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综红楼之重生之后——松影明河
时间:2020-11-17 10:13:37

  因此,林如海稍稍露出了点儿意思,立时就有一个姓文的和姓苏的书吏向他靠拢。
  文书吏与苏书吏都不是小年轻了,但三十出头的年纪,在仕途上也称不上大,还有敢拼一拼的勇气。
  再加上常年不得志,这一回靠向林如海,也是孤注一掷了。
  林如海考察了几日,见二人对礼部各司的事物虽不说了如指掌,但什么事儿该怎么干却也门儿清。
  他就知道,这两个不是混日子的人。
  因此,他私下里承诺二人,日后外放的时候,如果二人愿意,可以跟着他一块儿,先做几年幕僚,等到了合适的机会,会安排他们做属官。
  吏和官之间,有一道极深的分水岭,若是没有人提携,像他们这种小吏,一辈子也别想跨过这个分水岭。
  如今林如海承诺了愿意提携他们,哪怕说的模棱两可,也值得两人拼上一拼了。
  苏书吏因家离衙门比较近才,平日里回家会比较晚一点儿。
  他会把林如海第二日该看的卷宗整理一遍,放进林如海的班房再走。
  林如海如往常一样,进了礼部先画了花押,就到班房去看苏书吏整理出的卷宗。
  他拿起第一卷 ,刚翻开了一页,便有一张三指宽的纸条飘了出来。林如海微微一怔,便若无其事地捡了起来。 
  纸条上是苏书吏的字迹,林如海匆匆扫过,将上面的内容尽收眼底,便送到烛火上点燃,投入了茶杯之中,并浇上了昨夜剩的残茶。
  而这碗茶,等文书吏或苏书吏来了,自然会替他处理掉,不会被任何人发现。
  花了一个时辰将卷宗看完,林如海慢悠悠地走到礼部藏书阁的门口,推开门望了一眼,便又似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把门关上了。
  然后,他施施然转过身来,眸光一扫,正好看见一个正在整理文书的小吏迅速收回了目光,仿佛从来没有抬过头。
  想到苏书吏给他留的那个字条,他招呼了苏、文二书吏一声,抬步便出了礼部,到武英殿去了。
  ——无论是谁想干什么,他暂时都不想接招。
  他总觉得最近会有什么大事要发生,还是先避过了这段风头,再图其他的好。
 
 
第134章 林如海(十三)
  因着这会儿开国不过两代, 朝廷里还是拨了不少人专门给前朝修史。
  武英殿乃是皇室藏书量最大的一处地方,那些学究博士们每日里来来去去的,倒是热闹的很。
  林如海到的时候,正碰上几个老儒在争论前朝惠帝之事。
  这个惠帝的一生, 可谓是顺风顺水。
  他爹一辈子生了八个女儿, 临了才得了他这一个儿子, 还是继后所出的嫡子。
  从小金尊玉贵, 宝贝疙瘩一样的捧大,亏得他竟没长成个不学无术的纨绔。
  他只是不识民间疾苦而已。
  惠帝的许多想法都很是天真,偏又不肯听人劝谏, 很是闹出了不少笑话。
  后来, 就有几个很会顺着他的心思溜须拍马的佞臣出了头, 许多忠良肱骨之臣都被害得家破人亡。
  若是惠帝一辈子都这么着了, 也就用不着这群修史的人争论来争论, 直接给个“昏君”的大戳, 盖棺定论也就是了。
  可偏偏这惠帝人到中年, 突然就幡然悔悟了。
  举贤任能, 广开言路,硬生生又给前朝来了个中兴。
  于是, 一部分人就认为他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什么的;
  另一部分则觉得他功不掩过, 应该着重渲染他前期的残暴昏庸, 让后世帝王有所警醒。
  这年头,大儒当面辩论可不多见,大家都讲究“以文会友”。
  而有了文章传播这段时间的缓冲, 脑子里不该有的热量也都冷却了下来,说出的话也就更理智、更要脸。
  当面辩论就不一样了,对手随便一句话戳中了自己的肺管子,当时脑子一热,就不一定会喷出什么大实话来。
  很多时候,原本心平气和的学术讨论,就会演变成拳脚相加。
  但是相应了,这种现场辩论,少了润色的时间,大家全凭急智,也会产生许多灵光一现的金句。
  林如海还不容易赶了个巧,碰上了这一场,顿时也不急着找书看了,寻了个僻静的角落站着津津有味儿地看着双方各执一词,吐沫横飞。
  “喂,老兄,要不要来两块儿?”
  右胳膊突然被人顶了一下,林如海扭头一看,就看见一个二十出头,穿着七品编休朝服的青年正冲他挤眉弄眼。
  再顺着青年的目光一低头,却见他手中拿了一把白杏干儿。
  林如海扭头看了看辩得性起,已经有人开始撸袖子的大儒,再看看一脸兴味盟然,时不时往嘴里塞一块儿蜜饯儿的青年,无语了一瞬,果断地说:“要!”
  然后,他就毫不客气地把青年手里的杏干儿全给抓走了。
  “诶诶,给我留点儿,我就这么多。 ”青年急了,倒是还记得要压低了声音。
  林如海看得有趣儿,干脆解了自己腰间的荷包,对青年道:“来,伸手。”
  青年眼睛一亮,自以为遇见了同道中人,一边问:“是什么好吃的?”一边伸出双手去接。
  然后,林如海倒啊倒,倒出了三块儿一寸见方的酸枣糕。
  那青年一怔:“这就没了?”
  “没了呀,”林如海道,“内子怕我胃口不好,装着给我开胃的。”
  青年嘟嘟囔囔了两句,认命般地说:“得了,初次见面,就当交个朋友了。那杏干儿可是我媳妇儿的独家秘方,便宜你了。”
  “巧了,”林如海道,“这酸枣糕也是内子的独家秘方。”
  “真的?”青年将信将疑地咬了一口,一开始也不觉得有什么,片刻之后便是眼睛一亮,赞道,“嫂夫人好手艺!”
  他是个好吃的,乍然吃到了不一样的美味,不免激动了些。
  林如海吓了一跳,急忙示意他禁声:“嘘,嘘,嘘!”又指了指不远处那群已经卷着袖子,争的面红耳赤的大儒。
  青年勾头看了一眼,面色大变,一把抓住林如海:“老兄,咱们快撤吧。以我的经验,那群老夫子又要打起来了。”说着,拉着林如海就走。
  林如海也不敢怠慢,顺着他的力道就走。
  果然,两人才出了大门,便听见一声大喝:“匹夫不足以谋!”
  紧接着便是一声惨叫:“啊!老匹夫,你还敢动手?”
  “老夫是代太史公打醒你!既是史书,岂能不记之以实,误导后世?”
  “……”
  双方一边打一边争论,又过了一会儿,就不闻争论声,只闻惨叫声了。
  “好险,好险!”青年夸张地拍了拍胸脯,一脸庆幸地说,“幸好咱们跑得快,要不然,就得了那被殃及的池鱼了。”
  林如海眉毛一挑:“这是……经验之谈?”
  跟着这么一个鲜活的年轻人,林如海觉得自己仿佛也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啧啧,年少无知,往事休提!”青年一脸的不堪回首,转而拱手道,“在下连闻声,还未请教兄台尊姓大名?”
  林如海回礼:“原来是新科的探花郎。林某不敢称尊,表字如海。”
  连闻声诧异地一挑眉:“原来兄台也是位探花郎。”
  然后,他就盯着林如海的脸反复看了又看,末了,一脸惋惜地说,“看来,兄台跟我一样,都是被这张脸给连累了。”
  连闻声殿试的时候,原本圣人先看了文章,已经定了他做魁首了。
  可当三人入殿拜见的时候,圣人一看三人的模样,就属他风流俊俏,便笑着说:“今科探花,非卿莫属!”
  连闻声:“……”
  他脸上的笑都快僵住了,也只得感激涕零地跪地谢恩。
  林如海是何等灵透之人?
  只看他的神色,便已经将他的遭遇猜了个七七八八,不由哈哈大笑道:“这你可错了,与我同一届的状元公也是个才貌双全之人。之所以人家是状元,那是文章真的比我好,我服气的很。”
  连闻声摸了摸鼻子:合着就他时运不济。
  “算了,不说这个了。”连闻声道,“同为探花郎,相逢就是有缘,趁着这会儿没事儿,咱们找个地方喝两杯?”
  林如海对他颇有好感,只是:“这会儿不行,我还不到下职的时候呢。等中午吧,我让人在太白楼烫上一壶好酒。”
  连闻声道:“那也行。正好中午我家里会送饭菜过来,让你好好尝尝我家的手艺。”
  林如海不甘示弱:“我家的厨子也很有几分火候儿。”
  两人又聊了一阵,直到武英殿里的几位大儒在武力上分出了胜负,彼此整理好了衣衫,衣冠楚楚却鼻青脸肿地出来了。
  躲在拐角处的林如海和连闻声这才松了一口气,再次进了藏书的阁楼。
  不出所料,里面一片狼藉,几个小吏正苦着脸收拾呢。
  “啧啧啧!”连闻声摇头晃脑地感叹道,“战况还真是激烈。这几位老先生不去北疆效力,可真是屈才了。”
  林如海干咳了一声,笑斥道:“胡言乱语!”
  林如海刚刚中举的时候,在翰林院也呆过三年,见过不少次同僚之间由口角之争演变成拳脚相加的。
  不说别人,就他这体弱多病的,当年也是拿朝笏砸过人的。
  至于战斗结果嘛……
  咳咳,体力不济乃是先天条件,非人力可以扭转的。
  反正自那以后,他就懂得避其锋芒了。
  当然,有像他这种识时务的,就有那十分励志的。
  那是他同科的一个进士,自己考的庶吉士。
  那位原本也是玉树临风的麻杆儿身材,只因在一次“以力服人”的行动中不甚被人推倒跌断了腿,养伤期间痛定思痛,硬生生吃胖了三圈儿。
  从那以后,这位仁兄就练就了泰山一般稳当的下盘,同僚之间所向披靡!
  所以,林如海就不信了,如今正混在翰林院的连闻声,会没见过文人打架。
  连闻声“嘿嘿”一笑,果断转移了话题:“我要借基本韩非子的著作,不知林兄想看什么?”
  林如海想了想,说:“我准备过两年谋个外放,想多看一点儿关于农耕水利的。”
  连闻声一听,便引着林如海往东走:“那你往这边儿来,我记得这边儿还藏着几册秦时李冰手札的残卷。”
  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闻名天下,属地能自秦时至今,一直保持着“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功不可没。
  便是林如海这等只奉周公和孔夫子的,听到有李冰的手札,哪怕只是残卷,也不禁心向往之。
  “在哪里?快带我去瞧瞧。”
  “林兄莫急,它又跑不了。”连闻声一边慢悠悠地走,一边感慨道,“真佩服你们这些敢做事实的。不像我,胸无大志,只想着做个靠嘴吃饭的言官,混吃等死就好了。”
  林如海道:“敢风闻奏事,讽喻直谏的,一直是林某佩服的人。”
  连闻声“嗨”了一声,自嘲地摆摆手:“什么风闻奏事,讽喻直谏?说白了,就是为了避祸而已。”
  “哦?”林如海诧异地挑了挑眉。
  连闻声道:“老爷子说了,我生不逢时,当官当的不是时候,叫我夹着尾巴做人。”
  林如海笑道:“令尊高见。实不相瞒,林某出京,为的却是和连兄一样的缘由。”
  他原还担忧连闻声会投了哪个皇子门下,不能深交,如今却是顾虑全无。
  连闻声也是松了一口气:“林兄,就是这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  啊——
  实在是忍不住了,吐个槽!
  最近的“红楼吧”是怎么了?不是在争论黛玉她爹官位的高低,就是在争论宝钗她家是商户贱民还是世家。
  黛粉说林如海是封疆大吏,至少也是高官,薛家是商户,给林提鞋都不配;
  钗粉说薛家是皇商,世家,林如海就是个七品小官儿,怎么怎么着。
  我就纳了闷了,这两个姑娘在二次元的命运已经够悲惨了,为什么还要让她们在三次元遭受网络暴力?
  难道在粉丝的眼里,就丝毫看不到对家的优点吗?是,她们都有缺点。但她们的性格,都是自身环境造成的。
  要是林黛玉没有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她又怎么会敏感刻薄?
  要是薛宝钗不是父亲早逝,母亲软弱,哥哥不成器,她又何必圆滑世故,事事为自己谋算?
  父母双全,家庭美满的,谁还不是父母的小公举来着?
  满嘴喷粪的把人踩在泥里,何必呢?
  说白了,都不是现实人物,有必要暴露自己的涵养吗?
  ——————
  以上这些话,我是被贴吧的氛围吓的一句都不敢在贴吧发。我也不知道,看我文的宝贝儿们有木有这种极端的粉儿,会不会在评论里骂我圣母婊。反正我是不吐不快,如今吐完了,也就快了。想骂我的就骂吧!
  但事先说好啊,咱骂归骂,可不兴打负分啊。作者菌攒积分真的很不容易哒!
 
 
第135章 林如海(十四)
  两个一见如故的朋友在武英殿捱到了中午休息的时候, 林如海早已命人在太白楼定好了包厢,烫好了酒。
  两家送饭的仆人也都有人通知,直接送到了太白楼去。
  宴席上,两个男人各自吹捧了一番自家夫人的贤惠, 又炫耀了一波儿自家的厨子, 相互推荐了好几个菜给对方品尝。
  林如海倒还好, 他不是个重口腹之欲的, 连家的菜虽然的确很有特色,也美味异常,也不至让他失态。
  反观连闻声就不一样了。
  他是个天生的老饕, 平生别无所好, 就是好吃。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