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修习
时间:2022-02-14 14:20:25

  这个数字,究竟有没有具体含义,路菲无从考证。眼下,这张精致的门卡捏在手里,到底是结结实实的安全感。
  因为路菲无意中说过,喜欢这里的海景房。所以这间房,也就成了她的长住房。
 
  没机会解释
 
 
  论坛还有复盘的必要吗?
  重过程,不重结果,结果一般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反过来看重结果,有可能过程是痛苦的,多少年后,也不愿再回首。而结果更是什么样的可能性都有。
  论坛,毫无悬念的成功。最大的受益者是路菲。鲜花和掌声永远是别人眼里的。当事者身在其中,知道自己的付出,懂得自己的取舍,更了解不为人知的尴尬。
  忙完主持,忙庆功宴。
  庆功宴是一定要搞的。虽然这不是夏平推崇的理念。但是形式上的完整,于所有人而言,才是最大的意义。
  路菲那天穿的高跟鞋,是为了站在舞台上,一动不动的精致准备的。为了凸显优雅,选择了前面“系袢”的王妃款式。结果真的就成了“羁绊”。
  鞋跟,她没考虑太多。要想身材挺拔,亭亭玉立。必要的高度,不能舍弃。站在台上,并不觉得累赘。奔前跑后地布置庆功宴,踩到红毯包裹的隐形台阶,袢扣一松,左脚立马就崴了。
  简直是太糗了!全场光鲜亮丽的主持人,接下来,肯定是闪光灯下,被众人敬酒,以及向领导们敬酒的中心人物。结果“敬酒不吃吃罚酒”,直接被抬到了休息室。
  路菲没想到,这次把星巴克的外送订单给了小表哥,小表哥竟然成了当仁不让的救火队员。
  论坛在中国大饭店举行。小表哥打工的星巴克,就在附近的国贸。茶歇时间安排在上午十点半左右。午餐过后,嘉宾们有一段倦怠期。捱到下午实在难熬。
  夏平的意思是,这时候,补一圈咖啡。
  路菲当时就想到了小表哥。打工赚钱不容易,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接下100只咖啡的外卖订单,也算为他今后的工作,刷点便利。
  路菲被小表哥搀扶着,一瘸一拐走到中国大饭店门口。恍惚之间,看到一个人影。有点像是夏小叶。
  但怎么会是她呢?难不成,她还不知道,主持人换成了路菲?还以为是原定的大师兄?
  可不是嘛。卡丁车事故后,夏小叶在电视台的实习就结束了。以大师兄现在的心情,怕是谁也约不出来。按照当时所有人知晓的计划表,今日此地的论坛,以及大师兄的闪亮出现,早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该庆幸还是该沮丧。看到今日的路菲,摇身一变,由小配角,变成大女主。而后,剧情急转直下。与路菲搀扶依偎着走出饭店的,竟然不是夏平,还是一个“陌生”的男人。
  路菲心想,自己有机会跟夏小叶解释吗?显然没有。以前没有,以后更不会有。
 
  心里隔着挺远的
 
 
  路菲脚下有伤,眼力却是不错。那天出现在中国大饭店门口的,果然是夏小叶。
  夏平临时有重要任务,被派去意大利公干。论坛这边的执行层面,交给了北京分公司的副总。一走就是一周,不然论坛当天,路菲遇到突发状况,哪里轮得到,小表哥披挂上阵?
  临行前,夏平安慰路菲,这种场合,也许他不在,她会更安心。路菲当时不觉得,心想这不过是他“临阵脱逃”的借口罢了。真正到现场,才验证了预言的真实。
  捧场助威这种事,心里越近的人,干扰因素越大。没看演员新戏上演,家属都不敢围观吗?看和被看,同样紧张。
  被看的人,怕被看穿表演的成分。看的人,生怕自己,一个眼神的错位,一个不恰当的笑容,都会影响对方的发挥。
  好在,脚崴的不重。简单休息几天,路菲就回公司报到了。财务那边催的紧。
  郑州项目提成,2万元。外加主持酬劳,6万元,一共8万元。还给夏平5万元,剩下的3万元,路菲统统给了老爸。
  这是她工作三年以来,赚到的第一笔,最大的一次性收入。平时老公出差频繁,不愿自己回小窝,忍受孤独寂寞,经常到老爸这里蹭饭。
  小小不言的工资,都花在化妆品和行头上了。拿不出富余的交生活费。如今这一揽子收入,只当是给老爸的补偿了。
  到公司取现金那天。路菲终于证实了,论坛现场看到的,的确是夏小叶本尊。
  十一假期前一天,学校下午已经放假,夏小叶显然没什么事,在路菲公司门口溜达。见她一瘸一拐地下楼,便迎头撞了上去。
  说来也是见鬼。路菲从小到大,但凡遇到人生中的转折性事件,一定会事先突发脚伤。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感冒发烧不注意,跑去和男同学踢足球。回家路上,被一辆自行车,横向驶来,压过脚面。当时只觉得有点疼。回家后便开始发烧。
  起初以为脚被轧坏了,到医院看了才确诊,感冒发烧剧烈运动,引发病毒性心肌炎。从此,又是免体,又是休假。
  因为总是和同龄人隔绝。原本外向的性格有所收敛。朋友也逐渐少了起来。只有一些,想法经历奇葩的边缘型人格,愿意和她主动走近。
  可能是她利用生病休假的时间,读书勤,思考多,因而特别能够理解,形形色色人群的奇怪想法。
  夏小叶,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奇怪的女孩子。
  不知道是不是父母很早离异的缘故,感觉有时候,她表面上看大大咧咧的,好像和谁都走得挺近,其实接触了才知道,心里隔着挺远的。
 
  原地爆炸
 
 
  若干年后,认识廖红的那天。路菲不也是带着脚伤,一瘸一拐吗?
  所有的旧伤啊,仿佛都不是长在肉里,而是长在心上。一旦对未知世界心电感应,身体牵动旧伤复发,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夏小叶果真是“双面间谍”的料。她不知是从哪里打听到,路菲老公的工作单位。她就是带着这个猛料,来到路菲面前,准备原地爆炸的。
  别看夏小叶年纪不大。戳别人的软肋,那是一戳一个准。路菲从没想过离婚。当然也就不希望,她和夏平的亲密关系,东窗事发。
  可能当初就是因为看准了,夏平也不是着急再次迈入婚姻门槛的人。与他的婚内交手,才显得格外妥当。
  如果打碎了自家的锅,又来砸别人家的碗,那么这样的人,并不适合发展婚外情。除非两个人,都急于打碎重组。
  成年人的情感世界里,同样存在着供需匹配的问题。尤其是“婚外情”这个异类物种。从感情的角度看,它必须足够纯粹;从利益的角度看,它必须足够功利。
  即使被逼到这个份儿上,路菲也没想过,拿当初模仿笔迹的嫌疑,给夏小叶来一个下马威。
  一面是不想抛弃的初恋婚姻,一面是不忍离开的知心爱人。两个都想保全。结果只能是,牺牲自己。
  对付这样的场面,路菲没有经验。
  16岁的小女孩儿,自带青春期叛逆。如果夏小叶打定了主意,要让路菲自愿离开夏平。接下来,再多说一句,就是撕破脸的僵局。
  显然,夏小叶认为,父母还有再婚的可能,只要这中间,没有其他干扰因素。
  从这一点来看,夏小叶也没那么潇洒。表面上,她有着急于甩脱束缚的桀骜不驯。然而内心深处,又是渴望被父母疼爱的乖乖宝贝。
  路菲当然懂得这种心理。但是她更懂得,这并不是,随着自己的撤出,就能轻易实现的美好愿望。大概率事件,是夏小叶的一厢情愿。
  辞职!路菲脑海中唯一闪过的解决方案。至少先从夏小叶的视线中消失。再从所有人的视线中消失。
  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可站在面前的是夏小叶啊。偏激,固执,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得出来的问题少女。但事实又是,她是夏平的女儿。
  路菲在职场上,关键制胜一局,正是夏平扶着自己,出谋划策,支招完成。
  此刻的自我牺牲心态,大概就是源于“只有你配得上,成就今天的我,同时毁了明天的我”,这个悲怆的想法吧。
  有些东西,她舍得,一夜放弃。有些东西,她预感,一生难求。
  脱离这家公关公司,脱离这层业务关系。即使再被别人泼脏水,最起码,躲远一点,可以少一些溅到身上。
  至于未来的路怎么走,路菲完全没有想好。她只晓得自己,有胆量裸辞,没勇气裸离。
 
  自毁前程?
 
 
  没跟夏平商量,就跑去老板那里辞职。不是路菲主意大了,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她内心是乖巧懂事的,这一点,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
  不跟夏平说,主要是不知道怎么说。
  对辛迪的愧疚只是表面原因。很容易就能被劝服下来。“补偿良心不安有很多方式。以后日子还长,没必要自毁前程啊……”是的,夏平一定会这样讲。
  那么可以说是因为夏小叶吗?这就不是自毁前程了,这和自杀有什么区别。搅乱一对父女的安宁,自己就彻底安逸了吗?
  中间传三传四的人,从来无法独善其身。凡是以为,传播别人的过错,就能将自身开拓出来的,都是“天字第一号”大傻瓜。
  别人可能会因为你的挑唆而产生嫌隙。然而事过境迁,血缘,亲情,嫡系,一切更深层次的关系,足以将褶皱熨平。
  夹在中间的人,才是十恶不赦的人。
  跟着小表哥去星巴克打工显然行不通。小表哥毕竟是中专毕业,自己好歹也是当年罕见的大学生啊。
  摆在路菲面前的路有两条。
  一是,接受论坛期间某家企业的邀请,赴公关部任职。好处是,直接从媒介主管做起,省却了从专员慢慢爬升的底层路径。问题是,要去青岛总部工作。
  这对于原本缺乏温暖的小家倒也无碍。没准儿小别胜新婚,老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更懂得珍惜,也说不准。
  唯一的麻烦是,丢下老爸独自在北京,可怎么办。路菲唯一的姐姐,为了在美国拿绿卡,攒够居住年限是眼下的关卡。经常回国不太可能,经济条件也不允许。
  和自己相差50岁的年纪,老爸今年已经70大几。虽说身体状况尚佳,不用天天照应,但好歹有什么急事,可以秒回。
  如今一下子要拉开几百公里的距离。这一家子,就算彻底散了。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在美国。一个在青岛。
  算上她和老公的两地分居。再有她和夏平的三地连线。事业前景固然可观。心灵的流浪,却要从头开始。
  好像,眼下的事情再难办,也不至于破釜沉舟到这种程度。
  先解决感情的困扰,再解决事业的问题。路菲心里,从来都有这样的优先排序。这个次序没有打乱,说明她的阵脚,没有真的乱掉。
  那么就剩第二条路了,去大师兄就职的电视台。
  录制论坛背景纪录片,辅助辛迪拍摄广告片的一个月里,路菲在那里混了个脸熟。没有被星探发现的命,不代表一辈子不被发现。
  纪录片部有一个出镜记者休产假。路菲临时顶过一次班。小清新气质的画风,给导演留下深刻印象。剧组人员都说,她酷似当年主持央视生活频道的赵琳。
  在硬朗的纪录片风格里,路菲是一抹难得的淡彩。既不喧宾夺主,又能锦上添花。
 
  圈子可大可小
 
 
  路菲的老板到底是生意人。路菲在不在公司继续干,倒是其次。生生把夏平眼里的红人挪开,不管是不是她本人的原因,最终没法交代。
  路菲可以不干,郑州的买卖不能不做。
  辞职这件事,想捂是捂不住的。不出12个小时,消息就传到了夏平的耳朵里。
  路菲也不是完全没有先见之明,在提交辞呈后的短暂的几小时里,脑子里也有飞速运转:如果有人问,该如何回答?
  如果回答得不妥,她求职面试时,热爱公关行业的那一番有理有据的阐述,将原地幻化成,空中楼阁,无稽之谈。
  圈子,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概念。
  说它小,因为什么东西都转不出去,所有的消息,负面的乃至中性的,全部浸淫其中。杂糅,发酵,变形,腐烂。有足够的力量,将一个人,从根本上釜底抽薪。
  说它大,因为它可以像肥皂泡一样,吹得鼓胀饱满,边界无限延伸,直至搭上其他的圈子。产生交集,相互作用,共同发力。从而将一个人,远远抛出圈外。
  “久久不得善终”,这不是路菲想要的结果。她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躲过眼前的风波。
  除此之外,路菲对夏平,还有另一层防备。
  躲避夏小叶的视线,重点是闪开婚外恋的流言。如果让夏平知道,自己与他毫无戒备的交往,竟然戴着戒备的铠甲。这一层感情的真假,就真的说不清楚了。
  路菲对感情的贪婪,远远大过对事业版图的追求。一个人的弱点,迟早会成为,被别人攻击的短板。多数人正在做的,不过是侥幸逃离,眼下的灾难。
  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最后要拿出一套相对统一的说辞。免得熟人之间相互串供,在观点不一致的地方横生枝节。
  一个谎言,总是要用另一个谎言去掩盖。路菲晓得,首先不能“撒谎”。
  那么,什么样的真实状态,既不伤大雅,又能曲线救国呢?
  有了!路菲想起高中同学高兰。
  上世纪90年代,心理学还是冷门专业。中学时代不断发表小说的高兰,智商情商相当可观。考医科是家人的夙愿,她在完成这个夙愿的同时,也满足自己一个梦想,把专业悄悄改成了精神分析学。
  当时家里人都疯了,以为毕业后就是直接进精神病院呢。
  但她又是幸运的。五年医科学习期间,正是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
  当时专业的心理门诊还不流行,但是有些医院已经尝试设置心理专科。因为当年创作小说的文笔功力,她还时常受邀,为杂志撰写心理咨询专栏。
  毕业后的几次同学聚会,高兰意外地成为中心人物,聚拢着大家的谈资。
  大概没有什么,比断定一个人心里有病,最不容易确诊,也最容易确诊的了。
 
  兰诊所
 
 
  与高兰相约见面,路菲是自觉买票上车的。彼时,高兰在京城已是小有名气的心理医生。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