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碎心了。
沈恪怔怔的看着还冒着热气的汤碗,饱满圆滚滚的小馄饨漂浮在汤水里,翠绿的葱花加上一小勺猪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热气熏腾中,沈恪眼眶渐渐红了。
陈氏做饭手艺好,外婆娘家父亲是厨子,后来把手艺也传给了女儿,一代代传到现在,沈莲和沈蓉也都学了这幅好手艺。沈恪幼时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娃,也曾享受过如今弟弟的待遇,家里肉食随便吃,爹娘宠着,爷爷看重,为此还不惜抹开面,在那时候外来人最难过的时候,给他求娶了人丁兴旺的李家姑娘。
幼弟出生后,其实沈恪不是不嫉妒,只是把那份情绪压在了心底。他是长子,是弟妹们的大哥,沈家以后要靠他支撑,顶门立户,他得做到和睦兄弟,孝顺老人的义务和责任,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但人心都是偏的,如果不是因为沈锦本身从小就乖,聪明,从不会仗着老人疼宠偏心就在家作妖嚣张跋扈,还经常体谅在外赚钱奔波的父兄,其实,沈恪是和沈烈关系更好的。
毕竟,沈烈没有受过宠,他不嫉妒,就能更好的和二弟相处了。
而沈锦,是全靠自己的乖巧聪慧体贴,获得了全家,以及他这个原本敌视他的长兄的宠溺的。
沈恪很清楚,老娘是掌家好手,偏偏性子没那么细心。幼弟说这是娘给他做的馄饨,沈恪好笑的扯了扯嘴角,眼中控制不住的往外流出泪水。
真当他看不出来?东西是娘做的没错,其实,是这小家伙自己提出的吧?
沈恪想了想,想到小家伙一边无奈娘亲的粗枝大叶,一边跟娘掰开揉碎长兄的痛苦与无助,让娘难得想到做宵夜的吧?
镇上柴火价贵,不是沈锦或是奶奶要,陈氏是不会额外花费柴火的。
至于小家伙,不会是以为他对李氏余情未了,在伤心吧?
可爱的小东西。
一瞬间,心底里的阴暗,以及曾经对弟弟的嫉妒,以及对家人蓦然无视自己的怨恨,全部消失无踪了。
一滴滴泪水滴落到碗里,沈恪端起碗大口大口连汤带馄饨的往嘴里倒。
馄饨应该是晾了有一会儿了,不烫,喝起来热乎乎的。
香极了!
第9章
◎徐家◎
肚子里酒水在路上就吐干净了,现在灌了一碗馄饨,肚子里有了食物,整个人暖洋洋的,精神头都好了很多,沈恪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坐在小弟身边,随便看了一眼,发现小家伙在看自己之前做好的账本,好似能看懂似的读的津津有味,只有时不时扫到刚才不小心撒了些汤水的桌角和他胸口的衣服时,眼中掩饰不及的嫌弃暴露了一切。
呵呵,装看书是吧?
沈恪乐呵呵的一把把小弟抱起来,丢到已经更换过被褥的床上,大手灵活的挠弟弟的痒痒肉。兄弟俩笑闹了好一会儿,沈锦面色泛红的瘫在被窝里,仰着精致的小脸仔细打量着大哥的表情,看人已经恢复了心情,这才放下心来。
啧,两辈子都是单身狗,这辈子还得关注哥哥的情感,日子好难。
“大哥,大嫂的事你别难过了,有些人你是捂不热也暖不熟的,她的心里只有银子,性子自我,这跟娘家的教育有很大关系,趁现在巧儿还小,分扯开没准还是好事。
至于以后,你要是愿意,回头让娘再帮你物色一个好的,找一个能踏实过日子的,你也接触接触,确定喜欢就娶回家。
如果对方不喜欢巧儿,大不了以后巧儿公中养。弟弟字写得好,过完年我去书店找二哥师父帮忙接点抄书的活,也能把人照顾大的!”
沈锦不怎么会说话,也不知道一个小孩该怎么说话,学了这么多年也学不会,只能尽力描补。
不过话刚出口他就知道,虽然不清楚哪里出了问题,但话好像还是说错了。
生生被自己蠢哭!这说话的学问,可比读书难多了!
沈恪都被弟弟逗乐了,一只大手笼罩在小孩脑瓜顶上用力搓搓,柔顺细软的长发被揉成一堆杂草。
“行啦,哥知道你的好意,哥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用不着你个小孩操心,也不用你替哥养闺女。
你现在的任务啊,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功名给你两个哥哥当靠山,让咱家事业越做越好,其余的不用你多想。
小小孩家,咋心思这多呢?不怕想多了长不了个儿?”沈恪笑着再次撸了撸弟弟的脑瓜,手感不错,也不放小家伙回房了,直接把人往怀里一塞,吹灯睡觉。
嗯,就当提前为养儿子做准备吧!
沈恪重新恢复了以往精神奕奕的状态,工作不再那么拼命,但工作效率高了不少。加上沈烈似乎真的有意种植药材作为赚钱手段,从爹娘这里申请了两亩山阴处的不值钱旱地做实验,自己则时常跑去肃心医馆找老大夫请教相关知识,或是托了师父找种药材的相关书籍。
目前已经决定今年先试种用量比较大价格不错的甘草和价格昂贵耐寒耐旱的天麻,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不少,沈烈因此都没时间想心上人的事了,整个扑在地里,恨不得直接住在外面似的。
不过沈恪对二弟的事还是很上心,刚翻过年去,托人打听的事就完成了。
据说那姑娘家姓徐,亲爹就是那家医馆的掌柜兼大夫,是祖传的医馆。徐家这一辈儿只有二子一女,两个儿子是双胞胎,只比沈锦大两岁,因此把女儿养的性子不似寻常女子般软弱,且识文断字,又因生母早逝,常年锻炼下来,管家算账也是一把好手。
徐家姑娘美貌,但因为没了生母,没人给她操持婚事,但有个姨母嫁到郡城一富户中当贵妾。姨母来信说身体不适,希望外甥女能到身边伺候陪伴,徐姑娘不疑有他,谁知险些被姨母一家推进火坑。
姨母嫁的人在郡城算是有些家底,只因主母身份高贵,是某个官员的庶女,却因为身体不好生不了孩子,才松口许夫家纳妾,以平妻之礼娶了贵妾回来。
徐姑娘的姨母也算命好,进门三年生了两个儿子,趁着夫人病重时一举获得府中管事权,过得比正牌夫人也不差。
那家老爷是个有野心的,新帝登基,他带着大半家财找机会巴结上了一户功臣,靠着贡献美人宝物和大笔的银钱在功臣面前站住了脚。如今新朝局势已定,朝中纷纷上书劝谏皇上选妃,好不容易皇上松了口,这富商也想占一杯羹,可惜家里一个女儿都没有,想送都没得送。
这时候,徐姑娘的姨母想起了姐姐家遗留的美貌外甥女,打起了外甥女的主意,这才有了后面的事。
当今就算再雄才武略文武全才,毕竟已经是五十几的老头子了,算起来比人姑娘的爹年纪还大。
徐姑娘不想去博这份富贵,也心知姨母一家既然会出这种主意骗了她来,就轻易不会放她走。索性偷偷回了书信一封给爹爹,以暗号通知了爹爹经过,叫爹爹装病写信叫她回家。
姨母本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就算不想理会也不得不放了人。她儿子还要考科举呢。商人之子本就科举艰难,如果再传出,自家为了送女人给皇上当妃嫔,逼着人姑娘亲爹重病都不许回家探望,那毁的可是自己儿子的前程。
更何况还是自己的亲外甥女,要是真的逼人去选秀放弃亲爹,等这姑娘飞黄腾达,不得记恨上自己一家?
至于姑娘和沈烈相遇,其实也是凑巧。山路难行,姑娘没随了富商家的意,坐的马车是租的,年久失修,快到镇上时终于还是坏了,连累的姑娘磕到了脚腕,只能托车夫帮着去家里通知家人来接。谁承想就遇到了好心的沈烈,两个年轻人就这么一下子看对了眼。
而前来把前因后果都说清楚并且来道歉的,不是别人,正是隔壁兴水县同兴医馆的掌柜,也是沈烈心上人的亲爹与大弟,徐立诚。
因为家里来了个小客人,作为家里男娃中年纪最小的沈锦被迫放下书本出来待客。听完徐立诚的解释,沈锦只觉得恍恍惚惚。
根据这小萝卜头的说法,他姐徐家大姑娘闺名若娘,偏偏是除了性别,哪里都跟他娘不像。自从遭了姨母欺骗险些被送进宫博出路,这姑娘就一直惦记着赶紧找个合适的把自己嫁出去,甚至连找哪个媒婆帮忙都在路上想好了。
沈烈算是自己送上门的,人长得精神又干净,在徐家干了几天活也看得出不是个懒汉。听说家里爷爷是秀才,有个小私塾,父兄是账房,挣得也不少,地里还有出息饿不着人。沈烈自己也是个出息的,顶多有点不安分,不想走父兄的老路,打算自己拼一个前程出来,这都不算缺点,反而成了人家大姑娘更看好的优点。
有上进心好啊,忙好啊,忙了就没有心思想那些花花肠子,以沈家老爷子那严格到隔壁县都有所耳闻的教育,也不必担心沈烈有钱就变坏。反正兴水县和清水镇说远也不算远,等她嫁了,估摸姨母那边就消了心思,也不用发愁回娘家不方便,还能得个轻省日子,多好。
人徐家大姑娘说了,她不在乎跟男人吃苦,反正以沈家这情况,也吃不了什么苦,她就是没法忍受丈夫花心,朝三暮四,就是打量着沈家家教严格,沈烈喜欢她,她能拿捏住沈烈才愿意嫁的!
沈锦听完后只觉得头晕目眩,家里有个性子跳脱主意大脾气火爆的二哥已经让他娘三不五时发个脾气冒个火了,再娶个心眼子一样不少的倔强二嫂……
可以想见,以后家里得热闹成什么样了。
呵呵……
沈锦嘴角抽搐,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徐立诚本来就性子内向寡言,对长姐虽然也同情她的遭遇,但对其不听父母之言与人私定终身的事还是不满,只是没说。他今天来的任务就是找个机会跟沈家这边的小孩说清楚,免得老爹哪句话说不对,整的好像徐家姑娘恨嫁似的,名声不好听。另一方面也是借人家小孩的嘴拐个弯说自家的意思,自家愿意把姑娘嫁过来,如果沈家也有意思,就找媒人来做媒过聘,两家结亲家之情谊。
不过,看沈锦这白白嫩嫩软乎乎好像没经过事的懵懂的脸蛋,徐立诚很担心,他能不能如愿把意思传达到啊?
如果不成,或者小孩理解错了传达的意思也走了样,他姐一定会打死他的啊!!!
徐立诚感觉自己已经感觉到死神的到来了。
第10章
◎刘家◎
两个小萝卜头,一个努力想交代清楚自家姐姐的任务,又不想丢了自家面子;一个想深入了解对方家属性格脾性,乐的装疯卖傻,拉着新见面的小伙伴满院子晃,带着人读书写字。在大人眼里那是两个孩子一见如故,对这门亲事也多了几分看好,直到徐掌柜要回去了,两小只都还依依不舍。
徐立诚:男方家小孩不聪明,但受宠,姐只要好好笼络就能过得不错,是个好姻缘。
沈锦:这小孩有意思,逗起来好玩,希望未来二嫂也是个好性儿的,家里再遭不起如李氏那样的搅家精了。
怀着各异的心思,两个小伙伴依依不舍的互相送别。
沈家这边一别两宽,长辈们已经各有默契,就等着迎新媳妇进门,李家那边却是一团糟。
李氏在沈家原本也不是不干活,只是少,毕竟住在镇上,除了一片小菜地和几只鸡需要照顾,其余就是洒扫做饭给男人孩子缝补衣服,买菜啥的有婆婆去做,吃水后院有水井,李氏一天有大半时间都是闲着的。
而被休回娘家的李氏就没有那么好福气了。李家人多,光是李氏她娘老张氏就生了六个儿子,三个女儿。女儿如今都嫁了不在家住,几个儿子也陆陆续续娶上了媳妇,李氏闺中时和姐姐们合住的房间现在早就被四哥一家住了。
虽然李家这几年为了娶媳妇方便住开也起了几间房,但当初并没有想过会有外嫁女被休回来的时候,根本没给女儿们再建房间。李氏回来,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将就着把柴房收拾出来半间,里面放上一张木板床,一床铺盖,这就算给李氏安了个家。
至于说把李氏赶出去到村尾破茅屋住,且不说李氏是休回来不是丧夫寡妇,村里要脸不可能允许李氏多占一块宅基地,就说李家自己也丢不起这个脸。所以就算媳妇们不乐意家里要多分一口入吃饭,也还是把李氏暂时安置在家。
沈家对自家人大方,吃穿用度在镇上普通人家里也是数得着的。当初为了给大儿子娶亲,房中被褥都是做的新的,被面是纯棉布的,软和还保暖。哪像现在,床是拿不知道哪里找来的破木板和木条随便钉一钉就行的,被褥只有一床,还是不知用了多久的陈棉被,里面的棉花都结成板块了,根本不保暖。
年味还没散呢,天还是比较冷的,李氏每天都能从睡梦中冻醒,天天冷的瑟瑟发抖。
这也就算了,李家地不算多但人口多,吃的也不怎么样。
北方冬天冷,只要附近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到处是冻土,为了有个好收成往往还没翻过正月就已经开始翻地,之后还得隔几天翻一次,冻死地里的害虫,直到种下庄稼为止,算是农忙。
李家伙食粗陋,早上一顿稀糊糊加掺了玉米面的饼子,中午男人一人三个拳头大的窝头和一个煮熟的土豆,女人一人一个窝头和土豆,小孩就只有土豆没有窝头,晚上为了省点粮食,往往只喝一顿稀饭,加点咸菜果腹,农闲时晚饭这一顿是要省掉的。
李氏在家里没有地,却还要跟着下地干活,回来后嫂子们还会把大半家务都丢给她做,吃的却根本不能饱腹。正月还剩个尾巴呢,李氏就受不住了,天天嚎着要回沈家去。
可惜,已经在镇上丢了面子的李家人最近赶集都不去清水镇了,宁愿多跑点路去隔壁兴水县,也怕沈家人再看到他们想起要回当年娶李氏的聘礼。自然更不会多理会李氏的嚎哭,只等着闲下来后赶紧找个没媳妇的老光棍或是鳏夫,把李氏再嫁出去就是。
别的不说,李氏这些年养的不错,皮肤白皙手指纤长,比农户家很多大姑娘看着都细嫩,就是不会生孩子。许多老鳏夫不在乎这个,他们自己有儿子,甚至可能还有儿媳妇帮着管家,只求有个女人暖被窝,体贴照顾他们,会不会生孩子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么一想,没准还能把李氏再要个一笔不错的聘礼钱呢!
而跟李家同村,住的也不远的刘家,几个丫头兴致勃勃的扒着窗户,看李家门口的李氏一边抹泪后悔,一边寒冬腊月的找河水洗衣服,兴奋的待会吃饭好像都能多喝两碗。
刘家跟李家构成差不多,刘老爷子只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却架不住儿子们能耐,孙辈六个男孩五个女孩,四个儿媳里有三个又怀上了,算起来比李家还多点。
两家都是本地人,刘家还有个大孙女婿是镇上的衙役,土地也多些,按理说日子比刘家好过。但李氏爱慕虚荣,一直得意当初沈家选择了她而不是刘家比她小一岁的大孙女,有事没事就拿着沈恪给钱买的首饰点心在刘家姐妹面前炫耀。直到大孙女嫁了衙役,新夫妇接待邻里时沈家才得知李氏所作所为,为此不知帮李氏擦了多少回屁股。
如今可好,李氏被赶回了娘家休了,不能生和搅家精的名声传出去,且看她以后还能嫁个什么好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