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娘娘负责躺赢——花气薰人欲破禅
时间:2021-08-18 10:31:29

  皇上摇了摇头。
  额娘在宫里待了一辈子,书信笔墨的要紧处自然是知道的,必不会留下痕迹,生怕危及十四。
  怡亲王便也不言语了。
  皇上凝神想了片刻。
  这两个月来,自打跟太后说破‘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后,皇上也不似刚登基时,对太后避而不见。
  反而为表孝道,都是风雨无阻晨昏定省的。虽然太后经常性不肯跟他好好说话,要不就是哭。可皇上全当这是磨练心志了,该去拜见太后的次数也不少。
  他以为这样的时间还会持续很久。谁料戛然而止。
  迅疾的让他不能接受。
  他原以为,他们母子还会这样彼此冷漠下去,直到很多年后,太后或许会转圜明白过来,十四或许会被磨平了性子。他们母子三人虽不能其乐融融,但终能有彼此守着礼数相见的一日。
  可从此后,再没有机会了。
  皇上清楚的知道:以十四的脾气,太后骤然薨逝,他都没来得及见到最后一面,他必再也不会原谅自己这个兄长了。
  而自己,原本也不能原谅这些年来的十四弟。
  所以皇上一时有些接受不能,才把自己关在养心殿,细想这些年母子兄弟,俱是一片破碎。
  ——
  此时听十三说起要紧事,皇上才将思绪从这样的伤痛中抽离,开始思索。
  他细想太后薨逝前两日的神色有无异常。
  是了,在太后过世前两夜,自己去请安的时候,太后露出了一种格外哀伤的神色,对自己说:“你们兄弟二人到了这般地步,都是我这个做额娘的错。”
  彼时皇上只以为太后又要搞哀兵政策,便没有往心里去,只是淡然道:“额娘多虑了。”
  太后流着泪摇摇头,再也不说话了。
  及至皇上离开的时候,太后才说了一句:“你凡事较真入心,非保养延寿之道,以后还是万事看开些的好。”
  皇上也只当太后在阴阳怪气,怨怼自己不肯宽容十四,甚至咒自己短命,便直接拂袖而去。
  之后的一日,太后便不肯见人了,无论是皇上还是皇后前去请安,她都以身子实不痛快不能起身而不见。
  皇上打发太医再去诊脉,太医更没进去门。太后身边的嬷嬷只道,太后说自己是发作了老病,喝着老方子便可。
  其实皇上也是这样觉得的,毕竟太后说着头疼起不来的时候,实在太多了。
  于是也就没理会。
  现在想来,太后的话似乎另有意味。
  怡亲王就见皇上沉思片刻后,急宣苏培盛:“你这就去趟永和宫,问问贴身服侍太后的宫人,有无要面圣者。”
  皇上想起,自打太后薨逝大殓后,他便将自己关在养心殿,贵妃都不见了,何况后宫旁人。
  或许也有想求见自己而不能的宫人。
  很快,苏培盛就带来了永和宫一位老嬷嬷。
  ——
  时间且倒回五月初。
  说来也巧,端午跟皇后千秋相隔不过十天,算是五月里两件大事,且都算是节庆喜事。
  那些日子,太后便一直想借这两件喜事,请皇上放了十四出来。就算不能完全放了他,起码也让他回京见见妻儿和自己这个额娘吧——拖赖十四爷自己的倔强,入宫后不回家不进宫,非要往景山去哭灵,然后就把自己哭到了陵寝处走不了了。
  而皇上一直未允准。
  及至皇后千秋,皇上才松口允许十四福晋带着幼子往景山去一趟,探望十四半个时辰。
  那封信,就是十四福晋贴身带出来的。
  且说五月初,正是西北军功论定的时候。
  十四爷虽被关在景山,但到底贝子爵位还在,再加上亲娘是太后,亲哥是皇帝,所以旁人对他也不敢不敬。有许多人甚至还觉得十四爷光辉的时候在后头,故而不乏景陵的管事和下人讨好他。
  外头的消息,十四自然也就能知道些。
  当他知道西北功劳已定,年羹尧和延信都升官加爵,而自己两手空空时,其愤怒便可想而知。
  这样的愤怒,就化成了一封言辞激烈的书信。
  可以说,八爷一手埋下的线终于显露出最后的威力:从为西北军功请赏开始,进一步挑起皇上跟太后之间的冲突,到如今激怒十四爷,令他对皇上的怨怼到达顶点,以至于亲手写下书信交给太后为止,全都按照八爷的设想来走。
  只是八爷也没想到,太后居然会骤然薨逝。八爷听闻此信,还在府里惊讶呢:太后在先帝爷后宫呆了几十年,能从宫女混到太后,不应当是这么经不住事儿的人啊。
  他还等着太后收到信后,气怒交加跟皇上闹一场大的,让皇上焦头烂额,甚至进一步名声受损的,没想到太后居然直接薨逝了。
  于是八爷只好改变路线,从太后骤然过世之事做文章了。
  只是八爷并不知道,太后并不是因愤怒气恼而离世。
  收到十四的信函时,太后是很欣喜的。她想要回信告诉十四,你看,皇上对你已经心软了,这会子允许你的福晋去看你,下次就会允许你回京城,慢慢的就都好了。
  但当她打开那封信的时候,不由遍体生凉。
  十四的信里,没有一点对皇上允许妻儿见他的感激,甚至也没有关心她这位近两年不见的额娘身子好不好,其信函中只充满了激烈的怨恨。
  他对皇上这位兄长没有一丝的敬畏,除了恨意,只口口声声道:他不能关我一辈子,到时候我把额娘接出来奉养。额娘也不想做太后不是?那咱们就不做,叫他在宫里自己做一个众叛亲离的皇帝,也让天下人瞧瞧!
  太后才看清,十四对自己的亲兄长,对当今的新帝,竟然是这样的不敬和怨恨。
  这些时日,她一直是听旁人说起十四的境遇可怜,也只看到了皇上圈禁了十四就是不肯放。
  可直到十四的亲笔书信递到她眼前,她才不得不看清,十四对皇上实无一点敬重之心。
  这是面对皇上啊。
  太后到底是跟随康熙爷多年的人——要是先帝的皇子们有一个是这种打心眼里不敬的态度,保管都圈了八百回了。
  十四怎么会对皇上这样大不敬。
  太后忽然惊觉,自己是个多么失败的母亲。
  她一直由着自己的心偏爱十四,以至于十四也把太后的偏心当做理所应当,不把皇上当做哥哥来敬重,却又要皇上做个好兄长照顾他。
  为什么十四会这么想,是因为自己。
  是因为自己没有彻底把老四当成儿子来疼爱照顾扶持,却又在他当了皇帝后,以太后的身份理直气壮的为难他。
  只因为血缘,所以她与十四都把皇上不能将他们怎么样,当成了理所应当。
  太后想起了她一直回避,拒绝细想的问题:如果皇上是个无情之人,那为什么对十三这么好。
  或许错的,从来不是,或者不只是皇上。
  太后娘娘对着十四的手书,哭到再也流不出泪来了。
  当她觉得皇上对待弟弟严苛无情,须得自己活着保护十四,提着一口气为十四争的时候,太后撑得住。
  可当她突然看清,她自己多年所为,可能才是兄弟不和的缘由,这种灰心彻底打垮了她。
  几十年过去了,她没有办法弥补。
  正如老四所说,他不是能回头的人。
  郑庄公说出“不及黄泉永不相见”却又后悔了。但老四不会,他不但不会像庄公一般挖隧道给母亲台阶下,让母子相见,相反,以老四的性格,便真的到了黄泉之下,只怕他也会固执的背过身子去,不肯与自己相见。
  或许他更想见到的额娘,是孝懿仁皇后吧。
  正所谓一通百通。太后忽然看清的,不仅仅是自己与十四对皇上的为难,还清楚的认识到,皇上的失望与绝情。
  那一日,太后想起了许多旧事。
  她想起皇上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因皇上封赏隆科多的比封赏乌雅氏的多许多,她便实在忍不住质问:“你这样抬举隆科多,甚至称呼他为舅舅,却把自己的亲舅舅置之不理,是不是你永远不会忘记孝懿仁皇后养育了你,你只把她当成额娘?”
  当时老四是怎么说的。
  对了,他说:不是儿子忘不了孝懿仁皇后的养育之情,而是额娘从来忘不了。
  是啊,原来忘不了的人是她。
  她一刻没有忘记过,这个儿子是管别人叫额娘长大的。
  这些年她走入了迷障之中,作为一个母亲,却对自己的孩子戴上了猜忌的目光,以至于今日母子失和,兄弟陌路。
  ——
  永和宫的老嬷嬷在养心殿呆了足足一个时辰,皇上问什么,她便说什么。
  最后叩首离去的时候,嗓子都哑的说不出话来了。
  皇上独自一个人坐在黑暗里半晌,最终却也只能苦笑摇头。
  他与太后母子之间,猜忌到了什么地步呢?
  猜忌至此刻,皇上听着太后所谓的遗言,所谓的后悔,都忍不住要猜疑,太后是不是自知病重不起,为了更好的保全十四,才故意在死前留下愧悔之言,想要打动自己重念母子之情,以后厚待十四。
  皇上不愿再想。
  次日,养心殿正门终于打开,皇上开始了边守孝边料理国事的日常。
  待太后的二十七天丧仪过去,皇上便命将太后陵寝也暂且安置于寿皇殿的偏殿,等来日与大行皇帝一并入陵墓。
  ——
  在太后丧仪期间,因礼部来问及先帝爷陵寝内四位皇后的安排,皇上却下了一道令人匪夷所思的圣旨:追封敏妃章佳氏为皇考皇贵妃,且从葬景陵。①
  此恩典一出,礼部都惊了。
  先帝陵寝内自有孝诚,孝昭,孝懿,孝恭四位皇后相伴,这是正当应该的,这再加一位皇贵妃是什么事儿哦。
  而且先帝爷还活着的妃嫔也有许多,未见皇上格外封赏哪一位,好的也不过循例加封太妃,那不好的(比如宜妃)直接被束之高阁了。
  朝臣们思来想去,也只有一个解释:皇上这回独独施恩,所重视的便是怡亲王了。
  这也没错。
  太后薨逝前,皇上虽也加恩于怡亲王,但碍于太后日日念叨着十四,以及朝堂上要平衡势力,皇上也不能对十三太过厚恩。
  如今太后已去,朝政渐稳,皇上对怡亲王的厚待便愈加分明。
  怡亲王从去岁年底的四位事务大臣之一,到如今,皇上凡事倚重权柄逐渐超于其余三人之上,连隆科多背后都不免犯酸,嘀嘀咕咕的不满。
  前朝众人还来不及羡慕怡亲王的尊荣,便陷入了自身不保的惶恐中——皇上要清算户部旧账,查处户部亏空。
  且说康熙爷晚年,户部实是有许多烂账。诸如曹家这等借国库钱不还的官员不在少数。
  康熙爷年老重情,当时对曹家那般优容,对旁人也是不差的。
  当时皇上陷在先帝跟太后相隔半年就先后离世的痛楚中时,怡亲王也用冰冷的没钱现实来请皇上振作来着:国库空虚,烂账成团,皇兄既要清算查处,便一点也耽误不得,否则走漏了风声,让人钻了空子,只怕户部的账目就成了死账。
  怡亲王用白花花的银子和欠条,来刺激雍正爷:皇兄你要振作起来啊!
  于是六月底,太后的丧仪一完,皇上立命怡亲王接管户部。
  七月里,皇上投入了如火如荼的要债工作。
  起初,朝臣们并没怎么当回事。新帝登基嘛,要理一理账目也正常。
  如今雍正爷的形象,在很多京外朝臣心里,还是当年的富贵闲人雍亲王,而许多天子脚下的京官,也只领略了皇上的‘劳模’属性,暂且还没有解锁皇上的阎王属性。
  而怡亲王从前更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可怜,在旁人眼里,现在也只是个因抱对了大腿所以才爵位飙升的富贵亲王而已。
  既如此,户部查账就查呗,这些年谁没点亏空啊,法不责众,皇上也不能罚了所有人去。
  而很快,乐观的朝臣们就领略了这对兄弟的杀伤力。
  作者有话要说:
  朝臣们:法不责众。
  雍正爷:天真。
  ——
  ①:敏妃的追封与从葬景陵,见于清实录记载。
 
 
第82章 抄家
  雍正元年七月。
  皇上骤然要查账,怡亲王接管户部后便雷厉风行的查了起来。
  起初那些身负亏空的朝臣们,都真没把这当成什么事。
  皆以为新帝登基,要搞恩威并施那套:先把众人的亏空都清出来,然后做出了严厉的样子抓两个实在过分的典型罚了,算是立威;然后饶恕剩余的人,顺便免了欠账,算是施恩。
  从此新年新气象,大家相逢一笑抿欠款,然后齐心协力为新帝干活。
  毕竟从六部官账各地税款,到朝臣私人欠朝廷的账目,都是为数颇多,新帝都罚了,朝上就得怨声载道没人干活儿了。
  可以说,朝臣宗亲们此时想的都是挺美好的。
  很快,冰冷的现实便拍在了他们的脸上。
  ——
  谁也没想到,第一个被拎出来‘就地正法’的居然是履郡王。
  十二爷履郡王一向是个老实人——先帝爷晚年,为了储君之位,他上下左右排序的兄弟们都打成了一团,唯有他独树一帜只顾吟风弄月。
  皇上登基后,履郡王是难得心情很平和的皇子:哪个兄弟登基跟他关系也不大,反正他就是个躺着玩的。
  打死他也想不到,除了十四外,皇子里第一个倒霉的居然是他。
  且说户部的欠账,各地征税拖欠虽是大头,然京中诸宗亲王府也是不菲的一块。
  康熙爷晚年心软,对一些从前没重视过的儿子手下很是留情,小错儿都当看不见。
  尤其是钱财方面的亏空,在康熙爷看来,可怜自己儿子周转不开,从户部借钱自然就批了。
  履郡王从那时候起就美滋滋的习惯了,他置办古玩书画,国家报销。且累年来积少成多,实在是颇为明显的一块窟窿。
  被雍正爷一眼就发现了。
  于是现在,就到了他还账的时候。
  且说履郡王是个颇为吝啬爱财的人,不然也不能一直不花自己的钱只薅国家的羊毛。但他同样也是个极为胆小的人,哪怕身为皇子也半点不起夺嫡心思,不敢惹任何一位兄弟,何况当今皇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