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意外,但是她有这个心,贺卿却也是很支持的,“自然好,若是你未选上,就跟着我吧。”
李姑娘便欢欢喜喜地回去了。
贺卿笑着往回走,不多时便转入了一座亭子之中,却见贺照正等在这里。从秀女们所在的方向往这边看,只能看见花树掩映的亭子顶,却是看不见亭中之人的。但从亭子里往下看,却能看见那边发生的事。
“我瞧殿下很喜欢那李氏?”贺照问。
贺卿摇头道,“殿下可知她与我说了什么?她说自己必定选不上,到时候要去考秘书监,竟是半点没有留恋后位的意思。若殿下果然没有看中她,不如就让她跟着我,如何?”
贺照闻言微微一笑,“我还以为殿下会更愿意让我选她。”
在诸多秀女之中,只有这位李姑娘的身份最为特殊,因为只有她出生于普通的平民之家。
李家开了一个小小的纺织作坊,就挂在江南联合织造作坊的名下。李姑娘上面有四个哥哥,她是老来女,所以一家人宠爱非常,家境又过得去,并不需要她做活儿帮衬家里,所以自小养得精细,自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所以她才能有时间精研科学之道,而且还学得相当不错。有意思的事,她虽然根本不会纺织技能,但从小在织机边长大,该懂的却都懂,后来还帮助家里改进了一下织机,将纺织速度提高了一成。
不要小看这一成,虽然李氏作坊每年的出产都不高,提升自然也有限,但李家父母思维灵活,直接将这织机改进之法卖了出去,造福大众的同时,也得了大笔银钱,甚至比家中经营数年所得更加丰厚。
李姑娘无论平民的身份还是改进织机的能力,都显然会受到贺卿的青睐。
娶这样一个女孩入宫,也就是向全天下人表明了皇室对平民的态度,能够极大地提升皇室在普通人心中的声望。反正李姑娘也是经过重重择选才脱颖而出的,并没有坏了规矩。
贺卿也不能否认,自己的确最看好李姑娘。
皇帝不需要联姻,但是皇后的身份背景却可以给全天下人一个信号,让贺照这个皇帝成为民心所向。
对于已经成年,即将逐渐将政事接手过去的贺照而言,无疑是个最好的人选。
但听到贺照这么说,她还是立刻摇头,“陛下错了,无论你选谁,我心里都只会欢喜高兴,并没有倾向。”
“这选的是要跟你一起过日子的人,自然是要你自己来挑。我们可以给你建议,却不会替你做决定。”她拍了拍贺照的肩膀,“虽然是用这种方法选出来的秀女,但我还是希望,陛下能够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对象。毕竟……高处不胜寒哪!”
帝王之道,称孤道寡。坐在那个位置上,太辛苦了。不但要承受繁重的政务,更要独自承担这个位置所带来的压力及其他情绪。在这种时候,身边有个人能说说话就会好得多。
所以贺卿希望贺照身边能有个说得上话的知己,或是志同道合之人,能一起并肩前行,能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而她更希望,这个人就是皇后。如此可以免去许多的麻烦,不必在后宫的事情上操心。
这一点贺照当然是明白的,贺卿本身就是女性,又一直致力于提升女性的地位,自然对一妻多妾的局面并不怎么感冒。
所以前些年修订并推行婚姻法的时候,朝廷就已经做出了规定,除非到了四十岁仍然没有子嗣,否则男子不可纳妾。而这个子嗣的范围,是包括女儿的。若是违反,则有一系列的惩罚措施。
这种规矩前朝也曾经有过,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弹。至于民间是否会完全遵守,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虽然皇帝和普通的男人不一样,为了国祚能够顺利地延续,最好是多纳一些嫔妃入宫,开枝散叶,绵延子嗣,多子多福。而有品级的御妻,跟民间妾侍也完全不是一回事,但贺照相信,贺卿应该并不希望他这么做。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选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皇后,然后让她诞下大楚的继承人,宫中也就不会有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了。
这一点虽然没有交流过,但彼此之间应该是有默契的。
此刻听到贺卿这么说,贺照便道,“那就是她了。”
“陛下不再考虑一下?”贺卿挑眉,“一旦人选定下,就不能更改了。”
贺照道,“不必了,就是她。”
在远处游玩走动的秀女们并不知道人选已经定下来了,脸上带着无忧无虑的笑容,说说笑笑,十分自在。
该说的都已经说过,既然贺照做了决定,贺卿也不会可惜秘书监少了一个合心意的秘书,又坐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第二日就是最后一次选看,张太后用红纱系在了李姑娘的手臂上,决定了最终的人选。
这个选择显然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除了李氏之外,留下来的另外七个女孩都出身士族,父亲即使没有官职,也有功名在身的那种,只有李家一门平民,追溯到几代之前,也是如此。
不过议论归议论,并没有几个人站出来表示反对。因为很多人都已经有了思维惯性,认为这必然是贺卿的意思,毕竟她在这方面的偏向非常明显,且从未遮掩。
何况除了出身之外,李氏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
所以没过多久,民间舆论就发生变化,开始宣扬起李氏改造织机的事情来,都称她天生早慧,有凤凰之姿,是天定的皇后。
皇后的人选确定下来,大婚日子便定了几个月后。其他秀女纷纷被送回原籍。并没有按照惯例留下两三个将来填充嫔妃的位置,这让被留在宫中的李姑娘有些惶恐,又有些高兴。
这些年来,因为贺卿的种种作为。对百姓而言,朝廷也好,皇室也好,都不再是那么遥远、那么高高在上的存在。尤其许多政策都惠及到了普通百姓,在他们的眼中,贺卿和皇室便成了为民做主的代表。小皇帝是贺卿一手带大,自然也得到了跟她一样的待遇。
所以对选秀女这件事,民间其实没有太大的恐慌,反倒是很多女孩因为选不上而哭泣。
李氏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运道,真的会被选为皇后。
当初被选送到京城,她就已经足够高兴了,心想即使没有选中,能看看京城,见见自己最倾慕的大长公主殿下,也就心满意足了。却不曾想竟然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最终的人选。
但既然被选中,她自然希望自己未来的夫君身边不要多出乱七八糟的人来。所以被留下的只有自己一个,自然是高兴的。只是这到底不符合以往的成例,不免叫人惶恐。
这种惶恐与欢喜,一直持续到了大婚的这一天。
在礼官的引导下,见到身着一身大礼服的贺照时,李姑娘不由吓了一跳。
这个人,她见过的!
外人只知道李氏改进了织机,却不知道,这并非她一个人的功劳。当初还在江南家中时,她意外结识了贺照,对织机的改进,虽然是她提出来的,却是在两人的讨论之中完善。但等成功时,贺照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原来他就是大楚的皇帝陛下,自己未来的夫君。
作者有话要说: 贺照:先婚后爱?不存在的。
☆、第151章 辈分问题
即使是皇帝, 婚假也只有短短七天。
而在软玉温香中度过了完全放松的七天假期, 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贺照回朝的第一天, 就得到了一个不知道是噩耗还是喜讯的消息。
以平章事顾铮为首,数十位朝臣上书, 以皇帝已经成年大婚,可以承继宗庙,要求贺卿归政。
这一天迟早都会来,所有人都知道。
但顾铮这么迫不及待,却是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毕竟以贺卿一贯的表现而言,并没有放松过对皇帝的培养,而且就连到了年纪,应该大选, 也是贺卿主动提起。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她都没有把持朝政不放的意思。
既然如此,在所有人想来, 这件事情应该潜移默化, 彼此留些余地, 顺顺当当地交接了各项政务和权力。
虽然也不排除贺卿只是在演戏, 并不想放权的可能,但总该先礼后兵。
不过贺卿和顾铮在朝堂上斗了十多年,彼此之间有来有往, 有胜有负,也不见谁占了上风,如今借着这件事发难, 想要掌握主动权,将贺卿压下去,也不奇怪。
俗语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顾铮如今手掌大权,而且与皇帝有师徒之谊,却也未必能够在朝堂变动之中保持优势,自然要设法求变。
贺照亲政是无可阻挡的大势,那么在贺卿主动还政之前,替皇帝开了这个口,自然就能够占据大义,将自己划分到贺照这一边,取那从龙之功。即使贺卿配合,也失了主动还政的优势,而她若是不配合,对顾铮而言,更是求之不得。因为那样,小皇帝就势必会更加倚重于他。
这先声夺人的路子,是顾铮惯用的。所以虽然有些出乎预料,但也完全是他会做出的事。
众人更关注的,是贺卿的反应,毕竟这也涉及到许多人的前程。
极少有人会去注意小皇帝贺照的想法。因为在所有人看来,大婚亲政、执掌权柄乃是理所应当,也应该是皇帝现在最想做的事。
——这几年,他开始参与政事,也显露出了不俗的政治才华。但就因为贺卿那个“特殊修习”的古怪要求,十五岁之后,贺照时不时就要失踪一阵,自然在朝堂上也极少有作为。
虽然大多数人赞同贺卿这是想让他多多历练一番,尤其是重臣之中,不少人都知道他是出宫在外游历,体察世情,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坚称这是贺卿对贺照的打压,目的就是为了拖延他亲政的时间。
倒未必是她不想还政,只是这时间却总是可以商榷的。
前朝多的是皇帝成婚生子,二十多岁还未能亲政的例子,若是贺卿想多拖延几年,也不难理解。毕竟她自己现年三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拖延三五年,于她自己,于大楚,甚至于皇帝,都不是坏事。
但没人觉得皇帝还愿意再忍耐三五年,一切都由旁人安排。
所以他们也想不到,此刻,咨平殿内,捧着一摞奏折的贺照如遭雷击,面色骤变。慌不迭地将手里的奏折丢出去,就像是在丢什么烫手山芋,然后一回身——抱住了贺卿的大腿。
“殿下,我年纪轻,人也不够稳重,还是殿下再多辛劳几年才是。何况前儿我才答应了皇后,带她出门走动,先回江南探亲,而后乘船出海,她还没坐过船呢。完了还得去西北走走……殿下总不忍我在新妇面前失言吧?”贺照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声泪俱下,感人肺腑至极。
贺卿十分感动,然后一脚踹开了他,“我还没坐过船呢!我也想松快几年,在大楚国内四处走走,而后乘船出海——趁着这会儿还走得动路,陛下总不忍我五六十岁高龄还在外奔波吧?”
“……”贺照大受打击,万分失落,完全没想到贺卿跟他打的是同一个主意。
然而年轻人脑子灵活,很快就反应过来,立刻改口,“……那回江南探亲总可以吧?”
“也罢,要去多久?”贺卿想了想,问。
贺照道,“怎么也要一年半载……”见贺卿冷着脸看过来,又道,“那就三五个月?”
“三个月。”贺卿道。
“成交!”贺照立刻跳起来跑了出去,“既然如此,那就从今日开始算吧。殿下多多受累,我先回宫去瞧瞧,叫皇后准备出行事宜!”
贺卿本来想叫他回来,交代几件事,转念一想,又觉得没必要现在说,让他松松快快过这三个月也没什么不好,便笑着摇了摇头,继续批折子去了。
请求归政的奏折被留中不说,贺卿还将贺照的婚假延长到了三个月,让朝堂上下都为之愕然。
贺卿如果想要效仿武氏,显然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间。只要她没丧心病狂到失去理智,就不会想要废掉一个自己亲自扶持起来的成年皇帝取而代之。所以她的这番处置,着实叫许多人摸不着头脑。
他们本以为贺卿会顺水推舟,开始准备交接各项事宜。毕竟朝政复杂,许多事情交接个三五个月甚至一两年都不奇怪,先把繁琐政务转交给贺照处理,她自己还可以继续把控军国重事,对外也能交代得过去。
谁能想到,她的应对之策会是这般?
这一下,各人心里都不免有了计较。就连那些稳坐钓鱼台,以为事情不会有太大变故的官员,都稳不住了。
最惊讶的人无疑就是顾铮了。虽然他这番上奏看起来咄咄逼人,但私底下已经跟贺卿有了默契。
她能为大楚做的,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要交给小皇帝来决策,所以不必留恋这个位置,卸了这些差事,也可以享受一下过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