料,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都比舒浅等人在别的地方见到的多。
  舒浅想到香料,就想到了她这些天都忍不住要偷笑的事情。
  这还是出海了,她才终于敢笑出声来:“这回其实有一个意外之喜,不过苏门塔次的人没有太在意,我们大部分人也当成了普通的吃食。”
  师华和姚旭对视一眼,眼内带着疑惑。
  他们确实一直没有注意到舒浅有什么极为高兴的事情。
  唯有返程的时候,舒浅挥手挥得特别兴高采烈。他们还当是以为能回去了,舒浅才那么高兴。
  可是这都返程那么久了,他们只见着舒浅埋头写东西,也没见着舒浅兴奋跟他们说这个“意外之喜”。
  舒浅憋是真的能憋。
  她兴奋掏出了一本小册子:“玉米,我们也能称之为玉麦!这东西和红薯不同。上回在崇明教就有人说,红薯吃多了肠胃总是会有不适,这就还好。这里是我记着的做法,还有种植方式。”
  前有红薯十八式,后有玉米三十二吃。
  姚旭对那奇怪形状的吃食还真没有太在意。
  自打出了海,什么不曾见过呢?
  那些果子,有脑袋大恍若蹴鞠的,有奇形怪状恍若钩子的,有带一圈毛刺恍若海物的。几乎只有想不到,没有见不着的。
  区区一个被包裹起来的金黄色棒子一样的东西,真的没怎么入姚旭的眼。
  “苏门塔次的粮食应该基本都是外来的,这种玉米在他们那儿种植的田地并不多,我当时随口问了一声,才知道他们也才开始种这个没多久。”舒浅这般说着。
  玉米在苏门塔次还没有普及,所以对方和姚旭、师华一样没有意识玉米的重要性。
  姚旭翻开看了眼:“我觉得北方和沿海才是……”
  粮食要能在北方种植,才能是普及到各地去的粮食。
  “耐寒,耐旱,耐贫瘠,可以在山地和沙丘上种植,几乎是只要一点微薄的土,玉米就能存活下来。”天气不是总顺从人心的。
  舒浅是见过更极端天气的,靠天吃饭的人,稍有不慎便是颗粒无收,真正好种的粮食,对于农耕时代而言太过重要。
  而红薯要不是崇明教一力推广各种吃法,恐怕很多人还不肯吃,因为味道总不及稻和麦。
  师华并不懂这一块,但也隐隐明白这里头是有好处的。
  舒浅继续说着:“玉米亩产或许没有红薯那般夸张,但亩产是比稻子和麦子都高的,若是与这两种轮作,产量会更高。”
  田里的营养是有限的。
  每一年都种同一种吃食,在收割过后,这片田就会慢慢失去养分。这就是为何田地总是需要施肥的。
  而要是玉米和别的粮食轮作,先种一次玉米,再种一次水稻这种方式,两种的亩产都会上升。
  姚旭听着眼前确实亮了亮:“那是极好。”
  舒浅点头:“是。”
  至于真正推广,贫瘠的地种不出麦子和水稻的,又受到朝廷的强制要求,总会乐意种玉米的。谁会和自己的肚皮过不去呢?
  姚旭快速将整个册子看完,恭敬还给了舒浅:“教主不愧是教主。”
  舒浅朝着他笑笑。
  她憋着那么久,其实一个是由于不能让海外人先一步注意到这些粮食的重要性。要是注意到了,舒浅怕自己带不走这些玉米。
  二个是上回红薯的事情,她还没能写出各种做法,相关种田的方法,一个个就会来问她。
  好奇,并且已经想吃。
  于是她干脆将自己能记得的都先一步写下来,等上了岸就可以直接交给教徒们去。
  三人乐呵谈论着关于新的粮食事情,船只也在大海中逐步驶向了他们补给物资的五岛。
  五岛上是暂时停歇。
  崇明教的人忙上忙下搬运了部分的粮食上船,再取了一些并不重要的卖给别人。
  有教徒看了眼码头哄闹的人群,微诧异挑眉,眨了眨眼,却发现自己刚才看到的人不见了。他回过身时和同伴嘀咕:“你还记得红六不?就是教主那压寨相公的下属。”
  “记得,咱们当初不就是跟着他练的?怎么了?”
  “我好像见着他了。”
  “他来五岛做什么?”
  “谁知道。”
  那教徒想想还是觉得不太对,上船专程和舒浅说了一声。
  时隔数月不曾回到崇明,舒浅没想着在最近的一个补给点,还能听到有人见到了熟人。
  她疑惑问了一声:“你确定看见了红六?”
  那教徒点点头:“是的。萧公子的下属精神气不一样,就,北方将士和南方将士,给人感觉不一样。”
  也是这教徒在外头见的多了,擅于分辨起了人。
  舒浅知道后摆了摆手,让人下去继续忙。
  她若有所思。
  朝中或许有了她所不知道的变故。出海几个月到底对她影响还是有一些的。了解多了外头,对里头了解就少了。
  舒浅将这事记在了心里头。
  船队很快休整好,再次出发,朝着崇明教码头行驶而去。
  距离沿海还有一段距离,舒浅就看见了码头边的人头。
  她皱起眉头:“怎么会有那么多人?”
  按照常理,这沿海一带就余下些崇明教的工匠之类,专门在岸边继续打造新的,更好用的船只。上回便是等船队靠岸了,才有人去教中通知他们。
  姚旭听着舒浅那话,也皱起了眉头。
  师华抿唇,她手握拳,顺着手中芝麻一般大小的孔眼,朝着岸边看去。
  “……好像不是什么坏事。”
  师华向旁边两人说了一声。
  舒浅学着师华的样子,看向岸边。
  这法子还真挺好使,孔虽小,看得极清楚。
  岸边拉扯了一个长条的红布,上面用墨字写了东西。
  到底是离远了点,舒浅还等船再行驶了一段,这才看清了布条上到底写得是什么。
  那是一个写着“恭迎崇明教教主归来”的欢庆布条。
  舒浅满脑子疑惑:“怎么回事?”
  作者有话要说:  萧子鸿:【满脑子骚操作】
 
 
第96章 
  红六确实在五岛。
  他这回在五岛并不是因为给谁送信, 而是由于帮舒浅等人练过教徒之后, 对水师有了一定了解, 被扔来沿海带真正的水师练兵了。
  正如姚旭所说, 倭寇是朝廷要处理的事, 不能纯靠着崇明教这种民间小教派来处理。
  所以在将北方明面上登基后的隐患悄然拔除后,萧子鸿便将手伸到了南方。
  亭台楼阁中,暖风吹薄纱。
  在最是好眠的日子里,他残忍将那些个将士全拉了出来, 平山匪, 打海盗。
  先皇给钱少, 他们不做事,萧子鸿能体谅,如今他涨了月钱还敢少干活的, 那等同于不要命。
  于是原本日子过得还挺滋润的一群江南将士, 一个个被折磨得从哭天喊娘到面无表情,竟是也习惯了起来。不打仗永远不知道人命可贵, 不知道最沿边的百姓最惨时过着什么日子。
  真有将士镇守了,百姓们对这些将士的态度也好上了不少。
  江南这片在崇明教的带领下都逐渐富裕起来, 百姓见着将士休息时, 就会偷偷给他们塞点吃的。
  当然,塞进来的吃的还不能收,被发现一回就扣一回月钱。
  既然在海边练兵,那五岛自然会是水师们常常会去的地方,崇明教刚到五岛, 消息就到了红六那儿,再从红六那儿到了岸上。
  好巧不巧,几个月下来南京别院几个主要的宫殿都给修起来了,萧子鸿又偷偷摸摸以看一下南京情况当借口,私下江南了。
  收到红六的飞鸽传书,知道舒浅正好回来,他直接去买了一匹红布,大笔一挥写上了“恭迎崇明教教主归来”。
  真的大笔,那笔是整个沿海一圈里所能找出来最大的笔,还是一个乡绅写着玩时候用的,平日里根本不会拿出来。
  那红布可真的是艳丽极了,毕竟江南盛产布料,精通染色。
  上面潇洒霸道的字,则是随意拿出去都能够引得一番争斗。
  舒浅还没下船就看见了站在岸边的萧子鸿,满脑袋的疑惑顿时得到了解释。
  她压不住上扬的嘴角,跑到船边朝着岸边挥手。
  岸上的人也不知道船上的人在朝谁挥手,齐刷刷朝着他们挥手。
  别的船见岸上的人挥手,也跟着就挥起了手。
  一时间两边都在死命挥手,场面看起来还挺好笑。
  船一搭建好下来的路,舒浅就忙跑下了船,奔向了萧子鸿。
  她晒黑了不少,双眼亮得让站在岸边的萧子鸿一样禁不住笑起来。
  人群涌动,两人相拥。
  萧子鸿几月没见舒浅,还真没料到舒浅出海能将自己折腾成这样:“黑了不少。”
  舒浅照过水面,哪能不知道自己黑了。
  她倒是也不担心:“养些日子就白了。”
  黑了不说,手上还糙了不少。即便是教主,她在船上一样要帮着众人一道忙前忙后的。就连嗓音都从江南的柔和中,有了点以往边塞人才有的畅爽。
  衣服穿着的是舒服却极为质朴的布,头发估计是在五岛刚洗过,一股子的草药香。
  萧子鸿闻了下觉得很是好闻,又心里好笑,想自己这可真是有些过。
  怎么几月不见,反倒更是喜欢。
  当然,更是喜欢的人不仅有他,还有舒浅。
  谁不希望刚回到熟悉的地方,能够遇见最熟悉的人呢?
  尤其是她从未想过回来当日能见到萧子鸿。
  如同在炎炎夏日喝了一碗微凉的糖水,喜不自禁。
  “你要在江南留几日?”舒浅问他。
  萧子鸿带着舒浅避开人群,往边上走了走:“不过是正好来南京看两眼,见一见应天府府尹,过些天就回。等来年或许就能留几个月在南京。”
  应天府府尹本身官职就不算小,在确定要定下南京作为第二京都,这位的官职怎么着也要正三品。
  新的六部需要这位府尹的配合,今后的巡抚也都要和这位府尹接触。
  别院修建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即便来年,南京恐怕也还没到可以让皇帝舒服住着。
  “建别院的钱够么?我这回带了很多东西回来。还有玉米,可以和红薯搭配着,让北方一道种了。和麦子种能扩大亩产。”舒浅一回来就操心起了萧子鸿的钱袋以及天下苍生。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