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老老实实种点田——路飞爱吃肉
时间:2021-06-23 09:23:33

  不过王有金心里憋屈归憋屈,但绝对不跟钱过不去,不仅跟着二弟学沤肥,还跟着二弟做买卖,时不时还要拿话刮啦二弟两句,找找心理平衡,这一年倒也赚了不少钱。
  王有金和张氏这俩口子,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俩人在弟弟和妯娌跟前的优越感不在了,都感觉很憋闷,只不过张氏的心态调整得特别快。
  张氏这人可是相当地看得开了,办事也豁得出去,她才不管以前自己是咋样对待两个弟妹的,只要跟弟妹们交往有好处,就能瞬间转换嘴脸。
  自打王有银和王有钱家里渐渐富裕起来,张氏跟高氏和钱氏就开始了密切来往,表现得跟亲姐妹似的。
  这回邹青丫到王有银家添晦气,张氏立马到高氏跟前表态,表示她家以后坚决不跟老邹家的人来往了。
  其实张氏也就是顺势而为,因为她早就不想跟邹家这门亲戚往来了,她向来瞧不上邹家那帮穷亲戚,跟她们往来也是碍于婆婆的面子。
  老邹家总共五个闺女一个儿子,邹青丫是老大,她的四个妹妹跟她一样,都嫁在本村了,跟老王家住得都不远。邹家的这五个闺女还特别能生,张氏作为长房媳妇,必须要去随礼,随礼的钱收不回来,张氏早就随礼随得够够的了。
  现在有了邹青丫这事,张氏就可以直接跟那头断了联系。以前碍于婆婆的面子,不得不跟邹家人往来,现在婆婆在那边伤了心,一时半会是拗不过这个劲了,正是跟那边断亲的好时机。
  就算以后婆婆想起了邹家的那帮外甥外甥女,张氏也可以拿老二家当借口,反正不管咋样,她这里子面子都全了。为此她才极力地游说两个妯娌,一副要为高氏出头的大嫂样,鼓动两家跟自己一起与老邹家断亲。
  高氏跟钱氏本就跟老邹家的来往较少,经此一遭,本就讨厌这门亲戚的高氏和钱氏也同意不跟老邹家人来往了。老王家这三个妯娌,虽然目的不同,但难得达成统一战线,倒也实属罕见。
  不过妯娌间要是少惹事,倒是挺有利于家庭和睦的,毕竟这一大家子,好几十口人呢,团结一致的力量自然要比各怀鬼胎强好多。
  小木头和宝月带着儿子在稻花村又是吃又是玩的,待得十分舒爽,等到了初三那天,甚至都不想回家了,无奈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呢,再不回家,恐怕自家的屋子都变成冰屋了。
  因为要去姑爷家拿钱,这次王有银也就不陪着媳妇回娘家了。高氏带着小闺女和小儿子回娘家,王有银则带着大儿子,跟大闺女一家从大河直接赶车往船营县去。
  今年冬天的雪小,稻花村到船营县开出的路没被大雪盖上,王有银赶着驴车,沿着车辙印一路往船营县赶去。
  驴车没有车棚,大人倒是习惯被风吹了,不过安安毕竟太小,可不敢让他被风吹到。
  安安本就穿着厚厚的棉衣,只露出眼睛,此时被娘亲抱在怀里,身上还盖着两层厚厚的大棉布,被众人围在中间,一点风都透不过来,倒是一点都没被冻到。
  一行人到家的时候,发现院门已经打开了,宝月进屋一看,发现赵家姥姥正在屋里烧火呢。
  老赵太太知道外孙一家今天回来,就提前来烧火暖屋子了,这样等外孙一家回来时,屋子就暖和了。
  小木头接过姥姥手里的柴火,让姥姥进屋歇一歇。老赵太太见宝月的娘家爹和弟弟都来了,肯定是有事要办的,就特别有眼力见的直接回家了。
  卖铺子的人家急需用钱,王有银不好耽搁人家太长时间,所以也不打算在闺女家住了,打算拿了钱直接回家。
  家里没了外人,宝月赶紧把银子拿出来,想着赶紧数完银子赶让爹爹和老弟往家赶,免得天晚了再起风,路上不好走。
  小木头发的工钱,基本都是银子,宝月把相公发的银子都存起来了,从来没花过。因为这条街上住的都是船厂的人,手里有银子的人家比较多,也有不少人来宝月家花银子。
  基本上只要客人来自家的铺子花银子,宝月都会按照一两银子兑一千二百文钱的规矩为客人找钱。
  所以好多人都爱到宝月家花银子,这样他们就可以不去“黑市”兑换了。毕竟有时候在“黑市”上碰到不讲道义的人,会以银馃子成分不好,或者银馃子不足量为由,一两银子可能会少给十文八文的,急着换钱时,也没法子,就只能先自认倒霉了。
  但宝月收银馃子没有那么多说道,只把银馃子放在戥(等)秤上,分量足就可以。所以宝月家虽然做的是小本买卖,但实际上存下的银子还真挺多的。
  宝月先把爹爹从家里带来的三十六贯钱兑换成三十两银子,然后又从家里拿出了五十两银子借给自家爹爹。
  因为已经交了三两银子的定金,再给卖家送去八十两银子,铺子就可以转到王有银的名下了。
  本来宝月想多借给自家爹爹一些钱的,毕竟铺子还要修补一下,但王有银不想从闺女家拿太多钱,这五十两银子已经让他很不好意思了,他可不想让自家闺女被误会成贴补娘家的小媳妇。
  至于铺子的装修,王有银有别的打算,想要边赚钱边装修,反正家里也不缺粮食,做点吃食先卖着,等赚到钱后再装修也不迟,反正那间铺子也不算破,还是能用上几年的。
  宝月知道自家爹爹心里有成算,也就不过多干预爹爹的决定了,反正以后家里在吉昌县有铺子了,跟娘家的来往也方便了,只要绕道饮马河大桥,就可以不用坐船了。
  小木头也真心把王有银当亲爹了,让老丈人需要用钱时就来家里拿。
  王有银和宝日要回家,宝月把锅里煮的地瓜捞出来五六个,给爹爹和弟弟放到了兜里,让两人路上吃,又给灌了两葫芦的果酒,让俩人路上喝着暖身子。
  王有银和宝日离开后,宝月和小木头开始归置东西。宝月把爹爹带来的一筐铜钱藏了起来,小木头则把从老丈人家带回来的猪肉放进了仓库。
  仓库现在特别冷,宝月想着把火墙烧起来,到时候把家里种的薄荷和蔬菜挪回仓库去。
  烤窖和火墙光烧火不烤东西实在浪费,现在也没时间做糕点,宝月就打算做一些大蒜粉和毛葱粉。
  有了大蒜粉和毛葱粉,以后做菜时就方便了,直接用调料粉就可以了。
  船营县没有圆葱,只有毛葱。毛葱的味道要比圆葱冲一些,百姓常用毛葱蘸酱吃。
  宝月今年种了两垄毛葱,因为肥下得足,今年的毛葱长得特别的壮实,大个的毛葱比安安的小拳头都要大。
  宝月家的毛葱收了太多,家里还有大葱和蒜苗,毛葱一直也没机会上餐桌,所以还有小半筐的毛葱没吃呢。
  宝月一直在犯愁这些毛葱,与其留着毛葱发芽长苗,还不如和大蒜一起做成调料粉。
  说动就动,宝月把烤窖烧了起来,小木头则负责扒蒜皮和毛葱皮,毛葱和蒜在存储时都已经在屋前晾晒过了,扒起皮来倒也不难,小木头的手还比较快,基本上都能供应上宝月切片。
  宝月把去了皮的蒜和毛葱切成薄片,切的片尽量要薄,这样在烤窖里容易被烤干。烤干的大蒜片,拿起来哗哗响,一掰就碎,放在小磨盘上磨成粉,在滤网上过一遍,大蒜粉就算做好了。
  大蒜粉和毛葱粉的味道特别浓郁,做菜的时候放上一点点就足够提味了。有了大蒜粉和毛葱粉,宝月也就不用犯愁春夏没有大蒜和毛葱用了。
 
 
第74章 酱肉包     在娘家过得太舒服了,炕有……
  在娘家过得太舒服了, 炕有爹烧,饭有娘做,宝月这刚回到县里, 还有些不适应。做晚饭时, 宝月就淋了个疙瘩汤,配着烀熟的地瓜, 对付了一顿。
  不过在娘家大鱼大肉吃了好几天,冷不丁吃点清淡的, 倒也挺好吃。吃过了饭, 把家里里里外外归置好, 宝月和小木头都快累瘫了, 洗漱完了,倒在炕上就睡着了。
  宝月睡到日上三竿, 醒来时,自家相公已经醒了,锅里正热着粥呢, 安安喝着白米粥,觉得不够味, 嚷嚷着要吃肉包子。
  宝月也觉得大过年的天天给相公和儿子喝稀的有点太过分了, 就打算下午那顿饭吃酱肉包。
  宝月之所以做酱肉包, 是因为可以不用提前把面发旺。一边做肉馅儿, 一边发面就赶趟儿。宝月负责发面, 小木头负责剁肉馅儿, 早上吃得清淡, 为了早点吃到肉包子,小木头干活干得特别积极。
  选四分肥六分瘦的猪肉剁馅儿,肉馅不要剁得太细, 剁成肉粒就行,这样的馅有嚼头,吃起来才香。
  蘑菇干洗干净后泡水,把泡软的香菇切丁,热锅凉油下肉馅儿不容易粘锅,把肥肉炒出油后,放白酒、姜粉和毛葱粉继续炒,然后加入甜面酱和黄豆酱继续炒。
  宝月爱吃各种酱,除了农家大酱之外,还做了甜面酱、熟黄豆酱。
  甜面酱是宝月用酱油、面粉和白糖熬煮成的。甜面酱的味道是甜中带咸,还带着酱香和酯香,宝月常用甜面酱做酱爆和酱烧菜,小木头一发工钱,宝月就做烤鸭吃。
  用筷子挑一点甜面酱,抹在荷叶饼上,放几片烤鸭盖在上面,再放上几根葱丝、黄瓜条或萝卜条,将荷叶饼卷起入口,真是美味无比。
  “大葱蘸甜酱,不理烂咸菜。”甜面酱不像农家大酱和熟黄豆酱那样咸,夏天用甜面酱做蘸酱菜正好。
  熟黄豆酱则是宝月用锅熬制成的。宝月最常用的就是这种熟黄豆酱,家里吃的炖菜、炒菜或者做炸酱面都习惯用这种酱。
  因为农村大酱带着点天然的臭味,但用农家大酱炖茄子和鱼特别香,而且只有用农家大酱做的酱缸咸菜才够味。
  这三种酱个有用处,味道也各不相同。为了吃,宝月也不怕麻烦了,三种酱料全都做了,虽说做起来麻烦,但吃起来也是真香。
  用勺子把大酱和肉粒在锅里搅拌均匀,在锅里扒拉几下,酱色就出来了。等闻到酱香后,再把蘑菇丁放进去炒,炒到香味扑鼻而来时,往锅里加一些泡干蘑菇的水,提提鲜味,然后用小火慢慢熬煮,把水熬煮干后,酱肉包的肉馅儿就做好了。
  炒好的肉馅油汪汪的,把酱肉馅儿放在盆子里自然放凉,馅儿里的油脂会自然凝固,这样包包子的时候,就不用担心油从包子皮处流出来了。
  这酱肉包的肉馅实在是香,宝月刚炒出锅,小木头就迫不及待地舀了两勺解馋,小木头还要给媳妇吃,宝月可不想空嘴吃这油汪汪地肉馅儿,一口下去,小半勺的油,光想想就腻得慌了。
  在面粉中加入老面、糖浆和豆油,搅拌均匀后,边加水边搅拌面粉,把面团揉到面光。
  要想把面揉光,得先把面揉长、揉透。这揉面的工作自然是交给已经剁玩肉馅儿的小木头了。只要自家相公在家,宝月顿时就成了小娇娇,啥体力活都不用干,叉着腰指挥自家男人就行。
  面揉光后,做成面团,盖上盆子需要醒发一会儿。等面醒好了,肉馅儿基本也就放凉了。
  在放凉的肉馅中加入小嫩葱花,翻拌均匀,肉香和葱香相结合,中和了全肉馅的肥腻。
  用醒好的面和放凉的肉馅包包子。皮薄馅大,不大一会就包完了三大蒸屉。宝月之所以做这些,是打算把吃不掉的包子放到外面冻上。
  蒸好的包子放在外面冻上,想吃时把包子放到锅里热一下,味道不比新蒸的包子差多少。
  因为没有提前发面,要把包好的包子放在热乎的炕头醒发一下,让包子皮发起来。
  包子皮发起来后再把包子放进开水锅里蒸,蒸包子时要用大火,这样蒸好的包子才会特别的蓬松暄软,包子皮中还带着丝丝甜味,皮薄馅香,还特别油润。
  娘家的猪肉确实香,宝月没收住,一口气吃了三个大肉包子,直接吃撑了,躺在炕上不想动弹。
  就连小安安也吃了大半个包子,宝月怕儿子被撑到,赶紧从儿子嘴中把剩下的小半个包子夺下来,直接塞进了自家相公的嘴里。
  小木头在家里拾掇儿子的剩饭早就习惯了,哪怕沾了点儿子的口水,他也毫不在意,慢悠悠地吃完八个大包子才下桌。
  小木头刚收拾好桌子,打算上炕跟媳妇和儿子一起玩时,家里的院门被拍响了,这大过年能来自家的,小木头基本上都猜到是谁了。
  小木头打开院门,果然是吴嫂子带着儿子过来串门了。小木头把吴嫂子迎进了屋,然后转身去隔壁屋子干木匠活。把正屋留给宝月和吴嫂子,让女人们方便说话。
  吴嫂子对宝月家早就熟门熟路了,不用宝月特意招呼,一点都不见外,就直接脱鞋上炕了。
  安安刚从热闹的姥爷家回来,突然冷清还有些不适应,在炕上蔫蔫的。此时见到小石头哥哥了,顿时又来了劲头,把自己的小玩具一股脑地都拿了出来,摆在炕上,晃着小脑袋跟小哥哥显摆。
  “你这是刚从娘家回来?”宝月回娘家之前,把家里的零食都吃光了。这刚从娘家回来,宝月还正懒着呢,也没时间炒瓜子和花生,就抓了把大枣放在零食筐里,用来招待吴嫂子和小石头。
  “我回来时看见你家烟囱往外冒烟,我猜你是回来了,我到家撂下东西,就往你家来了。”吴嫂子的娘家和婆家都在船营县下属的一个镇子,离船营县不远,但吴嫂子每次回娘家,都要去婆家看一眼,所以每次都要在镇上住一天再回县里。
  宝月见吴嫂子穿的衣服还是过年前新做的,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看来吴嫂子这次肯定带来个非常惊人的八卦,而且这个八卦的主角肯定是二人都很讨厌的一个人。
  宝月没想到自己过年回趟儿娘家,竟然就错过了这么让人“喜闻乐见”的大八卦。“出啥事啦?赶紧说说!”宝月十分好奇吴嫂子带来的大八卦。
  “你都猜不着发生啥事啦?”吴嫂子一拍大腿,笑得那叫一个幸灾乐祸。
  “我不猜了,你赶紧说吧,急死个人。”宝月晃悠着吴嫂子的胳膊,让她快点说。“这种时候还卖哪门子的官司啊,撒棱地赶紧说呀。”
  不光宝月着急听,吴嫂子也着急说。宝月不在县里的这些天,可把吴嫂子给憋坏了,就盼着宝月赶紧回家呢。
  吴嫂子也顾不上吃大枣了,边说边比划,把张柱夜踹寡妇门,被寡妇家狗咬掉两块肉的传奇经历讲得绘声绘色的。
  宝月开始听得气愤不已、眉头紧皱,等听到张柱被狗咬了了屁股,堵在心口上的那口恶气可算是撒出去了。直呼汪汪干得漂亮。
  张柱踹门的那位寡妇的夫家姓冯,大家背后都管她叫冯寡妇。宝月早就听过这位奇女子的事情,对她很是敬佩,一个女人把孩子拉扯这么大,真的非常不容易。
  冯寡妇的男人冯老大是被桅杆砸伤后,没救过来才走的,当时船厂赔了冯家好几十两银子。男人死时,冯寡妇还是个新进门的媳妇,肚子里的孩子也才三个多月。
  冯家人为了县里的院子和抚恤金,三天两头来冯寡妇家的门前闹,冯寡妇刚刚丧夫,还来不及悲伤,就要跟这帮婆家人争家产,想想也是可怜。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