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大家比较熟悉,通俗地讲逐水草而居,这里草吃完了就换一个地方,这里河流枯了就换一条河。
那怎么定居下来呢?
就要种草。
管理得当,品种优良,牧草一年中可以割几茬,有限的土地就能满足一户人家几百只羊的需求。牧民要种草,也就定居下来了。
定居的核心技术除了种草,还有草料的存储,不能割下来都烂了,那冬天牛羊还是得饿死。现在有干燥法、发酵法各种储存方式。
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如今我国牧民已经基本实现了彻底的定居放牧。
最后来说说小说中的设置:半定居半游牧。
种草技术跟不上,且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还是要草场转移。就分为冬牧场和夏牧场。夏牧场在内蒙古高原上,今日锡林郭勒一带,夏季水草丰美,但冬季零下三十度。冰雪封城。
所以冬天就得转移到大兴安岭山脚的冬牧场,雪少挡风,冬天天晴的时候能放牧。通辽就是今天的通辽,饶乐大约在今天的兴安盟,赤山大约在今天的赤峰。这一片好像就是清朝的科尔沁草原。
总之,我拍脑袋想的,就是冬天让牧民定居下来,降低死亡率,收拢民心。同时通过城市辐射控制草原。
有不周到的地方求轻喷。
第195章 苏古川
辽东乌桓的王帐,就扎营在通辽以南不到一百二十里的草原上。苏古川没有回自己的部落,直接往王帐去,天黑之前就抵达了目的地。
只见太阳已经有一半垂落到了西边起伏的地平线下,红色的余晖洒落在草原上,如同火焰燃烧一般。这其中,有一处在反射耀眼的光,不需多近的距离,就能看清那是王帐的金顶。
苏古川手勒缰绳,将马匹的跑速降下来。这匹黑色的良马,就一边喘粗气,一边穿过逐渐密集起来的乌桓人的帐篷。一路上,狗叫声不绝于耳,奴隶赶着牛羊匆忙躲避,而肥壮的武士与贵族则大摇大摆地向苏古川展示他们新得的首饰。
因为踩踏和牛羊的啃食,距离王帐越近,土地上的植被就越稀疏,露出砂石质地的土壤。而融合了安息香味道的膻味,则越发浓郁。
“我要见大人。”苏古川在王帐缀满红玛瑙的毡布前翻身下马。
两个妖娆的女奴屈身下拜,有些为难地解释道:“大人正在见客……”
苏古川眉头一皱,正要说话,就见一汉人厨子并老长一串奴隶走过来,人人手中端着精致的陶瓷盘盏,食物的香气争先恐后地往他鼻子里钻。只光闻味道、看形状,就知道炸烤炖炒,牛羊鸡鸭一个不缺。
就苏古川一愣神的功夫,这一串人就进了王帐,帘子一开一闭,缝隙里跑出欢声笑语和劝酒的声音。
苏古川将坐骑的缰绳绑在一根木桩上,一副不会离开的样子:“二位……”
话刚起了头,就见第二队人匆忙跑过来,却是一群浓妆艳抹的舞姬,匆匆拜过苏古川之后,就花蝴蝶一样飞进了毡房。
苏古川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张嘴。
方才进去的汉人厨子就带着送菜的奴隶们鱼贯而出,再次打断苏古川的话。
辽东乌桓大人的外甥彻底脸黑,伸手抓住了厨子的衣领。
这是个胖得看不清脖子的男人,身高不到苏古川的肩膀,比许多女人都矮。衣襟油汪汪的,蹭得苏古川一手脏污。
“豚大,里头是谁?”苏古川张口就是汉语,只他和汉人厨子听得懂。
豚大泛着贼光的小眼睛飞快躲闪起来。
苏古川另一手握住了刀柄,沉声:“实话,不然我就先宰了你再剁碎了喂狗。”
闻言,豚大鼻子里发出汽笛一般的漫长连续的“呜——”。“小王,有话好说。我就是个勉强糊口的手艺人……”
“呵。你不是在无虑城偷了吕家的东西,怕被打折腿才逃到这里的吗?”
豚大瞪大了眼睛:“你——我——”
“没空管你那些破事——快说,里头是谁?”
“是冀州袁家的使者。”豚大吐字跟小鸡啄米似的,快到不行,“封大人为王呢。这么——大的单于授印,还有金子。”
苏古川松手,无视了喘粗气的胖厨子和吓到瑟瑟发抖的女奴,掀开毡布大步跨入。
王帐里被火焰照成橘黄色。歌舞靡靡烟火中,酒香肉色熏人醉。苏仆延膀大腰圆坐于上首,满脸横肉之中的小眼睛,在看到苏古川的同时眯成一个警告的弧度。
苏古川脚步一顿,在靠门的位置上一屁股坐下,一言不发。
见外甥没有来找麻烦,苏仆延满意了。“这是我外甥苏古川。”辽东乌桓大人跟客座上一个长衣广袖的使者说道。
使者白面美须,典型中原世家喜爱的长相。他朝苏古川行了个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揖礼,道:“小王一表人材,看着就是英雄人物。”
“哈。”使者的话音刚落,就听见一声冷笑。正是苏仆延的长子呼速。这位苏古川的大表哥在宴席上左拥右抱,好不快活,但听到有人夸苏古川,第一个上来拆招牌:“他是奴隶生的,可当不起天使一句‘小王’。”
苏古川一拍桌面,盘子打架,洒了半碗酒:“你姑母生的,你就有脸了?”
“你,你个小小的部落头人,敢呛我?我可是将来御封的乌桓王。”
苏古川:“呵。”
他的嗤笑让大表哥掀了一桌大烤肥肉:“打架吗?来啊?谁怂谁是奴隶养的。”
呼速瞪眼看苏古川,苏古川也瞪眼看他大表哥。
使者看着瞬间紧张的场面一脸懵逼,苏仆延的脸已经彻底黑了。“都给我住手!有外人在,吵什么吵?!”
刚刚爱不释手的王印也不管了,乌桓大人抬手送客,跟使者说:“你走吧。你说的事我知道了。”
使者施施然站起来:“草原人恩怨分明。您既然接受了主公的册封,还请给个准话。”
苏仆延更加不耐烦了,大声说:“啊,啊,我知道了。我借他三千勇士。”
“三千?这未免太寒酸了吧?”使者笑得轻蔑,“三千人马,一个大头人就能做到了,可不是一个乌桓王的排场。”
苏仆延脸上的肉抽动。
使者再接再厉:“乌延大人所控部落不如您,可却是派了一万人马。更不要说蹋顿单于了。”
“那我也出一万。”苏仆延说,“再多没有了。你们汉人坏得很。”
使者笑着恭维:“您的草场从辽东蔓延到阴山,您的牛羊数之不尽,您的勇士征战四方,即便是鲜卑也不能阻挡。主公对您高看一眼,就连装印绶的盒子都是用价值千金的香木,您拿出足够的武力,也是宣扬您的威名啊。”
苏仆延面色稍霁:“你说话好听。如果不是家里小儿不懂事,我还想多留你几天。”
“只要峭王大人助主公击败曹操,什么辽东鲜卑、高句丽,什么吕布、徐荣,都得以您为尊。”
于是,袁绍的使者满脸笑容地离开了。等到收拾残羹冷炙的奴隶也匆匆退下后,王帐里只剩下了沉默的奴隶主们。
“你去通辽了?”苏仆延先开口问。
“去换盐——您是打算彻底投靠袁绍了?不做墙头草了?”
“你怎么说话的?”呼速一脚踢开桌子,再次呛声,“要不是父王收留你,你还是个奴隶呢。”
这就叫上“父王”这种汉语称呼了,苏古川冷笑一声,没有理这个已经被封王礼仪忽悠成傻子的大表哥,只看向苏仆延:“冬牧线上换不到盐铁了,因为赤山的事。今年冬天怎么过冬?自从吕布进驻玄菟,冬牧线开始修建,那边还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一定会报仇。”
“报仇就报仇,怕他了不成。”呼速跳脚,“打下通辽城,冬天收租的就是我们了。”
苏古川是努力在忽视这个大表哥,但实在是没忍住:“你有牧草种子?你会青储?你有煤炭?你会炼钢?你会盘坑?你会捕鱼?”
呼速:“有汉人奴隶,皮鞭抽着他们做就行了。”
苏古川:“现在辽东哪里还有汉人奴隶?全被飞鹰骑收走了。”
呼速:“打下通辽就有了。再不成,提高租子,有钱什么不能买。”
“别说你打不下,就算打下了,那些从前吃了冬牧线好处的鲜卑、杂胡也要跟你拼命。”
“你个辽东吹,当奴隶当出感情了吧。”
“你舔袁绍的样子就好看了?小——王——”
……
苏仆延坐在他的虎皮上,紧锁眉头,听儿子和外甥吵了好久,才说:“我到底不是乌桓单于,蹋顿是单于,他投靠了袁绍,我们就只能跟他走。”
苏古川将目光转回到舅舅身上:“您是我们的乌桓大人,您要替子民着想啊。”
苏仆延闪着精光的小眼睛注视着苏古川:“冬牧线在挤压我们的草场,勇士们吃饱喝足,就没有血性了。”
苏古川收拢表情,他突然意识到,这个舅舅完全不是被赏赐和贿赂冲昏头脑的样子。
“跟着袁绍去中原抢一次,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不然过不了几代,辽东乌桓就不存在了。”
苏古川磨了磨后槽牙:“没有后路,没有试一试。赌输了就是死。”
被父亲和表弟撇在一旁的呼速再次不甘寂寞地跳出来:“孬种,你怕了就回去找你旧主人,看她收不收你这个孬种的奴隶,给你上个辽东籍。”
苏古川站起来,挺直后背,脸带苦涩:“我能读写两千个汉字,没有半条犯罪记录。我想要辽东籍,早十年就是辽东籍了。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乌桓人,才到今天。”
看他的表情,苏仆延仿佛明白了什么,脸上冷酷的表情渐渐消失,变得又愤怒又悲伤:“你不跟着我了?川儿,你不跟我了?”
苏古川以拳击胸:“舅舅,我们分开下注吧。汉人大家族就是分开下注。不管哪一方胜了,乌桓都有人能活下来。”
他最后朝这个被称为辽东乌桓大人的长辈行了个本民族的礼仪,然后离开了苏仆延的王帐。
夕阳已经彻底落下,漫天晚霞。苏古川单马行在血红的草原上,马屁股上挂着他从通辽买来的盐、茶和铁锅。简单的皮革马鞍边上绑着一张硬弓,是那个女人亲手送给他的东西。
那时的苏古川还是个刚满十六岁的奴籍孩子,在全辽东青少年骑射大赛中夺得第三。那个女人戴一顶草原风格的皮帽,念着官员所写的颁奖词:“……第三名是襄平人苏川……”
“我不是襄平人,我是乌桓人。”一直沉默的少年打断她,在几万人面前。
她抬起头,漆黑的眼眸里流露出明显的诧异。
“我母亲是乌桓人,她死前跟我说,我就是乌桓人。”
“抱歉。”她微笑了一下,“我刚刚说错了。第三名是乌桓人苏川,这是第一次有乌桓人在我的比赛上夺奖,我很高兴。”
苏古川选择了辽东,是因为那里有生存。
他相信那里有生存,而且是有尊严的生存。
第196章 襄阳(上)
苏古川的黑马踏过松林外的季节河,徐荣所率领的援建部队已经抵达了赤山的废墟。而就在这个时候,从遥远的北方吹来一股寒流,贯穿整个东亚大陆。
异常气候降临了。
北地六月飞雪不说,就连南方的长江流域,都在狂风中波涛汹涌起来。江面变成浑浊的深青色,冰冷刺骨,寸步难行。而几艘不起眼的小船,也被天气所迫,停靠在汉江与淯水交汇处的襄阳城外。
襄阳,三条河流和五条陆路交汇于此,典型战略要地。在另一条时间线上,光是留下记录的“襄阳之战”就多达一百七十多次:秦人与楚人、宋朝和蒙古、张献忠和明王朝……乃至于一九四八年的两党,都在这座城市进行了赌上命运的战斗。
而在此时此刻,襄阳属于荆州,距离北边被曹操所控制的宛城,不过300里路程。
一座位于前线的大城市,却在刘表和荆州大族的治理下,仿佛和平的大后方一般,也是一种奇观了。去年夏天的时候,刘表想效仿许县在城东的鱼梁洲上起一座学堂,以吸引名士来投,但因为水患和交通问题最终没能成功。
如今一年过去,鱼梁洲上除了多出一座猎鹰台,是刘表和亲友的游乐所外,其余地方依旧是河滩、渔鸥和芦苇构成的自然风光。
哦,对了,还住着一户隐士,户主叫庞德公。
想要形容这位隐居襄阳的名士,用《陋室铭》中的句子是最合适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为隐居就是断绝社交,在深山老林里种菜,那就大错特错了。庞德公的社交网不光广阔,而且高级。比如,寒风停歇后渡江涉水去给他送炭火黍酒的,就是刘表的连襟黄承彦。
黄承彦是个四、五十岁,略显富态的中年人,身上穿一件棕色暗纹的绫罗,左手提一筐上好的无烟炭,右手拉着个黑瘦的小姑娘。他每次去拜访庞德公的时候都将仆从留在渡口,这也是应有的礼节了。
小姑娘大约十岁上下,帮忙拎着一小坛酒。她细瘦的胳膊在风中瑟瑟发抖,不知道是冷的,还是因为累的。她是真的瘦弱,就连头发都是干枯的色泽,和被寒流冻死的芦苇一个颜色。
黄承彦叹气:“阿朔啊【注1】,我怎么就不能将你养得白白胖胖的呢?”言毕,就伸手去接那小坛子酒。
小姑娘抱住酒坛不给,一双大眼睛乌溜溜地看向父亲。若不是她肤色黑,这双眼睛一定能算得上美人眼了。“我拎得动。”她说,小小声的小倔强。
“你会摔的。”
“不会。”
黄承彦没辙了,只能依她:“那你别摔啊。不然我和庞公就没酒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