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娘娘负责躺赢——花气薰人欲破禅
时间:2021-08-18 10:31:29

  如今,宋嘉书她们私下里说话称呼四爷为皇上,已经很习惯了。
  登基大典完了的那一日,世事就尘埃落定,这大清朝,已然换了新帝。
  宋嘉书翻着手里的册子:这会子她正帮着耿氏在整理淬心院的东西。
  圣旨已下,待过了腊月初八,她们便要从雍亲王府搬到后宫去。各院的人都在加紧盘点自己的细软体己并惯用之物。
  正所谓深宫如海,在宫里规矩大,行事自不如在王府方便。这会子圣旨特许她们搬家,那么能带进去的最好都带进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凑手了。
  宋嘉书从前的强迫症和整理癖,在这会子就发挥了作用。凝心院的东西连一草一木都是条理分明,登造在册的,且做成了两份:一份按照物品入凝心院的日期笔录造册,一份则是每年整理的,按照物品分类并贵贱排序的册子。
  所以这回要搬家,凝心院很快就收拾出来了。
  于是宋嘉书应耿氏的恳求,帮着来一起整理淬心院之物。耿氏跟弘昼不愧是亲母子,一样喜欢将东西铺的到处都是。除了钱财耿氏自己收的很明白外,淬心院的库房则是毫无头绪颇为杂乱。
  以至于耿氏的大丫鬟青草急的这两日都出现鬼剃头了,头顶秃了一块,只能花银子买了些假发编到头上去。
  耿氏颇为不好意思,难得有点羞答答的跟宋嘉书提出救援。倒是宋嘉书来了一见这乱象,眼睛都有点发亮:要是能把耿氏这里收拾的利利索索,多有成就感啊。
  何况,收拾东西的体力活用不用她干,她只负责强迫症分类那部分就行了。
  耿氏见自己屋里乱麻似的样子,到了宋嘉书手里就有条不紊起来,表示佩服之余还有点沮丧。
  宋嘉书还安慰她:人各有所长。
  于是耿氏这会子就发挥她的所长,陪聊八卦。
  方才说完了太后之事,耿氏又兴致高昂的与宋嘉书讨论起宫里的宫室。
  “如今先帝爷的妃嫔多移居到慈宁宫偏殿,后殿和寿康宫中了。现在东六宫,除了太后娘娘的永和宫,已经尽数空了出来,只是不知道皇上要把咱们分去哪里。”耿氏掰着手指头数。
  太后不肯去慈宁宫,皇上也不闲着慈宁宫这一座大宫殿,都不必整修,就直接在后殿和偏殿里塞满了人。
  实在也是先帝爷的后宫数量庞大,不如此根本住不开。
  就这,还是雍正爷开恩,让年老且有子女的妃嫔出宫随子女居住,不在占用宫里地方的结果。
  耿氏数到这里,也不免羡慕:“从前先帝爷在的时候,宫里都是凭着位份定尊卑,可如今却看谁有儿子了。密嫔娘娘虽只是个嫔位,但人家生了三个儿子,且都到了能成亲开府的年纪。皇上登基必不会亏待了这些小弟弟们,必然都有爵位的,密嫔娘娘只管挨个儿子的府邸住过去,这日子真是美。”
  宋嘉书边低头奋笔疾书,边点头表示赞同:只是密嫔娘娘命好,不止在于她生了三个儿子,更在于她生儿子的时机好。
  儿子年龄小,统统没赶上这场残酷血腥的夺嫡。且儿子跟当今年龄差的大,出于名声考虑,皇上对幼弟们自然也要更照顾一些。
  不像宜妃娘娘,虽也有两个儿子,但她的儿子中不幸还有九爷这种跟当今不对付多年的,这会子就比较惨,皇上始终不松口让宜妃出宫。在给太后和各位太妃加封定尊号的时候,也独独漏下了宜妃。
  把九爷气的简直要跳起来,但亲娘在宫里,在人家手里,也没法子。
  这会子八爷都有点庆幸自己额娘去的早,不然落在老四手里,只怕待遇还不如宜妃。
  果然耿氏也想起了宜妃,哪怕在自己屋里,耿氏也凑过来,压低了声音密语道:“姐姐知不知道,为了不能出宫跟着恒亲王和九贝勒住的事儿,宜妃娘娘还去太后跟前闹过呢。”
  宋嘉书把写好的一页纸吹了吹墨道:“都是长辈们的事情,与咱们不相干。”
  耿氏也不敢多说这些事,就重新把期待转向了与她们相干的事情:“等着真是让人焦心——不知道皇上要怎么分派咱们的宫室呢。”顿了顿,语气更忐忑了:“其实住哪里也罢了,东西各六宫,都住过先帝爷的嫔妃们,想必都是过得去的。只是这位份……”
  耿氏苦笑了一声,挽着宋嘉书道:“姐姐,虽然我有儿子,但我是真怕,爷万一连个主位都不给……弘昼以后可如何做人呢。”
  大清的后宫,按康熙爷定下的规矩,乃二贵妃,四妃,六嫔的十二主位模式。主位之下的贵人常在等就不再限制数目了。
  皇贵妃非特殊情况不立。
  是不是主位,尊荣和待遇差距极大。
  耿氏提心吊胆,生怕这些年自己不得宠,再被四爷给忘了,随便给个贵人之类的。她也罢了,皇上新登基必然要选秀,她之前就不得宠,更不指望进了宫多得宠。
  只怕‘子以母贵’,弘昼因为自己受委屈。
  宋嘉书停下笔,拍了拍她的手:“别怕。皇上心如明镜,必不会委屈了阿哥的生母。”
  ——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清晨。雍亲王府众人与往常一样,都先在正院集合,也算是先给皇后个安,然后再一并按着时辰入宫去守孝。
  而这日,正院里多了三个太监。
  为首的一个,宋嘉书一打眼就认出来了:老熟人周守礼嘛。
  看来因为他及时悔改,回头是岸,皇上登基哪怕不重用他,倒是也留下了他,仍旧干着自己出宫宣旨的老本行。
  见他在此,雍亲王府诸女眷不免都是心神激荡:算着日子,皇上也该给她们分宫室了,那位份岂不是也要定下了?!
  因周守礼圣旨在身,所以先不跪请安。倒是众人要先跪拜接旨。
  果然,雍正爷除了赏赐后宫女眷们腊八粥外,还给诸人分赐了位份和宫宇。
  只是周守礼首先宣的是给皇上给皇后并诸妃嫔赏赐腊八粥的圣旨。
  宋嘉书就看李氏脸上不甚痛快,几乎是用眼神在谴责周守礼:谁八百辈子没喝过腊八粥啊!怎么这道圣旨还磨磨唧唧读半日呢,快点着下一道。
  且说皇后与太后一般,皆是名位早定,在登基大典那一日就受过拜贺了。所以此时皇后是不必跪的,但也端着茶盏凝神,准备听周守礼的圣旨。
  她最想知道的,便是年氏的册封——自打年氏在永和宫再次失了一个孩子,太医回禀还是个阿哥后,皇上心里便总觉得年氏委屈的紧。皇后虽也觉得年氏有点惨,但生怕她凭着这个惨,做了皇贵妃。
  周守礼第一个宣读的就是年氏的位份。
  因年氏小产不足月,是皇上特许了卧床不必起的,故而周守礼一会儿得去年氏的东大院宣旨,这会子就省略了前头那些赞美褒奖的骈文,只道:“谕礼部,年氏册为贵妃。”
  皇后略微松了一口气,还好,只是贵妃。
  皇后松了一口气,李氏那里确实吊着一口气:怎么回事?按照在潜邸的资历,自己自然是在前头的。为什么宣旨太监先宣年氏的位份?
  从来都是尊者为先,难道皇上竟把自己的贵妃之位排在了年氏后头?
  李氏没有胡思乱想多久,周守礼很快宣旨了:谕礼部,李氏册为齐妃。
  宋嘉书就见李侧福晋,不,是齐妃娘娘的脸色难看极了,好在她还记得借着磕头谢恩调整一下。
  周守礼继续往下读去:“谕礼部,钮祜禄氏册为熹妃。”
  宋嘉书还未怎么着,就觉得齐妃的目光刷一下转过来。看齐妃的神色颇为熟悉,宋嘉书想了想:这不正是当日弘历被选入宫中时,齐妃的样子吗?
  好在齐妃这回没晕过去。
  这一道册封一念,皇后也微微惊了一下。不过随即便叹了一句:女人要养个好儿子真是至理名言。为了弘历,熹妃这个妃位就是该得的,何况熹妃这些年从未做错过任何事情,在皇上那里也颇有赞誉。
  早在一年前,皇上就亲口吩咐过,钮祜禄氏份例一如侧福晋。
  那时候弘历还只是刚进宫,不一定能得先帝爷的喜爱呢。
  而宣这道旨意的周守礼内心也很快活:当时自己恐皇后娘娘作为弘历阿哥的嫡母,不够尽心,所以特意创造了条件,把有人要拿‘弘历阿哥命格之事’做文章的消息透露给了其生母钮祜禄氏。
  果然,当日的王府格格,今日的熹妃娘娘,自己的注可没下错。
  之后的册封便没有出乎众人意料的了:耿氏册为裕嫔,宋氏册为懋嫔,郭氏、武氏为贵人。
  众人各自接了旨意。
  至此,新帝的后宫位份已定。
  ——
  这一日再入宫,内外命妇的目光就集中在新帝新鲜出炉的妃嫔们身上。诸如曹佳氏和李四儿这等,从前接触过雍亲王府女眷的,还上来恭贺了一下。
  更别提宫中伺候的人,惯会奉承的。
  从前宫里的奴才虽想奉承新帝的后宫,但无奈名分未定,见了面都不好称呼。如今圣旨已下,他们也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至晚间,宋嘉书等人回雍亲王府时,已然鸟枪换炮——也不再是两人一马车了,宫道上排着一溜的马车。且马车的规格瞬间提升到了对应的位份上。
  小太监们的脸宛如一朵朵向日葵,笑得晃眼,其中给宋嘉书提着灯笼的这个更是小心翼翼道:“熹妃娘娘,请您上车。”
  熹妃。
  这个称呼,对宋嘉书来说像是听一个遥远又熟悉的故事。
  待她回到凝心院,院中已是一片沸腾欢喜。
  这种欢喜,说句不好听的,自打先帝爷驾崩,准定了雍亲王继位,这府里的下人们就憋着一股子欢喜——要知道,从此后,他们服侍的就不再是王府的妾室,而是皇帝的妃嫔。
  只是一来国有大丧,二来主子们位份未定,到底悬着心,所以不能露出这份欢喜。
  如今这喜,实在是捂也捂不住了。
  白南是带着一种又哭又笑的表情来迎接宋嘉书的,两个眼睛又红又肿,不知道的还以为进宫哭了一天丧的不是宋嘉书而是她。
  一见宋嘉书,白南本来已经停住的眼泪,又稀里哗啦落了下来:“呜呜呜,格格,格格总算是……”
  白宁在旁边急的打断:“什么格格,是熹妃娘娘!”
  白南哭的更凶了:“呜呜,娘娘……”
  不知怎的,白南忽然想起了几年前,自家格格险些病死的那一回。那时候,自己在年侧福晋的东大院门口徘徊,被小太监刁难,最后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闹着要撞墙的呢。
  那时候,她都做好被人打死的准备了,哪里能想到,还有今日。
  还是白宁带着一宫人跪拜的声音,才惊醒了白南。于是白南又呜呜呜哭着跟着众人一并跪拜。
  宋嘉书无奈道:“还没到过年呢,就拜起来了。快起来吧,今晚只怕不用睡了。”
  今日雍正爷不但赏赐了位份,也为每个主位钦赐了宫殿。
  四爷是个急性子,并不想过年的时候,还拖拖拉拉的,有人在潜邸有人在宫里,每天来回跑。
  今日就下了圣旨,命内务府加紧办理此事。
  两日后,她们这些新鲜出炉的妃嫔,就要入住紫禁城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德妃要寻思死,清实录也有记载,还是四爷自己说的:皇父驾崩之时,母后哀痛欲绝,决心随皇父殉葬,不饮不食。
 
 
第72章 宫室
  东大院。
  寿嬷嬷引着一众大礼叩拜完贵妃的奴才下去,然后才折回内间,脸上也露出难得的喜色。
  “娘娘,可见皇上待您情义深重,您虽入府晚,却越过李侧福晋做了贵妃。”寿嬷嬷越说越欢喜,忍不住又念叨了两遍:“贵妃,这可是贵妃。”
  实不是寿嬷嬷没见过世面,而是这初封就是贵妃,实在是极大的荣耀。以后便再有妃嫔升至贵妃,也是越不过去的。
  年氏的脸色仍旧有些苍白憔悴。
  二十天前,她在永和宫又失去了一个孩子。
  皇上圣旨许她不再行丧仪之礼,只安心养身子即可。因她这些日子卧床未曾进宫,而皇上自然也不能出宫,所以两人这些日子并未见面。
  东大院的下人就有些人心惶惶。
  有些人不免觉得,自家主子命不好,怎么皇上登基前一日,自家主子就没了一个小阿哥呢。况且在册立妃嫔前的日子不能进宫,不能面圣,岂不是失了先机。
  寿嬷嬷狠狠罚了两个嚼舌根的小太监和小丫鬟才算完。
  年氏心思细致,自然也感觉到东大院有些不安的氛围,但她没有去管,只是每日细心照看自己唯一的儿子福惠。
  其实在永和宫跪着的那一日之前,年氏就知道,自己没法留住肚子里这个孩子。
  先帝的丧仪盛大而繁琐。因太后娘娘屡屡有事,皇后常将带领内外命妇行礼之事交给她。在众人目光中,年氏自然一点偷不得懒。她也不肯露出一点软弱无能来。
  这样的劳累之下,哪怕她身边随时都有太医预备着诊脉,但她还是一日日觉得不好起来。
  其实再好的太医,有时候也比不上一个母亲的直觉。
  那一日晨起,年氏忽然就有预感:这个孩子不在了。
  虽然自己的肚子还在,但年氏知道,孩子不在了,原本每日会动一动,似乎在跟她打招呼的孩子,已经不在了。
  那一日,她借口起晚了,赶着去先帝丧仪,而没让大夫把晨起的脉。
  也是那一日,德妃娘娘绝食要殉先帝,新帝的后宫集体跪在永和宫,求太后娘娘用膳。
  年氏很难说清自己是怀着怎样痛恨的心情。
  自己这样爱孩子,愿意用一切换自己的孩子活过来,可她面前的,却是个端坐在榻上绝食威胁儿子的母亲。
  年氏觉得腹部坠痛,觉得自己意识渐渐模糊。
  心底却带着一点痛快:经此一事,人人都会知道,因太后娘娘的逼迫,皇上没了一个孩子。自己是在永和宫内失了一个孩子。
  母子母子,天生就是子欠母,因为孩子欠了母亲一条命。
  所以人人重视孝道,所以太后只要想,就能让皇上为难。
  年氏想,从此后,皇上不欠太后娘娘什么了,纵然太后娘娘对皇上有生育之恩,但这孩子的一命大约也可以抵过了。
  年氏的思绪,被寿嬷嬷抱来的七阿哥打断。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