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的十九世纪[综名著]——山海十八
时间:2021-09-08 09:18:43

  谁会出高价,答案一目了然。
  第三次,诡异的安静又又又降临了。
  迈克罗夫特终于开口了,“明顿先生是一个好人,坚守正义,打击犯罪,是他的处事信条。我很感谢他做的一切,那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然后呢?
  马修等待后文,却没有再等到半个字。“迈克罗夫特,你很好!我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你把「沉默是金」贯彻地如此彻底。”
  这是谁的要求?
  伪装者就是要能够保守秘密,这都是马修的要求。
  迈克罗夫特没想故意刺激马修,但难道要他直言明顿先生是一个危险分子。
  别看明顿表面上彬彬有礼,但一旦被真的被激怒,心狠手辣的程度与好人、绅士的形象完完全全背道而驰。
  为了不让马修猜疑,这话不能说,而他出于私人交情也不想坦言。
  迈克罗夫特泰然自若地看着马修,“我知道您的意思,但我向您保证,罗曼夫人与明顿只是朋友。罗曼夫人遇害,作为朋友,明顿为她讨回公道很正常。另外是我个人推测,纽约的风云变幻还有另一个理由。”
  马修倒要听听,“什么理由?”
  “其实很简单。因为明顿不甘被戏弄,琳达·梅丽莎的雇凶完全在意料之外,这是破获德鲁与克丽丝一案时没有注意到的事。”
  迈克罗夫特也没想到精神病人那么多,“错漏了一个凶手,对于调查者来说是一种失误。越是聪明人越是不容错误,明顿在纠正错误,不论付出多少都要纠正错误。”
  说到此,迈克罗夫特笑了,“所以说,明顿是一个有所坚持的好人。”
  这样解释,逻辑非常通顺。
  “也对,你说得有道理。”
  马修也不再纠结于此,话锋一转,“无论如何,罗曼夫人的身份不能再用了。和预期中不同,她太过广为人知了。这种曝光度,如果再来一出死而复生,我怕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即便罗曼夫人的背景设定做得很精妙,但假的终究是假的。
  不如趁此让罗曼夫人死去,否则以后各国小报媒体来都挖新闻,说不好哪里就会出纰漏。
  “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女性残尸,和罗曼夫人的死亡时间一致,死因相似。半截残尸会被恰到好处地投放到法国海岸上,接下去的事情,你就不用担心了。”
  马修交代了后续安排,也没有继续闲聊,他拍了拍迈克罗夫特的肩膀。
  “美国的任务已经结束,你安心养伤。刚刚我说的话,你也别有心理负担。说穿了,如果明顿真的喜欢上罗曼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男人喜欢女人而已。这事和你没关系,明顿喜欢的又不是你。”
  从马修的角度,这样理解丝毫没毛病,是渣得明明白白。
  他觉得明顿爱上了罗曼并不是同性相恋,因为并不知道罗曼夫人是男人扮演的。时间到了,伪装任务结束,不管明顿怎么想,罗曼夫人都死了,恋情必须结束。
  迈克罗夫特:……
  这个世界怎么了?为什么全世界都认为明顿和罗曼相爱了?
  作为当事人,他怎么感觉不到。两人没有私情,只是有点私交。茫茫人海,难得遇上一个有趣的人,就不能有心照不宣的私交吗?
  纽约被搅得满城风雨就是由于这份私交,为什么没人信呢?
  有的事,外人不懂。
  迈克罗夫特送走了马修,只字不提放出残尸那种做法骗不过明顿。
  骗不过的理由很简单,迈克罗夫特怀疑明顿怀疑了罗曼的真实性别。
  的确有点绕。
  这也把此前的问题绕回来了,究竟要不要给出暗示。
  迈克罗夫特站在窗边。二月的风乍暖还寒,但田野里的报春花却已经悄然盛开。
  看着田园风光,他却在想如果不及时暗中回应,明顿看到代表罗曼的女性残尸会怎么做?
  真是有点小期待呢。
  不过,迈克罗夫特还是摇了摇头。明顿先生辛苦了一个月,难道还要让人远渡重洋来欧洲追查?
  “偶尔,我也要做个好人。”
  ***
  1871年2月14日。
  纽约市,C大。
  玛丽收到了一份没有署名的信,是从德国柏林寄来的。信上只有一行数字:『884647,31534,14376』
 
 
第68章 Chapter68
  『884647, 31534,14376』
  一串看起来莫名其妙的数字,时下罕有人知晓它们与莎士比亚相关。
  如今莎翁的相关研究不少, 却偏重于文学性,鲜少与数学性相关。
  这行数字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毫无意义, 却是两人研究的某一数学问题的部分算数解。
  此前贝妮疯癫一案中, 通灵板显示出单词「shaxberd」, 那是莎士比亚的罕见签名。案件告破了,签名指代的是有关莎士比亚的一个冷知识, 他的生日与忌日同月同日。
  对此,破案的两人却觉得不够有趣。
  生死日期, 这种一查便知的数字没有挑战性, 不如算一算莎翁作品的其他数字。
  比如莎翁一共运用过多少单词, 其中不同的单词有多少,以及使用概率等等,又能不能够测算莎翁一生认识多少单词,而又有多少没被运用到作品中?②
  这种问题听来不可思议。
  莎翁早已去世, 要怎么确定他的词汇量,谁又能保证现存的莎翁着作是全部,也许有未被发现的小说手稿呢?
  事实上, 数学可以帮助人做出推算。利用交替函数,而验证的过程可以写一篇小论文。
  论文倒也不必写。
  两人随口一提, 将来闲着有空就计算一下其中几组数字。
  玛丽看着这封不曾署名的信,浅浅笑了起来。
  『884647,31534,14376』,代表莎士比亚作品一共出现了884647个单词, 其中31534个是不同的单词,而14376个单词仅仅出现过一次。①
  虽然玛丽不能妄断世上没有第三个人还能懂这组数字,但敢说此时只有她才可以第一眼就认出她们的含义。
  ——这是远在大洋彼岸的某人,给出莎士比亚数学性问题研究的部分答案。
  当人们都在谈论M;amp;L之恋像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却不知当事人毫不在意那些虚构的文学故事。
  两人认为的乐趣与众不同,正因如此,让一串看起来令人迷惑不解的数字答案成为了暗示。
  只要明顿先生在统计莎翁作品单词时得到相同的数据,自然就能读懂这一行字。
  这是罗曼夫人独特的回应,仅以一行数字表示人还活着,状态不错,还能搞些数学研究。
  万一明顿先生看不懂怎么办?
  不知罗曼夫人是对明顿先生太有信心,或是根本不在意这种可能性,正如没有在意这封信的投递时间刚好是2月14日。
  2月14日,情人节,19世纪还没流行起玫瑰花与巧克力。
  今天邮差很忙,忙着去投递情人节卡片。情人节送一张精心挑选的卡片,写下一段缠.绵情话,是19世纪浪漫表达爱意的方式。
  邮递员不会知道寄给明顿先生的信与情人节卡片无关。
  玛丽将这封知名不具的信收藏好,锁到柜子里之前,再看了一眼信封——它是从德国柏林寄出来的。
  写信的罗曼夫人,哦不,应该说是不知真实姓名的某人目前在德国柏林吗?
  玛丽眨了眨眼,并没有想要立即去一探究竟。既然报平安的消息来了,她也就不必远渡重洋去海里面找尸体,还能做一段时间的好学生。
  其实是心知肚明,某人狡诈得很,从柏林寄信意味着人在柏林的真实性很低。
  将来呢?
  世界那么大,还能找出M.H吗?
  是了,转念间,玛丽给某人起了一个代号方便称呼。
  既然她自己代号M,现在遇上了旗鼓相当有趣的人,她很大方地与之共享同代号了。
  为了以示区别,加一个H作为标注。
  H,hazy。正似罗曼夫人留给人的感觉,是朦胧不清的,雾蒙蒙的,令人困惑的。
  多么简单又合理的起名依据。
  玛丽叫得心安理得,转身打开了绘画本。上面是她画的一幅幅甜品的简笔彩绘图,比如拿破仑蛋糕、牛奶杏仁慕斯、圣奥诺雷泡芙等等。
  这些彩绘图一看就有令人食指大动的冲动。它们却不是无序地绘制,而参考了《甜食品鉴》的文字描述。
  正是那套从英国带来的『大红帽』所着的《甜食品鉴》。
  一年半前,伦敦的雨天,玛丽送出一把长柄伞,被陌生的老妇人回礼一套书籍。
  书中,『大红帽』写了春夏秋冬的四季甜食,更是涉及了不同国家的制作方式。
  玛丽带到美国的行李不多,这套书却占了一席之地。
  有点遗憾的是如今摄影技术尚不够便利,拍照需要去摄影室操控复杂的相机,所以这书没有实物配图,只有文字描述。
  既然是遗憾,补上就好。
  玛丽拿起画笔,准备将每一章的甜食都画出来。然后把绘本寄到出版社,是她作为书迷送给作者『大红帽』的礼物。
  有关这套书,还有另外值得留意的地方。
  当初在钻石号游轮上初见罗曼夫人,不,是该称呼为M.H了。初见M.H的第一眼,就觉得M.H与送书的老妇人有几分相似。
  后来玛丽也试探过,但M.H干脆利落地否认了。如今回头再细想,两者之间真的无关吗?
  不过,这些事和送『大红帽』一套手绘配图又有什么关系?是没什么关系,心血来潮,随性而为。
  玛丽觉得『大红帽』说不定认识书迷老妇人,而自己作为另一个书迷,书迷与书迷有见面的可能,就能通过老妇人能找出M.H的踪迹。
  扯得有些远了。
  玛丽收回发散的思维,在绘画的落款处没有使用一贯的M先生。
  想了想,很应景地落款『小灰狼』。多好!大红帽与小灰狼,甜食品鉴的作者与赠画书迷,两者的笔名都化用自《格林童话》。
  甜食与童话更相配,这种时候就不要参考什么恐怖小说了。
  玛丽故意变化了签名笔迹,煞有其事地满意点头。
  这会签了一笔圆圆圈圈的字体,让『小灰狼』几个字透出一股童趣,更符合甜食书配图的意境了。
  不用夸别的,现在请叫她起名小天才。
  起名小天才的休息时间,不只是涂涂抹抹甜食配图,也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一月,纽约日报爆出特大贪腐案,执笔的是韦斯莱记者。虽然一切已经尘埃落定,但韦斯莱也在考虑后路。
  他的上司就此次事件给出了严正告诫,爆料丑闻极有风险。如果成功让丑闻主人公落网,爆料记者自然更上一层楼。反之,爆料记者就会被开除。
  开除一名惹事的记者,很符合报社的利益,是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韦斯莱知道自己闲不下来,以后还是会揭露社会暗象,他咨询了明顿先生有没有合适的生财之道作为后路。
  玛丽擅长的后路不适合韦斯莱。
  不过,两人合作了好几次,韦斯莱还是她作为「M先生」写书时的代理人,稍稍出谋划策也未尝不可。
  韦斯莱不想因为被开除而失去了撰写社会新闻的平台,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只要自己做老板就好了。
  收购或入股一家出版社,韦斯莱还能打造他自己的时事社评杂志。自己做自己的老板,不就解决问题了。
  这种一步到位的处理手段,一般人还真用不了。
  哪怕韦斯莱作为「M先生」的代理人赚了一大笔钱,但距离收购出版社还有一段距离。
  玛丽也不多废话,此前为她出版《十九世纪华尔街实况分析》的黄金海岸出版社社长父死子继。新社长继承出版公司后,正在找投资人要扩大规模。
  她有意投资一把,那就捎上了韦斯莱。投资的理由无外乎看好新社长的发展规划。
  黄金海岸出版社的业务扩展是与大学合作,要翻译引进各国学术文献,其中包括搜罗欧洲的各类书籍。
  玛丽假公济私了一把提出了要求,在搜集各国书籍时留意一个人的姓名「安东尼·考特斯」。
  这个名字很陌生,他的来历不为人知,却留下了一样重要的东西——德鲁与梅丽莎都读过的精神控制术羊皮笔记。笔记是黑塞的收藏,其灵感源自「安东尼·考特斯」。
  黑塞在笔记上简单写了一段。他年轻时,是从欧洲旧书摊上购买了一卷残书。
  不知出版社,仅知作者是「安东尼·考特斯」,其生平经历一概不知,但撰写了有关精神控制的操作。
  聊胜于无,玛丽请搜罗书籍的出版社员工留意是否还有「安东尼·考特斯」的相关书籍。股东的需求,还给奖金,底下的员工总能多上一点心。
  寻找「安东尼·考特斯」像是大海捞针,只能广撒网。
  玛丽也拜托了韦斯莱记者多加留意,像他那样混在新闻出版业的专业人士会接触海量信息,说不定哪天就能听到好消息。
  **
  时间一天天过去。
  纽约失去了罗曼夫人,每天的太阳还是照常升起。
  C大数学系教授们的担忧没有成真,得意门生明顿没有因为痛失恋人而一蹶不振,几个月以来一直正常上课。
  虽然谈不上全身心投入数学的海洋里,也会请假帮人调查一些事件,但总体来说没有悲伤到不可自己。
  1871年,六月初,美国大学到了又是一年的暑假时期。
  “什么?你想要交换去柏林?”
  格林教授没想到一学年到头一直都是平安无事,但快放暑假了,他的学生竟然冷不丁抛出了这句话。“哦不,明顿,你忘了吗?C大与柏林大学并没有合作项目。”
  过去是没有,但不代表她不可以。
  玛丽显然是有备而来,“格林教授,请您放心,我尝试着联系了柏林大学。刚刚得到确切回音,对方愿意接收我。”
  “好小子,你是先斩后奏!”
  格林教授只想问为什么,“去柏林大学要用德语上课,能适应?”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余。
  格林教授也知道是多此一问,但他就怕一个好苗子一去不回头。
  为什么去柏林?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