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道理父亲不曾亲口言明,授课时却常常提及,以前他们读书只想着考科举振兴家业,却不曾细细回味书里的道理。
读书意在明理,而非读书只为科举。
他们的观念,都该变变了。
谭振兴想了想,没再吭声,“罢了罢了,砍柴吧,今日之事还得和父亲说说,免得日后又起事端。”说着,他看向抬腿踹枯木的谭振业,“三弟,你脚好了?”
谭振业敛目,“好多了,大哥,今日之事让二哥和父亲说吧。”
“行吧。”
下山时,远远地又看到鲁学政等人,他们在半山腰,几人在山脚,鲁学政在前边走得很急,后边几个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刘明章落在了最后,谭振兴不解,“不是赏秋景吗?急匆匆回城作甚?”
谭振学摇头说不知,倒是谭振业咧着嘴笑了,不在意道,“管他们作甚,咱们卖完柴早点回家罢。”
用不着特意打听,进城后就有读书人告诉他们发生了何事。
鲁学政狠狠训斥了刘明章,回府后把为刘明章备的课桌撤了。
也就说,刘明章往后不再是鲁学政的学生了,他被逐出师门了。
哇哦,谭振兴激动地握拳,止不住地唇角上扬,果然,小妹没有骗他,人贱自有天收,而鲁学政就是刘明章的天。
看他笑得眼睛都不见了,谭振业小声提醒,“别笑太过,这么多人看着呢。”
谭振兴揉了揉脸颊,又张嘴打了两个哈欠,仍然高兴得不行,偷偷扯谭振业衣服,“你看我现在这样有没有好点?”
“好多了。”
不知是不是气狠了,连续两日鲁学政都未出门授课,据说还请了大夫,城里的秀才们急得不行,纷纷上门探望,然而鲁学政闭门谁都不见,旁人不知出了何事,只得拐着弯向鲁学政几个学生打听,几人哪儿敢多言,要知道,是他们揭露的刘明章恶行,说出去不得落得个说长道短得名声啊。
他们三缄其口避而不谈,无人知晓鲁学政和刘明章发生了何事。
也就桐梓县的几个秀才隐隐感觉到和谭家有关,不过那是刘明章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谭盛礼整日在家,不太理会坊间事,晌午归家谭振学就与他说了山里发生之事,谭盛礼问,“振兴可有闹事?”
“没有,大哥心直口快,担心他说错话,三弟借由脚痛拖住了他。”
谭振学实诚,他的话谭盛礼不会起疑,“无事就好,你大哥行事率真,藏不住情绪,容易落人口实,你多提醒他点……”想起还有心眼多的谭振业,谭盛礼又问,“振业表现如何?”
“三弟站在后边,未曾说话。”
谭盛礼点头,“知道了。”
这次,谁都没有挨打。
谭振兴心里乐开了花,偷偷找机会和谭佩珠说,谭佩珠神色如常,情绪不曾有任何波澜,谭振兴愈发觉得小妹是有大智慧的人。
真的,他们谭家人个个都是有大智慧的。
他决定了,日后遇到事先找谭佩珠商量,这样能避免少挨很多打。
人逢喜事精神爽,他藏不住喜色,晚饭比平日多吃了两碗,搁下筷子时还有点意犹未尽,注意到谭盛礼眸光幽深望着自己,他略有些心虚,讪讪道“不知为何,今天好像比平时饿。”
谭盛礼收回视线,不再看他,而是望着屋外沉沉的夜色,说道,“年后不久就是乡试,我琢磨着过段时间搬到绵州去……”
他们要考科举,这几年注定无法待着不动,家里女孩多,带在身边最好,而且,该给佩玉说门亲事了。
第57章
谭振兴左右看了看身边人,低声问,“父亲,何时启程啊?”他还想看看刘明章名声尽毁,遭人唾弃的模样呢。
“等天再凉爽些就启程。”他又道,“这段时间把手里的书抄完,借书铺的书也还了,再者……买的那处宅子卖了吧。”
那处宅子是他为谭佩玉准备的嫁妆,本想考取功名后把佩玉安顿好,如今却是不行,想了想,思索道,“佩玉随我去书房说话。”
听到这话,谭佩玉神色微僵,低头掩饰眼底神色,小声应,“是。”
夜幕低垂,喧闹整日的巷子恢复了静谧,偶有几声脚步响起,谭佩玉垂着眼,神色安静,谭盛礼回眸看她,“猜到我想与你说什么了?”谭家姑娘心思细腻敏感,尤会察言观色,尽管他未透露分毫,谭佩玉却是领会到他意思了。
谭佩玉五官生得清秀,眼眸明亮,很会持家,进城后,家里的大小事都由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进屋后,谭佩玉先去点灯,慢慢的,房间明亮起来,谭盛礼道,“坐吧。”
收起火折子,谭佩玉缓缓走向窗边木凳,步子不大,心事重重的。近日来,街坊邻里有意给她说亲,但父亲都给婉拒了,以父亲的性格,必然是有安排了,她攥着衣角,脸色隐隐泛白。
谭盛礼没有卖关子,直言,“我最初想着等院试放榜在城里给你找门亲事,这几日我想了想,佩玉,晚两年再给你说亲如何?”
刘家人在,保不齐哪日撞上又说什么难听的话,如果是谭振业定会想尽办法不让自己吃亏,谭佩玉不行,她心肠软,不善言辞,碰到只有吃亏的份儿,而他又隔得远,远水救不了近火,最后不知会怎样,谭家出过这样的事,他无法心安理得地让谭佩玉留下。
只是这样一来,她的婚事务必又要搁置许久,谭盛礼与她言明,是想她有个准备。
“父亲……”谭佩玉难掩面上震惊,她以为父亲要把她丢下了,下堂妇的身份始终是种拖累,她嫁出去是最好的……
“父亲……”谭佩玉张了张嘴,鼻尖酸涩难忍,喉咙哽住,再难说出话来。
见状,谭盛礼面庞愈发柔和,“莫哭,父亲在,谁都不能欺负你去,我与你说这事,是不想你胡思乱想,你是我谭家姑娘,谭家在,必会永远护着你的……”
谭佩玉红着眼眶点了点头,谭盛礼递给她手帕,“莫哭了,你这孩子心思重,有事闷在心里谁也不说,不是好事,你几个弟弟或有诸多缺点,但极为护短,你要受了委屈,尽管和他们说便是。”谭佩玉照顾他们长大,几人甚为敬重她,为何与刘家的事迟迟翻不了篇,就是他们想替谭佩玉出口恶气。
方法错了,心却是好的。
想到几个弟弟,谭佩玉心里暖融融的,“是。”
堂屋里,急着回屋写功课的谭振兴迟迟等不到谭盛礼出来,又看谭振业眉头紧锁,神色凝重,不由得跟着紧张起来,“怎么了?”
难道长姐做错了什么事父亲要打她?
不能吧,他仰起头看墙上的木棍,谭盛礼出去时没拿,应该不会动手吧。
“无事。”谭振业食指摩挲着桌面,不知在想些什么。
谭振兴撇撇嘴,又去和谭振学嘀咕,“三弟怎么了?”阴着脸,活像谁买柴没给钱似的,定有什么事发生。
“应该在想秦秀才问的问题吧。”回家时秦秀才拿了两个问题来问,他们只回答了其中一道,剩下的一道不知怎么回答,他现在都想着呢。
谭振兴:“……”谭振业就不是那样的人。
他歪头,想和谭生隐说两句,谭生隐起身径直走了,“振兴哥,我赶鸡回鸡笼。”
谭振兴:“……”怎么觉得所有人都不待见他呢。
又等了片刻,谭佩玉回来了,眼眶红红的,像是哭过,谭振兴忙跑上前,非常小声地问,“长姐,你犯什么事了?”
父亲从不无缘无故打人,必然是谭佩玉做错了事。
谭佩玉摇头,想说无事,转而想起父亲的话,说道,“父亲说晚两年再给我说亲。”
谭振业抬眸,黑漆漆的眸子骤然清亮,谭振学未有任何反应,继续想着白天的题,谭振兴则是松了口气,随即又皱起眉头,“太晚了吧。”难怪谭佩玉会哭,换他他也会哭的。
早成亲早生子早享福不好吗?
这事父亲做得不地道,谭振兴安慰谭佩玉,“长姐别哭了,我去和父亲说说情。”
门外站着的谭盛礼:“……”
时隔21天,谭振兴终于又挨打了,当那久违的嚎啕大哭声响起,谭家众人无不扶额,小心翼翼这么多天,还是没能逃过这劫,命!
便是会说话的二丫头都拍着手欢呼,“爹爹,爹爹!”
谭振兴:“……”小小年纪就幸灾乐祸成这样,幸亏是闺女,是儿子不得气死他啊。
不是,是儿子的话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他气什么气啊。
这晚,回屋后的谭振兴取下成色还新的木棍,来回擦拭抚摸,半夜醒来给女儿把尿的汪氏睁开眼,猛地看谭振兴抱着根木棍来回晃,五官扭曲,面庞狰狞,差点没吓死过去。翌日清早,谭振兴出门她就起了,偷偷去找谭佩玉说了此事,谭佩玉想想不对劲,又去找谭盛礼:谭振兴被打太狠,脑子有问题了。
难怪特意进山砍了根树,剥皮后细细打磨光滑,竟是落下病根了。
谭盛礼:“……”
因着要搬家,走前总要知会声,让城里住着的读书人安排好,再过五天,他们就不外出探讨学问了,也不用再送文章过来,消息传出去不到片刻,涌来的人越来越多,四人不好转身走人,只得耐着性子解释,以致于回家都下午了。
四人饥肠辘辘口干舌燥,好不容易回到家,明显气氛有点奇妙。
不是气氛,是看他们的眼神。
也不是看他们,而是看……三人侧目,眼神落到谭振兴身上,她们看谭振兴的眼神很奇怪,那种眼神,谭生隐或许不懂,谭振学和谭振业不陌生,母亲病重,大夫说药石罔顾,为了不让母亲知道,全家人都尽量瞒着不和她说,但嘴上不说,眼里总会透些出来。
此时,谭佩玉和汪氏的眼神就是在看重症之人的眼神。
兄弟两对视眼,默契地盯着谭振兴看,想说他又做了什么匪夷所思的事啊。
“你们饿了吧,饭菜在锅里温着,你们先洗手,我给你们端去。”谭佩玉低头掩饰眼里泪花,匆忙地进了灶房,谭振业蹙眉,和谭振学道,“我去看看长姐。”
谭佩玉在灶台前抹泪,谭振业少有看她哭成这样,也就母亲去世那次她哭得最为伤心。
“长姐,怎么了?”
谭佩玉快速擦了擦眼睛,“没事。”
“是不是大哥怎么了?”谭振业开门见山地问。
提到谭振兴,谭佩玉眼泪又止不住了,看了看窗外,示意谭振业小点声,别让谭振兴听到后难过,然后把谭振兴夜里的异样说了,上午她去医馆请教大夫,大夫说脑子有问题不太好治。
这事她还没和谭盛礼说呢,怕谭盛礼承受不住这个打击。
听了谭佩玉的话,谭振业哭笑不得,那根木棍是谭振兴为儿子准备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谭振兴对儿子寄予厚望欲严加教导,因此早早准备好棍子,没事时练练,顺手了好动手。
谭佩玉:“……”
这事不好实话告诉汪氏,儿子还没影就想着怎么揍他,有儿子也吓跑了,谭佩玉只和汪氏说谭振兴有梦游症,算病也不算病,村里许多人都有,尤其干了天活的人最容易出现这种症状,夜里躺在床上,总觉得活没做完,突然翻身起床干活去。
谭佩玉就听过,汪氏自幼住在村里,这种故事听得更多,再看谭振兴,更觉得他可怜,读书没读出毛病,挨打挨出毛病了。
几人间的波涛涌动谭盛礼并不清楚,他观察了谭振兴两日,有没有病他不好判断,想揍他是真的,但他手里攒着的文章多,没功夫搭理他。
知道他要走,这两日递上来的文章很多,其中,他又翻到了让他记忆深刻的字,字迹歪歪扭扭,连语句都不通,只有几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曰,是。今有小乞丐,其父母为乞,其生而为乞,既人有生则贱者也,何以无生为贵也?还请先生解惑。
短短几行,倒尽人间无奈,谭盛礼唤谭振兴进屋,问他这篇文章谁给的。
谭振兴扫了眼,就是那篇连字都写错浪费时间的文章,他摇头,文章写成这样,应该是哪家无聊的孩子吧。
“你去街上问问。”
谭振兴不知所谓何事,拿着文章出去了,走到门口,又听谭盛礼吩咐,“唤振学与你同去。”
谭振兴疑惑更甚,“是。”
让两人出乎意料的是,写此文的是个小乞丐,不能说小,顶多说他个子矮,十岁的年纪看着和七八岁的孩子无异,衣服破破烂烂的,他们看到他时,正和街上几个孩子打架,私塾老夫子说是他,谭振兴毫不怀疑,稍微读过几句书的人就不会连句子都写不通顺,不知谭盛礼为什么偏偏对他感兴趣。
似乎认识他们,见着后调头就跑,谭振兴跺脚,“看到没,还给咱端着架子呢。”
要不是父亲有吩咐,走在街边他看都不会多看这小乞丐一眼的。
谭振学:“……”
“大哥等着吧,我去瞧瞧。”
他追着小乞丐跑到处破败的庙宇,庙宇外有个供奉香火的大坛,小乞丐跑到那停下,然后捧里边的水洗脸。
他洗得很慢,边洗边整理乱蓬蓬的头发,还有身上破烂的衣衫,谭振学想起那日谭振兴对鲁学政说的话‘非衣帛不敢相见’,他徐徐走近,伸出手替他拍掉衣衫的灰,小乞丐吓了跳,转身惊恐地望着他,谭振学弯腰,“莫怕,我帮你整理。”
他看到,小乞丐脸红了。
他大概明白众多文章里,父亲唯独对他的文章有印象了。
小乞丐不好意思,转过身,继续对着荡漾的水波清洗脸颊,又进破庙搬出根板凳,双脚踩上去,就着清澈的水整理仪容,他的动作很慢,甚至还重新盘了发,完了问谭振学,“好点了吗?”
谭振学点头。
他高兴地笑了笑,随即拱手作揖,他动作别扭,“见过振学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