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金笔帛书
时间:2022-02-11 08:44:22

  消息传回长安,全军震动。这于禁可不是一般的将领,他向来以公正有节著称,深得魏王信任,不止位高权重,还是魏王封的唯一一个“假节钺”。假节钺谓何?类似于钦差,持节可代表魏王,在不上报的情况下有权利处决违反军纪的将领。给予这样的权利,足说明魏王对于禁正直与忠诚的认可,以及于禁在魏军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想到这样一个人关键时刻却失节。曹操往日对他的倚重与信任,皆成为笑话。曹操内心震怒、挫败以及对庞德遭遇的感叹聚在一起,激地曹操泣下愤怒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曾想到临危之际竟不如庞德?”但眼前不是发火的时候:一来关羽拿下于禁后,趁势围了曹仁,当务之急要去营救;二来于禁是自己选的,这么多年装得大义凛然,没看出来竟是个缩头乌龟,此时发火无济于事,越怒越表明对现状的无能为力,所以赶紧补救、降低影响才是最佳选择。于是魏王说出这句话,便硬收拾好情绪,跟众将领商量营救曹仁的事宜。

  安排得差不多了,曹操心中打算,曹植不能一直这么颓废下去,总要给他一些事情做,让他振作起来。若有功,也算挽回一些颜面,便想任命他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派他去营救曹仁。便命人招他来,欲有所敕戒,谁承想,左等右等不来。

  且说那曹植子那日醉酒擅开司马门之后,他身边那些好友至交渐渐都疏远了。有一些是趋炎附势,觉得他大势已去;还有一些呢,是不敢跟他饮酒了,万一出点什么事,引火烧身。想当初曹植那也是众星捧月、门庭若市,镇日里呼朋唤友推杯换盏,到如今自然益发觉得门厅寥落。这样的落差不由得他不觉得凄苦,再加上其妻与好友之死,更是令他心绪灰败。

  看看快到午饭时间,账下官邯郸淳将邸报等几篇文书整理好给他送来,就要歇息去了。曹植便道:“正好他们去端饭了,我让他们带了壶酒,一起喝一盅吧。”邯郸淳赶紧推辞:“君侯,现如今战事正酣,不定何时便有变动。卑职下午还要听令,不便饮酒,以防有事。君侯也克制些方好。”曹植看他这样,只当他也闪避自己,点点头让他出去了,心里却愈加郁卒,过一会儿酒菜上来,本打算就小酌几杯,越想越不是滋味,就忍不住往肚里灌。忽又想起临行前他母亲说他:“你以后谨慎点,万不可如此贪杯冒失。若不是你前番在司马门犯下如此大过错,如今怎会保不得你媳妇。你好自为之吧。”想想都是自己的错。烦闷起来更忍不住地饮,况酒入愁肠愁更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嘛。又醉了(liao三声)。

  来使口称魏王之令,召见临淄侯。结果临淄侯醉不能受命。使者拉了他几回,看他实在醉得糊涂,不得已,回去复命。

  曹操一看怎么使者自己回来了,使者便斟酌着开口:“启禀魏王,临淄侯在账下饮了些酒……”

  “怎样?”

  “呃……如今有些醉意,不便前来。”

  “???”魏王想不会吧?何至于如此没有分寸?这是什么时候啊?于是一定要去亲眼看看到底是这么回事。

  一进帐子,便觉得酒气扑面而来。曹操低头寻人时,只见曹植已俯卧于桌前,哼哼唧唧,似是呓语。唤他,他也不应。慌得身边仆役及魏王随从赶忙扶他,只见他醉得不省人事。

  曹操急怒,厉声问曹植的随从:“他为何又醉成这样?跟谁喝的?说!”

  随从吓得魂飞魄散,慌忙跪下:“启禀魏王,不曾跟谁,临淄侯才刚吃饭时要酒自饮的。小的怎么劝他也不听……”后面的话魏王根本顾不得听了,“给他弄点醒酒汤!让他清醒清醒!让他醒了速来见我!”一甩袖子便离开了。他这个样子这救人的差事也用他不得了,便派了徐晃。邯郸淳在一旁又是庆幸又是后怕。从此以后,曹植更是威望尽失了。

  作者有话要说:

  1.曹丕当时在邺城。只这一条就足见清白了。

  2.在从逻辑上说一下那个传言,曹操又不是个木头,难道在曹植酒醒之后不会问他你怎么又喝成这样。军营又不是什么特别隐秘的地方,这又不是什么藏得住的事情。编在故事里可以很有戏剧性,但放在现实里故意去灌醉他是有很大风险的。容易引火烧身。曹操很容易知道真相。而且曹操总不能提前告诉大家说我过两个小时要叫曹植过来训诫一番,然后还不告诉曹植一声,这个应该是随时有空随时叫他才更合逻辑,谁能预知到并提前把曹植灌醉?曹植爱饮酒,而且醉驾司马门也看出来不至于一杯倒,醉到见不成他父亲是需要时间的。

 

 

73章 做人难(一)

  曹丕收到前方发来的邸报,震惊之余也连连叹息。前方竟然出了这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晚上回家便跟女王说起来:“这于禁深得父亲信任,在军中地位何其显赫。没想到事到临头竟然如此懦弱。”

  “最难看透的呀,就是人心。”女王感叹道。

  “你不知道,父亲结识他几十年了。他无论是率军征战还是整肃军纪都手段了得,屡立战功。更重要的是,当年战袁绍的时候,昌豨降而又反,他受父亲之命前去征讨,久攻不下,后来父亲又派了夏侯渊与他合力破了昌豨十几座城池,昌豨不得已,跑去找于禁投降……”

  “他怎的不向魏王投降呢?”

  “这就该着了,他与于禁有旧,以为看在交情份上,投降于禁能留得一命。你猜怎么着?诸将皆觉得该把昌豨押送父亲那里,结果于禁道‘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还说呢,‘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他不肯为了旧友而失节,哭着斩了昌豨。那时众人皆以为他大公无私、忠诚有节,一时传为佳话,也为父亲所重用。如今却失节而降,竟是个贪生怕死之辈。”

  “说得大义凛然,不过是事未到他自己头上,慷他人之慨,出卖了朋友换取声名与主上的信任。”女王点点头,叹道。

  “是呀,真不如庞德。我听回来的人说,当时关羽想招降于他,许他为将,他破口大骂,宁死也不屑去给他们为将。父亲已经传回令来了,封他儿子为列侯。”

  “唉,所以说,不遇到事情,有时候真看不出来一个人的秉性如何。只能说那个于禁平日里太会做人,算计得精明,连魏王都被蒙骗了。如今看来他为何不赦旧友?怕人说他徇私呗。非重情义之人。”

  “哼,虚伪小人而已。真是枉费父亲对他一番信任!唯一个假节钺的将领!别说我父亲了,我知道了都愤恨不已。这场大败非同小可,倒是给关羽那厮捡了便宜。这消息不用几天肯定震动天下,这战局如何收场,唉,还很难说。这关羽善于收买人心,在荆州号称‘恩信大行’,前半年接二连三前方守城之将就是被他暗地里收买,这才反了的。幸亏被大军镇守住,再结合前番许县闹那一出,可见刘备手伸得够长。再加上此次于禁这一降,我军士气大伤,恐朝中人心不稳,谁知又会不会有刘备的暗线趁乱从中作梗。父亲也带话回来叮嘱我务必谨慎关注邺城的动态。只是以于禁居高位并如此盛名竟毫无风骨,我们恐怕要让那两家看笑话。”

  “嗐!太子,这世上想不到的事多了,谁还没有个失手之时?不过是这次运气不好,再加上于禁影响力大了点。只要控制住大局,不让他们趁虚而入,他们最终会闭嘴的。”

  “不过如此看来,这识人真是很难啊。你就像这于禁,你说他为了声名出卖朋友,似乎有理;但当时他说他不肯失节,何等义正言辞,谁又能想到呢。”

  女王冷笑道:“哼,太子。您想啊,您刚才怎么说的来?那于禁是说‘公常令’,也就是说是拿出以前魏王下过的令来做幌子。但此一时彼一时,以前的令是在何种情况下下的?魏王可曾说过以后所有皆从此令?魏王当时可有指令必杀昌豨?”曹丕摇头,郭女王继续道:“没有吧?一切皆是他擅作主张。还哭呢!他若忠义有节又顾念旧情,就该上报魏王处置,魏王若说杀,他不说二话斩了昌豨是谓有节;魏王若说放,也算他为老友争取了一线生机,成全了旧日之情。”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