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人家——小树要长高
时间:2019-04-16 09:43:46

  眼看秋考在即,明晔不好说些不吉利的话, 只有婉言规劝。
  “恩,也好, 是我太过钻牛角尖了。此次你要不要同我们一起回平江?”
  乡试的主副考官以及同考官皆是朝廷派下来的,即便是其它的阅卷官也是有官职在身的。
  各大书院的夫子们不参与其中,故而香山书院的童生还像往日一样正常上课。
  “不了,我在书院静候你们的佳音。”明晔摇了摇首,华朝百姓父母大丧守孝三年, 实则只有二十七个月, 明年他就要院试, 若随他们同回,少则耽误一个月时间, 想了想还是作罢。
  “那也好, 秋榜后我们再聚。”即使中了举人,有百家书肆在, 谭璇还需回江宁把事情交代清楚再去往京都。
  在书院中的最后几日,谭璇把经过整理存有的疑惑的地方通过请教夫子,得到了圆满的解答。
  而且特意向夫子询问了一些考场注意事项以及主考官忌讳的东西。
  万事已备妥全心轻松,只要别再次分到臭号,谭璇觉得这次考中没什么问题。
  “表哥,待乡试结束,咱们再来香山写次生吧。”田文瑄丝毫没有大考在即的紧张感,反而是王林面上有些紧绷。
  “好,得先把书肆的事情交代清楚。”王林暂不随他们一起到京都,打算在书院中呆两个月再赶考会试。
  “阿林,你真不打算与我们一起去京都?到时再过两个月天就寒了。从平江到京都脚程不近,还不如提早进京,也好多打听些消息。”
  两人都知道王林是因不好意思麻烦田昀和一家,才不愿随他们一起的。
  京中米贵,居大不易,提前过去,住客栈得不少花销。即便现在手头宽裕,可习惯了节俭的王林也不愿意去浪费银子。
  “是啊,阿林,文瑄说的对,要不然到京都咱们三人一起合租个小院子,分摊下来也花不了多少钱。这样以来可以了解有名气的举子。”见王林犹豫着不作声,谭璇继续劝言。
  “恩,也可。不过我需先安顿好家母与舍弟舍妹。”沉默着的王林最终同意了两人的建议。
  其实他之所以不愿那么早去京都,是放不下家人,担心父亲不安分。想起他干下的混事,眼中闪过一抹阴沉,一瞬间被细心的谭璇给扑捉到。
  微微拧了拧眉,试探性的说:
  “阿林,伯父继续下去,的确于你无益,可若一时情急失手做下不可挽回之事,白白断送仕途,岂不可惜。”觉差到对方神色一白,谭璇心中叹息一声,顿了下,继续说:
  “俗话说小鬼还怕断了香火,何况伯父一个大活人呢,总有怕的地方,朝他怕的地方使巧劲,岂不更妙。”
  倘若自己摊上那样的爹,应该也会去王林一样无奈吧,上次不知田文瑄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偷偷告诉他说王大海竟然在大街上调戏起良家女子来了。
  “阿林,是不是你爹又干浑事了?若是我碰到那样的爹,狠狠心大义灭亲,花银子找人写一纸诉状,不管怎样,先判苦役几年再说!你就是心肠太软,害人害己。”
  田文瑄与王林同一寝舍那么久,熟的不能再熟,说话没那般多的顾忌,提起舍友的混账父亲,感到愤愤不平。
  若不是顾忌王林的情绪,谭璇真想为表弟鼓掌,照方才他的神情,想来王大海做的错事又不小,不如直接送入大牢得了。
  “乡试在即,这些烦心事待试后再解决吧。”眼下什么都等科举之后再说吧,但愿经自己与田文瑄相劝,王林能处理好家中之事吧。
  此刻王林似想通了一样,面色不在像刚刚那样凝重,稍稍明快起来,笑了笑表示赞同。
  这次乡试,包括谭璇兄弟俩在内的谭氏子弟有八人,为表示对他们的重视,族长想让谭游给族学中的其它子弟放假,把八人集中起来做最后的教导。
  谭游不赞成这种做法,八人皆在四大书院读书,想必考前夫子该交代的早已叮嘱过,再者几人学问参次不齐,想处中难免引起心绪波动,于科考不利。
  最后让人传话,若其中谁有疑惑可单独去府上寻他。
  回平江之前明晔写了封家书让帮忙送给入府中。谭璇心中存有见明锦的心思,怀揣着书信自己亲自登门送信。
  “怎几个月不见,人黑了一圈,难不成夫子还让做农事不成。”乔氏见了谭璇忍不住嘀咕道,几个月前还是白皙俊俏的少年郎,突然间黑了一个号,有些不习惯了。
  “呵呵……伯母,是我自己为了做策论,到农田去了几日。”日头太毒没办法,已经很注意了,古代又没有什么防晒霜。
  听了母亲的话,明锦掩嘴轻笑,不动声色的上下打量他一遍,除黑了些,人倒是没瘦,精神比往常还要好些。发现朝自己偷瞄过来的谭璇,面上微热,横了他一眼。
  “好,好。听锦儿说要在贡院中一呆就是九日,这次可千万不要大意,为防万一,让大夫抓些治头痛脑热的药剂带进去备着。”
  听说是为了做学问,乔氏慈笑着连声道好,又忆起一年前他在贡院生病一事,忙叮嘱他。
  “哎,我省的。”照田氏的脾性,估计到时带的东西像是出远门一样。
  没有明晔在,谭璇不好长待,说了一会话,便要起身告辞,乔氏如今还不知他与明锦之事,提出让女儿将其送到厅房外。
  “阿璇,到了科场,毋要逞强,定要以身子为重!”有丫鬟在,明锦不方便言语越礼,盈盈水眸柔柔的注视着他,郑重的叮咛。
  “锦姐姐放宽心,且等阿璇的好消息!”谭璇颔颔首,想着放榜后打算与母亲说自己有中意的姑娘,冲明锦展颜一笑。
  明锦自知他话中暗含之意,俏脸一红,撇开了眸光,轻轻嗯了声。
  …………
  乡试的开考时间与院试一样,同在八月初五,出了贡院便是中秋佳节了。
  在五日前去府衙办理文书录入手续时,官府已下发官文乡试期间秀才自备食物。
  谭璇猜想大概是九日时间太长,应考的人数众多,怕把官府吃垮吧,若强制让秀才交伙食费,一些寒门士子又不情愿,干脆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娘,我和大哥是去科考,又不是去逃荒。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乡试考篮的大小官府有规定,谭璇见田氏不但把考篮中塞的满满的,还给带了个大包裹,扶额苦恼道。
  “是啊,娘,您带的这些糕点到时被搜检的衙役掰的粉碎,岂不是白白糟蹋了。”接着性情温和的谭玠向田氏讲述了乡试的一些情况。
  “只这些东西,九天哪够吃的,糕点不带就不带吧,灶上烙的鸡蛋饼定要带上。”
  都说科场凶险,一想到两儿子同时在贡院中独自呆上九天,而且还有去年小儿子的前车之鉴,田氏心不由的揪了起来。
  两三个月前她就到田府向娘家人取经,开始为两儿子精心准备行李,能想到的一丝不落。
  “咳咳……入了场,要慎重审明题意,切莫慌张,别总想着提前交卷,交的再早,不还是出不了贡院……”在妻子唠叨的间隙,谭墨也忍不住的交代几句
  此次对俩儿子考乡试异常的看重,自己考了一二十年都没能跨越秀才这道门槛,已把心中的执念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
  “爹,三叔。您们一定能中举人!”
  “哈哈……小悦儿竟也知道举人啊。好,那三叔给悦儿考个举人回来!”被小侄女甜甜的雉语逗笑,谭璇自信的许下承诺。
  谭墨夫妻见小儿子自信满满意气风发,心中一畅,也跟着笑了起来,让厅堂里的紧张气氛轻松下来。
  谭玠慈爱的望着小手扯着自己袍襟的爱女,捏捏她的小脸蛋,喏了喏嘴没有勇气像弟弟那样猖狂放话。
  最终谭璇在吃食上只带了煮熟的咸鸭蛋、干肉脯、饼子咸菜以及用来考场自己煮粥的大米。谭玠见弟弟如此,也随着他给自己备上一份。
  入场顺序依然按照各县的排序进场。
  乡试的搜检要比院试严苛的多,需经过两道闸门,若在第二道门搜出有考生夹带,负责第一道门的衙役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谭璇经过第一道搜检后,考篮里的食物只差咸鸭蛋没被捏碎了,连肉脯都被门外放着的铡刀切成小块。
  顺利通过搜检,穿过最后一道龙门,时隔一年,谭璇再次进入了熟悉的贡院中。
  此刻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号舍位置在哪,祈祷着可千万别又是臭号。连身旁的谭杭兴奋的说两人在同一排号舍都没听到。
  待找到号位,是远离臭号靠近排头时,谭璇终于放下了悬起来的心脏。
  “九叔,我在你斜对面!”谭杭找到位置后,在通明的火光中向谭璇摆手示意。
  谭璇笑着点点头,拿起官府提供的被褥嗅了嗅,还好,尚算干净,心道开端不错,是个好兆头。
  随后老练的清理号舍,归置好东西后,把被褥铺在木板上,阖眼补起觉来。
  乡试九天,共三场。每三天一场,每场结束后,考生不能出贡院,活动的范围仅仅局限在整排考舍中的场地,排头不但有栅门,还有持刀士兵巡逻守卫。
  当望楼上响起雄厚的钟声时,一列衙役护卫着装有考卷的考匣推门而入。
  米白色的试卷拿到手谭璇数了数,除了一沓草纸,一共二十页卷子。
  快速的大致浏览了下试题类型。与书院夫子告诉他们的差不多,不再有帖经与墨义的基础题目。
  只有八道四书经义题、两篇杂文、两首诗赋。
  照旧检查完每张卷子完好无损后,按照上面标注的页码排好序,再认真的在卷头填写籍贯祖宗三代信息等。
  而与之差不多时辰的闽地,却发生了集体冒籍作弊事件,作为北地的主考官极为震怒,八百里加急把这一重大之事发往京都。
 
 
第48章 
  华朝乡试的主副考官皆是由朝廷委派下来的朝中大臣。
  闽地不同其它地方,今年是归复华朝以来的第一次乡试, 因去年的暴雪冰冻灾害波及整个国中, 让刚刚恢复些元气的闽地百姓再次陷入了窘困中。
  其间有心存不轨之徒在民间传言是因当今天子□□不仁,上天降灾惩罚华朝的子民, 影响十分恶劣。
  此次科考为彰显朝廷对其重视,派到闽地的主副考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风评是出了名的好。
  为防考官作弊,朝廷有个铭文规定,就是北地籍贯的官员一般都是派往南方当考官,故而此次的主考官是北地的, 针对冒籍作弊一事,无论从公从私都是非常重视的。
  冒籍一事傅裕曾向谭璇提起过, 事后两人不再相互提及。可他们不在意,并不代表那些存有想法的其它士子不在意,在那之后陆陆续续有不少学子通过各种渠道人脉关系,在闽地成功考过了县府院试的童生试。
  当初院试结果出来时,作为主考官的闽府学政已有所怀疑, 其地常年遭受战乱, 可童生们的卷面无论是从笔法还是文章内容, 相比于其它府的士子们分毫不差。
  虽有怀疑,可户籍亲人指认皆对的上, 当地官府县官衙役也承诺说没有差错, 也就不再多想。
  作弊之事被发现是因一名落第的童生举报的,两人本是在一起读书的同窗好友, 其中一人因家境贫寒且功课又不好,选择离开书院。
  不成想时隔两年辍学的同窗竟中得院案首,那名童生看过红榜后,心中掀起巨浪,暗自记下案首的籍贯悄悄探访。
  当结果印证了猜想时,童生顿时满心激愤,感叹世道之黑暗,自己十年寒窗苦读,竟被无端挤下去,在最能体验公道的科举上存有这等黑幕。
  既然院试能冒籍顺利作假,定是背后打通了关系,才得以蒙混过关。童生于是谋划着在乡试时当场揭发。
  主考官当然不是吃素的,边维持着乡试的正常进行,边迅速的调来衙役严查冒籍之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哪里能和久经官场的主考官博弈。最后查得冒籍秀才达二十余人。这些秀才原籍多是江南诸府,平江府占去了一半。
  想到每次会试的进士名额中,江南举子占去了七成,此事若不严惩,北方士子将来哪还有活路。
  这种人数众多的集体冒籍作弊之事自华朝建朝以来还是首例,幸亏发现的早,若是秋榜出来,再被人揭发出来,掉脑袋都有可能,在场的考官们即惊且怒。
  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倘若不妥善处理,势必会激起闽地士子的激愤,引发动乱。于是立时把这一科场重大事件上奏皇上,让驿使八百里加急,连夜送往京都,在朝廷判决前,继续进行着乡试。
  平江府中贡院中,谭璇阅览了十二道试题后,心里有谱,对他来说,都能答的上来。
  于是选择了按照卷面顺序来答题,第一道经义题是出自四书中的《论语.学而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种题目答起来自有套路,表面上是说君王治理一个中等国家该如何去做。
  可既然让考生来答,其主要是让他们来阐述为官之道的。暗含之意是牧一方百姓需慎行谨言处处为百姓着想。
  为使想法更具体,谭璇把在江宁深入民间时所想所得,润笔后加入其中,让文章饱满不空泛,言之有物。
  草纸上不用太讲究字体,谭璇思路清晰笔下不停的快速书写,完后,在下面留了三寸距离,待回头添减内容。
  紧接着标记好第二道题目的题号,开始继续答题,因座位好,题出的十分合自己的心意,谭璇一口气做完五道经义题时,才觉的有些精力不济,腹中空空。
  此时已是下午申时,天气没那么的炎热,但怕吃冷食如上次院试时拉肚子,那就死翘翘了。
  于是拿出袖珍的锅炉,把装满开水的水囊从壁龛里拿下来开始淘米煮粥,打算就着咸鸭蛋肉脯吃。
  待烧水煮粥时,他把试卷藏好确保不会被火炉烧着,而后举起出恭木牌上茅厕。
  清晨开考前,他特意望了眼是哪几个倒霉蛋分到臭号时,发现除了一个紧挨茅厕的有个空位置没人,其它表情苦恼的三位秀才皆不认得。
  此时谭璇又不由自主的朝清晨那个空号舍望去,不望不知道,真是风水轮流转,去年的院案首顾襄这次竟分得是臭号?!
  看来,他比自己倒霉,九天啊,可不是三天那么容易熬过去的,谭璇生出一份同情,默默在心里为其点根蜡。
  考场重地,时时有衙役考官巡查,谭璇不敢东张西望,解决完生理负担,径直的回到自己的号舍,水还未烧开,粥好更需得一会。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