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延章站着,季清菱坐着,她靠在他的腰腹处,两人依偎了一会。
“喜欢白玉,还是喜欢碧玉?”
季清菱一愣,抬起头来。
顾延章笑看着她,不知何时,手里已是拿出了一个小小的木盒子,待得打开来,里头果然有三支簪子。
他把手中的盒子放在季清菱面前的桌上,将其中的白玉簪、碧玉簪取了出来。
“前一阵子便想与你插簪,只半途不方便,如今总算安定了些。”
两根玉簪子雕工精细,玉质莹透似冰晶一般。
白色的那一支,簪子尾部雕成了一朵初初绽放的白玉簪花,花瓣、花蕊栩栩如生,十分好看。
而绿色的那一支,则是雕成了一朵兰花,摆在桌面上,流光溢彩。
“回延州时才在老宅里取出来,我爹从前给我娘特寻了匠人做的,她极喜欢。”顾延章把那两支簪子托在手里,放在她眼前。
“挑哪一支?”他认真问道。
季清菱就着他的手看了一会,却忍不住侧过头,瞄了一眼那个盒子
盒中还有一支木簪,只磨雕了简单的云纹,不能说精致,可通身都打磨得十分光滑,看着倒似有几分拙朴。
她不禁伸手把那木簪拿了过来,问道:“五哥,这也是老宅里头留下来的吗?”
顾延章的面色难得地有些窘迫,他目光躲闪了一会,终于破罐子破摔般地承认道:“我自家做的……”
“原想给你插簪的时候用,谁晓得术业有专攻,做了许久,也只能是这个样子。”
“刻得不好……”他见季清菱没有反应什么,实在是心中忐忑,又补了一句,“先放着,回头我闲下来了,再给你做好看的。”
季清菱却把那木簪拿在手上看了又看,想了想,将木簪递到他面前,微笑道:“五哥,给我点这一支罢。”
顾延章眸色一深,接了过来,郑重其事地给她把簪子插到了髻上。
明明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也只费了很短的功夫,可待得那一根朴素的木簪子斜斜簪在季清菱发髻上时,两人仿佛行了一个极庄重的仪式一般。
“日子真快……”季清菱感慨道,“转眼我就十五了。”
顾延章却是不觉得。
他只嫌日子实在太慢,自己也出头得太慢,只拖累得家中这一个,时时为自己劳神。
两人正在说话,却听得外头一阵敲门声,小二叫道:“客官,下头有一位姓李的客官来寻你!”
顾延章忙对季清菱道:“你且先吃点东西垫一垫,我出去一趟。”
来人是李劲。
他难得换上了一身簇新的衣裳,见了顾延章,也未留意旁的,忙道:“官……”
一个“官”字才出口,顾延章便对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两人寻了个角落里的桌子坐下。
李劲悔道:“是我一时未有留意,错了口。”
顾延章摆了摆手,道:“无事,是我事多。”
李劲还是先道了一回歉。
他知道顾延章此回乃是赴任前走访,并不欲教旁人知晓自己的身份,是以特意鱼服而行。若是自己叫得岔了,被有心人留意上,虽然不至于引出事情来,终究也不好。
顾延章忙道:“并不管李兄的事,倒是我该多谢你才对,这一回若不是有你前前后后帮忙牵桥搭线,我也不会这般顺利。”
两人把此事揭过,李劲才将这一回的意图说明白了。
“我那同窗前一二月在赣州城内忙着水患首尾,又有许多生意,是以没得空,如今好容易大水退了,终于顾得上这一头,又听说你乃是蓟县良山书院出身,忙催我请你去他家中做客。”
顾延章一口应了下来,道:“这一回全靠他襄助,不然也寻不到这样多的人来问询,更不能得他们如此配合,便是他不请上门,我也要自去拜访感谢一回。”
又问道:“邀的是哪一日?”
李劲犹豫了一下,狠了狠心,道:“哪一日都行!”说着,觑了觑顾延章的脸色,又补了一句,“若是今日方便,更是再好不过了。”
顾延章心中好笑。
李劲多年腐儒,虽然这半年来开了间茶铺,做些迎来送往的生意,接人待物已是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可几十年的性格与行事,哪有那样快全数改变。
想来在他那同窗看来,自家不过是一个四处采风、游学的书生,照顾老友面子,这才顺便帮了一把,如今腾出手来,想着这一个好歹是蓟县良山出身,将来可能得官,既然好处已是给了,倒不若拉个交情,反正一顿饭,也不费什么功夫,便叫李劲来喊。
十有**,就是邀的今日。
若是自己只是个普通的书生,他这一番行事并无半点问题,可正因自己并不是白身,而是此地将来的亲民官,还是二把手的通判,这礼数就极为怠慢了若是按照正常的礼节,应当提前至少十天递帖子才行。
对方不晓得自己的身份,李劲却是晓得,他估摸着又不好对那同窗明说毕竟是自己要隐瞒身份,又不好对自己直说怕自己不喜他那同窗,是以才这样绕来绕去。
顾延章无意让李劲这个老实人为难,也确实要好生感谢一下他那名同窗,便站起身来,道:“那便今日罢,且让先我去换身衣衫,便同李兄上门拜访。”
第259章 席间
李劲的同窗姓岑,唤作岑庄,其岳家乃是会昌县中数得着的大户,家中住一个六进的大院子,正正就在会昌县最繁华的街道上。
顾延章跟着李劲进了岑庄家的会客厅,坐了一会,主人家才摇着扇子走了进来。
岑庄比李劲小几岁,今年三十有余,下巴上蓄着一把修得极漂亮的小胡子,脸庞方正,一看就是个聪明人。
在李劲的引荐下,双方见了一回礼,互相寒暄起来。
顾延章这几个月来早出晚归,日晒雨淋,又日日都与许多人拉家常,不仅黑了一些,整个人的气质也收敛了许多,比起从前的锋芒毕露,此刻倒似是一把归了鞘的剑。
他先是礼数周全地向岑庄道谢,又把携带的仪礼送了过来。
岑庄几乎是立刻发现了面前这人的不同。
不亢不卑,谈吐得宜,仪表、礼仪皆是无可挑剔。
这样的人,无论将来走哪一行,都不会是默默无闻之辈。
岑庄很快就不动声色地调整了自己的态度同口吻。
“顾兄弟大才!”他赞道,“怨不得人人都说良山书院之中尽皆人中龙凤,十个人中,有八个都能中进士,果然不是说笑的!”
岑庄虽然屡试不第,却并不把这事情视为忌讳,反而自己常常拿出来调侃。
他听得顾延章带着妻子住在客栈当中,忙道:“啊呀,是我忙得乱了分寸!早该请你来家中歇了,住在外头,诸事都不方便!”
又一迭声邀人搬到府里来住。
顾延章笑着谢过,忙岔开话题道:“听得李兄说,岑员外这一阵子俱在赣州城内,我这二三月走了下头的村镇,倒是没怎的在赣州城中做停,不晓得是什么事情,耽搁了这样久?”
岑庄皱起了眉头,道:“什么员外,且不说我这点子小钱,也不过在会昌县中不至于拿不出手,哪里就成了员外!况且还叫我叫得这样生分!”
他高声唤来伺候的丫鬟,吩咐道:“去把上回我自于都得的山茶取来!”
又对顾延章道:“才得的新茶,我自己私下吃的,难得得你这般投契的,若是不嫌弃,我托大自称一回兄,便唤你一声延章,彼此兄弟相称罢。”
顾延章自然不会反对。
岑庄观他神色,见自己这般作态,对方虽然诚恳道谢,却并无半点感动之态,心中有些失望。
然而他却并没有表现出来,只笑着说起赣州城内的事情来。
原来赣州多雨,每年三到六月之间,常常发大水,这水倒是不至于淹死多少人,可往往把大半个州城都没了过去,高的地方水深近丈,浅的地方也至少是及膝,因着这个原因,赣州城内所有屋舍,除却地势坐落得高,其余都是两层楼,预备着一到发大水,便把家什往二楼搬去。
岑庄道:“我家如今在赣州城内做些茶叶买卖,也有些屋舍铺子,我岳丈佬不放心,便叫我去盯着下人收拾,免得茶叶受了潮,再卖不出价,又因每每发了大水,城中民众不得出门,正好能划着竹筏子,四处去卖些东西,生意倒也不差。”
李劲便向顾延章解释道:“我才来此大半年,却也听说了这赣州城年年发水,往往分大岁小岁,头年雨水发得小,次年就要发得大,今年其实雨水发得小,是以会昌这边没什么动静,若是雨水发得大了,听说便是这四处镇县都有许多人背着粮、菜过去卖。”
三人说了一会话,不多时,便有小丫头过来禀话,说酒席排布好了。
岑庄忙邀顾延章跟着一同去吃席。
席间自然少不得吃点酒。
顾延章难得遇到岑庄这样的本地大商户,待吃得酒酣,同他说起话来。
他有意引着往几个话题走,岑庄有意交好,还有一个李劲低头猛地吃菜,只时不时抬头努力插上两句,一桌席倒也吃得宾主尽欢。
顾延章本就极醒目,从前许多经历,这一阵又寻访了两三个月,问起话来更是隐蔽。
他给岑庄倒一杯酒,道:“我那先生叫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叫我要把四处的人文地理都给记好了,才能下场,上回我得他嘱咐,去了一趟延州,那一处虽无柑橘茶叶,却有一种大青枣子,一年产出四十余万石,我遇到一个去收枣子的商客,说每回从延州收一百二十余车去灵州,再从灵州转定州下京城,至少一趟能挣八九万贯。”
他道:“我算了算赣州茶叶、橙子的价钱,又算一算从此处到京城的路途,觉得若是车上赣橙去京城卖,除去人力、赋税,再兼买价,莫说十四五万贯,便是翻上一番,也挣得的!”
岑庄拿举着酒杯同他碰了一下,道:“哪里挣得八九万贯,若是能得八九万贯,我一年也要拿出一二月来跑这个生意了。”
说着便把开销算给顾延章听,人力多少,车马多少,赋税多少,去到京城要给中人钱米多少,又有如今赣橙也有不少买家定着要,往往年中便去访着植户订了契,若是运去京城,量小了走得不划算,量大了,又未必能寻得了那样多的好橙——京人甚是挑,味道不好,是不买账的。
算来算去,风险甚大,说不准今年赚的还不够去年赔!
岑庄说了一通,又抱怨道:“生意是一年比一年难做!”
顾延章便举杯同他碰了一回,跟着举了这一路上遇见的实例,全是说商人不容易的,跟着感慨了一回,又转去说起其余话来。
岑庄自以为自己说的都是些不相干的话——他着实也没有把什么细致钱数说出来,全提的是大数,又偶尔插了一两个日间铺面的小数——却不晓得,对面的人这十余天里间,从农人、苦力、短工、菜农、植户等等人口中,早一把整个会昌县的各项事物价格给弄了个清清楚楚。
况且顾延章乃是商户出身,从小就是同本钱、利钱打交道,此刻听得他粗粗一说,甚至不用算盘纸张,心中一过,几乎是马上便得出了会昌一等商户一年下来的大概收入。
至此,经过数月的艰辛寻访,赣州辖下各个大县之中,贫农、寻常人家、富户、一等人家的开销、收入,如同一幅画卷,终于在顾延章面前慢慢展开。
第260章 死板
岑庄非常积极。
席间听说顾延章乃是奉了师命,四处采风行走,重点要寻访农桑、商贾之事后,他几乎马上就反应过来。
岑庄前一阵子一直在赣州,因是昔日同窗来问,便写了封书信回家,不过命管事的帮着配合一番,寻了些合适的人选,做个引领而已。
李劲落魄多年,去岁来投,他虽然看顾在旧日情面上,帮了一把,其实并不是很看得上,是以前两个月再次过来“帮蓟县小友”求助的时候,他不过也是随意打发。
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求到李劲头上帮忙的,想来也不是什么有出息的。
直直等到他重新回了会昌县,听到得了他的吩咐去帮忙的管事把其人所为大概说了说之后,才真正明白了所谓的“寻访”究竟是怎么一个大概。
他彼时已是品出了点味道,才忙地把那老同窗寻来,
如今一桌席不过吃到一半,他就知道了李劲口中的“蓟县小友”,必不是个普通的书生,或许此时是书生,可将来必不止于书生。
虽说商贾位贱,读书乃上品,可屡试不第的穷书生,同腰缠万贯的商贾相较,前者要比后者见识高上无数倍。
能被会昌县数一数二的商贾看重,寻了过来做女婿,岑庄自然不是寻常之辈。
他先是旁敲侧击地问了问顾延章是如何做的寻访,知道竟是从乡间到县城,一处一处跑过来,又一点点将各个行当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就开始起了念头,正视起这一档子事情来,想要掺和一脚。
顾延章从未认为自己的行事能瞒得过谁,更没有敝帚自珍的想法。况且他在赣州这数月所为,泰半都借的是岑庄的关系,投桃报李,自然是见对方一发问,便把常用的法子都交代了。
岑庄简直耳目一新。
他只觉得自己从前的脑子何其死板。
行商许多年,自然不可能只做一两个行当,商人逐利,只要有钱的地方,都会想要钻一钻,可他岳家在会昌数一数二,放在赣州便不算什么了,至于到了其余地方,便是强龙还难压地头蛇,更何况是他们这般排不上号的人。
想要新做一行买卖,最怕的就是此处水深。有多少客源,客人对货又能出多少钱,能持续买多久,供给有多少,里头的大户又有多少,谁占的分量比较重,插手进去,分哪一拨客人,才更容易打开局面——这些在从前,都是想方设法,都难以得到答案的。
为了弄明白新行当中的情况,最快的法子,自然就是找懂行的人来问询,若是找不到熟人,还有一个法子,便是从老铺子当中挖人。
大掌柜挖不动,便挖二掌柜,实在不行,多年的老跑堂也是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