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七做人生赢家——零七二二
时间:2019-06-29 10:21:14

  他正凝神思索,突感脸上刮过一阵风,他忙抬头,一个膀大腰圆的中年男人匆忙走过,往大门外小跑着出去。
  唐嘉木顺着方向看出去,有人赶了三五只山羊往市场而来,中年男人跑到卖羊人前,直接把羊给拦下了,然后才引着卖羊人往市场里走,径直走向了一个羊群,那里有两个小伙子看着,用围栏围了起来,目测估计有三四百只山羊。
  三四百只在当地绝对是一个大数目了,唐家村全部的羊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看来这个中年男人需求量有点大,人家卖羊人还没进市场就跑出去截胡了,生怕被别人买走。
  唐嘉木好奇,走过去问:“叔叔,您要买多少羊?”
  中年男人看了一眼唐嘉木:“有多少要多少!小伙子你家要卖羊?”
  唐嘉木迟疑了一下,家里好像也没几只羊,他点点头:“是啊,不过今天没赶来。”
  “下一个赶集天我也在,你们把羊赶来直接找我就行,只要羊好价钱好说。”
  唐嘉木点点头默默记下了。
  ……
  看太阳已经过了正午,唐嘉木得去松香站找唐庆国,等他来到松香站时,唐庆国已经称完重在等结账了。
  松香站里面是一个长条形院子,外加两排平房,平房横竖相接形成一个直角,一边是称重房,另一边是结账房。
  院子里堆满了一对对空木桶,屋檐下摆放了几条长凳,上面坐满了人,没凳子坐的就都蹲在边上乘凉。
  人很多,都是山上各村寨来卖松脂的,不管是从哪座山头来的人,大家经常在这里碰面,至少都能混个脸熟,有的聊多了便成了熟人,这时候正在三三两两的聊着天,等喊名字结账。
  收松脂的是一个半秃顶中年人,他拿一个小本子,在称重房一个个称重记录,等都称完了再拿着小本子到结账房结账。
  唐嘉木走进院子时他正好走进结账房,把朝外的窗户推开,开始一个个喊名字。要是有人来晚了,就只能等他结完这一批账再去给称重。
  唐庆国今天到得不早也不晚,刚好排在中间位置,看进度估计还得再等个把小时才能轮到他。唐嘉木也不想再去逛街了,他把卖茶的几十块钱交给了唐庆国,站在屋檐下乘凉。
  唐嘉木刚站定,就见大门口走进一个人,单肩挎一个空麻袋,一看就不是来卖松脂的。距离有点远,唐嘉木还没看清,唐庆国却先开口了:“那不是苏永胜嘛,他不卖松脂他来做什么?”
  原来苏永胜是口渴了,来松香站讨口水喝,这里免费提供开水,水壶里还添了茶叶。
  大家都是挑着几十公斤松脂,走了十几二十公里山路才到这里,若是连水都不提供,未免太不人道。
  如果不来这里,外面想喝水了就得花钱买,或者进小餐馆点上一碗米粉面条,再跟店家讨杯水喝。
  喝了水,苏永胜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庆国,什么时候轮到你结账啊?结完一起回去吧,我茶叶卖完了,街也不想逛了,没什么要买的。”
  唐庆国看了看结账窗口:“快了,今天我们也没有要买的,等下顺路正好一起走。”
  说完看了一眼唐嘉木,又问苏永胜:“饭吃了没有?”
  苏永胜说:“不吃了,早上家里吃了来的,也不饿。你挑这么重的担子来肯定饿了,结完账得去吃一碗面吧。”
  山上人来赶集,早上在家里吃了早饭下山,到现在已经过了中午,即使在家里闲着也早就吃过午饭了,何况走了那么远的山路,还负重几十公斤,哪有不饿的道理。一般都会在赶完集办完事后吃上一碗米粉面条之类的,好有力气赶路回家,但很多人为了省钱,宁愿饿着肚子回去。
  苏永胜今天只是来卖茶叶,茶叶不重,没那么辛苦,他自然没有还要吃饭的道理。
  唐庆国从衣兜里掏出卖茶叶的钱,抽出一张十块的,递给唐嘉木:“阿木你去吃,顺便看看有什么想买的就用剩下的钱买,我也不饿,我们就在这里等你。”
  早上来的时候请拖拉机拉松脂花了两块钱,自己也算是省了力,唐庆国更舍不得再花钱吃饭了。
  唐嘉木接过钱就往外走,要是上辈子的他,看父亲这样,自己肯定也不吃了,他要是不吃,唐庆国就会带着他到小餐馆,买两碗面条,一碗素面一碗杂酱面,素面一块钱一碗,杂酱面得一块五,素面自己吃杂酱面给唐嘉木吃。
  唐嘉木理解大人们为什么省钱省到这个地步,上辈子上高中时,有一次寒假要回家过年,唐嘉木不幸丢了钱,没钱买回家的车票,曾经周末去搬过砖的工地也已经停工放假,他准备沿着公路走回家,说不定半路碰上拉货的货车还可以拦下来请人家捎上一段。
  李秀英赶集时给学校打电话找到唐嘉木,问什么时候回家,得知情况后的李秀英慌了神,身上仅有的一点钱已经买了年货,她在街上不停地转,从街头到街尾,碰到熟人就开口借钱,要给唐嘉木汇车票钱,借钱口难开,但又没别的办法。
  大家都没钱,有人身上真有点钱也不太敢给你借,谁知道你什么时候能还上,等到自己要用钱时你还不上岂不是要抓瞎。
  到了太阳西下了李秀英还没借到钱,也不知道跟多少人开过口,转了多少圈街道,直到邮政下班前才终于跟三个人借到50块钱汇了过去,唐嘉木因此才得以顺利回家过年。
  这还是后来唐颖告诉唐嘉木的,说那天她跟着母亲赶集,亲眼看见李秀英借钱借到哭。
  现在的唐嘉木对金钱有了新的认识,明白光靠省是省不出钱来的,挣钱才是大头,吃饭钱更是不能省,饿出病来多的钱都要花出去。
  唐嘉木摸了摸口袋,爷爷给的五块钱,早上给了拖拉机师傅两块,还剩三块,刚好够买两碗杂酱面,父亲给的十块钱买一碗杂酱米粉,还能剩下八块五。
  唐嘉木心想,他们自己舍不得买,那就他去买,买了端过来,他们还能不吃吗。
 
 
第17章 
  赶集的人从四面八方来,所以集市周边有好几个出入口,出入口两边都有几家小餐馆,专门给回家的农民卖吃的。
  唐嘉木不打算去那些地方,他有一个同学家也是开小饭馆的,开在副街边的“高档饭馆”对面。因为位置原因,即使是赶集天,他们家顾客也不多,不像别的小馆子乱哄哄的,不过好处是平时也有生意做。
  店名叫华英饭馆,取的老板娘的名字。
  唐嘉木走进去要了两碗米粉一碗面条,唐庆国喜欢吃面条。他往屋里看了看,问老板娘:“阿姨,您家李睿呢?我是他同班同学。”
  老板娘很麻利,米粉面条已下锅,正在打作料,她抬头笑了笑:“你是阿睿的同学啊,他刚出去买东西去了,一会就回来,你叫什么名字?等他回来我告诉他。”
  “我叫唐嘉木,阿姨没关系,我就是问一下,我爹他们在松香站等着结账走不开身,您家的碗我能端过去吗?吃完再给您拿回来。”
  知道是儿子的同学,老板娘想都没想:“可以可以,你端过去吧。”
  转头又嘀咕起来:“可是这三个碗,你也不好端啊……”
  说着又四处寻找,可能是要找好带的饭盒,唐嘉木连忙说:“阿姨没事,面条煮得久,我先端米粉,再来一趟就是。”
  一会功夫米粉就已经好了,这时门口有人走进来,老板娘抬眼便招呼道:“阿睿,过来!”
  李睿回来了,闻声忙走到柜台前:“妈,怎么啦?我东西还没放……诶!嘉木!你来赶集啊。”
  唐嘉木正要开口,老板娘先说话了:“阿睿,把东西放好了来帮你的小同学端面到松香站去,有三碗他端不过来。”
  李睿答应着就去屋里放好东西就赶了出来。这时候面也煮好了,碗有点烫,老板娘给每个碗分别套了塑料袋,唐嘉木和李睿拎着米粉和面往松香站走去。
  他们来到松香站时,还没轮到唐庆国结账。
  一碗面和一碗粉分别放到唐庆国和苏永胜手上,两个大人惊讶里带着一丝感动。
  唐嘉木把剩下的八块五毛钱递给唐庆国,唐庆国不接:“本来就是给你的钱,自己收着吧。”
  唐嘉木不想为几块钱还跟父亲推来推去,他把钱塞到唐庆国手里:“赶紧吃面吧,一会坨了。”
  苏永胜接过碗还没开始吃就把碗放下,往兜里摸钱,唐嘉木赶紧阻止他:“永胜叔,这碗粉是我请您的,您趁热吃,甭客气。”
  苏永胜觉得不好,坚持要给钱,唐庆国和唐嘉木也不可能接,苏永胜拗不过,最后只得把钱收起来,低头默默吃粉。
  吃完午餐,把碗给李睿带回去,终于轮到唐庆国结账了。
  看着唐嘉木,苏永胜想起了自己的儿子苏强强,他对儿子寄予了厚望,但他这个儿子就是比唐嘉木差点,学习成绩一般,还算懂事,但就是过于老实,不太会办事。
  女儿苏小芹倒是聪明,学习也好,但一想起她,自己耳边就会响起苏红梅的声音,女孩子家真的不该读太多书?他自己也犯迷糊。
  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苏强强老实软弱也是随了自己和郑萍,倒是女儿完全没遗传到这些弱点。他有时候甚至想,要是儿子和女儿的优缺点换一下就好了,也不用那么纠结。
  苏永胜一向对唐庆国高看一眼,无论是曾经一起上学时还是后来成家之后,他都觉得唐庆国比较能干,总能克服各种困难,并且为人随和,言行中从不会像有些人那样低看他。
  他喜欢跟这样的人交往。
  ……
  街上人流渐少,摆摊的也陆续收摊,这时候最拥挤的莫过于街道的几个出口处,拉人拉货的各种拖拉机小货车摩托车甚至毛驴骡子都挤在只有几米宽的路口上,喊人上车的,吆喝着装货的,跟别村亲戚朋友偶遇在这里寒暄道别的……乱作一团。
  唐嘉木他们三个人几乎是一路找着缝隙拐来拐去才从街道口成功钻了出来。
  出了街口,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上面架起来一座钢索桥,钢索上铺了木板,走上去有些摇晃,有经验的人会跟着钢锁桥的震动频率下脚,这样能减少许多颠簸感,所以在桥下看桥上的人走路步频出奇的一致,还颇有些滑稽感。
  过了钢索桥接着是蜿蜒曲折的上坡山路,因为是河上的陡坡,坡度大距离长,被人们称作大河坡,是从镇里回山上的第一个大考验。
  还没走两百米唐嘉木就觉得膝盖发酸发麻,气喘吁吁。山体的这一面正好朝西,下午的毒太阳毫不留情地射下来,烤得人皮肤发疼,汗如雨下。
  这种时候要是安静埋头往上爬,只会觉得身心俱疲,痛苦万分,所以大家就一路没话找话说,聊着天一步一步往上登,转移了注意力之后,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半山腰。
  这里有一股泉水,在一丛矮木丛下的阴凉处冒出来,有人在泉口挖了一个小池子,砌上小石块蓄水,再在小池边用竹子做成水槽引出水流,方便过往行人洗手洗脸,还可以接水喝。
  唐嘉木捧了几大捧水喝下,清凉甘甜,恢复了体力,觉得又浑身有劲了。
  唐庆国和苏永胜也擦了脸喝了水,三个人坐在路边歇息,苏永胜看着唐嘉木笑道:“嘉木,是不是很累啊?以后你读书走出去了就不用这么累了。”
  唐嘉木看看他,半开玩笑半认真道:“那永胜叔还不让小芹读书,您不想她以后也不用这么苦吗?”
  苏永胜心想怎么又给自己挖了坑,顿了顿喃喃道:“女孩子不一样……”
  还没等唐嘉木接话,唐庆国却开口了:“女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女儿出息了跟儿子出息了还不是一样的吗。”
  苏永胜有点尴尬,干笑了两下。
  唐庆国似乎不想就此罢休:“我说永胜你是咋想的?标语都贴了那么多年了,你还对女孩子有偏见啊?我听我家小颖说,你家小芹学习还挺好的,孩子要是想读书,我劝你苦点累点也要供他们读,别等以后他们长大了恨你一辈子,到时候自己后悔都来不及了。”
  “我家两兄妹都想上学,我也希望他们以后不用再像我们一样,希望他们能走出去。”
  苏永胜说出了心里的顾虑:“读书要是能走出去倒是好,就怕万一走不出去,回家来又什么都不会干,那就麻烦了。”
  唐庆国笑他:“这你就想太多了,谁知道以后是不是还像现在这样干活,包产到户才多少年变化就这么大,以后的事都是说不准的,退一万步说即使还这样你也不用操心,就这点活现学都能学会,你还怕会饿死不成。”
  苏永胜想了想,讪笑道:“那倒也是。”
  唐庆国又补充道:“外面人家种田都用机器了,说不定过几年我们这也要用机器了呢,到时候只怕不会干活的都是我们这一辈人,没文化连机器都不会使。”
  唐庆国虽说是个很低调的人,但就是喜欢跟别人讲那些书里看到的东西,觉得书里讲的都是知识,知识可以武装自己。
  唐嘉木心想都说人穷多读书,自己父亲不就是活脱脱的例子吗,虽然条件有限也没读过几本,思想和见识的局限还很严重,但跟山里其他人比起来也能高下立判。
  唐庆国劝了那么多苏永胜多少能听进去一些,但也很难真正改变他那些根深蒂固的想法。
  唐嘉木觉得苏永胜还有一个没说出来的难处就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两个孩子都上学,越往后越要花钱,如果经济条件跟得上,他也许不会非不让孩子上学。
  唐嘉木想了想问苏永胜道:“永胜叔,您家里养了多少只羊?有几只可以卖?”
  苏永胜不知道他问这个干什么,不过自家羊有几公几母几大几小几黑几白,想都不用去想就能说出来,他顿了顿:“也就十四五只,长大了能卖的有个七八只吧。”
  唐嘉木说:“卖了吧。”
  “啊?”
  两个大人都扭头看他,不知道这孩子在说些什么。
  山村里每家每户养的羊,不多不少都保持在十几只左右,多的也不过二三十只,不到逼不得已一般也不卖,只在实在急用钱时偶尔卖一两只,逢办喜事或请工干活时宰杀一只两只的。
  他们似乎是为了养而养,不养就不像山村农人家,不会去考虑花了劳动力却没什么产出合不合理。
  这个现象放在他们重田种地上也是一样,每年辛劳耕作,夏天青黄不接时又去买粮,周而复始,却从来没想过这有什么不正常。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