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虽是“我们”,但很明显这个重担得压在嬴舟身上。
后者倒不介怀,从善如流地爽快答应:“嗯。”
话音才刚落下,一边儿的看客便意味不明地哼笑出声,似乎对他俩的这番言语颇感不屑。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个比一个见识浅薄,找浮玉山?你们还是省省力气吧。”
小椿一歪头,从嬴舟背后探出脑袋,眼见对方是个大爷,弯腰驼背,白发鸡皮,俨然是快入土的老妖怪。
上了年纪的人大多喜欢在后辈面前显摆学识,当即自言自语道,“浮玉山早就不在人间了,至少我等凡俗之妖肉眼是寻觅不见的,否则这些山里头随处可见的东西哪能卖出这般高价。”
他也不看他二人,负手迈前两步,望着收起摊子打算去黑市的货郎。
“为什么不在人间?”嬴舟顺势问,“它不在地界哪能在哪儿?天上?”
老大爷自鼻腔挤出冷笑,“浮玉山是‘天’的耻辱。”
“相传在这山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见不得光的异变,才导致了而今为人所知的模样,而‘天’为了遮掩这件丑事,早于数千年前便将整座山全数隐匿,是不会叫你们轻易找到的。”
小椿一听就敏锐的捕捉到了此中浓浓的八卦气息,秀眉挑起,语气很隐晦:“是什么丑事呀……”
老妖怪瞥她一眼,“我怎么知道。”
“能叫下界的蝼蚁们轻易探听,那‘天’还封什么山?小丫头就是心思简单。”
他调转步子,临行前还朝嬴舟指指点点,“你好好管管她。”
少年低眉浅笑,对老人家的这番提醒不予置评,视线悄然落在一侧的小椿身上,轻垂下去的眼眸分明带着纵容和宠溺的意思。
“我岁数可比你大多了——”
她在后面不服气地小声嘀咕。
“行了,走吧。”嬴舟牵起她的衣摆无奈地安抚,“何必跟老人家计较。”
“这算什么老人家啊。”即便走出去很远了,小椿犹在怨念,“他就是倚老卖老,你看别人大祭司多温和。”
说着叮嘱他道:“嬴舟以后可不要变成那样的老头子哦。我肯定会嫌弃你的。”
他啼笑皆非:“好吧,我尽量。”
白天的风雨城不及晚间热闹,用饭也不必等座,小椿找了个清静的食店坐下,让老板上几道招牌菜。
“说起来今早小姨把制造图纸给我了,是按照人族的四合院设计的。咱们回去可以探讨探讨,我想养鸡。”
她搓手兴奋,“以后日日都能吃到煎蛋、水煮蛋、蛋炒饭、蛋花汤……鸡再孵蛋,蛋生小鸡,院子内生生不息,无穷无尽!怎么样,计划不错吧?”
小椿开始给自己找许多事情做,列在纸上,满满的足有大半本。
嬴舟将烫过的筷子递去给她,心道,这样应该也挺好吧。
他大概能明白她的意图。
只要一直忙,一直有事可做,就不会去胡思乱想,煎熬这枯燥的时光。
两大只什锦砂锅端上桌,香菇牛肉虾仁粉丝,还洒了把葱花提香,味道不功不过,分量倒挺顶饿。
老板是对小夫妻,闻着有股水腥味,像河狸一类的精怪。
夫妇二人领着一个小儿子在城内谋生,那半大的河狸幼崽约莫刚能稳定化形,挂着鼻涕在街边玩泥巴。骄阳往下一照,隐约有什么光反射过来,微微刺眼睛。
小椿被闪了个正着,不禁拧眉偏头,半眯起双目端详。这幼兽的脖颈间戴着一块光滑的青石,以红绳穿就,石块平平无奇,只正中凹了条赤金的纹路。
光便是从其间晃出的。
“嚯。”她展开眉心,新鲜地朝嬴舟道,“那石头白於山也有,在外面可不多见。”
“有什么特别之处么?”他问。
“不知道,就是好看?”她转而去问店家,“两位去过白於山吗?”
老板趁着这会儿没客人,上前把自家儿子一捞,抱在怀里,冲小椿笑道:“您说的山头在西北方吧?”他轻拍着小河狸,“我却是不曾去过。”
“这青石是许多年前游历山川时,从一位路人手中偶然所得,他曾言说此物能够聚集天地灵气,对我等山精野怪修炼调息大有裨益。”
店家倒很是大方,说话间把石块从孩童颈项间一摘,拿给小椿瞧。
“其实我也不晓得是真是假,带在身边几十年,虽无太大功效但并无害处。而今娃娃喜欢,索性就丢给他玩耍去了。正巧二位懂行,不妨替我分辨分辨,究竟有用无用?”
嬴舟捏在指间翻转,小椿于是凑上去瞪大了眼睛打量。
“有吗?”
她表示怀疑,“我待在山上这许多年,怎么没发现它竟如此深藏不漏……老板,你被骗了吧?”
“也不是。”嬴舟轻轻抬手比划,“你仔细看看,看见这条金线了么?这石头本身貌不惊人,玄机全藏在金粉上。”
他放在鼻下嗅闻,“……是有一点高深莫测的力量,但不强烈。”
小椿将信将疑地跟着去凑热闹。
嬴舟斜眼睨她,“你闻什么,嗅觉又没我好。”
“……”
说完把青石还给老板,“这就和以玉养人似的,带着不至于让修为一日千里,不过有利无害,年幼的小妖用了应该能强身健体。留着吧,不妨碍。”
“多谢多谢。”店主连声致意。
“这谁给你的?”小椿在嬴舟身侧支着脸,随口好奇,“他既然觉得可以辅助修炼自己怎么不用?”
听着就很可疑。
“说来也有意思。”他把石头仍给怀里的幼崽戴好,笑道,“送我此物的,还是个人族呢。”
第73章 白玉京(一) 这么多年没来,想不到你……
“人族?”嬴舟略感惊讶, “是修道之人吗?”
“哪有这么好心的修道之人,还助妖精修炼的,追着我打都来不及呢。”老板哄着娃说笑, “那就是个寻常的凡夫俗子,看着挺面善, 真不知是从何处得来的小道消息,身为人族, 倒对妖怪颇有了解。”
小椿顺口就道:“不奇怪啊,白玉……”
名姓叫了一半,隐约是想起什么事, 她偷瞄嬴舟一眼, 好悬把第三个字吞回肚子里, 谨慎地沉默起来。
后者慢条斯理地吃锅子, 将最后一口牛肉咽下, 也不看她,“你想说便说吧,我又不在意这个。”
她嘴唇轻动两下, 还是决定别说了。
毕竟嬴舟这个人……有时候挺口是心非的。
小椿不甚利落地用零碎的几根指头去舀汤喝, 旁边听得他突然淡声道:“张嘴。”
接着一块不冷不热的香菇就塞了进来。
“要吃什么叫我,你手也不方便。”
“哦。”
看吧。
她心想,刚刚若真如实说出口, 可就没得香菇吃了。
知道小椿本不太会使筷子,嬴舟端着碗守在她身侧, 不时喂上两口。一顿饭吃得慢慢吞吞,他偶尔会瞥几眼那河狸稚子脖颈上的青石块,脑中兀自沉思着什么。
回去的路上二人共乘一骑鹿蜀。
此兽是上古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古老妖物。大概由于脑子不太好使的缘故, 常年被人当坐骑用,因为对灵力的需求不大,故而幸免灭绝。
鹿蜀可日行千里,出门一趟能节省不少时间。
沿途小椿犹在对着图纸憧憬未来。
嬴舟却显得有点心不在焉。
自打于市集里提到了白玉京,他忽地就琢磨起这个人来。
以前老在小椿口中听见对方的事迹,大多是些琐碎,吃吃喝喝,家长里短的。彼时他不曾在意,而今细细回想,恍然发觉此人周身竟充斥着矛盾。
不太像个寻常人族。
白於山在极西的钤山山系一代,所处偏远,地势陡峭,满是大片深不可测的密林。很多地方连妖也不易涉足,正因这般,小椿待在其中才会终年难见外人。
精怪尚且如此,作为□□凡胎的炎黄之后,白玉京又是怎么进去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当真是由于迷路误入此境,和一个树妖萍水相逢,于普通人而言,本能反应不该是明哲保身,早早离开是非之地么?
连温蕙那样对妖怪热衷至此的,乍然瞧见小椿显露真身还要吓得半死,他一介文弱书生,不想着怎么快点出去,反而连着数月入山与异族交谈,教她言语,陪她聊天。
合理吗?
这是嬴舟头一次正视此人,越是深究小椿从前言语中的细节,越觉得他形迹可疑,身份成谜。
更不提那所谓的“见多识广”。
小椿一只妖,甚至还要由他教授常识,照她成日里讲的,白玉京“知道妖,知道人,知道仙魔神佛”,却不是道士之流。
哪怕是对三界生灵过分好奇,终生浸淫此道,也不至于能得到如此多的情报。
况且他出现时,似乎仅是个青年模样……
“小椿。”嬴舟握着缰索略一垂首,“你曾说白玉京是个人族?”
她不假思索:“是啊。”
“你怎能这么确定他是凡人?你并非犬类,嗅觉不及我等灵敏,倘若对方有意隐藏气息呢?”
大概是时日久远,小椿费了些精力回想,边皱眉边回答,“嗯……他在山中待了半年有余,这期间我一点妖气也未感受到。”
“一般的精魅纵然隐匿气息,长时间里未必不会露出马脚。何况昔年我还是棵树,我当树的时候五官六感可比化作人形要敏锐多了,根茎枝叶都能捕捉空气中的异样,他当真从头到尾并无诡谲变化,满身尘世浊气,是人族无异。”
说完又不解,“你怎么问起这个来了?”
嬴舟自语半晌,不答反问,“你说他在白於山住了半年?”
“嗯,对啊。”她如实点头。
他一个凡人,出身言情书网,不惦记归家却在山中逗留这许久……为的什么?
总不会真的就是为了教一只树妖学字认字吧?
这个白玉京,看样子果然不简单。
他到底是什么人?
嬴舟此时此刻也不禁萌生起念头,想着等安顿好了小椿,找机会要再去人界探查一番。
他总感觉如白玉京这般的人族,在世间上不会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一定还有什么是被他们所忽略了。
*
开封府的春夜透着一股温煦的祥和之意,许是满城繁花盛开,连风里都夹杂花香。
温家大宅内,各房各院仍点着灯,仆婢们照常忙碌。
如今老太爷过世,夫人又回了娘家,府上真是肉眼可见的冷清——幸而大小姐还在,好歹能让这个家热闹几分。
尽管近来小姐瞧着也不似往日那般跳脱飞扬了……
温蕙正在书房内陪着她爹整理祖父留下的书籍古册,大多是孤本,乃家中祖上传下来的古籍,连翻动都要小心翼翼。
老太爷下葬距今已有四月,温府里先是要收拾残局,继而出门向前来吊唁过的亲朋好友谢孝,忙完后事还要处理府衙积攒了数天的公务,待得一切尘埃落定,温同知才有精力整理父亲的遗物。
夜间光线不佳,温蕙托起桌上的灯帮他照亮。
老太爷的藏书真不少,字画珍本,名家手稿。此外便是冗杂的家族史册,许多纸页已泛黄发脆,她爹一面分门别类一面叮嘱道:“这几本瞧着也不中用了,过两日我得另誊一册,免得让鼠蚁啃得残缺不全。”
“好嘞。”温蕙替他记着,刚要跟随往里侧而去,衣袖不知扫到了什么,“啪”地滑落在地。
她赶紧弯腰捡起来,怕摔坏典籍,轻手轻脚地拈着册子,谨慎地拂去面上灰尘。
孤本的封页有些斑驳了,只隐约可见得模模糊糊的几个小楷。
“李……清晓……”
温蕙吃力辨认片刻,回头在书架上找出处,不多时便寻得一个位置,看那标签上刻着一行字——“第五代家主李清晓”。
这人居然还有个专门的隔间存放,她仔细一数,关于他的书籍足足十来本,是列祖列宗里最多的一位。
“爹。”她捧着册子边翻阅边走上前问,“这‘李清晓’是谁呀?咱们家怎么会有姓李的家主。”
温同知忙着给几本旧书归类,“我不是同你讲过吗?温氏家族渊源,最早能追溯到商周那会儿去了。”
“我们这一支祖上曾经是姓李的,后来到宋时,出了个厉害的大将军,太宗皇帝便以其所生之地,赐‘温’姓以示褒奖。”
他捧起一摞残卷从林立的书架间穿出,行至案桌旁打算修缮,言语依然三句不离老本行,“所以呀,为父总叫你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温家是世家大族,讲究诗书礼仪,讲究气质内涵。姑娘家要懂得秀外慧中,所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
温蕙仍在后头追着,才不听这些废话。
“爹,为什么李清晓有那么多传记,其他家主……连大爷爷也只有一本啊。”
温同知无奈地朝她手里瞥上一眼,自己给自己研墨,“你怎么老是关心这些有的没的……”
口中嫌弃罢了,终究还是不情不愿地解释,“他啊……这问题,为父幼年亦曾问过你大爷爷。”
“此人生卒不详,最早的记载是在秦汉两代。说来古怪——”他握着笔,形容正色地颦眉道,“历来关于他的生平众说纷纭,就连传世的志传也前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