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外围局势
宝元元年十二月初一, 开封府的消息传到了各州郡办公处。
官家颁旨下令,禁边人与元昊互市,西北边境民间不得与党项人进行交易, 边境封市, 相关物资暂行封锁,移交地方转运使负责,再次开通时间有待商榷。
官家的旨是在元昊称帝不久后下来的, 旨一下来, 经过人手,难免要透露些风声来。不过好在汴京城依旧歌舞升平, 除了整日骑马上朝的命官, 旁人对此事一概不知。
不过消息传到西北各境后,除了衙里的官操着心,风声也下渗到百姓之间。
地方衙司收了这些原本用于交易的物资,而这些物资除了官方提供,更多的又是百姓自主交易。如今禁互市, 再迟钝的百姓心里都有一些数。
于是十一月廿二后, 天愈发冷了起来, 时不时来几场大雪。数不尽的风声穿过暴雪,传到各家之中。
百姓围着炉火, 猜着局势,人心惶惶。
地方州郡的官也早知道这事, 不过是碍于明令还没下来, 便封锁着消息,除了官僚同自家内人知道这事, 旁的一概不知。如今元年月尾, 眼见着大年将至, 消息却传了过来。
百姓一闹,地方官自然得去处理。
这日一大早,林知州便通知华州衙里例行开会,一同商榷当下的要事。
元昊称帝以来,与西北各边境之间皆有摩擦。延州、同州等地,知州早已交付出一套应对的法子,且先不论适宜不适宜。林知州这方稍一松懈,便被投了几封诉名状,控诉着他治理不效。他急着往汴京里调,这事一出来,自然急急忙忙地去处理。
“众位同僚有何想法,尽管提出来,共同论之。”林知州看着满堂的才俊,问道。
“私以为,眼下比起壮兵增堡,还是安抚民心要重要些。”一官拱手言。
林知州点点头。毕竟宋夏之间的战火暂时还蔓延不到华州来,可眼下民意沸腾,街里巷口间小道消息疯转。若是仅有谣言还并不可恼,那些衙内,一听这谣言,便连夜拖家带口南下,霍乱南境去了。
一人行便有百人效,衙府也赶忙关了门,减少人口流动,并给予安慰——州郡一切安好,物资充足,叫百姓照旧行事。
林知州看向一旁沉默紧皱眉头满脸深思的司马光:“君实,你意下如何啊?”
言罢,堂里所有人的目光都看投向他。
判官的功绩有目共睹,十月赴任来,不过两月,便主持建了许多书院,上通下达,漕运畅达,物资流转得当。
更何况,除却满身功绩,司马光在众人心里又是位温和待人的君子,纵使偶尔蹙眉,可几乎没有愠色显现。待人恭瑾,不随波逐流,这样的态度,叫所有人都欢喜。
司马光开口道:“愚以为,眼下当举兵与抚恤并重。民心大于天,而如今郡内人心惶惶,士农工商业,皆受影响。愈是危重之际,本着安抚民心的想法,愈是要处事泰然。向下放话,物资供应如常。官家禁互市,百姓的收益蓦地减少。此时,便要大力发展郡内贸易,开通门路,内部消化。”
司马光的声音铿锵有力,清晰明辩,不自觉间便叫人陷了进去,随着他的思路走。
“转移百姓的注意力,继而集中于消费之上。郡里一面要叫百姓安心,一面当强兵。兵略一处,光阅历浅薄,不敢妄言。只是如今我华州厢军兵力松懈,军中不正之风盛行。光以为,还要早早训练起来才是。”
司马光说罢,众人都点了点头,唯有林知州面色如晦。
司马光所言确实中肯,民间衙内还能按他说的去做。
只是这厢军由林知州掌握着,司马光言军中不正之风盛行,何曾不是在说知州管军不效呢?
不过林知州只惊诧了一会儿,更多的,还是欣赏司马光的直言,不搞那套虚事。
判官既然提了出来,他作为一地知州,改了便是。不过他再改再变,也只能整出三四分效果。
兵力方面,只要官家不发话,地方官员心里知道其中弊病,也只能小改二三而已,动不了根基。
堂里一番交流商讨过后,已经草拟了一份粗略的规划。
林知州爱才惜才,剩下的漏洞,就叫这么同僚给补过去罢,也是对他们的一番考验。
“有劳诸位了。前线烽火不断,华州自然要跟的上延州同州的步伐。年前,诸位就照着这份草定规划去做。若有所需,报到我这来便是,我定大力支持。”林知州说罢,便散了会。
这一番规划实行下来,对百姓官员都有利,也让张儒秀乘了个好时机,挣得愈发盆满钵满起来。
百姓承受的特殊时期衙府的照顾,一面花着铜板,一面记挂着那些闲言杂语。
百姓得了甜头,明面儿上自然不再聚众在酒楼茶馆议论这事,风声很快被压了下来,成效显著。可回了家关上门,还是有不少有心人想着这事。
澶渊之盟后,再没人吃过战火的苦头。如今又听得哪里出了事,百姓心里自然慌乱。
他们不能再同邻里说这事,心里憋得慌,于是乎,他们把心里的怨闷都投到了顺街的诸位半仙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