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爷宠妻无度——茗荷儿
时间:2021-10-23 10:19:17

  东西厢房都是三间,中间是小小的厅堂,杨妧住东厢房的北屋,清娘住南屋。春笑随着杨婵住在西厢房,而问秋念秋等人则住在正房后面的倒座抱厦里。
  关氏逐间屋子看过,脸色越来越阴沉,“阿妧,你实话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这屋子是谁的?娘虽然没见识,不知道京都房价多少,可这满屋子花梨木家具,桌上摆着的茶盅茶壶,你屋子里的梅瓶花斛,没有七八百两银子下不来。”
  杨妧从箱笼里翻出屋契文书,“确实是咱家的房子,家具是原先主家留下的,也因此比别处贵几百两。”
  关氏仔细看两遍,狐疑地问:“你哪来这么多银钱?阿妧,咱们住处差点,吃穿差点没什么,你可千万不能做傻事?”
  “娘,”杨妧温声道:“我明白轻重,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隔壁范二奶奶开绸缎铺,我给她做衣裳样子,她先后给过我四百两银子,大伯母给了五百两,再有之前零零碎碎攒的,又跟国公府世子爷借了一些凑全了。娘放心,我不可能做傻事。”
  关氏叹口气,“你从小就主意大,我怕你看见富贵荣华走上歪路……你借了世子多少钱,我这里有八百两,赶紧还上。”
  杨妧想起楚昕晶亮如星子的眼眸和倔强而傲娇的神情,犹豫着道:“娘,世子爷答应我两年之内还,您的钱先收着,万一哪天有急事,咱们手上不能没银子。再者,要是碰到合适的店面,我想买一间做个小生意。”
  关氏想想家里四口人,除了妇孺就是孩童,还有五六个伺候的下人,如果没有进项确实不成,便不再坚持,转而问道:“我看着清娘眼熟,是何家的人吧,她怎么到咱家了?”
  “她跟青剑都是何公子的人,公子临终前让他们来找我。娘,公子于我有大恩,并非只是每月三两的酬银……若非公子引见,我在京都也没法站稳脚跟。他们既跟着我,以后就是咱家的人。”
  关氏点点头,“行吧,我听你的。对了,你在楚家过得可好?你大伯母回去后好一顿把楚家骂,气得不行?”
  杨妧道:“娘看小婵就知道了。太医院的林医正每五天给姨祖母请一次脉,顺道也给小婵把脉。小婵听的八音匣子是西洋舶来的东西,玩的七巧板华容道都是世子爷送的,还有院子里的兔子和狗,也都是世子爷送的。大伯母来的时候带了两只箱笼和一车土产,回去的时候可是四只箱笼和好几个大包裹……我们在楚家住了足足半年,少说也花了五六百两银子,大伯母没良心,祖母不会也认为楚家亏欠了大伯母吧?”
  关氏抿嘴笑道:“这倒没有,你祖母将你大伯母叫到内室待了半天,你大伯母出来时,衣裳湿了半边,头发上还挂着茶叶梗。二丫头也哭哭啼啼,说不想在济南府说亲。”
  杨妧长舒一口气,看来开始给杨姮说亲了,秦氏总还是明白事情的轻重。
  隔天杨妧备了几样点心带关氏和杨怀宣去范家拜访,进二门的时候,刚巧有男子出来。
  那人约莫二十七八岁,穿件青莲色云纹团花直裰,眉目端秀神情疏朗,看上去有些面善,像是在哪里见过似的?
  杨妧正思量,只听杜嫂子开口招呼,“二爷,隔壁杨太太和姑娘、少爷。”
  那人忙退后两步让开路,笑着揖一下,“见过杨太太,内子正在屋里等着,”接着嘱咐杜嫂子道:“好好招呼着,别怠慢客人。”
  原来他就是范真玉!
  杨妧忽然想起来,前世她确实见过他……
 
 
第78章 日子
  正思量着, 范二奶奶已提着裙角迎出来。
  杨妧给关氏引见过,指着杨怀宣道:“这便是我弟弟,今年七岁。”
  “真是巧, 修哥儿月初刚满七岁,” 范二奶奶打量他几眼,赞道:“真是个齐整孩子, 看着就比修哥儿稳重。”
  回头吩咐身边丫鬟, “去竹苑等着,若是修哥儿上完课,赶紧过来回一声。”
  笑着将杨妧几人让到东次间。
  炕上摊着一匹缂丝,宝蓝色的底色上织着云纹牡丹瑞果纹,甚是华丽。
  杨妧低呼, “真漂亮!”
  范二奶奶叹道:“这是新出的花色, 打算贡上的,也不知能不能入了贵人的眼?”
  杨妧伸手摸了摸上面的牡丹花, “听说元后喜欢菊, 这才有了菊花会, 贵妃娘娘最喜欢芍药, 国公府种了好几种芍药花。”
  万晋朝虽未硬性规定妃嫔们所用衣饰物品的花色, 但何文秀入住后宫时, 屋里的摆设器具都是粉彩牡丹。
  如今元后即逝, 贵妃不喜牡丹, 其余诸人未必敢用这种花色。
  范二奶奶眸光闪动,言语间更加热情, “到炕上坐着。”
  杨妧好奇地问:“江南不兴盘炕,二奶奶还习惯?”
  “开始嫌来回脱鞋麻烦,这会儿觉得挺自在, 坐累了随时靠一靠。”范二奶奶拿只大迎枕递给关氏,“我和四姑娘投缘,很能说得来,杨太太也别拘礼,就跟自己家里一样。”
  关氏笑道:“阿妧淘气,幸得二奶奶能容让她。”
  “哪里?四姑娘可是老成得很,我那铺子得亏她才打出名堂……刚开业那会儿,每天上门的客人两只手能数过来,到现在接的活计都排到年底了。杨太太几时有空去瞧瞧,现在就该置办过年衣裳了。”
  关氏惊讶地挑起眉毛,“这才九月中,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也太早了。”
  杨妧笑着解释,“真彩阁生意红火,要是晚几天,就不接活计了。”
  关氏恍然,“哎呦,改天我一定去瞧瞧。”
  “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儿,”范二奶奶直爽地说,“见完缪先生之后咱们就走,三个小的留家里玩,咱们逛完铺子去吃馆子,正经逍遥一回。”
  关氏刚来京都,杨妧正有意带她周遭逛逛,便不推拒,笑应道:“好啊,中午到三条胡同吃饭,我做东。”
  说着话,丫鬟撩帘进来,脆生生地说:“回奶奶,少爷那边下课了。”
  三人忙下了炕,唤上杨怀宣一同往竹苑走。
  缪先生四十出头,身材瘦小,穿件灰蓝色织亭台楼阁图样的直裰,留着山羊胡,眸光却很亮,淡淡地扫过几人,停在杨怀宣身上,“进来吧。”
  门戛然阖上,将杨妧等人挡在门外。
  范二奶奶讪讪地赔笑,“缪先生性情冷淡,人却是极好的。”
  关氏不以为忤,“没事,读书人泰半如此,只要有真才实学便好。”
  片刻工夫,杨怀宣走出来,小脸紧绷着,可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缪先生看向关氏,“你是杨怀宣家中长辈?”
  “是,”关氏忙屈膝行个福礼,“先生有何交代?”
  “怀宣比宜修进度稍慢,心性还不错,以后每天辰正过来,午时散课,给他准备一本《千字文》和一本《论语》。”
  关氏连连应好。
  缪先生略颔首,提上书袋扬长而去。
  范宜修跳着欢呼,“太好了,以后我可以跟怀宣一起上课了。娘,把我那个绣松树的书袋给怀宣吧,他还没有书袋。”
  范二奶奶笑应着,连声吩咐人去取。
  书袋用了双层的青色嘉定斜纹布,上面绣一枝遒劲的松枝,很是清雅,里面备着一盒笔一盒墨锭和半刀裁好的宣纸。
  杨怀宣躬身道谢。
  范宜修拍着他自己的书袋说:“咱俩是一样的,我的绣着翠竹,”仰头看向范二奶奶,“娘,也给小婵妹妹做个书袋,绣上梅花,这样我们就是岁寒三友了。”
  杨妧“噗嗤”笑出声,这三位的年龄加起来不足弱冠,还岁寒三友?
  关氏也忍俊不禁。
  范二奶奶却满口答应,“行,回头给小婵做个梅花的。这会儿娘要出门,你跟怀宣和小婵在家里玩,不许淘气。”
  范宜修重重点头,“娘放心,我会照顾好客人。”
  关氏颇为感触地说:“二奶奶把修哥儿教得真好,原先我还担心孩子没有玩伴,这下可放心了。”
  范二奶奶道:“我家修哥儿别的都好,就是话多,以后杨太太可别嫌我们烦。”
  三人有说有笑地出了门。
  范二奶奶指点着哪里有菜市场,何处有杂货店,要是家里需要干零碎活计的小工往哪里找。
  关氏一一记在心里。
  不过盏茶工夫便到了双碾街,杨妧注意到最头上的衣锦坊不见了,而是换了织锦阁的招牌。
  范二奶奶道:“那家生意当真不错,地角好,店面大。梅掌柜很会来事,头一天开业,整条街每家铺子都送了匹府绸,还请我们当家的吃过两次酒。后来,到我们店里的客人如果想要府绸,我都推荐他们往织锦阁去……唉,和气生财嘛。”
  杨妧道:“你也很能干了,”笑着指给关氏,“娘,门前最热闹的就是二奶奶的铺子,叫真彩阁。”
  只这会儿工夫,已有三四人兴高采烈地出来,个个手里拎着蓝布包裹。
  显然都是买了布匹的。
  而店里人更多,摩肩擦踵的,连平日只管打杂的小芸都在忙着接待客人。
  范二奶奶张罗着要替关氏量衣,杨妧忙拒绝道:“我的手艺不比绣娘差,而且这么好的显摆孝心的机会,可不能凭空没了……不过我得买几匹布,你给我去个零头吧。”
  说着挑了一匹宝蓝色杭绸、一匹松花色杭绸、两匹丁香色棉布和两匹藏蓝色棉布。
  范二奶奶一看就知道她要做什么,低声道:“库里有几匹洇过水的细棉布,稍微脱了颜色,倒真正细软,如果不嫌弃我一并给你送过去,纳鞋底子或者做棉袄里子都能用。”
  杨妧笑道:“好呀,求之不得。”
  范二奶奶低声吩咐了小芸。
  午饭是在东兴楼用的,三人没要雅席,而是在一楼靠窗找了个桌子。
  窗扇半开,阳光直射进来,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杨妧要了有名的炸响铃、烩三丁,再要个八宝豆腐汤和三碗白米饭。
  正等菜时,有人坐到了斜前方的座位,竟然是李宝泉,和一位花信年纪的妇人。
  杨妧过去行礼,李宝泉替她引见身边妇人,“这是拙荆田氏,这是杨姑娘,何公子的义妹。你寻到合适房子不曾?很是惭愧没能帮上忙。”
  杨妧给田氏福了福,答道:“李大人切莫这么说,我已经麻烦您很多了……我前阵子买了宅子,我娘他们也来了。家里都是妇孺不方便请李大人做客,太太几时得闲,还请过来喝杯粗茶,我家就在前面四条胡同最东头那间,非常好认。”
  田氏含笑应了,“改天定然去叨扰。”
  “我定然扫榻相迎,”杨妧笑着点点头,重又回到自己桌旁。
  关氏便问:“那人是谁?”
  杨妧回答:“大理寺左寺正,之前我拜托他帮忙找过房子。”
  范二奶奶着实惊讶了下。
  她还记得,当初她跟杨妧住在同一家客栈,应该是脚前脚后进京的。
  这才半年时间。
  杨妧结交余新梅这样的大家闺秀不奇怪,毕竟是住在国公府,碰面的机会多。
  可她竟然认识八竿子打不着的官员,这就让人刮目相看了。
  范真玉刚到京都那几个月,天天在外面晃,都是捧着猪头找不到庙门,想送银子都送不出去。
  又想起,前两天门口经常出现的高头大马和那些衣着简单却气势不俗的侍卫,范二奶奶默默地抿了抿唇。
  吃过午饭,杨妧哄着杨婵歇了个晌觉,刚睡醒,真彩阁送来布料。
  除去她买的布匹之外,另有四匹细棉布,从边角看确实褪了色,里面却还鲜亮,摸上去非常舒服。
  关氏也道:“好好的布料卖不出去,可惜了的。”
  母女俩把洇过水的部分剪掉,打算洗干净了做袼褙,剩下的洗洗做棉袄里子。
  杨妧将那匹宝蓝色的杭绸单独挑出来,其余的交给忆秋,“这几天你辛苦些,每人做两身衣裳,一身夹袄,一身棉袄,松花色的杭绸做比甲穿。要是忙不过来,让念秋和问秋给你打下手。”
  忆秋应道:“行,刘嫂子也能拿针,把吉庆的交给她来做,自己亲娘做的,更舒服暖和。”
  杨妧着意地看她两眼。
  倒是聪明会来事,既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又讨了刘嫂子的好。
  说不定刘嫂子正想亲手给儿子做,可以多絮棉花。
  杨妧把宝蓝色杭绸给关氏,“我吃不准弟弟的尺寸,娘帮我裁一下,做件夹棉袍子,剩余的布给缪先生和青剑各做件衫子,够用吧?”
  缪先生的束脩是每月一两银子。
  范二奶奶每天供着点心,杨妧就想一年做四身衣裳,也算是弟子给先生的孝敬。
  关氏仔细琢磨会儿,“青剑身量跟你爹差不多,缪先生要瘦小些,应该是足够了……你光给别人忙活,自己要不要添衣裳?”
  “我衣裳有得是,姨祖母老早把夹袄和棉裙做好了。小婵的也不缺,我还收着几匹上好的素缎,好生做几件新衣裳给娘穿。”
  关氏斜眼瞧着她,“这半年真是长了本事,花钱跟流水似的,买布花了十二两,中午一顿饭又是一两半……外头还欠着债呢,两年下来看你怎么还?”
  “该花的银子要花,该省的我也会省,”杨妧亲昵地抱着关氏腰身撒娇,“娘尽管放心让我当家,实在不行,您手里不是还有银子吗?省吃俭用也够一辈子花费了。”
  关氏“哼”一声,掰开杨妧的手,“多大了,还往身上黏,小婵都没像你这样。”
  杨妧理直气壮地说:“我之前没黏过娘,现在要补上。”
  关氏不搭理她,却在转身时悄悄绽出一丝笑意。
站内搜索: