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真是太好太好的回报。
从九品的监司官,虽然品阶甚低,却胜在有差遣,如今延州大战在即,转运司勾当公事,又在杨奎、陈灏眼中挂了号,何愁没有功劳!
况且,一旦有了官身,便不需要去考发解试。
下场考发解试,只是为了取得去参加省试的资格,可若是有了官身,不需参加发解试,只要简单考一回锁厅试,也能去省试。
陈灏,这是给自己争取到了更长的温读的时间,与考试不中的退路。
——便是科举不中,自家还有官身,凭借军功,照样能出一头地。
一个都钤辖会有多少个这样的举荐名额?
便是不问,顾延章也晓得,最多也就三五个。
换做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会欣喜若狂,除却感谢,不会有其他的言语。
可顾延章却十分犹豫。
锁厅试的难度极小,通过之后,便直接进入省试,然则却有一个缺陷——
不能点状元。
对于寻常人来说,能得进士已是万幸,如果可以跳过发解试,直接考省试,当真是谢天谢地,至于不能点状元,压根不是什么问题。
本来也中不得。
第185章 答复
可普通人却不是顾延章。
一心拼命赶回延州,除却想要给家人立碑建冢,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便是想回来考发解试,凭借延州的籍贯,增加自己点状元的可能。
如果不是为了状元,他为何不在蓟县应考?
只是——
在延州应考,就一定能得状元吗?
未必……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一开始就知道,这不过是能增加中状元的几率而已。
况且点状元,从来不单是靠的文才,便是谁也不敢说自家大才,一定能中状元。
下场科考,力争状元,是为了做官,为了得青云之业。这是男儿的抱负,也是晋人最好的出路。
顾延章要立业,要养家。学成文武业,除却货与帝王家,再无其余更好的选择。
大晋极重科举,往届状元,约定俗成,均是授从八品将作监丞、通判诸州。一甲第二名至第十名,授正九品大理评事,皆注通判差遣。
其实本质上,第一名与第十名,除了从八品与正九品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在差遣上,相差并不太大。
顾延章自负己才,只要给他些微时间温习,状元虽无十足把握,一甲却是十拿九稳的。
接受陈灏的举荐,有几桩好处。
其一,不用考发解试,只用考相对来说难度极小的,针对“有官人”的锁厅试。
其二,如果功名不谐,名落孙山,还能回头有一个转运司从九品监司官的官职。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转运司勾当公事的差遣。
要知道,官身易得,差遣难得。更何况是延州阵前转运司的差遣。
第五甲的同进士出身,所得的也不过是从九品的判司簿尉,还要等候守选,静待差遣,如果运气好,等上一年半载,也许会有个不太好的差遣,如果运气不好,便是等上三年五载,也未必能有个穷乡僻野的差遣。
阵前转运司的差遣,放在常人,也许只是个不错的位置,可若是顾延章得了,想要借此得功,当真是如同探囊取物。
这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大战在即,寻常人磨勘十余年,所升品级,也未必有阵前立上一功的升迁来得快。
接受了这一项举荐,对于他来说,几乎就等于得到了快速升迁的机会。
三桩好处,第一、第二于顾延章而言,皆不重要——他不可能过不了发解试,更不可能名落孙山,唯一不确定的,只是能不能得头名而已。
可第三桩,却叫人实在动心。
如何选?
大战就在眼前,若是与之擦身而过,或许十年、二十年、或是三十年内,都不会再有这个机会。
不仅能手刃仇雠,还能建功立业。
是要这一条稳打稳扎,却注定能脱颖而出的路,还是去争取状元那并无把握的荣誉?
顾延章犹豫了一下,抬起头,望着陈灏,道:“多谢钤辖厚爱!”
他顿一顿,深深吸了口气,又道:“延章……想要下场。”
是的,他想夺状元!
状元三年出一任,可能成就非凡,也可能默默无闻,数十年原地踏步,只做一个初授官。
进士也能有大前程。
可想要“不五六年即为两制,十年至宰相”的,唯有状元才有更大的可能!
文人之间相互挤兑,只有说“有本事你去考个状元!”,不会说“有本事你去考个进士!”
况且——
望着对面的陈灏,顾延章面上是感激与少年人的傲意,心中却依旧有着淡淡的警惕。
靠举荐得官,自家身上就烙下了杨奎一派的印迹。尚未入仕,便已站队,又是何苦?
又不是考不上!
又不是只有靠着转运,才能升迁!
杨奎与参知政事范尧臣两派,在朝中斗得你死我活,已经到了朝野皆知的地步。
他做官,可不是为了去党争的!
天下间多少功劳可以立,何必要将自己困死在这一处?
军功自然重要,可世间难道只有战场可以立功?
男儿能武功,也当能文治!他虽想要报仇雪恨,却并不死钻牛角尖,只要北蛮得灭,便不是自己杀的,即使遗憾,一样是夙愿得偿。
以大晋的国力,最多一二十年,便能将北蛮拖死,可他还这般年轻,入了仕,至少有四十年官好做。
大好河山,天下州郡,哪一处不能造福于民?
能上阵杀敌自然好,能协助阵前亦是十分欣喜,可若是不行,能于他处立功立业,管治一方,也无愧于心了。
何必要早早站队!或者说,如果有能耐,又何必要站队?!
陈灏是好,他给了极珍贵的机会,甚至处处都为自家考虑,然而这却不是白给的。
如今自己还只是一介白身,以举荐之名,一方面能将自家从前的功劳全数酬清,另一方面,也能示好自己,收拢人心。
靠着陈灏的举荐得官,以后又在他账下任用,想也知道,在未来的一二十年中,自家的前程,都捏在他手上了。
如果自己不能出头,陈灏有了一名得力手下,并不吃亏。
如果自己能出头,等到累功升迁,若是当真入了枢密院,他处处都帮扶自己,如果两处有了什么不谐,想要划清关系,都要考虑名声难听,当真是投鼠忌器。
对陈灏来说,这一着,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两厢便宜,双方都有所得,十分之妙。
如果换一个人处在顾延章的位置,也只会接受,不会拒绝——
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一介白身,便去想什么出将入相,岂不是痴人说梦?如今有了机会不抓住,以后连个官身都未必能得到,哭都来不及!
然而顾延章却不同。
他的眼光从来都不低,除却本身的性格使然,也有季清菱多年来潜移默化的缘故。
要做就做最好的。
未雨绸缪,并不为早,如果要靠着寻常的磨勘升迁,如果只把眼光放在一军一州之内,他便不是顾延章了。
他又重复了一遍,道:“在下想要下场。”
他的声音并不大,语气却十分坚定,其中并没有少年人的自傲自矜,只有深思熟虑之后的郑重。
第186章 上元
西小院里,季清菱正同几个丫头闲聊。
“……买些花灯回来,在院子里拉几道绳子,出一批灯谜,再理些彩头出来,叫大家晚上猜一猜,也凑个热闹。”她笑道,“难得不设宵禁,上元三天,咱们在家中过两天,寻一天出去逛一逛,免得辜负了这大好节景。”
上元将至,眼见顾延章是回不来了,季清菱便打算自己找点乐子。
如今顾平忠、顾平礼二人一人“自尽”,一人只待街口问斩,顾家偌大产业全数献出,顾延章身上也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惦记的,他押运辎重去阵前,足有经验,游刃有余,有着二百兵士压阵,又有一位殿直,几位长夫看护,应当不会出什么岔子才是。
想到这些,季清菱十分放心,便一心帮着整理些经注书义,等着人回来之后,好利于备考发解试。
不过正事归正事,也总要劳逸结合,她想着马上便要上元节,趁着这难得的节日,索性府中上下都好生出去夜逛观灯。
秋月还好,一旁的秋爽听得她这般说,乐得脸都开了,笑嘻嘻地道:“姑娘,那咱们哪一天去?”她想了想,居然有些扭捏起来,问道,“若是在灯市上遇得心仪的,姑娘帮不帮做主的?”
季清菱还未来得及说话,秋月便啐了她一口,道:“小妮子才几岁,就发癫了!”
秋爽嘻嘻一笑,道:“我倒是小妮子不着急,秋月姐,你不是小妮子了,竟也不急?”
秋月面上一红,正要骂人,不想安安静静立在一旁的秋露突然开口道:“秋月姐莫要理她,听她在这里乱出馊主意!咱们等到了京城,再找也不迟,就叫她自家在此处找罢!”
季清菱笑着看三个丫头在这里打起了机锋,只觉得这几句话把各人的性情展示得淋漓尽致。
秋月老实,秋爽跳脱,秋露看起来不露声色,其实心中最是有数。
在延州找,又怎么比得过在京城找。
此时找,怎么比得过数月之后找。
她们都卖断给了顾家,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寻常大户人家给家中小丫头找点姻缘,泰半都是在府中同小厮、仆役配对,可顾家根基太浅,从上到下,数出来就是那两个巴掌的下人,男仆中还没有家室的,只有两个六角不全的松节松香,此时要说亲,只能去坊间寻冰人。
季清菱对待下人甚是宽厚,早承诺了秋月,给她放了身契,寻个好婆家,到时候十有八九还会配上一副嫁妆。
可如今顾家的家主顾延章只是一个白身,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顾宅的丫头找婆家,对方出身家世再好也有限。
然而秋月等人均是跟着从蓟县过来的,顾延章的本事,蓟县上下对其的追捧,她们又岂会不知。
等顾延章下了场,进士是必然有的,一朝家主授了官、得了差遣,她们在当地再去找婆家,与此时此刻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辈子的事情,自然要审慎以待,如果晚上一年半载,便能寻个更好的夫婿,晚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顾家上下,凡是打小进府的,几乎个个都识文断字,这样的丫头,只要后头有靠山,走出去找个小地主,过舒服日子,虽然不容易,却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这道理秋露懂,秋月隐约也懂,只秋爽,半点没往脑子里想,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倒是少旁的念头,只贪玩贪闹。
不过这性子也有好处,有她在的地方,甚是热闹。
几人说了一会话,果然季清菱定下上元节当夜出门观灯,全府倾巢而动,逛得尽兴再回来,次日也不忙着当班,放两日假,便连几顿饮食也全从外边酒楼叫买回来。
一时这决定传了下去,人人掰着手指等上元节,只盼去观灯。
大晋一年四季节日甚多,最热闹的便是上元,从京畿大州到偏僻乡村,各处都有各处的过法。
家中这上下仆役几乎都是蓟县人,蓟县小地方,人少地小,再热闹也有限。好容易到了延州,总以为虽然才复没多久,总归是个大州,好玩的地方该是有许多,谁晓得来了才知道,这一处居然宵禁。
熬了小半年,日日晚间各人在家中大眼瞪小眼,这一回收了信,听说衙门挂出告示,上元三日不设宵禁,又有灯市,几乎人人欢喜,又听得季清菱说上下一齐去观灯,次日还有假,更是乐得齐齐眉开眼笑。
众人各司其职,各行其事,默默数着日子,转眼便到了正月十五正日子。
这日秋爽看了好几回天,口中念念有词,道一句“怎的还不黑。”,又道一句“怎的这般慢!”直把季清菱听得想笑。
酉时正吃夜饭,酉时三刻各换衣服出门,想着马车难以行走,索性上下都走路。
厨娘同旁边的秋月说话,抱怨道:“早晓得姐姐们今日是这般样子,我便不做饭食了,一桌子菜端上去,一桌子菜端下来,个个都不吃我的手艺,说着要去街上吃果子饮子,果子饮子哪里有那般好吃?能顶得饿不?好叫你们晚上肚子晓得打鼓了,再来找我的饭食,我只会装傻的!”
秋月讪讪一笑,厨娘的小儿早已叫了起来,道:“娘,你好不晓事,日日吃你做的,便是琼浆玉液也吃得腻了,好容易上街来走一遭,你在此扫什么性!”
一时那厨娘拿手要去揪儿子耳朵,那小儿早跑到秋爽后头躲了起来,拿人做挡箭牌,笑闹做一团。
西小院人也不多,从上到下,不算外头临时雇来的粗使丫头,如今十个手指都不满,又加上几个镖师,虽是前呼后拥,倒也不算霸街。
这一处居所本在闹市,不过遭了一场大火,仍未复原,倒是有些冷清,待得一走出去,外头便热闹起来。
季清菱倒没打算大家一齐逛,人越多,越是挡道,索性跟众人说,各自散了,她身边留了秋月秋露二人,又把镖师都留了。
第187章 关扑
延州自城复以来便一直严守宵禁,如今遇上这一年一度的上元佳节,难得开了禁,几乎整个大半个州城的民众都出来了。
季清菱带着两个丫头,又有四个镖师开道,初时还好,一路看灯看火,看路边的货郎贩卖东西,看行人找了摊子关扑,看一旁台子上唱戏卖艺,只觉得虽然人有些太多,却也甚是有趣。
可一走到东大街,只听天上“砰砰”几声响,抬眼一看,数点星光在空中炸开,绽出数十朵硕大的、红红黄黄紫紫绿绿的火花。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道:“张大户家放焰火了!!”
话未落音,东大街上人头攒动,个个都朝里头挤,挤得想要立在当地都不得,直被人群带着往街心去了。
幸好镖师们身形彪悍,倒也勉强护住几人没被推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