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导,他肯定是瞎扯的对不对?”见寇导含着笑而迟迟未答,丁超又催了一句。
“对了一半。”只等寇导话说到一半,丁超就打断了他,“哈哈,只对了一半,高光晚上请我吃饭!”
张进平也赶紧问:“寇导,我明明看到几次本地人蹲在地上吃饭啊,怎么不对吗?”
坐在张进平旁边的陈俊笑着说:“你们吵死啊,人家才说了一半,你们就插嘴,能有点教养么,等人家说完不就知道了。”
寇导一直含着笑,这才解释说:“这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严格来说,不但是蹲着而是要蹲在椅子上。所以,你答得也差不多了,已经非常厉害了啊,能人哩!”
“那还不是答错了,差不多也是错,请吃饭吧张进平!”
“我说你真是瓤瓜一个,人家都说我对了,我本来都想算了,你自己还哪壶不开提哪壶,请客,中午就请我吃一顿去。”
“罢咧,你们再争下去,我看也要成为第九怪了。”
众人哄得一下乐了。寇导没等笑声停下,接着问:“第二个,房子半边盖,知道么?”
“不知道。”众人都摇了摇头,没人答。
“劳动人民是特别有智慧的,以前穷人居多,我们这的木材又少,所以呢就利用黄土垒起三面土墙,朝院子一面留门窗,房顶只需少量的大木头做檩、梁,对做椽子小木头要求也低,三面土墙中还有一面利用了围墙,这样就节省院落的空间,解决了用房不足的问题。‘房子半边盖'是关中一大景观,也是生活水平低下的产物,这种房子光线充足,就是通风不畅。随着建筑材料的革命改变了这千年的习惯,半边盖的房子越来越少了,现在就基本上看不到了。”
“好,第三怪,姑娘不对外!”
丁超抢答说:“就是你们这的姑娘不能见外人,也不能外出!”
“你又胡粘哩!”
“啊,怎么不对吗!”
“呵,还有人能回答吗?”
“姑娘不能往外嫁吧!”李京泉喊了一句。
“差不多咧。不是姑娘不能嫁,是关中的姑娘一般不愿意往外嫁。关中地区叫‘八百里秦川’呢,自古都是自给自足的宝地,风调雨顺,物产丰富。加上关中的小伙子好,顾家,俗话叫‘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男人好,家里又殷实,所以关中的姑娘不愿远嫁,要嫁都嫁本地郎。”听到这,车上发出一片掖笑声,大多是女生发出的。
“所以,从这一现象也能客观的反映出,关中民殷实而安于现状,不思外出谋生的风俗人情,绝大多数关中人都抱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观念。”
“好,下一个,帕帕头上戴,这个好解释。这个你们经常也能看到的,很多妇女都是把手帕带在头上是不是?”
“是!”
“我们班上有没有妇女这么带的?”丁超站起,朝车上环视两圈。
“你才是妇女呢,老男子人!”眼见丁超又要来疯,几个厉害的女生立刻把他骂了回去。
“呵呵,是这样的,过去人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烈日尘扬,妇女们出门干活串门就需要个遮蔽,所以头顶有块手帕子就显得很必要。像我们现代女性平时都有遮阳伞、口罩、墨镜什么的。过去关中女人没有这个条件,所以在她们生活中一块手帕就非常的重要,走亲戚、串门子、忙农活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关中妇女的手帕很大,能遮太阳,有时还能挡挡小雨,还能裹东西。最重要的是关中缺水,女人们都留长发,洗个头不容易,所以女人裹在头上更能保护头发不被弄脏。不像现代女性,你看看,现在女孩都留短发,但肯定不是为了缺水洗不上头是不是哩?所以你们生活条件好太多了。”
听了导游这么一提,男生们几乎挨个把留短发的女生看了一遭,还有人数了起来,这么一算,留短发的还真不少。
“好,已经说完一半了。那第五怪,面条像个裤带子。”
“面条长,长的像根裤带子!”
“截活,都知道!”
“截活什么意思?”
“就是厉害,你们厉害么。咱们这的面条长,大家都见识过。单是一个简单的面条,关中人做出的花样达几十种,棍棍面、片片面、凉面、臊子面、酸汤面、浆水面等等。说其像那裤带,说的是那面做的宽度和长度,在关中地区的面馆,一碗面只有一根面条,但若要让个弱女子能把这根面条吃完,那也是很难的事。其中属棍棍面最长,臊子面最少,一碗饭只够吃一口,因此有得名:一口香。关中的男人娶媳妇,大多都是要看这女人的擀面手艺了。”说到这,寇导游笑眯眯的停住了,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果然有人跳了出来。
“那我们这一车的女人肯定都嫁不出去,还得拉回到南方!”
坐在丁超前排的李琳琴回头笑道:“你看看你自己,跟老鼠精一样,在北方找的到老婆才怪。”
“就是,丁超,女人都比你壮实,你在这肯定没人要的。”一边的毛晓也说。
“没事,我反正还要回南方的,南方有人要就行了。”
“丁超,你少说几句话会死吗,你不插嘴,没人当你是哑巴!”坐在车门边的万玲突然站起冲着丁超嚷,说完她就直接坐下了,看来真发了脾气。
丁超无奈一笑,不跟她计较。
寇导见了,只笑道:“呵,这位男同学回答问题的确很热心,就是没答对过,用我们这的话叫‘骚情’。”
“对,这个‘骚情’最合适他了!”全车的人都鼓起了掌来,丁超也不躲,反而一副享受的样子。
张进平站起来,“诶,喜亮说得好啊,干脆就用一个‘骚’字更好!”
“去去去,还不知道谁骚,我只知道光头是最骚的。”
寇导继续问:“好,这第六怪,锅盔像锅盖,你们知道什么意思么?”
“这个我知道,这个我知道,就是……就是……”丁超举起了手,又想来答,却吞吞吐吐。
“没事,答对答错没有关系,重在参与,你说!”
“就是这里的烤饼做的跟锅盖一样大。”
“诶,你终于答对了一次。”
张进平带头鼓起掌,“厉害了,丁超,能了!”
“我昨天刚吃过,能答错吗!”
“不过,你一共答了6题,才对了一道,还是不及格啊!”
“胡说,第二题我没答好吧,再说了,我总答了题,比你交白卷好,死高光,专门针对我。”
“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怎么说?”
“油淋挂在外面的那种干辣椒!”大多数人都应和这种答法。
“对。关中人对于辣子情有独钟,爱吃,而且和别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干辣子面,而是油泼辣子。秦椒是很有名的,不但辣味十足,且具有独特的香味。油泼辣子做法很简单,也很有意思,同样是一样的辣子面,可能家家的味道不同。常见的做法是辣子罐里的辣子面不能放满,六成即可,放点盐、胡椒或者什么别的,用原汁的菜籽油烫出来的味道最好,油温很有讲究,高了,辣子面会焦的,烫出来的味道就会发苦;低了,就没有辣子的香味,却是生油味,油温控制在八九成热,边倒边搅,直至油把辣子面埋没了就行了,这时候独特的香味会四处漂浮,满街都能闻见。我自己也特别爱这口,你们如果喜欢吃,我可以推荐你们几家做得好的。”
曾霞举手叫道:“我喜欢,寇导推荐一下!”
“好好,看来你们南方喜欢吃辣的同志也没想象的多嘛。这位女同学,待会我们私下交流好咧。”
“诶,好嘞!”
“最后一怪了,秦腔不唱吼起来。”
“信天游!”
“黄土高坡,吼陕西民歌!”
“诶,截活,大家都知道的不少了嘛,看来没有白玩几天。是这样的,这里的唱指的是秦腔表演。其实秦腔也不是真吼起来的,只不过演员表演起来确实很卖力气,开玩笑说是“叫破天”。夏天的时候,西安城墙周围会有很多自发的群众团体在那里唱秦腔,根本不需要扩音器之类的东西,老远就能听到,这种唱腔也许和关中人的语言特征有关,憨厚、耿直、调高。”
“好,关中八怪我们说完了,大家还有没有问题?”
“没有!”车上异口同声,
“好咧,咱先休息一下,马上我们就到加油站了,车子加个油,到站后记得放松一哈。”
第九十三章 大秦帝国
四十分钟后,众人到达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在寇导的带领下检了票,进入到了一座超大的场馆内。
不知什么时候,寇导身后跟来一个女的,这女的扎着头发,面容和善,身穿一套黑色制服,20来岁的年纪。
寇导停下来对大伙儿说:“好了,现在我把大家交给咱们的赵导,下面都由赵导来为大家做详细的解说。等大家参观完毕后,回到这里集合就行。”
张老师也交代:“大伙最好都跟着赵导,不要单独行动。如果有走散的,不要乱走,参观完后回到这个位置,记住了。”
那赵导微微一笑,右手扬起,领着群人往里去了。
“各位尊敬的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城西安,我是你们这次到秦皇陵参观的导游。我姓赵,大家可以叫我赵导。今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处。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其实整个秦兵马俑不过是秦皇陵的一个陪葬坑,真正的秦陵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进行挖掘工作。那么可想而知秦皇陵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我相信当请皇陵开启的那天,将会有更多的奇迹展现在世人面前。关于秦皇陵的更多细节,待会参观完兵马俑后,我会再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那么,回到兵马俑。秦俑坑是1974年时,由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在抗旱打井时意外发现的。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它们编为一、二、三号坑。秦俑坑是秦军的缩影,它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秦国兵强马壮的威武场面。李白在诗中描写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即时对秦军的气势作了生动的描写。秦兵俑出土后,以其严密的军事组织,雄伟壮观的气势,精美的雕刻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征服了世界,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12月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总面积为2万平方米。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是一座庞大的地下军阵,也是一座重要的古代艺术宝库。好大家请跟我来!”
众人跟着导游来到一个雕塑面前,雕像大腹便便,身穿冕服,头戴冕冠,腰带玉佩、宝剑。他目光炯炯,虎视眈眈,远眺着前方。
“在参观秦俑博物馆之前,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秦俑的主人――秦始皇。秦始皇名为嬴政,于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国都邯郸。13岁继承了王位。22岁举行加冕礼亲政并平息了甭啦晃さ呐崖摇4庸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10年的时间灭亡了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过五帝”于是各取一字称皇帝,并希望子孙千世万世,于是自称始皇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统治,他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同一法律、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统一思想,焚书坑儒;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平百越修灵渠,这一系列的措施,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暴病死于河北沙丘,同年葬于临潼骊山的陵墓之中。好大家跟我来。”
众人缓缓向前,来到一个地坑之旁,里面竖立着电视里看到过的兵马俑阵。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一号坑,它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它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在东西两端各有5个斜坡门道,还有10个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有粗大的横梁,底部都是以青砖墁铺。一号坑是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所谓军阵就是部队在作战或驻守时的一种排队的方式。一号坑是以长方阵的排列方式,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部分组成。我们现在所看到面东而立的就是前锋部队。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侧翼和后卫,他们是为了防止敌人旁敲侧击和从背后偷袭。中间有38路面东而立的纵队,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构成了整个军阵的主体。从这里也体现了古代兵书中所讲的“前后整齐,四方为绳”的军阵。《孙子兵法》中曾经讲到,古代兵阵布阵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前锋必锐,整体必宏。’他把一个军阵比喻成一把剑,如果一个军阵没有精锐的前锋,那么这个军阵就像是一把无锋的剑,便失去了杀伤力,可见前锋部队的重要了。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号坑的前锋部队。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这些兵俑手中都持有强弓劲弩,都是以骁勇善战而著称于世的。他们在作战时都不戴头盔。头盔本来是作战时的一种最基本的防护装备,但是秦国军队规定一律不准戴头盔。所以历史上称他们为“科头”。由于“科头”不戴头盔便敢杀入敌阵,史籍上也称他们为“科头锐士”。从这些“科头锐士”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秦军的勇猛和善战了。涌坑中跃马是典型的河西走廊马。它身高15米,长2米,分为头、颈、躯干和腿四部分。腿为实心,躯干中空,分段烧制,再组合在一起。马的两耳屹立,体型健壮优美。由此可看出,秦人不愧为养马世族。大家也许要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为他制作数量如此之多的兵马桶呢?它们是怎样烧制成的呢?原来,秦始皇曾想用4000童男童女为其殉葬。他降旨令李斯承办此事。李斯心中惧怕,未敢马上执行此令。因为造皇陵、修长城已惹得民怨沸腾,再让如此众多的童男室女殉葬,岂不是火上浇油吗?他将来恐怕也死无葬身之地。于是,李斯向美始皇建议制作与其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守护其亡灵,以壮声威。闻听此言,秦始皇大喜,他重新降旨,让李斯征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他的8060御林军为原型。这些桶必须手握实战兵器按实战队形排列,秦始皇再三嘱咐李斯,此事万不能叫御林军知道。因为秦朝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复制成柄,其魂也就被勾走了,这可是大忌。秦始皇当然不愿惹怒他喜爱的御林军了。工匠们纷纷去找御林军中自己的亲戚、朋友、老乡、熟人,仔细观察其容貌特征,并默记于心。回去后,工匠们用模压、塑捏、刻画、贴条等手法制成陶佰,然后放在窑里烧。可是,放进去的陶佰全都被烧炸了,工匠们百思不解其中原因。后来,一个工匠为发泄对监工的仇恨,把制好的监工陶涌的头去掉,将其四肢“削”去,用手“掏净”其内脏,放到窑里分段烧。这一次竟没炸窑。他把头和四肢装在佰身上,一个活生生的监工出现了。由此,工匠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制捅工程。8000御林军俑就这样被造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