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笑,脸颊上便多了两个梨窝儿,宝钗忍住了蠢蠢欲动的手,又给她剥了个栗子。
宝琴破位郁闷地问:“姐姐究竟是怎么剥的,怎么个个都这么完整?我就不成,剥开了总是两半。”
“我教你。”宝钗拿了一颗栗子,“先把这里捏开,然后……”
再说薛端父子和薛直父子进了书房,薛直便开门见山:“兄长在书信里写的,都是真的?”
薛端道:“咱们兄弟才是一家子,我又岂能在这种事情上糊弄你?”
薛直道:“如此说来,的确是该整治整治了。”他信赖地看着薛端,“兄长要怎么办,尽管直说,小弟绝无二话。”
薛端却道:“这个不急,等过完年再说。你呢,你到底准备什么时候安定下来?眼见蝌儿和宝琴都大了,你总不能一直带着他们在外面飘吧?”
“呃……”想不到兄长突然说教起了自己,薛直尴尬一笑,讪讪道,“这个……以后再说,以后再说。”
薛端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强硬地说:“你怎么样我不管,这一回,你得把蝌儿给我留下来。咱们家嫡支的下一代,就只有他和蟠儿两个,总是相互扶持的好。你自己不成器,便耽误了蝌儿!”
薛直连忙应了:“听兄长的,都听兄长的!”狠狠瞪了一眼想要说什么的薛蝌,板着脸说,“蝌儿,你可一定要好好跟着伯父学!”
胳膊拗不过大腿,薛蝌拱手应是,暗暗翻了个白眼:就会欺压我!
薛直一脸乖巧笑:“兄长,您看……”
薛端无奈地瞪了他一眼,转而问起了两个孩子的婚事:“我见你在信里说,给宝琴定了个翰林家的公子?”
“不错,是梅翰林。”
“怎么会想到定个读书人家?”
薛直道:“宝琴自小就喜欢诗书,在作诗上尤其有灵气。我就想着,给她找个志同道合的,小夫妻两个也有话说。”
薛端心里其实是不大赞同和读书人家结亲的,因为读书人大多清高,不管内里如何,表面上却都是一副看不起铜臭的模样,就好像他们平日里都是餐风饮露,不必食人间烟火一般。
但两人虽是亲兄弟,到底已经各自成家了,他也不好多管弟弟的家事。而且,看薛直的神色,显然是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他就更不好枉作小人了。
于是,他只是提醒了一句:“读书人家规矩多,你和弟妹还要多注意一些,别让宝琴受了委屈。”
薛直却是满脸的不以为意:“兄长多虑了。梅翰林与我乃是至交好友,他的为人我了解,不是那种迂腐书生。”
看他的样子,显然是对这位梅翰林极其信任。
薛端看了他一眼,忍住了没问:你了解梅翰林的为人,了解他夫人的为人吗?
——自古以来,内宅之中才是杀人不见血。
但这话太有挑拨的嫌疑了,薛端实在不好说,只是说:“多注意一些,总是好的。”
薛直道:“兄长放心。”
薛端摇了摇头,问起了别的:“这次回来,你准备待多久?”
薛直转头看了一眼儿子,笑道:“这回准备把蝌儿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不知道嫂子可有合适的人选?”
薛端也笑了起来:“这倒是件好事,回头我去问问你嫂子。”
“那就有劳嫂子了。”
“都是一家人,不必这样省份额。对了,蝌儿,你喜欢什么样的,给伯父说说,我教你伯娘给你找个合心意的。”
薛蝌也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少年,骤然被大人提起终身大事,竟是难得的羞涩了起来,低着头说:“全凭长辈们做主。”
“这怎么能行呢?”薛端嗔怪地看了他一眼,“是要和你过日子的,总得你自己喜欢才是。”
“不错,不错,自己喜欢的才好呢!”薛蟠嘿嘿笑着朝堂弟挤眉弄眼。
薛端便指着薛蟠道:“蟠儿的媳妇儿,便是他自己相中的。难得到了你们这一代,咱们家不必联姻,自然得可着你们的心意才是。”
薛蝌只是低头笑。
薛蟠夸张地搓了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一脸嫌弃地说:“你怎么跟个大姑娘似的,羞答答的?”
知子莫若父,薛直见状,却是心中一动:“蝌儿莫不是已经有了心上人了?”
薛蝌迅速抬头看了父亲一眼,又低下了头。
这一回,连最憨直的薛蟠都看出来了,不禁问道:“是哪家的姑娘?是咱们金陵的,还是外地的?”
薛蝌小声道:“是金陵的。”
“金陵的?”薛直奇道,“咱们今天才刚回来,你从哪里就认识了个姑娘?”
薛端也好奇地看着侄儿。
薛蝌看了看两位长辈,解释道:“就是在回家的路上,那个姑娘从碧玺街的一家胭脂铺子里出来,跟咱们走了个对脸。”
“哇哦,一见钟情啊!”薛蟠起哄。
薛蝌则是红着脸傻笑。
见儿子这副没出息的模样,薛直只觉得牙疼。而且,他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吧:“你知道人家姑娘姓什么、是哪家的女儿吗?”
薛蝌一呆,摇头道:“不知道。”
薛直一副“我就知道”的样子,无语地说:“那你叫你娘和你伯母到哪里去给你提亲?”
回来都的时候,只有薛蝌一人是骑马,薛直也妻子、女儿一块儿坐车。所以,除了薛蝌之外,他们一家子,并没有人看见那个姑娘。
薛蝌的神色,一下子就垮了下来:“啊?那怎么办?”
一旁的薛蟠见堂弟这样失落,显然是很喜欢那位姑娘的。想想他对楼玉瑶也是一见钟情,顿时就升起了知己之情,不由替堂弟打起:“没关系,金陵城就这么大,能到碧玺街买东西的人家,就更少了。大不了,咱们一家一家的找嘛!”
薛蝌瞬间满血复活:“不错,可以一家一家的找嘛!”
薛直无语地看着这对斗志昂扬的兄弟,忍不住吐槽:“是谁给了你们金陵城不大的错觉?”
薛端却是笑道:“年轻人嘛,有斗志是好事。”
薛直摇了摇头:“算了,不管你们来,你们慢慢找吧。”
“对,等你们找到了,就叫你伯母替你保媒。”
薛蝌喜道:“多谢伯父!”
“自家人,谢什么?”薛端摆了摆手,突然想起了一件要事,“对了,说起保媒,其实,我如今最想的,是替另一个人保媒。”
薛直:“谁?”
薛端道:“你刚回来,还不知道,咱们金陵换了新知府了。”
薛直却道:“这我倒是有所耳闻。那位前任知府好像还是荣国府举荐的吧?”他也不待薛端回答,挑眉问道,“兄长不会是想给知府大人保媒吧?”
薛端失笑:“哪能啊,知府大人的家事,也是咱们能管的?是知府大人的幕僚,齐师爷。”
薛端终于找着了机会,分别会了会刘师爷和齐师爷。刘师爷太过奸滑,为人夜太过贪婪,薛端不敢与他深交。相比之下,齐师爷虽然不大好相处,为人却端方得多,但又不是那种刻板迂腐的,很适合作为自己在衙门里的说话人。
薛端既然有心交好齐师爷,就不会单单拿钱财去笼络他。因为钱财这种东西,太不可靠了,你能用钱笼络他,别人自然也能。到了关键时刻,谁也不能确定,被笼络的这个,会向着谁。
薛端让人打探了许久,发现这位齐师爷三十出头,丧妻数载,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
时下的规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就是说,齐师爷必然是要续娶的。薛端便想着,若是他能给齐师爷保一门好亲事,这可比多少钱都好使。
听了薛端的介绍,薛直对这位齐师爷也有了一定的认知。他思索了片刻,说:“这位齐师爷丧偶已数载,却一直不曾再娶,想来,他对继室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难道是怕继室苛待原配的女儿?”
话一出口,他自己就先否认了:“也不大可能。毕竟女儿又不是儿子,将来也就是备上两份嫁妆,也就打发了。不像儿子,原配的儿子注定要占去大部分的资源。那就是对妻子本身的要求高咯?对了,兄长,你可曾打听到,这位齐师爷的原配是个什么样的人?”薛端道:“我让你嫂子打探过了,他与原配乃是患难夫妻,他的原配是个秀才家的女儿。”
“这样啊。”薛直思索了片刻,道,“秀才家的女儿,那就是小家碧玉了。按理说,这样的男人,最受不住的,是大家闺秀的诱惑。只是,哪家的闺秀,会给一个穷师爷做填方?”
便是大户人家的庶女,那也是用来笼络潜力股的。
薛端叹道:“正是这个理,所以我才发愁啊。”
一旁的薛蟠却是笑了起来:“老爷怎么忘了,咱们这里,不就有一个现成的人选吗?”
薛直道:“谁?”
薛端却是恍然:“你是说……元春?”继而扶额大笑,“不错,不错,这的确是个上好的人选。”
薛直不禁奇道:“这元春是哪家的姑娘?怎么就合适了?”
薛端解释道:“你不知道,这元春,乃是我那大姨子的嫡女,去年才从宫里出来,今年芳龄二十有三。”
他这么一说,薛直和薛蝌就明白了。
像元春这样大龄未嫁的女子,除了给人做填方,就只能出家了。而填方一般都不好做,特别是前头的人留夏的有儿子的填方。那真是轻不得重不得,有些人家为了保证原配嫡子的利益,甚至不许继室产子。最鲜活的例子,就是荣国府大老爷贾赦的继室邢夫人。
这个齐师爷三十出头,年纪不算大,前头的原配又没有留下儿子,元春进门之后,必定是要生下自己的儿子的。
而女人有了儿子,心里就有了主心骨,后半辈子也有了依靠。
可以说,除了身份低了些,这个齐师爷于元春来说,不失为一个良配。
“只是不知,荣国府愿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幕僚了?”薛直觉得,这事八成有的磨。
但薛端却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对于荣国府的那点事儿,薛端不说了如指掌,也了解的差不多了。这位元春姑娘,怕是不会再让王夫人摆布她。
所以,只要元春自己同意了,薛端再修书一封给荣国府如今的当家人贾赦,相信贾赦有的是法子让贾政同意的。
而贾政同意了,王夫人的意见,也就不重要了。
******
借着年节走动的机会,薛王氏屏退左右,仔细跟元春说了齐师爷家的情况,推心置腹地说:“你也大了,心里也一向有主意。所以,姨妈并不把你当孩子。这个齐师爷的身份是低了点儿,但身份低也有他的好处。不说别的,在金陵这个地界,他是绝对不敢对你不尊重的。杨大人在金陵至少还要待三年,你只要趁着这个机会生个儿子,这男人的心自然就会偏到你这里来。”
她见元春虽沉默不语,但脸上却有思索之色,显然没有一下子就否决了,便觉的有门,便也不再多说,只是道:“你自己好好想想,若是觉得合适,就告诉姨妈,我让你姨夫写信回京,自有你伯父替你做主。”
这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她:这事全看你自己的意思,你爹妈那里,你伯父会搞定的。
元春当既就松了一口气。
——对于自己母亲王夫人的想法,元春实在是心有余悸。她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到:在母亲看来,哪怕是做填方,她也该嫁到高门大户去。因为这样,才能给宝玉增添更多的助力。
可是,填方本来就不好做,高门大户的填方就更不好做了。不说远的,就说她如今的伯母邢夫人。她听母亲说过,大伯对先大伯母并不怎么喜欢。可绕是如此,因为有琏兄弟在,现在的大伯母一辈子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了。
也就是这两年,琏儿夫妇对大伯母亲近了。要不然,她绝对是晚景凄凉。
这些事情,母亲想不到吗?她只是选择性地忽视了而已。
毕竟,女儿终归是要嫁出去的,儿子才是给她养老送终的人。那么,为了儿子的利益牺牲女儿,岂不是理所当然的?
对此,元春很理解。
但理解和接受,总是有一道很大的鸿沟的。特别是,在元春已经对父母心灰意冷的时候。
所以,在得知父母不能插手之后,元春心里已经肯了一半了。但是,她还想自己看看。
于是,她对薛王氏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想先见见这位齐师爷。”
“这……”薛王氏迟疑,“还是不要了吧?这对你的名声有碍。”
元春知道,姨妈是真心为自己考虑的,不由感激一笑。
但她却并没有改变主意:“这毕竟是关系我一辈子的事,我还是想先见一见。这倒不是信不过姨妈的眼光,只是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罢了。”
见她执意如此,薛王氏想了想,妥协了:“罢了,你就在我这住几日,我让你姨夫把齐师爷请到家里来做客。你放心,无论成与不成,都不会传出去的。”
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很严密了。元春心下感激,对姨妈说的这门亲事,就更看好了。
元春这里说通了之后,薛端便找了个机会,说是家中得了一副吴道子的真迹,想让齐师爷去替他掌掌眼。
但凡文人墨客,最爱干的,就是这种事,又雅致,又有钱可拿。齐师爷并不是那种两袖清风的,自是欣然应允。
******
薛家有个院子里,专门栽种了梅树,取名就叫“疏影暗香”。冬季宴客,一般都在这个院子里。而薛端宴请齐师爷,自然也是在“疏影暗香”里。
“齐先生,里面请。”薛端和薛直在前面引路。
“两位先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