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请赐教——沐清公子
时间:2018-06-19 08:51:52

  赵廷兰依旧带着一副厚脸皮的笑:
  “七娘子这张嘴,越发厉害了!”
  “八娘子,”他又转向谢菱道,“跟着这样的阿姊,你日后不会也凶我吧?”
  谢菱心中憋笑。
  他近日生意越发好了,得了空闲,又出来浪荡!
  谢菱只摇了摇头,纵使意欲见自己,何必这般张扬来?
  可他言语轻薄,却是众人皆闻着的。
  七娘上下打量他一番,只问:
  “你是来寻八妹妹的?”
  赵廷兰嘿嘿笑了两声:
  “我与八娘子到底是……见一见,总也没什么不妥吧?”
  谢菱只羞怯地躲在七娘身后。
  七娘回身替她理了理帷帽,低声道:
  “菱儿,你要见么?”
  谢菱摇了摇头。
  赵廷兰又道:
  “七姐姐,你在此处,我们怎么见啊?”
  七娘一愣:
  “别胡说!谁是你姐姐!”
  一会子称兄道弟,一会子又唤她姐姐!这个赵廷兰,哪有半分鲁国公府的体面?
  赵廷兰又笑了笑:
  “早晚是的。”
  七娘再不理他,拉着谢菱便要上马车。
  忽而,只闻得簇锦坊外一阵喧闹,车马滚滚。
  其中一个声音倒是明晰:
  官府办事,闲人回避!
  众人皆朝那处看去。
  只见街市上看热闹的颇多,拥着一队车马,很是气派。
  官兵齐齐在前开道,后另有护卫亲随。
  中间轿里坐的,应是正主了。
  车马行过簇锦坊,人群又跟着拥上去,只朝近郊的方向渐行渐远。
  七娘认得那排场,是开封府尹的仪仗。
  她的大姐夫,孙九郎。
  孙九郎端坐轿中,即使无人在侧,他依旧保持着儒生的礼仪体面。
  轿中置了两个暖炉,初冬的天气,却是太过了些。
  可开封府的下属们皆知道,府尹大人身子不好,不得不更谨慎。
  孙九郎紧紧裹着狐裘,面色带着不属于他这年纪的沧桑。
  他手中捧着一本册子,像是新装订的。其上书了朝中官员的姓名、官职、籍贯。
  奇怪的是,姓名之后,却还跟着一串数字。
  他合上册子,又闭目养神,只朝窗外道:
  “外面是个什么境况?”
  轿外亲随方道:
  “百姓们拥着,行不大快。”
  孙九郎点了点头:
  “那就慢些行。百姓们想看,便让他们看。”
  亲随应声,轿子便行得更缓了些。
  孙九郎依旧不曾睁眼,只微蹙了眉。
  他双手垂于膝上,又渐渐握紧,簇新的官府已然有些皱了。
  开封府尹这样大的动静,谢府自然也闻着风声。
  而此时,谢诜正于书斋练字,一笔一划间,倒也颇得神韵。
  待成一字,他顿笔审视,只笑道:
  “若论姿媚豪健,到底不如蔡元长。”
  元长是蔡太师之字,他的书法,向来冠绝天下。皇帝近年对他颇为赏识,未必没有这个缘故。
  正想着,只见二郎三步并作两步地行来。
  面上虽瞧不出焦急之态,可额间两滴冷汗,倒将他的心绪暴露无遗。
  算来,他一向冷面冷口,还从未在人前这般模样。
  “父亲!”二郎刚一进屋,便似如鲠在喉。
  谢诜却不在意地抬了抬手,面色有些难看:
  “把气喘匀了再说!慌慌张张,成什么样子!”
  谢诜对他,少有这般严厉的训斥。
  二郎自知有些失态,他缓了缓神,方道:
  “孙九郎,正朝近郊粥棚去。”
  谢诜神情黯了黯:
  “是敲锣打鼓地去,还是偷偷摸摸地去?”
  二郎回道:
  “虽不至敲锣打鼓,倒也是人尽皆知,张扬得很。”
  这般人尽皆知,可不是给百姓看的,而是给那些设了粥棚,攀比太过的官家看。
  提醒着,皇帝要查了,都悠着些。
  那些设粥棚的人家,不过是为了讨好皇帝,挣些脸面,却忘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一来,此事极费银钱,皇家还需备上好些时日。
  可汴京城中的官员,竟似信手拈来,大方得很!
  二来,近郊粥棚林立,多有空置,摆明了媚上成风。
  有些整治,是早晚的事。
  自太学生往太师府送贺礼,至皇帝颁发设粥棚的旨意。一环扣一环,不过是为了揪出以蔡太师为首的大贪之众。
  可如今,孙九郎的行径,面上看着是彰显皇威,实则是与蔡太师党羽提醒。
  “也好。”谢诜忽松了一口气。
  孙九郎自升任开封府尹,便摆明了是蔡太师的人。
  如此行事,也在情理之中。
  他若攻其不备,真抓了那些贪污之人,一时倒分不清他心属何方了。
  “父亲!”二郎又道,“如此一来,查倒是能查着些,只怕尽是替罪羔羊。太师之流,依旧逍遥啊!”
  谢诜摆了摆手,不以为意:
  “你急什么?”
  他又道:
  “蔡太师盘踞朝野多年,哪是那么容易的?”
  二郎点点头,却叹道:
  “若此番错失良机,日后他们有所防备,怕是难啊!”
  谢诜摆摆手,笑道:
  “只要在朝,总有错处。二郎啊!你近日太鲁莽了!”
  二郎沉了沉气息,回想起近来种种,确是有些焦躁。
  他方道:
  “父亲教训得是。”
  谢诜抬眼看了看他,又道:
  “说来,怎的让孙九郎办此差事?近日朝上亦无风声,想是陛下临时的决断。”
  二郎点头。
  被谢诜一训斥,他又恢复了往日的冷面。
  “二郎,”谢诜又唤,“你来看看,为父的字,比太师如何?”
  二郎恭敬上前,一番端详,只道:
  “豪健有余,姿媚不足。”
  闻此言语,谢诜忽拍着他的肩,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儿子,不论使的手段是否君子,总是于大节无亏的。
  别了谢诜,二郎又回想起父亲今日的提醒。
  他何尝不清楚,自己连日的焦躁,也不是没来由的。
 
  ☆、第二百一十九章 厌金杯5
 
  前些日子,对于史雄的行踪,终是有些眉目。
  听闻是往苏北去了,可人究竟在何处,却尚未知晓。
  大郎谢源的死,是二郎终其一生也解不开的心结。
  既然解不开,便只能瞒。而知晓真相之人,只能死。
  这一夜,汴京下了今年来的第一场雪。
  谢府上下皆忙着紧闭门窗,早早入睡,生怕寒气进来。
  而七娘却支在窗棂边,就着一豆灯火,呆愣愣地望着窗外。
  琳琅添了件妆花袄子,只呵着气自外边进来。
  她放下帘子,又搓着手,朝七娘道:
  “小娘子看什么呢?”
  七娘浅浅笑了一下:
  “赏雪。”
  琳琅方至窗边替她铺床,又笑道:
  “小娘子还是快些歇下吧!我才从大夫人那处回话来。一路上,除了上夜的嬷嬷丫头,倒没见几个人影,想是都冻得不愿出门。”
  “怎就出不得门了?”七娘笑道,“偏要夜雪才好呢!”
  琳琅亦笑起来:
  “这是什么道理?”
  只听一旁阿珠接嘴道:
  “小娘子的道理可多着呢!前日说什么‘秋月’,如今又说什么‘夜雪’,敢是要做个风流雅士?”
  七娘掩面笑了笑:
  “真名士,自风流。不如,咱们上院里赏雪去?”
  琳琅哭笑不得,只劝道:
  “我的小祖宗,你这一句话,外边的小丫头们又不得安生了。还是早些歇下,明日去吧!”
  “这话我不爱听。”七娘道,“我去我的,自不惊扰她们也就是了。”
  阿珠方笑道:
  “你这一去,她们又是上帘子,又是备暖炉的。待折腾齐全,指不定你又没兴致了!”
  七娘翻身下榻,拿了斗篷自披上:
  “何必这样麻烦?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这般随性的,才有趣呢!”
  丫头们拿她没办法,只得应了。
  “便只在廊下,可莫出院子啊!”琳琅嘱咐道,“看一会子就是,别误了睡眠。”
  七娘点了点头,遂步出房门,于廊下缓步行走。
  她虽说随性,可丫头们哪敢怠慢?
  软垫、手炉、吃食,皆是备上了,她若一时兴起,开口要来,也不至手足无措。
  七娘倚上朱红柱子,偏头靠过去,只看着片片夜雪不说话。
  她难得有这样安静地时候,竟也见出一分温婉来。
  一旁的阿珠看看七娘,又看看雪,只觉与往年无异。
  “小娘子,好看么?”阿珠侧头望着她。
  七娘微微颔首,又垂下眸子,神情中带着浅浅的笑意。
  她伸手摩挲着斗篷的绳结,亦是个干净利落的结子啊!
  片片飞雪,不急不慢,只将她的思绪带到城中另一处地方。
  这样的夜,陈酿亦是不惯早睡的。
  他端坐案头,就着一盏灯,做些闲散文章。
  忽觉一丝寒意,举目看去,原是外头下雪了。
  汴京的雪,与别处是不同的。
  不似北地的狷狂,亦不似江南的温润。
  大抵因着他客居于此,总比旁人多几分感慨。
  他搁下笔,负手朝窗边行去。
  不知此时,家乡是个什么境况?应也下雪了吧。
  再过些时日,兄长又会不辞辛劳地往高山上采雪水。制成一坛坛“玉雪醉”,埋在地下。
  待来年春来,便是不可多得的佳酿。
  思及此处,陈酿嘴角染上浅笑。
  他忽忆得一句“佳酿湮红玉,香腮晕粉团”。
  那是初来汴京的上元夜,见着女扮男装的七娘。
  她正饮酒,微醺神色间,作下了这一句词,是阙《女冠子》。
  想来,那也是许久的事了。
  他兀自思忆间,不觉天已大亮,竟是熬了一夜未眠。
  陈酿伸了伸手臂,舒了舒筋骨。
  正欲梳洗一番,忽见魏林冲了进来。
  “陈兄!”魏林直喘着气,看了看陈酿,只吃瘪道,“你还有心思打扮呢!朝上出大事了!”
  陈酿一愣,随即又笑了笑:
  “天大的事,也不能这般出门啊!”
  魏林扶额。
  陈酿见他着急,速速收拾了,便也随他出来。
  只见太学生们皆聚在院子里,七嘴八舌,议论得热火朝天。
  陈酿方道:
  “与昨日孙府尹出巡有关?”
  魏林一怔,原是早料到了啊!难怪那般不紧不慢的。
  他只道:
  “今日早朝后,陛下下了道圣旨,要彻查近来贪污之事。好些官员皆在列中,搞得人心惶惶的。”
  陈酿点头。
  孙九郎来查,又哪里查得出蔡太师党羽?
  况且,昨日已招摇过市地告诫,不该查的,自然是藏好了。
  至于惶惶的人心,许是怕蔡太师故意冤枉好人,借机肃清异党。
  只见魏林一脸恨恨:
  “咱们费心费力地呈上《汴京流民论》,本是想请陛下查他的!谁知被他捷足先登!怎就偏派了姓孙的去查?”
  陈酿只道:
  “孙府尹任职于开封府,此事自然该他管。”
  “谁不知姓孙的是他蔡太师的人!”魏林愤愤。
  陈酿笑了笑,拍拍魏林的肩:
  “不论谁来查,总能查出几个货真价实贪官污吏。否则,于陛下那里,又如何交代?”
  况且,彻查贪腐之事,本与银钱相关。
  既与银钱相关,必然绕不过二郎谢汾所在的户部。
  若有意行构陷之举,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一层,魏林自然思及不到。
  他依旧不服气,只道:
  “本应端了蔡党,如今,于他不过是毫发之损。咱们一番筹谋,总觉可惜了些!”
  陈酿摇了摇头。
  端了蔡党?他说的倒是轻巧!
  蔡太师盘踞朝堂多年,起起伏伏,党羽甚众。
  仅凭太学生们的一场闹剧,一篇《汴京流民论》,便能端了蔡党?
  也太天真了些!
  况且朝堂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连陛下也不得不小心翼翼,慎之又慎。
  何况忽太学生们?
  只是,蔡三娘子寿宴上的一闹,却也并非无用。
  陈酿又看了看魏林,他依旧一副愤世嫉俗的模样。
  这般直率性子,若生于乱世,做个英勇武将便罢了;若在京为朝臣,未免太心直口快,招人记恨。
  陈酿方道:
  “既然是陛下的决断,想来自有深意。魏兄倒不必太过介怀,来日方长。”
  “来日方长?”魏林只深蹙着眉,气得一跺脚,“留着那奸佞一日,百姓便遭难一日,说什么来日方长啊!”
  陈酿顿了顿,又问道: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