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金笔帛书
时间:2022-02-11 08:44:22

  当然,曹操也特别清醒,他明白他的这种动作很容易为人所误读,便公布一道令:诸侯长史及帐下吏,知吾出辄将诸侯行意否?从子建私开司马门来,吾都不复信诸侯也。恐吾适出,便复私出,故摄将行。不可恒使吾谁为心腹也!

  免得众人又理解错误,引起不必要的联想进而令人心浮动。

  还有那个杨修,也不知道最近学乖没有。整日就是他挑着阿植做这些没头脑的事,杨父又是汉臣,杨修又是袁家外甥,综合下来他几乎要怀疑这杨修目的不纯了。

  曹操不动声色,且暗中观察。

 

 

70章 征途(二)

  胜败乃兵家常事。寥寥几个字说起来简单,身在其中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转眼到了建安二十四年,曹仁平定宛城叛乱的好消息言犹在耳,那边厢带兵进攻刘备的夏侯渊战死。主帅一死曹军大乱,幸得魏王亲自带援军赶到,才稳定了军心,接下来两军便对峙了下来。

  这进不易攻,退又可惜,曹操内心焦灼,恰逢属官来请军令,曹操内心沉吟,不知该让他们怎么做,便感慨道:“鸡肋呀。”来人不明所以,便问:“魏王殿下,今日军令为‘鸡肋’?”曹操反应过来,但对眼下的局势还无法下决断,也不知该出什么令,便道:“就‘鸡肋’吧。”来人不得已,将口令传下去,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独杨修开始收拾行礼。原来杨修早就在琢磨如今的局势了。一听就明白魏王的犹豫。然而他偏偏太自负,自己就替魏王做主,这肯定是要撤了。便收拾行礼。

  消息传开,好多人信以为真,具开始准备。也有老成些的将领,疑惑问道:“魏王明确说要撤了吗?我如何未听见讯息?”便有人问到曹操那里。曹操大吃一惊,这是谁假传军令?关键是传播甚广,要弄假成真的意思。曹操赶紧命人安抚住众人,然后查询消息来源,最后查到杨修那里。曹操听闻,勃然大怒:好你个杨修,真是死性不改!这军令是多么重大的事情,你到此时还在卖弄聪明,擅作主张的脾性死不悔改呀。除非孤王说开拔,谁有资格替孤下令!?拿着鸡毛当令箭,又抠着字眼乱解读,如此扰乱军心,是否有意为之?曹操把心一横,不如现在做个了断,以绝后患!于是斩之。

  此事给曹植带来不小的震动。身边相熟的人突然被处死,任谁也不可能内心没有波动。前番在家时,他妻子的死,已经给他很大的冲击,还未平复,如今又是他的好友,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令他心情异常灰败。再加上世态炎凉,自从他司马门事件以来,以前那些相熟的、讨好的,渐渐有些躲闪,门庭日渐寥落,任他再神经大条的人,也感觉出来了;父亲管束他又紧,令他不得放松。所有这些事情汇聚在一起,令他不禁苦闷至极。

  曹操如今可顾不得他这许多。如今战事正焦灼。两军又对峙了一个多月,魏军伤亡惨重,不得已,魏王于五月放弃汉中,回到长安。刘备便在汉中安顿下来,一番筹划,于七月自称为汉中王,设坛场、聚群臣,隆重仪典,自拜受玺绶。此消息传来,自然使原本就低迷的魏军士气雪上加霜。

  而曹操撑着架子不能倒,便道:“自家封王算的什么?”忽然想起,卞夫人的生日就在七月。

  对于中宫空虚这件事情,各人背地里皆各怀心思,即便子桓不提,曹操也是明白的,只是平日里借着忙碌,忽略过去。这时候正好需要一些喜事提振气势,转移一下大家对前期战事不力的注意力。更何况,魏国这边一切封王拜侯,那都是经过汉天子的,与那边自封自拜的闹剧比起来,孰是正统?

  于是乎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策曰:“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群卿上寿,减国内死罪一等。”

  消息传到邺城,卞夫人真是又惊又喜。曹丕便带人筹划寿宴,拿着单子去请她老人家过目。

  卞王后喜滋滋,嘴上说道:“不必如此铺张,还是俭省为要。”

  “诶~,母亲,这世上有几个人能得如此大的福气,况又有父亲的命令,要群卿上寿,这不只是母亲的喜事,也是魏国的喜事,就该隆重些,也是为我魏国招彩纳福,过于小气反为不美。”于是筹备好了,大开寿宴。

  既然是群臣来贺喜,王后身边自然要有女眷陪侍,一要侍奉好王后,二来也好应对各家夫人命妇。可巧太子无妃,便安排了郭姬并其他几个诸侯夫人随侍王后左右。其他女眷,也就在后厅乃至于在后宫里摆上几桌,也有上的了席的,也有上不了的。

  待到后面大家吃的差不多,打听得大殿里敬酒还没完,不能就散,就边吃边聊天。不知怎的这赵姬就说起来:“怎么甄姐姐没上王后身边呢?我们自是没那身份脸面,可甄姐姐有长子,又操持着家里,该排第一呀,怎么不去,反倒郭姐姐去了。”

  在座听了,有点头的,也有帮腔的。陈姬听见,忍不住道:“唉,是呀,我们是没有那福气的。可甄姐姐该去呀。” 话音落下,陈赵二人相视一笑。话说自打陈姬儿子夭折,这两人心有芥蒂,早就不若以前那般亲厚。可如今碰上这挑事搓火,二人天然就这么合拍,就这么有默契。甄姬只得勉强笑道:“唉,我又不胜酒力,又不喜应酬。太子应该是见郭姬善谈,才让她去的。”

  话虽如此说,可甄姬心里非常不舒服。倒不是针对郭姬。自打当年陈姬为儿子闹那一出以后,甄姬就对攀比好胜这件事彻底看淡了。她如今并不在乎跟哪个姬妾比输赢,她一切关注的焦点只有儿子。她明白她们无非自己嫉妒郭氏,推她出来当借口,挑事而已,因此并不想理会。但这不代表今晚的事对她来说就无所谓。郭姬受宠对她来说并不是个大威胁,毕竟她没有孩子,而且平日为人并不争强,两个人相处还算融洽。但是那些是日常,而今晚这么重要的场合,去了就等于是身份的认可。她一直以为就算是如今她宠益衰,但凭她日常的贤惠孝顺和儿子的缘故,她的地位还是稳固的,没想到如今是这样的局面,这对她母子是大大的不妙,没见李氏也怀孕了,要是以后太子儿子多起来,自己又失宠,那儿子的前途就很难说了。

 

 

71章 征途(三)

  且不说甄姬心里如何焦急,如今且说长安军营,今日也是大摆筵席。外面各人忙碌安排,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而魏王曹操坐在书桌前,想着心事。成年的忙碌让他很少有时间可以整理自己的情绪。难得等待开席的这段空挡,他可以暂时不去想军国大事,静静地回忆往事,回忆……他的妻。

  想当年他的祖上家里穷,不得已将他祖父曹腾卖到宫里做了内侍。别看祖父没读过书,但他头脑灵活,会看人眼色,为人也厚道些,逐步升迁,后因拥立桓帝有功,得封费亭侯,领大长秋之职。曹腾有了身份,便跟他兄长商量,过继个儿子。族中过去穷,因曹腾才好些,那些年长些的侄子们没见过什么世面,带到身边不合身份,便在族中挑了一个聪明些的幼侄过继来做养子,即为曹操生父曹嵩。曹嵩成人娶了丁氏女为夫人,偏未生男孩。于是这嫡母对庶长子曹操也算看重,也是为了将来老了更亲近些吧,挑了自己家族的侄女给曹操做媳妇。

  曹操原配夫人丁氏,也是知书达理,为人温和,与曹操少年夫妻,相处亲厚。曹操本不是个安分守己的性子,又生逢乱世,为了家国天下,来往奔波,又得罪权贵,全家不得安宁。他想起他的妻,这辈子跟着他,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担惊受怕、颠沛流离,但是她从来也没抱怨过。

  那时候他在家乡,召集众乡绅义士,想要起义兵匡扶汉室,当时大家群情激奋,答应得干脆,可是回家一商量,好些个不是惜钱就是惜命,转天找借口退缩了。然而他媳妇跟他说:“外面的大事我不懂,但我知你的脾性定不甘心做个庸常之辈,我也明白匡济汉室乃是大义。你要做便去做,我不拦你。家里有我,你放心。只一件,务必小心。”于是他散家财合义兵,他媳妇没说半个不字。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每回忆当年,他仍旧感动于她的明理。真是贤妻啊!边感叹,边心酸。

  不止如此,她还把家里照顾的井井有条,并且一点都不嫉妒,把妾生的儿子当亲生的一般对待。她把子脩教养得很好。我的长子,文武双全,又聪明又孝顺。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