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顾铮三十三岁之龄,比绝大多数五品以上的朝臣都更年轻。若他就此登临宰相之位,成为整个大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众人虽然嘴里不说,心中未尝没有几分酸意。
朝堂是个最讲究资历的地方,但顾铮的命实在是太好了,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本人的才华又根本无法遮掩,叫他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这才能有今日的地位。
众人压不住他,也不能用资历来限制他,因此也就只能盼着他多在下面压几年,别这么早坐上那个位置。
贺卿亲自出手打压他,自然是再好不过。
抱着这样的心思,刘牧川回朝之后,着实受到了一番礼待。他也是宦海沉浮过来的,自然知道这些人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思。可如今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眼看“局势大好”,前期铺垫已经足够,顾铮便在早朝上启奏,要求重启外交部之议。
之前正是因为此事在朝臣处受挫,贺卿才起了跟顾铮假装对立的想法,如今既然已经让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事实,自然也就该将这个问题解决了。
这件事由顾铮主动提出,在朝臣们看来,却是他对贺卿留下刘牧川在朝中的回敬。
于是朝上的气氛登时就变了。众人不免开始琢磨起来,在这件事里,自己应该站在哪一边。似顾铮这样直接跟贺卿硬顶,关键还顶得贺卿根本没法真的处置他,应该是所有朝臣的梦想了。对大部分朝中清流而言,这种“不阿附”的态度,正是他们所欣赏的。何况顾铮本人无论能力还是才华,都足以服众。
可是贺卿在朝中也并非毫无根基,身为掌权者,天然就拥有很大的便利。如今她跟顾铮别苗头,若是能够趁此机会,取得她的信任,对自己的政治前途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面对众人各怀心思的局面,贺卿跟顾铮对视一眼,缓缓道,“过几个月,船队就要再次出海,外交部设立之事,已刻不容缓。之事这件事上,我的意见也早就已经说过了,不知顾先生此刻提起,是赞成还是反对?”
“臣不赞成,也不反对。”顾铮道。
“顾先生莫不是在消遣我?”贺卿挑了挑眉,语气淡淡,“既然你没有想好,那不妨回去再仔细想想。”
“殿下误会了。臣已经想好了,就是不赞成也不反对。”顾铮态度平静地重申了一遍。
“这么说,顾先生是有了更好的人选?”
顾铮不卑不亢,“人选没有,但臣倒是对如何挑选人,有了一点想法。”
“哦?不知是什么想法?”贺卿问。
顾铮道,“臣以为,这外交部负责海外各项事务,部中官员自然要对海外多有了解,方可处置得当。既然如此,何不就以此为题,公平挑选?殿下此前的提议不能服众,也不过是因为众人不知他们是否能胜任。若他们能当众胜出,则必然能服众。”
“可笑,黄修身为使团一员,亲自随船出海,到过海外,难道还不及京中官员们了解海外么?”贺卿道,“至于德王,以宗室为外交部尚书,也是以示朝廷对海外邦国的敬重之意。所谓挑选,根本毫无必要!”
“既然殿下认为他们能够胜任,又何惧挑选?”顾铮立刻反驳。
这句话成功将贺卿的说辞都赌了回去,可谓是一针见血。已经琢磨着要站在顾铮这边的朝臣们立刻就抓住了这个机会,纷纷开口。
当然,他们说起话来,自然不可能像顾铮这样直来直往,要委婉含蓄得多。但话里的意思,却是没错的。即使是原本打算站在贺卿这边的人,见状也不好犯了众怒,只能开口帮腔。
反正顾铮的话也没说错,道理的确如此。
众口一词,即使是贺卿也招架不住了。最重要的是这件事她已经反对过一次,这一次顾铮提出了其他的解决方案,若是她不点头,这就成了她的问题,若不能想出更好的、可以服众的办法,就会影响自己在朝中的声望。
所以贺卿深吸一口气,终于道,“德王身为宗室,领外交部尚书一职,不过是挂名而已,并不负责具体事务,难不成也要挑选?”
“那就让他跟其他的宗室一起参选。”顾铮毫不犹豫地道,“既然宗室只是挂名,以示朝廷重视,那么由谁来坐这个位置都可以,也不必非要是德王爷吧。”
这番话可以说是很得罪人了,简直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若德王知道顾铮这般针对自己,必然会心生厌恶。
这让朝臣们更加确信,顾铮反对此事,纯粹就是要给贺卿找麻烦。
也让贺卿找不到反对的理由,最终只能冷笑道,“好,那就依顾先生所言。”
“为了避免他们私底下串联出海之人获取消息,臣以为,当立刻召集众人前来,不可耽误。”顾铮又道。
“顾铮!”贺卿一拍桌子。
这动静吓了朝臣们一跳,顾铮这话的意思,分明就是怀疑贺卿会让黄修帮助德王作弊,让她如何不怒?但面对她的愤怒,顾铮却是稳稳站在原处,连眼皮都没有动一下,“既然是比试,自然要公平。请殿下下旨。”
“好。”贺卿深吸了一口气,勉强将情绪按捺下来,吩咐旁边的秘书官,“去请几位宗室老王爷,出京使团成员,还有礼部所有官员过来。”
接下来没有人说话,殿内的气氛就霎时冷凝下来。
胆小一些的大臣,已经出了一身的汗水,即使殿内放着冰鉴也没有用。好在这古怪的气氛只笼罩在前排,尤其是贺卿与顾铮之间,让站在后面的大臣们暗暗松一口气。神仙打架,他们还是离远些的好。就算想掺和进去,获取好处,也要看自己有没有那个福气享受。
不多时,人就已经尽数被请来。这还是因为宗室们并不在皇城之中,多费了一点功夫。
听说要当众比比谁对海外的了解更多,以便挑选出外交部的新成员,一部分人立刻苦了脸,但更多的则是激动。
特别是贺卿又临时提出了一项建议,“市舶司上书要求增加建制,上一回顾先生也说,可以在福建和广东增开港口,分散江南的压力。我这几日琢磨了一番,打算在泉州和广州各开一处港口。既然他们都是负责对外事务,不如今日也将这两处衙门的负责人挑选出来。”
很显然,这是她对顾铮的反击。
这件事是顾铮提出来的,他又是政事堂的实际负责人,如果事情交给下面去做,按照之前那个不成文的规矩,提议的权力在他们,贺卿只能从备选的两三人之间挑选一个,那么人选必然是由顾铮来决定。
但现在当众择选,就人人都有机会了。
市舶司也好,外交部也好,都是朝廷如今最受重视的部门,油水也足,自然人人趋之若鹜。没有机会也就罢了,现在有了机会,莫说其他官员,就是在场的大臣们,也都有写蠢蠢欲动。
贺卿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淡淡道,“诸位若是有认为自己能胜任这些职务的,也可以参加。”
寥寥数语,挑起了所有人的好胜心,将顾铮刻意营造出的氛围彻底消除。
等挑选开始时,参加的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规模。贺卿这才看向顾铮,“想来该如何挑选,顾先生也必是胸有成竹?”
众人闻言,都不由转头朝顾铮看去。之前隐隐的对抗,只不过是预热,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相较于参选者而言,其他人对海外的了解更少,大部分都还是从使团那里听来的。要反过来出题去考这些人,岂不是笑话?
而贺卿一句话,轻轻巧巧,就将这个问题推到了顾铮面前,让他无法拒绝。
如果他拒绝,那么之前主动提出公平选择就毫无意义了。但如果不拒绝,出不了合适的题目,更只会在所有人面前出乖露丑。
作者有话要说: 来啊,互相伤害啊!
☆、第130章 绝对公平
“殿下既然让臣说, 那臣就僭越了。”顾铮面带春风, 朝贺卿一点头, 这才转身转头对等待题目的众人道,“尔等可两两一组, 互相问诘,有答不出来者,淘汰,答对者继续分组进入下一轮,直至最后一人。”
竟是取了个巧,让答题者同时也成为了出题者,避开了自己的短板。
其才思敏捷如此,众人无不服气, 唯有几个本来想碰碰运气报名的官员苦了脸。这种方式,他们必然是蒙混不过去的。
就是贺卿也无话可说,只得道, “就依顾先生的意思。”
于是考核正式开始。
为了公平起见, 贺卿将宗室和文官分成了两个部分来考核, 她和顾铮分别带着一部分朝臣进行评判。顾铮负责考核宗室, 她只负责文官这边。
因为没有说过确切的分组标准,一开始人数又太多,所以众人可以自由分组, 自然是有目的的挑选自己觉得在这方面比较弱的人。毕竟都是同僚,互相知根知底,对方到底有几把刷子, 心里还是多少有数的。
只是这样一来,使团的那几个人就被孤立出来了,不得不两两组队,先把对手淘汰下去。
面对这样的情形,自然有人心生疑虑,出声询问,“顾相,这似乎不大妥当吧?虽说是考核,但我等都知道,使团里的人明显对南洋更加了解,让他们内部两两匹配,被淘汰的概率就提高了许多。这实力强的人反倒比其他人更早被淘汰,似乎有些不妥。”
“怎么会?”顾铮面露惊讶之色,“只是答对了晋级下一轮,答错了被淘汰而已。如果双方都答对了,自然可以双双晋级,如果两个人都答错,那就一起被淘汰。当然,如果询问的问题与南洋毫无关系,也会被淘汰。”
这样一来,就算实力强的人在一开始就对上,也完全可以不必立刻就出绝招把对手淘汰出去,而可以互相放水,双双晋级,先把没有多少实力的人淘汰出去。
至于担心竞争太大,想先把一部分实力强劲的对手淘汰掉的想法,那也大可不必担忧。彼此之间虽然了解,但毕竟只是同僚,谁也不知道对方是否藏着底牌,你一上来就出大招,对面自然也不会含糊。万一互相都没答上来,两败俱伤,双双淘汰,岂不是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反正虽然顾铮的意思是决出第一人,但外交部也好,市舶司两个新增的分部也好,所需的人数都不少。拿不到第一,至少保证名列前茅,成为备选。
这种情况下,先把实力不足的人淘汰掉,再内部竞争,才是正理。
至于那些心怀侥幸的人,此刻自是满心失望。顾铮就是顾铮,又怎么可能真的留下空子给他们钻呢?
一开始,选拔进行得很快。
因为有不少人本来就是抱着万一的想法报名,对南洋根本毫无了解,不要说是回答出对手的问题,就连自己该问什么,他们都不太清楚,所以一轮下来,就刷掉了一小半的人。
但老实说,这个结果在贺卿看来,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毕竟,现在的大楚刚刚开始跟世界接轨,大部分人还停留在老思想里走不出来,真正对南洋有所了解的,其实只有这一趟随船队出海的水师、商队与使团成员,至于朝廷官员,大部分知道的内容,都是船队归来之后带来的小道消息。
所以,能问出问题,答出问题,本身就说明私底下对这方面有所了解。不管是自己感兴趣,还是从朝廷的态度看出将来会对这方面更加重视,总归都是用了心的,而且人数还不在少数。
由此可见,大楚如今正可谓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生命力十分强韧。
已经与几年前那个腐朽衰败,风雨飘摇,四处都是漏洞等着修补的大楚朝堂截然不同。
这本来就是贺卿努力的目标,今天亲眼看着结果达成,心里自然不可能不高兴。
不过到了中段,淘汰的速度就越来越慢了。因为剩下的人都有一定的实力,在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之下,往往都能提出问题也都能答出对方的问题,手拉手双双晋级。
好在人不算多,倒也费不了多少时间。何况他们这种互相提问的方式,也可以给大部分对南洋毫无了解的大臣们上一课,叫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增进对海外的了解。
过了中间这个胶着的阶段,后期淘汰率再次提升。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半瓶水响叮当,实际上了解得并不深入,肚子里那一点东西被掏空之后,便自然而然的被淘汰了。
最后只剩下黄修和宁尚两个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你一句我一句的快问快答,一下子就让场面激烈了起来,也引得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投注了过去。
宗室那边早就已经完成了,结果也不出所料,正是德王胜出。
不提贺卿之前就提醒过他,就说他本人对南洋的了解,本来也是大部分人都比不上的。毕竟有资格参选外交部尚书的人,都是老资格,往往思想迂腐,不思变动,对大楚这几年来的变化,还没有适应,更遑论是顺流而上,成为潮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