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衣青箬
时间:2020-03-31 09:13:07

  
  黄修走到箩筐前,一一将之打开。
  
  贺卿看到框内的东西,不由眼前一亮。第一只箩筐里装着的是玉米,第二筐是土豆,第三框是辣椒,第四筐则是几个布包,想来装着的是佐料的种子,因为太细小,只能用布包来装。
  
  看到这些东西,贺卿心里有种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的感觉。
  
  可算是找到了!
  
  这些东西,她只从记忆之中得知,却也知道,这是后世餐桌上最常见的几种作物,未尝没有心向往之的意思。所以特意叮嘱过黄修,要仔细寻找。看来这回在外面耽搁了三年,果然没有白费。
  
  虽然都能认出来,但贺卿面上却半点不显,听着黄修一样一样的介绍过去。毫无疑问,玉米和土豆的产量,又叫不少人发出惊叹声。大楚的粮食产量提升,也是这两年才有的事,大多数人的思维难免停留在过去,用那时候的数据来衡量,自然觉得难以置信。
  
  “好好好!”贺卿完全不掩饰脸上的喜色,“有了这两种作物,我大楚百姓再也不用担心会饿肚子了!”
  
  顿了顿,又笑道,“本该先烹饪一部分,叫在场众位都尝尝新作物的味道。只是带回来的就这么一点,只怕做出来也分不均,还是先留作种子吧。还是照从前的规矩,先在皇庄试种,培育良种,使之适应我大楚土地,明后年再陆续对外推广。”
  
  “殿下英明。”毕竟漂洋过海地带回来那么一点种子,实在是太稀有了,就这么吃掉实在是太让人心痛了,众人都不敢有这个念头,对此倒也没什么异议。
  
  但贺卿又道,“不过这些从未见过的佐料,倒是可以一试。今日就在宫中设宴,请诸位先生尝尝鲜。”又对黄修道,“还要劳烦黄侍郎去一趟御膳房,指点他们如何用法。”
  
  不过在开宴之前,贺卿还有一件大事要跟诸位重臣商量。所以黄修离开之后,使臣们也被请出去暂时休息,殿内剩下的,就都是大楚朝廷的核心人物了。
  
  “近几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在增加,如今就算是普通百姓,也不必再担忧吃饭的问题了。”贺卿道,“此古往今来未曾有过的盛世,都赖诸卿同心协力,才有如此景象。”
  
  朝臣们自然也要客气一番,把功劳归在皇帝和贺卿身上。
  
  “但要说普通百姓的日子有多好,却也未见得。”贺卿又道,“从前是朝廷没有余力,也只能如此。如今各处都发展起来了,国库丰盈,也该是朝廷回馈百姓的时候了。我这里有个提议,请诸位今日议一议。”
  
  “我拟废除丁口税,农业税,诸卿以为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是的,古代人在每年的田赋之外,还要按照人口收税。
所以当时成年也叫“成丁”,这个各朝规定不一,通常都是十五岁,像汉代这种比较彪悍的朝代是十八,要交人头税,可以报名参军,也要应付官府摊派的徭役了。
再加上各地官府的杂税,朝廷临时飞派的税,基本上日子都很难过。
而且按照国际惯例,宗室皇亲、官员亲眷、考取功名的士子可以免税,所以实际上承担这些的,还是底层百姓。
 
  ☆、第142章 更改税制
 
  
  丁口税和田赋, 严格说来只有最底层的百姓需要缴纳。免除之后, 能够给他们减去很大的压力。另外, 不用交税,民间兼并土地的风气也必然大为降低。
  
  土地兼并的前提就是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能卖田地, 大户不用交税占了便宜所以要买更多的地。
  
  平抑粮价,免除农业赋税,在这里占不了太大的便宜,资本就会向新兴的手工业和商业转移,替朝廷完成催化产业的目标。
  
  这件事很早就在贺卿的计划之中,但是直到今日,才终于能提出来。
  
  而这个提议,更是立刻就在众臣之中引起一阵喧然, 甚至顾不上这是在御前,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贺卿便转回头来, 低声对身边的张太后和贺照解释起这两种税收来。
  
  贺照今年八岁, 开年时便已经正式开始出阁读书, 贺卿便让他每日下半晌到咨平殿来听政, 开始慢慢接触和了解朝堂诸事,学着怎么处理这些事。所以她讲解得十分仔细。
  
  这两年,贺卿总会在春秋两季寻机会带贺照出宫走走, 或是去乡下看看今年的收成,与老农们交谈,或是在街市上闲逛, 问问物价,或是在茶楼闲坐,听其他人议论市井间的新鲜事。
  
  在贺卿有意识的培养下,贺照虽然年纪不大,但在许多事上,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认识与了解。
  
  听贺卿讲完,便道,“历朝历代,减赋者多,但彻底废除,却是古未有之。盖因田地与丁口,乃是立国之根本。收取赋税为国所用,同时也能够掌控天下人丁与田地数目,便于管理。若骤然免除,恐怕会滋生出许多问题。”
  
  历来只要国富民强,往往都会轻徭薄役,减免赋税,但一来这些税收是国库主要收入来源,二来这样也能够加强国家对人口与田地的管理,所以免除赋税,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对此贺卿有不同的看法,“若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土地可以耕种,能够以此养活自身,却又不需要上交赋税,如此天下将不会再有逃户黑户了。等到这个政策遍传中国,到时候再括田括户,成效必然远胜以往。”
  
  大楚幅员辽阔,很多地方是官府插手不到的。所以山野间有逃荒逃灾的逃户,世家大族庇荫下也有交不起赋税只能把土地挂在大族名下的隐户。但这些人无非是日子过不下去,不得不如此。若是朝廷免除赋税,他们就不需要再逃避了,完全可以跟普通人一样在官府的管辖下安居乐业。
  
  这样一来,清查出这部分人口,将会容易得多。
  
  而这样一来,人口紧缺的手工业和商业,就会有更多的人可用,可以发展得更快。
  
  社会要发展进步,在科技还不那么发达的时候,人口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但与其鼓励百姓多多生养,倒不如把这部分现成的人口找出来。毕竟人口暴增,也会带来很多复杂的问题,历史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贺照若有所思,贺卿便没有继续说下去,让他自己思考。
  
  她转头往下面看去,朝臣们的商议显然也已经告一段落,有人赞同贺卿的提议,认为如今国库收入,至少有三分之二来源于各种贸易税收,数量远超从前,在这种情况下,免除农业税和丁口税,降低普通百姓的压力,也是应有之义。
  
  朝廷存在的意义,是管理和照顾百姓。而他们之前的众多努力,本身就是为了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仁政,自然不能反对。
  
  不过,立刻就有人跳出来唱反调,“施行仁政自是理所应当,但贸然免除这两种税种,臣以为万万不可!土地和人口乃是根本,也是长久之基业,至于商业,如今看来虽然兴盛,然而一旦有什么意外,风流云散,届时又该如何?”
  
  听见这番话,众人立刻转头去看顾铮。虽然说话的人不是他,但却是他这边的人。
  
  这些年来,顾铮和贺卿在政事上每每互相对立,久而久之,朝中大臣们也默契地分成了三派。前两派自然是各自支持一边,另一派则是保持中立,人数很少。
  
  要说这个新政策,众人心里其实都有疑虑,之所以有人直接出言赞成,就是因为知道还有顾铮会反对。
  
  贺卿摇头道,“能摧毁经济的,只有战争。可一旦战争爆发,不光是商业会受到影响,农业也不例外,不是么?何况我相信,以大楚如今的军备,即使发生战争,也觉不可能动摇国本。既然如此,又何必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担忧?”
  
  “新生事物总是会令人疑虑,但天子代天牧民,朝堂上衮衮诸公辅佐君王,眼光该放长远些才是。”贺卿说到这里,将矛头指向顾铮,“顾先生以为呢?”
  
  “臣也以为,此举着实不妥。”顾铮道。但他没有顺着这个话题说下去,却转而道,“此事令臣想起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是该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
  
  “这么说,顾先生认为应当藏富于国?”贺卿问。
  
  顾铮道,“圣天子代天牧民,乃是因为天下万民便如失路之人,需要有人在前引领。藏富于民,他们在吃饱喝足之外,往往不知所以。但若是这财富掌握在朝廷手中,便可替他们谋划。”
  
  他举了一个非常有力的例子,“譬如如今朝廷提供的免费通识教育,便是以国库税收支持,使男女老少皆可学习。可这些钱财若是交还百姓,有几个人会愿意将钱拿出来,供一家人入学读书?”
  
  这番话有理有据,显然说服了一部分人,下面的大臣们又开始互相低语,显然是有所触动的缘故。
  
  贺卿也点头道,“顾先生这话有些道理,但话分两头,有些事朝廷可以代百姓决定,有些事却不能。”
  
  “所以朝廷只是收税,并不是叫百姓将所有财产都尽数交出。”顾铮分毫不让地道,“这两年来,朝廷赋税已经从原本的十税一变成二十税一,还时有减免,算下来可比得上历朝最低的三十税一,对百姓而言并非难以承受,民间也赞誉颇多。”
  
  顿了顿,他又说,“至于丁口税,臣以为也不该免除,而是有选择地征收。在乡间种地的百姓,已经交了赋税,便不需要再交丁口税。但在城中生活的百姓,无论是经商还是做工,也该交一份税才是。只是叫丁口税有些不合适,可以另行改名。此事须得政事堂与户部商议,方能决定。”
  
  可以叫个人所得税,贺卿心想。但这话她没说出来,而是转头问其他人,“诸卿可有其他见解?”
  
  众人均摇头,认为顾铮考虑得十分周详。
  
  能收税当然最好还是收,国库收入更多,才显得他们更有能力。何况从百姓交税到国库入账,这中间种种弯弯绕绕,一时难以理清,但是往往都跟朝堂上的官员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轻动。
  
  “城市人口缴税的问题,政事堂先责成户部拟个条陈,另行商议。”贺卿道,“但农业税,我还是认为应当免除。如今商业兴盛,连带的生产各种商品的手工业也发展起来了,越来越多的百姓离开土地,进入各种作坊工作。但土地总要有人耕种,否则便如尔等之前所说,很有可能会酿成后患。既然如此,为鼓励百姓留在乡间耕种,免除田赋也是理所应当。”
  
  “至于顾先生所担忧的问题,我这里倒是有另一种解决办法。”贺卿道,“我拟推出一个新的税种,叫做消费税。”
  
  等贺卿解释完何为消费税,众人都不由恍然大悟。
  
  这哪里是不收税?根本是换一个方法收税而已。但是众人越品越觉得这个修改妙极。看起来像是左手倒右手,但实际上,经过这么一转,百姓手里有钱可以买更多东西,而商人手中的货物能卖出去,国库也收了税,大家都得了好处。
  
  最重要的是,朝廷可以借助这个手段,平衡市场。
  
  想要抑制某种商品的流通,就可以提高税收。想要平抑某些商品的物价,则降低消费税。如此,国库可以随时进行调控,便可以保证市场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不少人想明白之后,都不由暗暗心惊,对贺卿的敬畏更甚。
  
  在许多不懂经济问题的人看来,这也是“心术”的一种。此刻,之前的反对早就被他们自己忘记了,开始由衷地称赞贺卿的这番改动,于是这个提议,就这么被定下来了。
  
  等这边商议完毕,御膳房那边也已经准备完毕,贺卿便吩咐摆膳,宴请众臣。
  
  一桌子菜都放上了红彤彤的辣椒,看起来十分喜庆,卖相十足,让所有人都十分期待。但菜一入口,所有人都无法维持淡定的表情了。若非是御赐的宴席,说不准立刻就要失态离席。但一个个坐在原地,都有些不安。
  
  这从西洋带回来的,究竟是调料还是毒药?
  
 
  ☆、第143章 士绅一体
 
  
  辣椒是一味十分神奇的调味料, 绝大多数人初次尝试时都会受不了, 但缓过来之后, 又会有种十分过瘾的感觉。
  
  让人欲罢不能。
  
  所以殿里现在处在一种很神奇的状态中,每个人都盯着自己眼前的食物, 辣得脸颊发红,额头见汗,还要努力克制住不在宴席场合失态,但握着筷子的手却不见松开,一旦稍微缓解,又会视死如归地尝试下一口。
  
  就连贺卿自己也不例外。毕竟她百辣不侵的是原来的身体,这具身体从来没有尝试过这种味道,自然也无法立刻适应。好在宫人贴心地送上了茶水, 可以略微缓解。
  
  当然,总有人真的不喜欢这一口。既是因为自己不喜欢,也是因为身体耐受度不高。
  
  好在桌上还有其他的菜色可供选择, 所以喜欢与不喜欢都不必表现出来, 所有人面上维持着礼仪, 吃完了这顿饭。
  
  贺卿让人上了温热的牛奶, 这东西可以极大地缓解辣味,缓和一下给肠胃带来的刺激,免得身体受不住。一杯奶下肚, 众人面上都恢复了常态,陆续告辞离开。
  
  送走了其他人,贺卿继续批阅奏折。小皇帝坐在一边, 翻看她批阅的内容,若有不懂的地方,再开口询问。但很久都没有听见他发问,贺卿从如山的奏折之中抬起头来,便见小皇帝正一脸纠结地盯着她,欲言又止。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