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长恨歌行
时间:2021-02-05 09:32:47

  虽然他们都打着实在不行便抛弃中原北归的主意,但是,都城通往中原各处的交通,都好生地营造起来了。
  “此处能被胡族选为国都,自然是因为离草原近,乃是实打实的边关。此地离长城不过百余里,胡人一旦扣边,京城便有被围之忧!”
  明明迁都北平的风声是天子宣武帝传出来的,如今祁元询和他讨论,天子竟直接拿别人驳斥的理由来为难祁元询了。
  没办法,祁元询是天子的孙子,爷爷要难为你,你可不就得当真孙子嘛!
  天子的这个理由,又是许多人反对迁都北平的重要理由。
  离边关那么近,一旦胡人扣边,攻破边防体系,京城将会轻易地暴露于敌人的眼下。
  京城没了,纵然本朝还有诸多的疆土,也是群龙无首。
  没了皇帝,让谁来发号施令呢?
  难不成,外敌当前的时候,国朝内部还要再来一场腥风血雨,决出谁才是新皇?
  若是效仿国朝初立的时候,实行两京制,再在迁都后,为保安全,天子居北平、储君居南京,也有个问题——天子与储君相离过久,谁知道会不会有有心人恶意在天子面前中伤储君?
  这些谁都说不准。
  祁元询很镇定地看着天子:“那么,若是宗室之策中,也加上宁王叔的法子呢?”
  天子愣了一会儿,才开始回想宁王的宗室之策是什么。
  “北平临近边关,若天下是胡人之天下,这里便是切切实实的中都、大都,居于天下中央之地。可是,谁说我大周天下,不能远迈汉唐,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呢?国朝现在要休养生息,未来休养够了,未必不能再创远迈前人之功业啊!”
  宣武帝看着如此平静地说出这样大愿的孙儿,心底忽然涌上一股欣慰与久违的豪情来:“好!说得好啊!”
  纵然再怎么希望子孙能守国,将他们往仁厚的方向培养,有此仁厚又不失英武的孙儿,还是让宣武帝倍感欣慰。
  此后,赵王世子在朝中露面的次数愈发多,若不是赵王还未成太子、世子还未成太孙,朝臣们还以为看到了当初天子尽心培养太子、太孙时的旧景。
  与这位世子有关的、证明世子天资粹美、日表英奇的几则故事,也在京中流传开来。
  赵王世子如此受宠,便有朝臣想着请圣上早立太子——至于这位太子,自然是赵王了。
  请立太子,虽然赵王前头的秦王、晋王已经被预言会早死,但毕竟不能在奏章上直接戳天子的肺管子,那立储君的名目,就很要斟酌一番了。
  这边厢,一群大臣想名目想得脑壳发疼,那边,天上光幕就给他们送来了理由。
  “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又命分阅章奏……(太&祖)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
  ……
  太宗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
  太宗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周书·仁宗本纪》”
  “汉王元诲,太宗第二子。性凶悍。宣武时,召诸王子学于京师。元诲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太宗即位,命将兵往开平备边。时议建储,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善元诲,时时称元诲功高,几夺嫡。太宗卒以元子仁贤,且太&祖所立,而元诲又多过失,不果。
  ……
  (汉王)僣用乘舆器物。太宗闻之怒。十四年十月还南京,尽得其不法数十事,切责之,褫冠服,囚系西华门内,将废为庶人。仁宗涕泣力救,乃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暱诸人。——《周书·列传第六·诸王三》”
  “赵简王元证,太宗第三子。永乐二年封。……元证恃宠,多行不法,又与汉王元诲谋夺嫡,时时谮太子。于是太子宫寮多得罪。七年,帝闻其不法事,大怒,诛其长史顾晟,褫元证冠服,以太子力解,得免。
  ……
  二十一年五月,帝不豫。……造伪诏,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帝曰:“岂应有此!”立捕贤,得为伪诏。……帝顾元证曰:“尔为之耶?”元证大惧,不能言。太子力为之解曰:“此下人所为,元证必不与知。”自是益敛戢。——《周书·列传第六·诸王三》”
  “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周书·解缙传》”
  全天下的士人、百姓:震惊·jpg
  当今天子宣武帝连太子都还没立呢,结果未来的天子一家就在史书之中提前上演了一出夺嫡大戏!
  如今的赵王世子、史书之上的仁宗,未免圣母得过了头。
  对待意欲夺嫡的弟弟们都好得不要不要的,也太仁厚了吧!
  还有,这位太子的储位确立,竟然是因为亲爹觉得孙子更好更乖,也真是没谁了。
  太子之立是因为“好圣孙”的,还真是前无古人呢!
  然而这位又不仅仅是个老好人,作为“太&祖素爱之”、以万人守北平抗五十万大军、在父亲数次北征的情况下监国理政为父亲管好后方的好继承人,从功绩来看,这位可一点都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日常跟在祖父身边好好学习的祁元询:……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但是看到祖父投过来的,满是疼惜的目光,祁元询默默地为亲爹和亲弟弟们默哀了一下。
  那啥,史书上记载的你们造的孽,虽然应该是我没有觉醒前世记忆、光幕未曾出现的另一个世界的发展,爹和弟弟,你们还是先受着吧,我怕是帮不了什么忙了。
  在祖父身边长大的赵王世子,忽然有了迟来的叛逆期。
  现在的天子是祖父,祖父喜爱的是他不是他弟,这就意味着,他才是祖父眼里下一个更好、下一个更乖的继承人。
  有爷爷的孩子是个宝啊!
  祁元询这么感慨着,而当他爷爷和当朝大臣,将史书上所载的太子之立的事件重演的时候,祁元询就觉得,他爹的心情,估计不会好了。
  满朝那么多文武大臣,一多半上的奏章里都在夸他这个“好圣孙”,夸得他都心虚了!
  作者有话要说:  后半部分的光幕内容,主要引用了明史。
  看完以后作者表示,明仁宗这是怎样的圣母白莲花啊!登基以后都没对弟弟们怎么样,这兄弟情是真的!
  不过这种以德报怨的处理方式,我怀疑仁宗是被pua了。
  虽然仁宗体型不咋样,但是能力很强啊,他弟上阵杀敌那么卖力,但是仁宗在后边稳固大后方也很难啊。
  万人拒五十万,就算李景隆放水也不能放成太平洋,仁宗能力肯定是有的。
  成祖出征都是太子监国,政务也是太子负责,要及时供应起前方的各种需求,仁宗能力杠杠的啊!
  而且这位还会占卜星象——就是上一章有提到的,历史上真的是仁宗跟在洪武帝身边的时候学的,就,画风挺不对的23333——除了出征有困难,其他方面都很优秀啊。
  *
  马上就要立太子了,不过我觉得,他家的另外俩娃不会开心的。
  真·全天下直播未来野心黑历史啊!
  崽崽冲啊,又到了你各种表现的时候啦!
 
 
第19章 储位
  群马疾驰,赵王妃徐氏与赵王次子祁元诲、赵王三子祁元证的车驾,正行驶在去往京师的路上。
  赵王次子、高阳郡王祁元诲,愤愤地躺在铺着锦被的内车厢里。
  他已经保持这个状态好几天了。
  自从他们从北平出发,去往京师后,他的心情就没有好过。
  “来人!给我送点吃的来!我饿了!”
  因为赌气,他今天早上又是下了马车匆匆吃了几口就回了车上,离午膳还有好一会儿,祁元诲就饿了。
  赵王府的一行人乘坐的是赶路用的专用马车,规制又是王府规格,一辆马车上,能待的人很多。
  与寻常人印象里的小格子不同,王府的马车几乎就是一个能移动的房间。
  祁元诲的声音传到外头,不一会儿,便响起了敲门声。
  马车里的内车厢主要用于休息、就寝,还有一部分则是被专用作读书或活动身体的空间,空间与空间之间用雕花木板做了隔断。
  “进来!”祁元诲没有好气地说道。
  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
  进来的是个身量未足的男童:“二哥,你别气了。娘让我把吃的给你送来。”
  祁元诲嗤笑一声:“我气什么,你不知道?半点不放在心上,你真是傻得不行!”
  男童生气地把手上端着的点心放到祁元诲躺着的床榻边上:“哼!我好心给你送糕点来,你却这么说我!我要和娘说!”
  “好啊,你去告好了,我又不怕!”
  祁元诲对弟弟露出一个恶意的笑:“你可别不敢啊!”
  祁元证连话都不想和这个神经质的二哥说,转身就走。
  身为天家子孙,祁元证确实不像寻常孩童那么单纯,过了年他就满十岁了,按照《祖训录》原本的规定,他都能受封郡王了,怎么可能一点事都不懂。
  可是他们兄弟几个全是嫡出,父王和母妃乃是宗室里人人称道的一对夫妻,赵藩的世子之位又在大哥满十岁的时候就确立了,没什么好争的。
  他们家的环境比较单纯,相比于一些比较乱的藩王后院——尤其是王妃乃前朝宗女、本人又爱好美人的秦王,他家光是王府内眷就能上演不知道多少出大戏了——更是不知道好了多少。
  大哥在受封世子后就留在了京师,二哥祁元诲和他两个人在府中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彼此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放在学业和讨父母的欢心上。
  祁元证因为是幼子的缘故,比二哥要更受宠一点,相比之下,也许会显得有些“没心没肺”。
  但是,光幕现世后,有了那些未来的史料记载,他就快速成长了起来。
  废话,谁知道自家亲爹、亲哥被预言是未来皇帝,当朝储君皇太孙因此看他们家不顺眼,会没有心理压力啊!
  可是,万万没想到,他爹、他哥那么给力,太孙居然被废了!
  只不过乐极生悲,光幕祸害完太孙,终于祸害到了他和他二哥身上。
  因为光幕预言,十岁未满、郡王都还没封的祁元证,就感受到了巨大的恶意。
  说实话,祁元证感觉二哥太脆弱了,不就是和大哥夺嫡失败,被许多重臣推举为储君,最后还是抵不过大哥有嫡长子光环加持,外加生了个好儿子嘛!
  能有他惨吗?
  连郡王都没封,就被光幕告知,他未来同样会参与夺嫡,不仅联合二哥在亲爹面前进谗言、给大哥上眼药,还会担上联合他人给亲爹下药、矫诏的嫌疑。
  祁元证都觉得自己实在是太难了!
  和自己比起来,二哥不就是夺嫡输了嘛,又有什么好生气的!
  爹娘看到光幕之后,对他和二哥都多有安抚,真搞不懂二哥做什么那么矫情!
  祁元证离开了祁元诲的马车后,就回到了赵王妃的车驾上。
  赵王还有一些军务、政务要处理,便令王妃并两个嫡子先行入京。
  光幕所显的乃是未来,放到现在,便是赵王家事。
  出发前,祁元诲与祁元证二人都不甚开怀。
  这也是难免的,任谁在史书上的形象,是与名正言顺的嫡长兄争位、最终还落败的丑角,都是不会高兴的。
  他们兄弟几个都是王妃亲生的嫡出子嗣,如今都还年纪尚幼,父亲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明明史书上记载是他们犯了错,爹娘还要来宽慰他们。
  真要比较起来,祁元证的罪过可比祁元诲大得多,可是正值盛年的赵王以光幕记载的历史并非完全不能更改这个理由,很快就说服了愧疚且惶惑不安的祁元证,这件事也算翻了篇。
  祁元诲倒偏生不依不饶起来。
  因为世子祁元询长于京师天子膝下的缘故,高阳郡王祁元诲,一向是被赵王以对待嫡长子的耐心与要求培养长大的。
  如果说祁元证凭借幼子的身份得到了更多的宠爱,那么,祁元诲在父王那里的宠爱或许不如他,但受看重程度一定比他高。
  明明被光幕披露出的史册内容里,祁元诲的夺嫡行为是要受到谴责的,他自己也应当不安惶恐才对。
  然而,祁元诲在被宽慰了之后,竟生生地闹起别扭来。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祁元诲认为自己的能力不比大哥差,史书上也说了他功勋卓著,但最后竟硬生生让大哥凭借嫡长子的身份和一个同样只是出生得早的嫡长孙将局面反转过来了而已。
  俗称——红眼病。
  赵王妃一向是对孩子们一视同仁的,光幕透露出的未来的讯息,能无视的,她便不去插手。
  手心手背都是肉,祁元诲觉得委屈,那因为嫡长子这个身份,不得不小小年纪便要远离父母去往京师的祁元询呢?
  就算一直待在眼前的儿子和她更有感情,她也不能偏袒次子,寒了长子的心。
  王妃如此秉公处理,也是为什么自从上路后,祁元诲一直在生闷气她也不去过多安慰的原因。
  反倒是赵王,提前让他们上路,也未必不是因为抉择不了。
  高阳郡王祁元诲毕竟是从小在赵王身边长大的嫡子,和被天子养得有些文弱的世子祁元询相比,这个在赵王身边长大的嫡子更符合他的心意。
  需要王妃带着王子一同前往京师的情况不多,赵王还得好好感谢父王的旨意。
  这道旨意是天子专门给赵王一家下的。
  诸皇子皇孙选妃的程序已经再度启动,因为诸皇孙都随父王居于封地,只有赵王世子还留在京师,所以,天子特意让赵王一家上京,理由是为赵王世子选世子妃。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