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生活日志——川不辞盈
时间:2022-08-02 06:55:47

  “爹,你在这儿等我吗,你快上来,我们一起回去。”
  林建友把小半根烟直接扔了,才灭火候,也不凑近林青玉。他闺女说过,什么二手烟对孩子不好。就在原地道:
  “不是,我出来透透气。我走着回去,你们进去吧,都等着呢。”
  车开进老宅后,林青玉连孩子都不管了,直接扔给徐榛年,自己哼着“世上只有妈妈好”往里走。
  林青玉喊着娘扑过去,“娘,你有没有很想我?我过得很好哦,早上起来做早饭了,大家都夸我,徐榛年舅舅还说一定是您教得好。”
  李月娥先是上下打量女儿的气色,看她满脸红光的,放心了。这才看到在后面抱着孩子的徐榛年,她点了点林青玉的额头,“都多大了还撒娇,看看榛年又抱孩子又提东西的。”
  几个表哥一起过去帮着抬东西,李月娥就问,“你们没看到你爹吗,他在家坐不住,硬是要去胡同口等。”
  话音才落下,就听到林建友高声说道,“找车?不用,咱们到了市里自己包车回就成。你爷都说这辈子没坐过火车呢。”
  “娘你们要回去了吗?”林青玉问道,“之前不是说多住些日子吗?”
  “你爹放心不下渔场,再一个你姥姥家那边也许多事呢。看你现在这样我也放心了。”
  “我婆婆说让爷爷去检查呢。”
  这话正好被拎着布兜进来的林爷爷听见,他朗声道,“甭费那个劲儿,我最近身体好得很。看到你现在啊,爷爷就高兴了。”
  老人家固执得很,直到送他们上火车前都没劝得动老爷子去医院检查。
  “爷爷,等晨晨放寒假了,我就回去接你们过来。冬天的京都也有不一样的美呢,咱们逛了园子,再去吃涮肉,成吧?”月台上徐榛年扶着老爷子。
  林有根今儿一身都是崭新的,衣服是瑞蚨祥定做的唐装,脚上穿的是孙女婿买的皮鞋。他拉着徐榛年走到一边,背对着其他人,表皮满是皱纹的手,微微颤抖地从兜里取出一块发黄儿的手绢。
  “我听你爹娘说,你把钱都给了小鱼。咱们男人身上怎么能没钱呢,拿着,不拘是买包烟还是什么,别嫌少,爷老了,就这么多喽。”
  徐榛年没想过老爷子会给自己钱,看着他慈爱的目光,心被这一番话暖得透透的。老爷子是林家第一个接受他的长辈,他知道爷爷对他好是为了让他对青玉更好。
  “爷,您自己留着买东西吃,您爱吃的那些我都给您带啦。就是酒您真的得少喝,青玉没让我放。等下回您来,咱们爷孙儿偷偷去喝。”
  “让你拿着就拿着,别废话了,啰嗦。”林爷爷直接把手绢塞徐榛年衣服兜里。
  “把小鱼交给你,爷爷放心。你们要好好的,昂?”
  徐榛年点头,“过几个月我还像上回那样去接您。”
  那边李月娥也在交代林青玉,直到火车鸣笛声响,乘务员催促上车,林家人才走向高级软卧车厢。
  杏色毛衣,卡其色灯芯绒长裤,白色运动鞋,背着黑色双肩包,扎着马尾辫的林青玉,敲开了办公室的门。
  “你好,陆处长。”她是来跑底料商标注册流程的。那边食品厂只帮他们代加工,包装、销售都得他们自己来。
  陆鸣的哥哥陆正看着一副学生模样的林青玉惊讶了下。上回婚礼他也没细看,就知道是个漂亮的,可现在这素面朝天的,看着十七八岁一样,这状态可一点儿也不像有俩孩子的。
  “还叫啥陆处长呢,都自个儿家人,榛年在我这儿他跟鸣子是一样的。来,快进来,坐。”陆正赶紧站起身,合上了钢笔帽,急步几步迎上前热情招呼。又对着门外的秘书道,“小贾,你去看看李主任在不在,在的话把那个云谁之思的商标拿回来。”
  “麻烦你了陆、陆大哥。”林青玉改口道。
  “这就对咯,不用避讳,你这又不是不符合规定的事。商标已经注册好了,还有几个证在各部门盖章。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罗副处长,你得叫罗姐,那是小孙。”陆正带着林青玉往外面的大办公室走了几步,就领着她认人了。
  接着他又指着林青玉笑道:
  “这是我另一个弟弟媳妇。小赵,那个许可证卡戳了没?”
  林青玉一一打过招呼后,以为怎么也得麻烦点儿,过过手续什么的,没想到说了几句客套话后,刚才那位贾秘书带这个档案袋回来。陆正拆开看了看后递给林青玉。
  “你看看,没错吧?走,我再带你去领剩下的。”
  几个办公室走下来,材料就齐了。回到陆正办公室后,林青玉才道:
  “陆大哥,真是谢谢你了。我没想到会办这么快。之前……被卡了好几天,死活说不通,没想到这一次这么快证件都办齐了……”
  林青玉之前自己跑就被人为难了好几次,这回是徐榛年知道后,和陆正说了。正是因为经历过前面的被为难和拖延,这回她才更感激,还不知道是不是人家在背后怎么帮她打点呢。想到这儿,她也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笑着道:“陆大哥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了,有需要表示的地方,你就吱声。钱能解决的咱就不用欠人家人情。也不用通过徐榛年,你直接跟我说就行。”
  陆正摆摆手:“你这事本来就不难,我能踏什么人情,不过也就是催着他们先办。你不用在意,我听说你那边就差贴商标了?那接下来是要跑销售吧?我媳妇是百货大楼销售科的,你今儿要是回大院,可以去找她聊聊。”
  “办好了?”林青玉一上车徐榛年就问了句。
  她把档案袋递过去,“好了,总算是松了口气了。这位陆大哥人真好,顺利得不得了。”
  徐榛年边拆档案袋边说,“谁让你之前傻乎乎的不和我说,媳妇,你现在可不是一个人,有我呢。能找助力的事儿,别犯蠢。”
  “知道啦知道啦,红二代哥哥。”林青玉心情很好的和他贫嘴儿。
  徐榛年被她那语气逗得哈哈大笑,他都习惯她时不时冒出来的新鲜词了。
  然而当他看到商标名字的时候,愣住了。
  云谁之思。
  诗经里说到榛这个字,有一句,“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
  徐榛年放下档案袋,转身和林青玉面对面。
  林青玉看他这个表情就知道他是看明白了。
  “惊喜吧?”
  作者有话说:
  最后一段的梗是取名的时候就想好的,当初帮朋友孩子取名翻了诗经。
 
 
第49章 
  亦如那顶金皇冠讨了林青玉的欢心,那商标名也讨了徐榛年的欢心。
  他伸手捏了捏林青玉的脸颊。
  “你一数学系的知识面挺广啊。”
  “哼哼,你以为就你知道那么多呀。快说,你高兴吧?”
  回应她的是徐榛年握住她的肩膀把人往怀里带,
  车里先是传出女人清脆的笑声和男人低低的闷笑声,随后就有细碎含糊的亲嘴声响起。
  车外,秋高气爽,白云浮动。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那辆停了一上午的皇冠车才开走。
  两人去了郊县的食品厂。
  郊县本来也是农村,这家食品厂就更不是什么大厂了。还是原来公社的时候,办的集体企业。
  原来是生产水果罐头的。早些年这玩意也算是高档食品,可现在物资开放了,买水果罐头的人就少了。厂子又没转型,可不就是效益一天差过一天。
  徐榛年给牵桥搭线的时候这厂子都濒临破产了,所以人家才能同意林青玉说的合作方案,反正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车开进厂房,林青玉一下车就看到在车间里走来走去的林青旸。
  “哥!”林青玉拿着档案袋往里走。
  “办好了都?”林青旸一脸焦急的上前,不急不行,他妹妹一分过河钱都没留不说,那个小院子都拿去抵押了。
  这和上次去苏国可不一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当然,他也想好了要是真不成,那就算他的,妹妹都嫁人了。大不了就回去跟他爹一块儿干渔场。
  林青玉甩了甩手里的档案袋。
  “都齐全了,哥,那边包装的怎么样了,样品都装出来了吧?”
  看着各种证件林青旸松了口气,这第一步总算能踏出去了。
  他就点点头,指了指墙角几个箱子,“那几箱是先前装好贴好的。”说着他又叹了口气,“那些机器虽然咱花钱修了,可到底是旧机器用着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影响。”
  林青玉却没跟着他叹气,很有自信地说,“哥,你看着吧,等明年咱们就能买新机器了。”
  能不能的,现在也都不能回头了,那就好好干呗。
  在林青旸在车间充当质检的时候,林青玉找厂长要了间办公室,然后就指挥着徐榛年把后备箱那些准备好的东西都搬到办公室。
  铜锅、桌布、青花瓷碗、辣椒……
  她布好景儿就拿着照相机开始拍底料。
  这是准备去报纸上打广告,不然就他们这几个人小打小闹的一家家推销,充其量也就在京都这地界瞎咋呼。
  如今在报纸上打广告也不算新鲜事了,就是电视上,那不也越来越多的广告了嘛。八十年代,本来就是高速发展的年代。
  最后,林青玉花了两千块钱的广告费,图文都是自己准备的。她是想着没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了,前世看了那么多广告的她多少比这个年代的人强吧?
  于是,在一九八五年的深秋,一份全国各地都能买到的报纸上,在显眼的版面上都看到了一则火锅底料的广告。
  现在的人娱乐方式少,广告发出去后,精妙的构图和有感染力的软文一下就让林青玉他们接到了不少电话。有京都本地的就直接来了,在参观品尝过后就下了不少订单。外地的也有打电话来说咨询做代理的。当他们从外地来了后,林青玉直接就安排在了火锅店附近的招待所。
  天气冷下来后,吃火锅的人比夏天的还多。招待了两天后,特别顺利的就将两个省的代理权给让了出去。
  第一批货出完以后,京都的百货大楼和供销社里都能看到他们的底料。
  徐志清曾经的手下曹海转业后进了政府部门,如今是企业改革工作组的组长。现在成功转型的厂子太少了,他们是一场会议接着一场会议的开。
  这次的会议是针对区里的造纸厂有工人写大字报指责厂领导不作为,要求由工人承包造纸厂而开的。
  办公室里气氛紧张,在有人提出让工人们试试后,造纸厂的领导们脸黑如锅底,强调那几个工人只是想抢夺权利,野心勃勃。
  开会陷入了僵局。
  曹海适时笑着道:“行了,大家也都饿了。先去食堂吃饭吧,吃完了再谈。”
  一行人到了食堂就闻到一股子麻辣鲜香的味道,有人小声地“咦”了一声,后说:“今儿吃火锅?”然后想想也觉得不可能,自己先笑了。
  他话音落下后正好包间门被人从外面打开了,食堂的工作人员端菜进来了,果然不是火锅。
  最中间的那碗看着红彤彤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汤,里面有肉有豆芽还有大白菜。其他的菜看着也比平时的菜红一些。
  “都尝尝!”曹海先夹了一筷子肉片做示范,“挺好吃的。”
  他这样说了,大伙儿都动筷子了。本来以为会很辣,没想到吃起来倒还好,尤其在这样的天气里,一进胃里就觉得暖暖的。
  一顿饭吃完稍作休息,下午的会议又开始了。这回曹海没再让他们自由发言,而是示意秘书拿了一包什么东西过来。
  他把几包牛皮纸包装的调料摆在桌上,这下大伙儿都看清了。
  还是刚才那个问是不是吃火锅的年轻人。
  他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原来是这个,难怪一股子火锅味。”
  这话说的显然是知道这调料的。
  曹海抿了一口茶:“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过报纸上的广告,如今不少厂子都会打广告。而我拿出来这个就是这段时间天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个产品。
  你们可能不知道,就这小小一包的调料,从生产到现在也不过几个月。不说现在京都很多商店铺了货,就是外省都有代理商。
  而这家食品厂,原来都要倒闭了。现在起死回生,之前拖欠的工资也陆陆续续在发了。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他点了点牛皮纸,“这便是改革。这家食品厂以前主要是生产罐头的。如今,罐头市场一缩再缩,从前的合作单位不要了,自己又不会销售,这不就濒临倒闭了吗?
  这家食品厂的问题是造纸厂的问题,更是现在很多效益停摆厂子的问题。
  你们啊,别总是说工人要争权夺位,这厂子都要成空壳子了。既然你们改不了,就让别人试试。就像这家食品厂,那也不是原来的班子搞的改革。”
  这场会议结束后,曹海就把这事一起写进了工作报告里。还拿了调料出来给这位主管企业改革的□□看。
  这位书记听完先是笑了笑,“这个小同志是不是老徐家的小儿媳?”
  曹海有些紧张,“确实是,可事都是真的。我不是因为老首长才拿这个做典型。现在的厂子……”
  “行了,我又没说什么,你这这么紧张做什么。你啊,还得历练呢。”
  这天过后,郊县那小食品厂的名字也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各种报告里。
  于是,当第二批货都还在生产呢,他们就接到了第一笔订单。来自于京都市政府食堂。
  市里一动,各个区政府都开始闻风而动。一时间大大小小的机关食堂里都飘着那些麻辣鲜香的味道。
  徐榛年在打电话。
  “哥,我给你寄的火锅料收到了吧?就你们那驻地在的山坳坳里,吃那又辣又麻的最好了。怎么样,让你们后勤定呗,这玩意多省事啊,啥菜放进去一咕嘟……”
  然后军区的订单也来了。
  俗话说,一只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
  所以林青旸担心的钱全砸了是不可能的,他啊,还以为他们兄妹是去苏国那会儿了,干什么都只有彼此。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