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王——绣猫【完结】
时间:2023-05-20 14:43:27

  卞小英被长龄说的不好意思,跟令年解释道:“江南女学已经开学了,我一直不见你回南京,所以跟嫂夫人问了两次,才知道你去湖南亲戚家了。”他和慎年是头次碰面,知道他这趟是历经周折才逃离云南,自然对他很关注,“二公子,一路还好吗?”
  “还好。”慎年言简意赅。于家的人里头,卞小英和长龄最熟,长龄又是个和气的人,跟他一比,于二公子客气是客气,但远算不上热情。卞小英心想,于二公子在云南被绑架,算是一桩机密,他这会还算半个外人,对方不愿意多提,也是正常的,便点了点头。
  长龄已经听闻了总兵夫人贩卖安南人口的丑闻,连连摇头,“事情闹大了,船和船上的人都已经被扣下了。我刚才跟下关衙门提过,你们也不用去问话了,先在岳父母家里住一晚,明天再回上海吧。”
  慎年道了谢,说:“我上船之前打了电报,说凌晨到上海,妈大概已经派人去码头上等着了。等不到人,她又该担心了。”
  慎年这一趟云南之行,于太太还不知道怎么牵肠挂肚,大概自接了电报,就在家里翘首盼着了。长龄没有坚持,叫手下一名兵勇去码头上的轮船局打听,今夜是不是还有别的客船往上海去。等待的间隙,几人在舱房里叙旧。
  “咱们有好些年没见了吧?”长龄打量着慎年,笑了,“还是我和斯年结婚那一年,康年、你和小妹一起来的南京。” 他转过脸对卞小英道:“慎年出国那年,也才你这个年纪,”长龄欣赏卞小英,是真心希望他和于家的婚事能成,便有意地要让卞小英和慎年亲近起来,“于家的子弟里面,就属他最老练,从小说一不二。小妹也是和他最亲。”
  “原来如此。”卞小英说道,看了榻边的令年一眼。他知道自己应当多恭维恭维这位略显冷淡的于二公子,但大半的注意力都在令年身上,不免显得心不在焉。没一会,他意识到自己插不进话了,便从凳子上起来,走到令年身边。
  令年正一手支颐,望着外头摇曳的灯影,薄薄的刘海被拂得有些乱,是个沉默而秀丽的侧影。察觉到身边有动静,她把手放下来,对卞小英微笑了一下。
  卞小英起初对令年的印象是:她虽然娴静,但性子其实还是很爽朗的。不知怎么,这回见,好像格外的内敛,跟他生疏了不少。除了那声脱口而出的卞公子,这半晌了,一句话也没有。
  卞小英问:“三小姐,那你还打算上学吗?”
  长龄和慎年就在旁边,令年声音不高,说:“要上的。”
  卞小英暗自松口气,不觉声音也低了,“那你回家住几天,就该来南京了。”
  令年点头,“是啊。”
  卞小英和她肩并肩坐在一起,笑着看令年,说:“那你进学堂前,一定要记得跟校监说好,不要把你排进斯国一的课堂里。”
  令年问:“斯国一是什么?”
  卞小英道:“是江南女学的□□,从日本来的。我们不知道她叫什么,因为她不管看到什么都说斯国一,哦,在日语里是“厉害”的意思,所以大家都叫她斯国一。这位女教员太较真了,她刚到南京时,去夫子庙吃糖芋苗,摊主看她是东洋人,就额外多收了她两个铜钱。她事后知道了,不服,去县上告,嫌县上庇护摊主,又去府里告,最后闹到两江总督署,总督要拿了摊主打板子,她又不肯,只讨了两个铜钱回来。她在学校里开了课堂,但一直没有学生肯去,她就说是校监阻挠,校监怕她又要去总督署告,每年就在外地来的学生里随便指派两个去给她教。”
  令年听着很稀奇,说:“日本来的女教习,学问大概很渊博,为什么校监不许学生去她的课堂?”
  卞小英道:“其实不是校监阻挠,是真的没人肯去。她的课堂很怪,”这些话他们在水师学堂时常讨论,但在令年面前,却有些不好意思了,斟酌了一下,才说:“她不讲经史子集,也不教女红手工,教的是女性学,嗯,就是研究女性的身体,探讨对结婚的看法,还有教学员如何,呃,避孕,如何生产之类的。”不等令年害羞,他自己先脸红了,“哎,听说有陕西来的女学员,还缠着脚,被她第一次课堂就要求把裹脚布拆了。没几天,那个女学员就被家里接回去了,后来还把江南女学告到了陕西巡抚那里,只是因为她是东洋人,案子不了了之了。但也没人肯去她的课堂,怕别人要笑话。”
  令年“哦”一声,是好奇大过害羞,“她在课堂上教这些,你们看见了?”
  卞小英窘迫地一笑,说:“是我在水师学堂时,几个男同学溜去女学偷看的,回来就传遍了。”怕令年多想,他立即声明了,“我都是听说的。”
  令年扑哧一声笑了。卞小英是个心无芥蒂的人,才几句话,令年心头那点阴霾就消散了,她很感激他,一双眼睛里笑意盈盈的。
  卞小英也笑了,这是他印象中的令年,他说:“三小姐,我刚才差点没认出你来。”
  他们两个人在角落里,先是窃窃私语,后来没了拘束,话音也高了,慎年和长龄的话头渐渐止了。长龄往角落里瞥了几眼,凑过来,对慎年笑道:“我这个大媒,受得起你们于家一份重礼吧?”
  令年和卞小英的交谈字字都传进耳里。慎年看也不看他们,只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的,“到时候再说,急什么?”
  长龄察觉了慎年对卞小英的冷淡,他琢磨了一下,明白了:劫后余生的人,脾气大概都有点古怪。他问慎年:“你这趟去云南,受惊不小吧?”
  慎年道:“是开了些眼界。”
  “这一段时间,还有好些事你大概也不知道。”长龄锁着眉,“东北好像闹鼠疫了,连山东也蔓延了,这种病一染就是一整村,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他重重叹口气,很懊恼的,“国运不昌,什么稀奇古怪的倒霉事都来了。”
  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朝廷已经摇摇欲坠了。慎年无动于衷地把烟盒从口袋里掏出来,抛到长龄面前。长龄不习惯抽纸卷烟,摇了摇头。
  “六爷要来上海了。”
  长龄口中的六爷,是洵郡王,摄政王的六弟,在奉天逍遥快活的海军大臣。慎年问:“他来干什么?躲瘟疫?”
  “查案。”长龄说,“刺杀摄政王的汪兆铭已经被捉拿下狱,还有几个同党躲在法租界。他要亲自来和法国领事交涉,把乱党捉拿回京。”
  洵郡王去奉天查案,张口就要三千件貂皮。这人索贿贪赃的恶名,早在报纸上传遍了。慎年摇头,“上海可没有貂皮孝敬他。”
  “到时候少不了又要摊派到你们头上了。”长龄正在说话,外头兵勇来禀报,称今夜往上海去的只有货轮,没有客船,已经被拦停在码头上了。慎年将衣架上的衬衫收了起来,准备下船,长龄说:“让小英送你们回上海吧。洵郡王到上海,他反正也要去迎驾的。之后再送小妹回南京来。”
  卞小英很承长龄的情,说是好。慎年看了看令年,见她和卞小英并肩起身,好像很乐意的样子,只好点了头。三人趁夜换了船,谁知这货轮果然跟客船差远了,货物塞得满满的,甲板上横七竖八睡着临时搭船的百姓,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卞小英这水师营的将官也不管用了,只能在船尾扒拉出方寸之地,三人席地而坐。
  滔滔的江水掀起水汽饱满的夜风,扑打在人脸上,还夹杂着浓重的汗味,身前身后都是旁人的胳膊和腿,令年不敢动,隔一会,挺一挺腰。卞小英转过脸来,甲板上没有灯,黑黢黢的,只能感觉到他的气息在耳边。“三小姐,”他大概也不习惯,很歉疚似的,“你要是困了,可以靠在我身上。”
  令年摇头:“我不困。”在舱房里时,她没有看慎年一眼,可却在和卞小英说话的间隙,偶尔走神,心想,慎年此刻是什么表情,嘲讽的,失望的,还是愤怒的。借着夜色,她看向慎年的侧影,看着他起身,在船尾踱了几步,然后走开了。
  不一会,他来叫令年,“你去舱房里睡。”
  令年困倦地快熬不住了,被他伸手一拉,就脱离了挤挤挨挨的人堆。慎年用脚踢了踢卞小英,把他叫醒,领着二人越过货物,来到一个简陋的小舱室,点着水火灯,还有张乱糟糟的板床——这是船主自己睡觉的地方,他刚才花了几十块钱,叫船主滚蛋了。
  这舱室里狭窄的连转个身都困难。慎年没有跟他们两个在这里挤,说要去外头透气,转身就走了。他临去时,令年看得清楚,慎年脸上哪有半点失望或愤怒,他是很平静的,经过这半晌,已经把卞小英这不速之客看了个彻底——他睨了令年一眼,好像在不屑地说:这就是你的小英?
  他没搭理卞小英,也不在乎他和令年在舱室里独处。
  卞小英毕竟年轻气盛,看了一晚上的冷脸,他忍着不快,对令年道:“你二哥的做派有点蛮横啊。”
  令年往床上一躺,瞬间就睡着了。夜里,她迷迷糊糊地转个身,手摸索了一下,只摸到了空荡荡的床边。卞小英席地而坐,正在打盹。令年往舱室紧闭的门上盯了一会,又闭上眼。她做了一个异常纷乱、异常激烈的梦,等到回味时,才意识到梦太短暂易逝,即使再闭眼,也已经忘了前情,无法延续了。正在失落,感觉到船身一震,有开闸的声音。他们回到上海了。
第44章
  于太太竟然亲自来码头上接人。当着卞小英的面,她没有露出喜极而泣的样子,只将慎年的手紧紧攥了一下,然后叫令年挽起她的胳膊,母女依偎着上了汽车。她的所有心神显然都在儿子身上,汽车在黎明的街上行驶时,于太太不时转过头去,用一种慈爱、骄傲的目光去打量慎年。
  确认慎年毫发无损,于太太将令年搂在怀里,抚摸着她的发辫,用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方式柔声问道:“在你姨妈家……没吃苦头吧?”
  于太太上了年纪,稍有风吹草动,人就眼见得憔悴了。令年知道她是真心地牵挂自己,心里头五味杂陈,只能竭力露出微笑:“妈,我很好。”她把脸贴在于太太衣襟上,鼻子里泛酸。不一会,于太太感觉衣襟竟然湿了,惊讶地抬起手,在令年肩头轻轻拍了拍。
  于宅里灯火通明,连同康年、卢氏,都在夤夜等着,见卞小英也随行一起来了上海,当然都喜出望外,要请卞公子去客房里安置,卞小英心想,他们一家人团聚,兴许还有许多话要说,自己夹在里头,为免碍眼,便说:“水师衙门里也有住处,我正好去见一见同寅。”辞别了于太太康年等人,再往人群里去找令年,她竟然早就躲回房里去了。
  于太太嘱咐他不要客气,“会完同寅再来。”
  卞小英领命,乘坐于家的包车离开了。众人熬了半夜,都哈欠连天了,各自去补觉,于太太倒是精神很足,在沙发上拉着慎年,有满肚子的话要问。慎年心情不好,被于太太絮絮地追问半天,才答应一句,眼见于太太不高兴了,慎年才无奈地一笑,起身道:“妈,我一整天没合眼了。”
  于太太只能放手,她跟着起身时,衣襟上还隐约看见一点湿痕。见慎年的目光落在那里,于太太被提醒了,叫何妈去看令年在做什么,何妈蹑手蹑脚去看了,回来说:在床上躺着呢,静悄悄的。于太太道:“那就别吵她了,等早上再说。”
  “妈,”何妈离开,客厅里没了外人,慎年说道:“你也不要太厚此薄彼了。”
  于太太一怔,要辩解,又无话可说,最后只能叹气道:“这是做母亲的天性,哪里能藏得住呢?”
  慎年说:“有些事情,不要总怪到别人头上。你既然是做母亲的,就应该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人。”
  于太太听这话不对,心倏的揪紧了,“你又做了什么……”
  “没什么。”
  慎年打断了于太太的追问。他平日在于太太面前,虽然不是言听计从,但大抵还算体恤和尊敬,今天却话里都透着不耐烦。于太太露出伤心的神色,回卧房时,经过了令年的门口,她推开门看了一会,放轻脚步走进去。
  令年还在熟睡。弯弯的覆发下,一对长睫毛交叠着,是个很乖巧的样子。太乖巧了,于太太疑心她其实是醒的。端详了令年一会,于太太替她掖了掖被子,说:“受了很多委屈吧?”
  令年挣开惺忪的双眼,眼底有些发红,她叫声妈。
  于太太道:“有什么事就说出来,别总憋在心里。”
  令年靠在床头,坐了起来。看于太太的脸色,应该慎年没有跟她乱说话。令年悄然松口气,对于太太笑道,“妈,这一趟很太平,你看二哥,一点事都没有。”
  “你没有事,我才放心。”于太太替她把一缕头发别到耳后,问起了和卞小英巧遇的经过,最后问她:“你没在小英面前透露去云南的事吧?”见令年摇头,于太太心头也一颗巨石落了地,至此,才满心舒畅了,“不要那么傻,什么事情都跟人说。对他们那种人家,女儿家的名节,不是开玩笑的。”见令年很困倦了,于太太没有再多话,命她安心睡着,便满脸笑容地下了楼,亲自择定菜单,让厨房出去采买新鲜的食材,好款待南京来的姑爷。
  卞小英当天没有急躁躁地再登门,令年便趁机在卧室里赖了一整天。她这趟回来,是掌上明珠失而复得,于太太对她更娇惯了,下人们在客厅里禀事,都压低了嗓门,怕吵到三小姐。慎年才和听差说了几句话,就被于太太赶去了书房。
  他也难得睡了个安稳觉,清晨洗漱过,从头到脸格外的洁净。把电报拆开来一看,是宝菊发来的。他果然效率奇高,才到河内半个月,已经租好了货栈、航船,并雇了一名通译,一名管事,几个伙计。电报里称,这会正是安南茅术采挖的季节,价格很贱,他看报纸说东北闹鼠疫,上海恐怕要人心惶惶了,可先采买一货舱的茅术回去。这个东西烧来防疫,天天烧,也不值钱,应该好销。
  末尾还加了寥寥数语,将租赁货栈航船和采买茅术的帐略微汇总了一下。
  康年这两天衙门里忙着迎接郡王大驾,正事没人管了,正好在家里偷懒。他自慎年手里将电报接过去,看完了,啧啧地称奇,“这样的人,不做官可惜了。”
  慎年不以为然,“总不见得人人都想做官。”
  “我知道,你是不想做的。”康年把电报撂在桌上,手扶在慎年肩膀上,那是个兄弟之间郑重其事、很有力度的动作。他往圈椅里一坐,黯然地望着外头郁郁的树影。“想想我刚入仕时,也是野心勃勃,想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可官越做越大,却觉得自己在衙门里过得浑浑噩噩,不知道奔头在哪里。朝廷已经一蹶不振,就算做到邝中堂那样,也不过在泥潭里陷得更深,”他看向慎年,“还好你没跟我走一条路。”
  “大哥,别一条路走到黑。”慎年斟酌着,说道。
  “身不由己啊。”康年喟叹一声。不到三十岁的人,脸上已经有了些萧索的意味。随后他告诉慎年:“洵郡王后天到上海,法国领事要在礼查饭店宴请他,外白渡桥一带要戒严,到时候别让妈和小妹她们出去乱走。”
  慎年心领神会,“怕刺客吗?”
  “汪兆铭刺杀摄政王同案的案犯还潜藏在法租界,谁知道到时候会出什么乱子。”康年脸上很冷漠,“这些乱党,不是到处烧教堂,就是刺杀政府要员,还巧立名目挨家挨户地募捐。领头那一个,就是汪兆铭的姘头,人称陈四小姐,你见着她,还是躲远一点。”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