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长寄一直注视着娇小的身影消失在拱门,才收回视线,温柔褪去,冷意缓缓漫了出来。
“孟公子不远万里来到京城,沈某有失远迎。”沈长寄眼神锐利,他将剑抽出,指向孟茕。
“或许我该称呼你,玹先生。”
他说着,墙头跳下来数名护卫,皆身穿铠甲,手执刀剑。
寒光凛凛的剑指着孟茕,他面不改色,依旧温和地笑着。
“沈大人。”孟茕不慌不忙地理了理衣袍,站起身来,温文尔雅地揖手,“久仰了。”
沈长寄眼神极冷,语气寡淡,“先生乃是西戎的肱骨和栋梁,贸然闯入我大轩地界,意欲何为?”
院中的气氛剑拔弩张,孟茕好似察觉不到一般,他仪态从容,此刻还能微微笑着,手负在背后,信步闲庭。
沈长寄的剑随着他的脚步而动,孟茕见他警惕的模样,却是一下笑了出来。
“首辅大人不必这般如临大敌,孟某只是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罢了,不及大人您文武双全。”他指了指剑刃,“或许我们可以坐下来,慢慢谈。”
沈长寄冷肃着面容,不为所动。
孟茕无奈地叹了口气。
“你……咳咳咳……”
他突然咳了起来,撕心裂肺,咳得脸色更加苍白,他瘦弱的身子在抖,身躯羸弱,可在场没人会被他软弱可欺的外表所欺骗。
好不容易喘匀了气,孟茕手捂着心口,脚步踉跄地走向石桌,他身子前倾,险些摔倒,幸好手及时撑住了桌子,才不至于倒下。
他扶着桌子坐下,急促地喘了一会,抬头看到沈长寄还举着剑,虚弱地苦笑着,“大人信中不是说要合作,在下跋山涉水来到中原,便是为了给大人一个回复。”
“对了,库查力已抓到,还要多谢沈大人的线索。”
沈长寄定定看了他一会,才收了剑,在他对面坐了下来。
孟茕长长舒了口气,轻声道:“大人放心,孟某此行只带了不多的护卫,他们都在暗中保护着我,并无西戎的军队暗中窥探。”
“我如何能信你。”
“在下的底细想必早就送到了大人的手里,若我真心怀不轨,我大可以选择更悄无声息的方式,不是孟某自夸,埋在郦京城中的暗桩,大人您还未找全吧?”
沈长寄冷着脸,对他的话不置可否。
“我亲自来,以示诚意,我愿意与沈大人合作。”
孟茕伸出了手。
沈长寄盯着他那只手,“孟茕是你的真名?”
孟茕笑了,摇了摇头,并未将手收回,“孟某此行似羊落虎口,怎能不用化名?”
二人对峙片刻。
“沈长寄。”他将手握了上去。
“孟玹。”
二人的手交握在一处,四目相对,一个眼含笑意,一个藏着试探。
沈长寄收回了手,沉吟片刻,“茕,何解。”
孟玹的笑意凝在唇边,目光缓缓垂落,怔然看着石桌台面。
他低声道:“‘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自然作‘茕独’之讲。”
“沈大人还是叫在下孟茕即可,本名不足一提。”
旧事亦不可追。
“本官虽不是什么良善之人,但我大轩的疆土,不可侵犯。”沈长寄掷地有声。
孟玹无所谓地一笑,“大人放心,孟某此行不代表西戎。”
沈长寄一顿,“个人恩怨?”
“个人恩怨。”孟玹坦诚道,“我只要萧顺明的命,至于那皇位轮到谁来坐,皆与我无关。西戎无意与大轩交恶,这点大人尽可放心。”
成宣帝……
沈长寄微微蹙眉。
成宣帝的命他可以不在乎,可若成宣帝是阿汝的生父,又该如何……
若成宣帝死了,那阿汝心心念念的身世,又当如何?
阿汝若与陛下无关,那便极好,若有关……她会在乎的吧。
“我需要时间答复你。”他说。
“可以。”孟玹摊了摊手,“不过,孟某多说一句,大人您不管扶植哪个皇子上位,都要将他从这个位置上拉下来,而我,可以帮你。”
沈长寄思量了片刻,“先生舟车劳顿辛苦,这段时间就在沈某的府上住着吧。”
“如此甚好,祖宅那边荒废多年,孟某孤身一人,加之疾病缠身,修葺宅院也委实有心无力,大人肯收留,自是感激不尽。”
沈长寄再无话与眼前人说,拿着剑欲起身离开。
“沈大人,听说您早与沈家断绝了关系?”孟玹突然说道。
“是又如何。”
孟玹笑了,“不如何,一直听闻首辅大人冷心冷情,只是今日见您与夫人相处,又觉得传闻当不得真。您夫人她……”
沈长寄身形一滞,眸光又变得锐利冷凝,“你离她远点。”
孟玹:“……”
“在下并无僭越之心,可远离……”孟玹抱歉地看着他,提醒道,“在下的病还要仰仗夫人救治。”
“所以你是故意躺在街上?”
沈长寄此刻恨不得拿着剑,把这个孟玹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地割下来。
“大人恕罪,”孟玹坦荡地承认了自己的算计,“您的夫人心很善,您好福气。”
沈长寄拂袖离去。
男子都是小气的,这一点谢汝当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
“夫君,我是不是捡了个很厉害的人回来?”
事毕,谢汝绯红着脸,躺在男人臂弯里,想起白天的事,还觉得不可思议。
在跨院时她就看沈长寄脸色不对,猜到孟公子的身份或许有蹊跷,她独自离开,不耽误她夫君问话。
沈长寄一听她此刻还有体力有心思提起别的男子,醋缸一下被司马光砸破,醋海翻了天。
他把怀里人捞至身上,拉着人在惊涛骇浪里共同沉浮。
直到把人折腾得没了说话的力气,才作罢。
“他不是好人,你离他远点。”沈长寄咬着她耳垂,咬牙切齿道。
谢汝轻喘着,“可我……还要给他……治病啊。”
“让他病死。”
谢汝一惊,“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
没了孟玹,他想做的事照样能做。
“不行!这是我的病人,我说了要救他就必须做到!”
她见男人不似说笑,也急了,一口咬上他肩膀。
沈长寄滚了滚喉结,哑声道:“再来一回,我便应了你。”
谢汝:“……”
“那让他病死吧。”
说罢她艰难地翻了个身,准备睡觉。
沈长寄却恬不知耻地凑了上来,“再商量商量?你医他,那顺便‘救救’我吧……”
……
谢汝:“……呜。”
第60章 “亲人我帮你寻,仇人我……
自打伶娘死后, 沈长寄便吩咐下去,去查伶娘十七年前的踪迹,以此来探查阿汝的生母的可能。
成婚已有七日了, 今日终于有了些消息。
平瑢费了些功夫,查到了伶娘当年栖身的那家青楼。
“渑州?”
沈长寄看着信上所写的地名。
他摊开地图, 目光从郦京往西挪, 湟州, 沨州,渑州, 凉州……
从渑州到郦京, 要远比到西戎远得多。
伶娘受人之托,从渑州千里迢迢将婴儿带到广宁侯府,这中间路途遥遥, 阿汝她定受了不少苦。
沈长寄觉得心口像是压了一块巨石,叫人喘不上气。
“你读。”
他心烦意乱, 将信放在桌上,不愿再看,叫平瑢说与他听。
平瑢看过了信的内容, 说道:
“那家青楼倒后, 现今是一家酒楼开在那, 酒楼的东家正巧知道当年的事,听说就是老鸨的私仇,与夫人的事没什么干系。”
“伶娘确实是那青楼的姑娘, 当年也小有名气, 只不过后来身体不好,很少接客了。听说当年趁乱私下逃跑了不少人,伶娘就是混在众人中一起逃的。”
“我们的人找到了两个当年一起逃出来的小厮, 他们说伶娘半路失散了。他们后来在渑州找到了别的营生,事发后一个月左右,见到一个和伶娘长得很像的女子带着个婴儿,从东城门出了渑州。”
沈长寄微微抬手,打断了他,“他们为何记得这般清楚?”
平瑢道:“他们中有一人就是东城门边上的小贩,那一日眼看着那女子外城外走。记得清楚是因为他曾倾慕伶娘,当时见到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却带着个孩子,觉得自己认错了人,没上去打招呼,却是记在了心里。”
“所以……从青楼出事,到伶娘带着孩子离开渑州,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沈长寄道,“青楼出事是何时?”
“成宣元年五月。”
成宣元年,在十七年前,当时他才六岁,郦京发生过的事他印象并不深。
“五月……”沈长寄微微垂眸,算了下时日。
阿汝的生辰在成宣元年四月初六,假如这个日子无误……
“去查一查,北康末年七月到成宣元年九月,这一年多京城发生过什么事,可有哪家姑娘离开了京城,重点排查和广宁侯府有交集的人。”
“是。”
“沿着这条路,查一查伶娘的行动路线。”沈长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是从渑州到郦京最近的一条路,“渑州位于大轩的边境附近,查得不严,但从外进京,一路都需要路引,尤其是越靠近京城,管得越严。”
平瑢了然,伶娘一弱女子,还带着个孩子,定是有人将一切都打点好了,否则她不可能一路平安地到达郦京,这一切只能是阿汝的生母安排的。
京城人,和广宁侯是旧识,与宫中的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故离开京城,在渑州托孤,至今下落不明。
沈长寄梳理着目前有的线索,越理越心烦,他一想到阿汝自出生开始,便处在颠沛流离的境况里,他就满腔的烦躁无处宣泄。
他打发了平瑢,拿着剑,独自去了广宁侯府。
……
谢汝在给孟玹看病。
她按照这几日的每日都重复的流程,给他诊脉,施针,又问了问服药过后的情况。看诊完毕,将东西收拾好,准备离开。
孟玹却叫住了她。
孟玹温文尔雅地笑着,笑容如春日般和煦,笑得平筝腿发软。
“孟公子还有何事?”
“听说夫人是广宁侯之女?”
谢汝道:“正是。”
“侯府千金可不是都像夫人这般,明艳照人、菩萨心肠。”他感慨道。
“孟公子认识家父?”
孟玹摇头,他欲开口说话,喉间突然一阵痒,剧烈地咳了出来。
“咳咳咳……”
平筝赶忙给他倒了杯水,为他顺了顺气。
孟玹平复了呼吸,说道:“不识得,我离开京城许多年,这里的一草一木,对我而言都陌生得很。”
谢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当年我离开时,还不是现在这个皇帝。京城中无甚牵挂,我孤身一人,游遍大江南北,乐不思蜀,后来觉得凉州很好,便在那便定居了下来,这么多年一直未曾回来看过。”
谢汝心念一动,坐了下来,“公子幼时便四处漂泊吗?”
孟玹的目光慢慢悠远身长,他怔怔望着远处的天空,“算是吧……四海为家。”
过过流浪的日子,也过过几年安分日子,后来还是觉得漂泊更适合他一点。
“抱歉,见笑了。”
谢汝摇摇头,“公子的病只怕是未及时诊治,耽搁了太久,时日越久,这病便愈发深入五脏六腑,孟公子若是无事,便在府中住下,我帮你调理调理。”
孟玹望着她笑了起来,“不好打扰,待办完我自己的事,我便回去了。”
谢汝皱眉,“不可,你不能走,我说了要将你治好,怎能食言?”
孟玹想拒绝,可看着女子坚持的目光,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他总觉得,若将话讲出来定会叫人失望,他不太想这样。
“好。”
他最终还是答应了,只是希望首辅大人不要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地将他赶尽杀绝才好。
二人融洽地闲聊着,莲月从外头走了过来。
她俯身对谢汝耳语:
“大人回来了,心情似乎不太好。”
谢汝心头一跳,仓促地与孟玹道别,连忙往书房走。
莲月抱着药箱小跑追上,“不在书房,去了练武场。”
谢汝脚步一转,往练武场快步走去。她一路揣着不安,脚步愈发急促。
到了练武场,还未靠近,便察觉到气氛的凝重。
正午的太阳有些耀眼,她将手举过头顶遮阳,眯着眼往场上看。
男子穿着利落的劲装,头发束在脑后,单手执剑,目光锐利,整个人宛如一把由寒冰铸造而成的利剑,他笔挺地立在中央,漠视着在场的所有人。
陪练的护卫倒了好几个,有几个甚至受了重伤,被同伴抬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