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有喜——宁寗
时间:2021-09-25 10:11:53

  京城的世家贵族最重血脉,庶出已是低微,私通所生之子则更是卑贱。
  流言蜚语如不见血的刀,再加上众人异样的眼神,沈重樾在侯府的那几年,虽锦衣玉食,实则过得并不如意,直至十五岁时他忽然向先帝请旨远赴边塞,而后六年间频频告捷,一路荣升至此。
  虽如今京中再提起沈重樾,无人敢轻视置喙,可冯长觉得他家主子大抵还是对自己的身世有所介怀,才会在继承侯位后如此惴惴不安。
  冯长低叹一声,牵着马入了后院,忽得脚步一滞想起什么,他懊恼得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嘀咕了一句“怎把这事儿给忘了”。
  那厢,沈重樾阔步入了书房,拿起桌案上的两份信笺。上头那封来自镇南侯府,他只瞥了一眼,便缓缓放下,却在看到底下那封的字迹后,双眸微张,迫不及待地拆开。
  信上不过寥寥几字“朱诚已于三年前病逝,无果”。
  放下信笺,沈重樾剑眉微蹙,扶额沉默了半晌,才拿起那封来自镇南侯府的家书,家书为沈老夫人亲笔所写,字里行间不过老生常谈,无非是催促沈重樾早些回京罢了。
  若让旁人瞧见,只道是祖母对孙儿的一番担忧关怀,可在了却真相的沈重樾眼中,却是另一番意味。
  他勾唇苦笑起来,沈老夫人又怎会对他有所关怀了,不过是担忧他久不在府,教人看出端倪。
  要说为何,只因他根本不是老镇南候的血脉!
  沈重樾知晓这个荒唐的事实还是在两年前,老镇南侯在重病时,遣散众人,将他单独唤到榻前,同他道了真相。
  病榻上的老镇南侯气若游丝,磕磕绊绊地告诉沈重樾,自己当年是如何在思原县附近的山路时,遇到了他。彼时沈重樾脑袋受了伤,一连昏迷了好几日,醒来时什么事儿都记不得,老镇南侯虽极力寻找他的亲人,却始终无所获。
  当时老镇南侯急着回京,但又见沈重樾生得像极了自己过世不久的亲儿,一时怜惜,不忍心丢下不管,才将他带回了镇南侯府,视作养子照料。
  回忆间,房门被轻扣了两声,冯长的声音传来。
  “爷,沐浴的水小的已经给您备好了。”
  冯长在外头等了半晌,见沈重樾推门出来,赶忙道:“爷,还有一事儿,小的记性不好,方才没想起来。”
  “何事?”
  “前日,爷刚走,就有人送来个姑娘,说是见爷身边也没个手脚利落的婢女,让她来伺候您的。”
  这小院儿里除了冯长,就几个杂役和厨娘,冯长也曾向沈重樾提过买两个婢女回来,但被沈重樾否了。
  冯长滑头,哪里听不明白,来人的意图可不只是送个婢女这么简单,伺候二字说得好听,可怎么伺候,在哪儿伺候便是另一回事儿了。
  “但爷放心。”冯长接着道,“小的按爷的吩咐,没有收,给退回去了。”
  沈重樾一如既往,淡淡“嗯”了一声,便算是应了,提步往卧房而去。
  冯长抿了抿唇,一路跟在后头,行了一阵沈重樾头也不回道:“有话直说。”
  被看穿心思的冯长讪讪地笑了两声,“爷,您来这思原县也有大半年了,这县太爷也不是头一回给您送人,您也不能一直不收吧,何况您身边也确实少个知冷知热的,小的瞧着前日那姑娘还挺漂亮的。”
  他话音刚落,便见沈重樾微微侧首,用余光觑了他一眼。
  冯长呼吸一滞,吓得闭上了嘴。
  沈重樾本就生得高大魁伟,再加上统帅十万昌平军在疆场上御敌多年,光是站在那儿居高临下地看着,便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爷恕罪,是小的逾矩了。”虽知沈重樾并非恼怒之下便滥罚奴仆之人,可冯长依旧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沈重樾没说什么,径直进了主卧。
  盯着闭上的隔扇门,冯长实在费解,他家主子二十有三,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就算收个姑娘入房,也是正常,怎就到了这般年纪,不肯纳妾,甚至连个通房都没有,听说在边塞那么多年一次也未召过军妓。
  虽说因沈重樾如今的身份,京中想嫁给他的世家贵女趋之若鹜,可坊间也不乏莫须有的传闻。冯长跟随沈重樾多年,虽知他并无那般癖好,可也纳罕他家主子怎就对姑娘不感兴趣。
  思忖间,冯长忽得双目微张,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不成,他家主子在那一方面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厢,冯长正琢磨着如何治他家主子这隐疾时,屋内的沈重樾褪下外袍,却见一枚红色的平安符从袖口滑出来。
  他拾起平安符,拿在手上细细摩挲,平安符用料虽粗糙,可绣工却佳,一角更是绣有两片精致的竹叶,他剑眉微颦,总觉得有几分眼熟,细想之下却是头疼欲裂。
  他忍不住苦笑了一下,在思原县周遭寻了大半年,他怕不是寻疯魔了,甚至想在一个陌生女子遗留的平安符上寻找有关身世的蛛丝马迹。
  他一夜未眠,今早天未亮,便想着去寻些野果和干净的水,回来时却发现昨夜那姑娘已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他的外袍和这枚平安符。
  沈重樾自认不是什么良善之人,在战场多年,手上沾染的鲜血无数,可昨日听见那个女子无助的哭声,不知为何想起了自己在镇南侯府最难熬的那几年,竟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
  虽是为了救人,可他到底坏了那位姑娘的清白,原想着若她让他负责,他便将人带回京城,若她不愿,就给她些钱两,左右无人知晓此事,她大可以再嫁。
  他垂首看向那件外袍,昨夜那姑娘就是裹着它,身子软得如一汪春水,柔弱无骨的手臂缠在他僵硬的身躯上,哭泣低吟。
  沈重樾并非重欲之人,可想起昨夜那旖旎的画面,呼吸却霎时重了几分,他一手提起装着凉水的木桶,从头到脚浇了个透。
 
 
第6章 汤药   我婆母从前也常煮红枣鸡蛋汤喝……
  三日转瞬而过,是日一早,姝娘为贺严收拾了行李,原想送到镇上便回去,可到底是舍不得,索性一路送到了县城坐马车。
  贺严只说他的家乡在北边,具体在何处他没有明说,姝娘也不好问,只是想着北面冷,就多为贺严备了几身厚衣裳。
  将两大包行李放上车后,姝娘又递上一个食盒,“徒儿为师父做了些点心,您留着路上吃。”
  贺严早便闻到了香气,一路上没少瞥这食盒,但碍于面子不好开口问,此时才风轻云淡道:“这是什么呀?”
  “葱油饼,师父您一贯喜欢咸口,我一早起来也来不及准备繁复的,便割了把葱,给您烙了几个饼。”
  这饼虽有些凉了,可贺严掀开盒盖,一股子饼香混着葱香仍扑面而来,看着表面金黄酥脆的葱油饼,贺严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目光盯着食盒怎也移不开了。
  这贺严的心思姝娘哪里看不出来,她忙提醒道:“虽是您爱吃的,但您莫要贪嘴,一下子都给吃光了。您忘了,上回您就是这般,吃起来便没个节制,最后还给吃积食了,难受了好几日呢,您好歹是个大夫,得顾着自己的身子......”
  听姝娘喋喋不休地嘱咐着,贺严也不打断,待她说完了,才一脸嫌弃道:“晓得了,晓得了,絮絮叨叨,这旁人瞧见,还以为你才是我师父呢。”
  贺严这玩笑没能逗乐姝娘,打姝娘知道贺严要走,心头便一直滞涩难过。虽说姝娘早已做好贺严随时会走的准备,可临别时仍免不了失落。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贺严嘴上厉害,姝娘跟他学医时也被他痛骂过两回,可跟着贺严学医的这些年多来,姝娘打心眼里将他视为亲人看待,尤其是刘家夫妇接连逝世后,若不是有贺严在,只怕姝娘不会这么快缓过来。
  见姝娘垂眸,神色黯淡下来,贺严也逐渐敛了笑意,正色道:“我走了以后,你莫要荒废学习,平素多练练字,看看医书,等下回再见我可是要考你的。”
  听见这话,姝娘蓦地抬起头,惊喜道:“师父,您还会回来吗?”
  贺严愣了愣,一时语塞,知姝娘会错了意,此番既决定回去,便不会回来了。可他不能回长平村,不代表再也见不到姝娘,他一早便打算好了,过个一年半载,等姝娘对刘家的执念淡了,他再派人来接她。
  他可舍不得这唯一的小徒弟,不但人聪慧机敏,是学医的好苗子,而且在做菜方面也是一点就通,就冲着她那格外衬他心意的厨艺,他也得将她接到身边去。
  “怎么,不想再见到我了?”
  “自然想见到师父的,我还要继续跟着师父学医呢。”姝娘脸上的阴霾烟消云散,“徒儿还可以给您养老。”
  姝娘这话是真心话,贺严底下无儿无女,这日子必定寂寞难熬些,等贺严下次回来,若愿意留在长平村,她定会让他好好过个晚年。
  “你给我养老?”贺严像是听到什么笑话,“你这小丫头平素连诊金都不肯收,只靠着做针线赚些钱银,老夫可不想跟着你挨饿受冻。老夫家中有山珍海味可食,有奴婢侍从可差使,怎样,可愿跟着老夫走?”
  “师父就算是想让诓我随您同去,也不必扯这般谎。”姝娘扁扁嘴,哪里会信他的话,若贺严真出自于富贵之家,又怎会甘心窝在长平村这等穷乡僻壤,还不若先前说的有几分薄产来得可信。
  她旋即望了望天色,颇有些不舍道:“时辰不早,师父还是早些动身吧。”
  贺严沉默地看着姝娘,虽是一副妇人打扮,可姝娘在他眼中不过就是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命苦心思还单纯,他走后便更没人护着了,他放心不下,最后又交代了一句:“丫头,往后你那爹娘来寻你回去,莫要心存侥幸再上当,若他们来闹,也不必留情,那等畜生不如的赶出去便是!”
  姝娘眼眶一红,重重地点了点头:“徒儿知道了。”
  马鞭一扬,看着载着贺严的车消失在眼底,姝娘追着跑了几步,到底没忍住抹了眼泪。
  长平村离县城远,来时便费了三四个时辰,送走贺严后,姝娘便匆匆赶往城门口坐车。
  方走到一卖肉的摊肆前,便见一妇人走路晃晃悠悠,忽得向前扑去,姝娘眼疾手快,忙一把将人扶住。
  “这位大婶,您没事儿吧,可是哪里不适?”
  那妇人几乎站不住,声音虚弱道:“没事儿,就是突然有些头晕罢了。”
  姝娘同路边馄饨摊的小贩打了声招呼,将妇人扶坐下来,缓了好一会儿,妇人青白的脸颊才恢复些许红润。
  “大婶,您可还好?”
  “多谢姑娘了,我就是老毛病,总时不时头晕,不打紧。”妇人往东边的街巷指了指,“我姓王,就在前头巷子的小院子里做厨娘,姑娘唤我王婶就是。”
  姝娘见妇人面容憔悴,说话时声儿也低低的,像是十分乏力疲惫,不由得道:“我略懂些医术,王婶若不介意,可愿伸手让我探探脉。”
  “这......”王婶显然有些不好意思,犹豫了片刻,才道,“那便麻烦姑娘了。”
  姝娘细细探过,见妇人脉虚兼涩,舌苔也有些发白,又问她平素是否易生虚汗,畏寒肢冷后,轻笑道:“无妨,王婶你只是有些血虚罢了,可是平素活多,过于劳累了些?”
  “倒不是活多,我那主家是个厚道人,平素也只要照例煮了三餐便可,从不为难于我。”不知想起什么,王婶忍不住叹了口气,“只是我命不好,我家那口子三年前得了病,如今还在床上躺着呢,这吃药的钱可不便宜,我晚上回了屋便没闲着,除了照顾我家那口子,还给人缝缝衣裳什么的,想着多赚份钱也是好的。”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天底下到底是贫苦之人居多,他们也不求日子多么富庶,可常常连最平常的健康安宁都成了奢望,深陷泥沼,只能挣扎着往上爬,刘家夫妇相继得病离世时,姝娘深深经历过这般无助,此时听着多少泛起几分感同身受的辛酸。
  “王婶,这挣钱的事儿虽要紧,可你也得顾着自个儿的身子,这血虚虽不算大病,但也得及时去治才是。”
  王婶摇了摇头:“哎,哪儿还有闲钱看病吃药啊。”
  “这病若不吃药,食疗也可。我婆母曾与我说过,她从前也有此病,常煮红枣鸡蛋汤喝,疗效倒是不错,王婶也可试试。”
  红枣鸡蛋汤对王婶这样的厨娘来说,自然是再简单不过的菜,只是她多少有些不信,“这汤喝了当真有效吗?”
  姝娘点点头:“红枣有补血益气,健脾开胃之效,您煮时还可加些姜片,当然,若能在里头添些枸杞或是首乌便更好了。但您也得注意着,莫太劳累,不然纵然喝再多汤也是无用的。”
  “诶,我记住了。”王婶拉起姝娘的手,感激不已,方才没看仔细,听姝娘提起婆母才发现姝娘已为人妇,喊“姑娘”二字多少有些不太合适了,她讪讪地笑道,“我这儿受了你这么大的恩,还不知你的名姓呢。”
  “王婶叫我姝娘便是,今日也不过举手之劳,您不必记在心上。”姝娘站起身,“我住的长平村离这有些远,若再不走,只怕赶不上回去的牛车了。”
  又连连道了几声谢,王婶才看着姝娘背上竹篓渐行渐远,望着女子窈窕的背影,她不禁心叹,也不知怎样的男人,这般有福气,能娶到姝娘这样生得俏丽又心善的媳妇。
  她挽起菜篮,望了望当顶的日头,脸色一变,哎呦了一声,快着步子拐进前头的巷子里。顺着巷子走了百余步,便见一朴素的小院儿。
  才从后门踏进院子,等了许久的小厮孟义急匆匆道:“王婶,你上哪儿去了,冯总管那儿都催了好几回了,你若再回不来,我可顶不住啊。”
  王婶抹了抹额上的汗,歉意道:“我遇上些事儿,这才迟了,这便给公子做饭去。”
  去井边打水净手后,王婶跑进灶房,着急忙慌地从篮中挑出几样熟得快的食材。
  幸得她伺候的主人家是个好脾气的,她做什么便吃什么,几乎没点过菜,平素也从不对她做的菜挑三拣四。王婶做饭也有十来年了,动作利落,洗菜切菜下锅翻炒,约莫两刻钟便烧完了三菜一汤。
  王婶往外头喊了一声,想让孟义将饭菜送去,转头看见架子上搁着的红枣,忽得想起姝娘说能治血虚的红枣鸡蛋汤来。
  刚巧篮中还余一个鸡蛋,王婶便摸了四五颗红枣,切了姜片,煮在一块儿。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